撇画是自右上向左下伸展的笔画,要姿态舒展、犀利多姿,既像兰花叶子般的幽雅潇洒;又像象牙般坚挺强健,“永字八法”称撇为“掠”,强调运笔决然而下,不能犹豫怯滞。《笔阵图》谓“撇如陆断犀象”,也就是说如利剑砍断犀牛角、象牙似的峻利。行书撇画要求忽曲忽直,忽伸忽缩,行笔轻快,“翩翩然自得其状”,但需注意将力送至笔尖,不可草率将笔甩出,形成鼠尾之病。
斜撇形态较长,斜度适中,大约45度左右,起笔自左向右下切落后重按,再向左下方行笔,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切不可匆忙撇出,以免使出锋处缺乏力度,收笔处过于尖细。整个笔画要写得富有弹性。
短撇写法类似斜撇,形态较短。落笔由左向右切入,头部露锋而略带钩状,出锋速度要快。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弧度有变化。
平撇一般在一个字的第一笔,角度较平,笔画形态也更趋短。书写时,由左向右作顿笔,重按后向左下方撇出。势态有平、仰、俯之分。如“欣”字的首撇呈仰势;左部“和”字的首撇则成俯势;“稽”则较平直。
弧撇形态较长,自左向右顿笔后向左下方向撇出,中段行笔稍慢。弧撇须有一定的弧度,中间向右外展。
直撇较长度在字的中间为多,起笔一般承接上一笔的收势,整个笔势较为平直,中段略带弓状,收笔一般不作钩状挑出或出锋,而在末端稍驻后呈回锋状,以显得含蓄蕴藉。
曲钩撇形态取纵势,但写法较复杂,起笔切入并成“S”形,中部向右呈弧状,收笔向上方出锋,方向因字而异,由下一笔所在的位置不同而定,旨在笔势连贯,笔断而意连。
回锋撇呈纵向延伸,落笔自上而下切入,由轻渐重,中段略向右凸,收笔时向左下方顿笔后向上出锋,出锋时不宜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