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 道德经》五章
    [春秋]老 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道冲②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③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四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⑤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谷神⑥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

    领导月读 2023年9期2023-11-21

  • 道德经》之伦理思想于当代企业文化的价值
    驾驭现实。而《道德经》作为中华古文明的精华,也是人类文明史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展现的道家伦理思想不仅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推动着时代的进程与发展。道家伦理并不只是一种看不见的思想,其影响已进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当代文明社会经济领域中。对于企业来说,思想文化至关重要,它是强大的、潜伏的而且经常是无意识的一组力量,它决定了个人和集体的行为方式、感知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故能在当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延续道家优秀的思想并加以运用,必

    大众文艺 2023年18期2023-11-15

  • 对《老子》中“道” 字的简析
    的思想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是中国人内在思想的筑基,而老子其人,更是被道家尊为道祖。《道德经》分为上篇和下篇,一共八十一章,上篇三十七章,主要讲述一些思想层面的东西,下篇四十四章,主要讲述一些偏实际的问题。全书一共五千余言,阐述了老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字简洁,内容古朴玄奥,涉及的内容也极其广泛,包括宇宙论、治国、养生、修身、用兵等等,核心是“道”,包括自然界中的道和社会中的道。《道德经》一书的中心思想是无为而治,表现在自然界中是万物的生生不息,变现在社

    今古文创 2023年36期2023-10-27

  • 从老子“处下”的本源意义看家庭教育问题的道家式解决
    下”。关键词:道德经 “处下” 道家式 家庭教育马斯洛创造了“道家式(Taoistic)”一词[1],用以说明“非干预”是“道家了解事物本性的途径”“道家的承受”“道家的屈从”[2],尽管这种表达内含“处下”的意蕴,但并未直接论及“处下”。不但国外缺少专门研究老子“处下”思想的文献,国内的相关研究也不多。高长峰等谈及庄子的“处下”思想,不涉及老庄之间“处下”思想的关联。[3]上官婷婷从管理角度阐明了老子的“处下”方式能达成“处上”的效果,但未表明假意“处下

    中华家教 2023年4期2023-09-22

  • 道德经》的本性美学及其价值
    【摘要】《道德经》中虽无一处讲“本性”,但实际上是以“德”作为“人的本性”来探讨,以“本性体验——返归本性”为其逻辑起点的,其终极关怀是性命的本真与自然。《道德经》的本性美学体现在人生修养、人格塑造和生活改造上,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流变中展现出不同的价值:河上公《老子章句》“人最为贵”,在东汉崇尚修道长生的背景下,再现“本性”的重要性;王弼《老子注》“崇本息末”,改造了自然与名教的关系,解决了当时的玄学问题并践行了“本性”的生活改造;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

    今古文创 2023年32期2023-09-19

  • 道德经》核心术语英译诠释多样性研究: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视角
    内容摘要:《道德经》多译本的存在使其核心术语翻译诠释具有多样性。本研究以理雅各和安乐哲的《道德经》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概念框架探析“道”的翻译诠释差异本质。研究发现,理雅各和安乐哲对“道”的“刺激意义”的感知水平相似,造成其翻译诠释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两者不同的“分析假设”或“移情”方式,而这又进一步反映着两位译者的跨文化翻译价值观差异。研究认为,公允地探析翻译诠释差异本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弥合差异,并为“和而不同”的中国经典文化外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2期2023-09-18

  • 译者主体性在典籍英译中的体现
    宇内容摘要:《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经典哲学著作,传递着中华文化优秀的文化与精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國内外学者研究。本文旨在从译者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的角度,通过对比和分析林语堂和亚瑟·韦利两位译者的《道德经》英译本,探究二人在理解原文、方法策略以及翻译风格方面的主体性作用的体现。本文强调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并验证了译者在翻译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时发挥主体性作用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传播及原文信息的再现。希望本文能够为后续中国文化典籍的英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8期2023-08-25

  • 基于文本挖掘的《论语》和《道德经》对比
    》和道家典籍《道德经》进行文本挖掘,以可视化图形方式呈现其结果。结果显示:《论语》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为“道”“仁”“礼”“学”,《道德经》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为“道”“德”“仁”,其中“道”“仁”是两部典籍共有的核心概念。最后,基于文本挖掘结果对两部典籍的思想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关键词:文本挖掘 《论语》 《道德经》我国国学典籍浩如烟海,千百年来不绝如缕、薪火相传,蕴藏着无穷的宝贵财富。然而,其文本是今人极少使用的文言文,故其内容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晦涩难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8期2023-08-22

  • 道德经》注解的疑难与新解
       要: 《道德经》的注解历来纷纭,很多问题至今未能取得共识,甚至有些词句的注解存在重大语言、逻辑、义理缺陷,而注家或得过且过,或视而不见、因循守旧、不求确解。基于以下三条原则,可为《道德经》古今注解中的疑难问题给出合理的解读:考核《道德经》中核心词汇及其词性的正反使用情况;兼顾逻辑、义理和事理等方面综合考量,给出合理解释;鉴于《道德经》的韵文性质,重视每句尾字的押韵情况,对《道德经》的文字及其表达给出相应疏证。由此,可对“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万物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6-21

  • 老子“弱胜强”思想剖析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弱胜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通行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帛书·41章]本章老子阐述了物质现象界生与死之征兆: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总结生与死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2期2023-06-10

  • 道德经》的英译研究探析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一部闻名中外的伟大巨著。我国对《道德经》英译本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研究视角的多元化,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笔者从译本的分析与比较、核心概念翻译及基于某理论或视角的研究三个维度对国内学者的英译研究进行了探析,期盼为其他英译研究者提供参考。【关键词】《道德经》;译本的分析与比较;核心概念翻译;基于某理论或视角【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今古文创 2023年16期2023-05-30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闵福德《道德经》英译本分析
    胡洋【摘要】《道德经》以其内容玄妙深邃而名扬海内外,有诸多译本出现。2018年由英国汉学名家闵福德(John Minford)翻译的《道德经》经企鹅出版社发行问世,该译本也是闵福德最新的翻译著作。本文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针对闵福德在译者素养和三维转换程度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该译本的“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具有研究价值。【关键词】生态翻译学;闵福德;《道德经》【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今古文创 2023年1期2023-05-30

  •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Ching《道德经》orDao De Jing(see Fig.1) with six Chinese characters:“道(Dao)可(Ke)道(Dao)非(Fei)常(Chang)道(Dao)”, which has been traditionally interpreted as“道可道,非常道”or“The Dao that can be spoken is not the eternal Dao”.However, mordern ar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2023年3期2023-03-27

  • 道德经
    道德经》晦涩难懂,老子其人,更是微妙难识。大哲如孔子,见了老子之后感叹:“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写的短短五千言,让历代注解者头疼。《道德经》开篇的六个字,不论如何断句,意思都说得通: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通篇无明确定义,无明确系统,向日常价值观发难,却又极少

    视野 2023年1期2023-02-06

  • 被篡改的《道德经
    老子》(又称《道德经》)。在1919年2月,胡适出版了他的早期成名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后来改名为《中国古代哲学史》再版),轰动一时。这部大作将中国哲学史由老子、孔子开始说起,而非过往从三皇五帝开始的论述。在今天看来,这个解释法或许没什么,但在当时可是造成大轰动,因为胡适树立起一个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新典范(paradigm),他将老子排在第一位,孔子排第二位。但这个说法,却引来许多同时代著名学者的怀疑。梁启超率先提出质疑,在1922年的《评胡适之〈中国哲

    视野 2023年1期2023-02-06

  • “无为”与“有为”
    精深,其著作《道德经》中蕴藏着无穷的教育智慧。挖掘老子思想的精髓,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诸多裨益。教师要汲取老子行不言之教、遵自然法则的教育艺术,“不妄为”“不妄言”,以“无为”的姿态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让渡于学生,让学生做到“有为”。关键词:老子;《道德经》;无为;有为;教育智慧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语篇学视域下中学语文品质教学实践研究”(编号:D/2021/02/5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我国的教育传统中,儒家思想是教育发展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11期2022-12-21

  • 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和谐秩序的三维构建 ——基于《道德经》的思考
    00000)《道德经》(又名《老子》)上下两篇数量一奇一偶,“道”“德”浑然一体,取自天地。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世间的万物,大到宇宙星云的变化,小到一草一木,都遵循着特定自然规律。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并不意味着束手无措,放任事物恣意发展,而是一种达成“有为”的方式,“曲则全,枉则正”[1],“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2]。老子所提出的“自然无为”思想对于合理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为”与“无为”的关系以及科学构建其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秩序具

    延边党校学报 2022年3期2022-12-08

  • 道之“玄妙”与器物审美维度 ——兼论《道德经》中的设计美学意蕴①
    的原形。正如《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说法源自《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实际上无论“道”“易”都是事物产生、形成、运行、变化的源头,是一物之所以为此物的本质属性。韩非子在《解老》中曾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又说:“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不难看出,“道”是万物之形成的总规律、总法则,是使各种事物具有具体法则的东西。而“理”则是构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2年4期2022-10-11

  • 从视域融合视角看《道德经》文化负载词德译
    。其中老子的《道德经》因其蕴含朴素的东方哲学,“尊道贵德”的道家精神,在世界典籍译介舞台上大放异彩,仅德国自1870年施特劳斯(Victor von Strauβ)的首个德译本问世至今已有近120个译本正式出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阐释学视角探讨典籍文本的今译和外译,对远古文本理解度、译者的主动性、文本的诠释度等进行了探讨[1]。但是有别于英译领域百花齐放的研究现状,仅有少数学者从阐释学角度探讨典籍德译领域相关话题(曹俊雯2015,肖瑶珂2019,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2-09-14

  • 老子《道德经》与赏石文化(二)
    i三、以老子《道德经》的东方哲学为指导,赏析奇石、感悟人生老子《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赏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赏石文化艺术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在世界范围思想文

    宝藏 2022年2期2022-07-30

  • 道德经》中的圣、 俗之别
    绝学无忧”是《道德经》中一再标榜的涤除玄览之方,也是令人得返璞归真,复归于婴孩的最至要根基。为清楚辨析“圣”“俗”之别,老子特以“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概括两者境界之殊异。在“道”中的必“昏昏、闷闷”;离道后才迈向“昭昭、察察”。离道的结局是“出生入死”;只有在“道”中,才能“蔽而新成”。【关键词】 《道德经》;老子;庄子;道家【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

    今古文创 2022年22期2022-06-24

  •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道德经》译本及其序言初探
    ll关键词:《道德经》英译本;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中国道家哲学;中西文明对话一、欧洲与中国哲学的恋爱史真的那么短暂吗?2016年春天,“少数群体与哲学”(Minoritiesand Philosophy,MAP)组织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学院的研究生合作,共同主办了一场学术会议。会议邀请的学者包括著名汉学家万百安(BryanVan Norden)以及藏传佛教研究者杰伊·加菲尔德(Jay Garfield)。MAP是一个由研究生领导、组织的国际团队,其使命是“解

    现代出版 2022年3期2022-06-22

  •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道德经》三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的作用,这在《道德经》的英译本研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这一视角入手,对德克·卜德(Derk Bodde)、林语堂和赵彦春三位译者的《道德经》英译本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原文的理解,翻译策略与方法以及翻译风格三个方面。其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主要包含词汇的选择以及句子的理解两个方面。通过对比,总结这三个译本的异同,可为后续其他中国文化典籍的英译本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对原文的理解;翻译策略与方法;翻译风格;《道德经》【

    今古文创 2022年23期2022-06-22

  • 道德经》道论思想探究
    想尤为重要。《道德经》全书分为八十一章,共五千言,言简而意赅,文约而韵丰,是文化史之瑰宝。上篇的中心是“道”,主要探讨宇宙与人生的哲理;下篇的中心是“德”,主要探讨政治与社会问题。文章虽然分为道、德二篇,但其思想一以贯之,从宇宙论到人生论,从人生论到社会与政治问题。因而其思想可以概述为两部分,即道之于人生(修身)与道之于社会(治国)。【关键词】老子;道;修身;治国【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今古文创 2022年24期2022-06-20

  • 简析老子《道德经》中人道之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部分。老子的《道德经》以言语模仿自然,却并没有丢失人道之社会性,其自然性和社会性是同属于自然观的,两者在用语看似矛盾的情况下蕴含着统一。关键词:道德经;人道;社会性;自然性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2-2589(2022)02-0058-03老子之道取法于自然,道之所是,自然而然,“道”乃宇宙万物之本体与根源。“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意味着“道”的本体是包含着“天”“地”“人”在内的

    学理论·下 2022年2期2022-06-02

  • 不贪为赢
    看一遍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的精髓是“无为”“无欲”。一个“无为”“无欲”之人,一个不欲求赢之人,怎么可能赢棋呢?而恰恰相反,此棋手几乎每赛必胜,就连当时日本顶尖围棋高手坂田荣男也不是他的对手。这名棋手就是吴清源。有记者问吴清源,为什么每次下棋前都要看一遍《道德经》?吴清源说,看《道德经》,是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做到“无为”“无欲”,排除内心“贪”赢的杂念,这样,就能让自己一心下棋,发挥出最高水平。吴清源告诉记者,自己赢棋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贪”。吴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35期2022-05-31

  • 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比较 《道德经》的三个英译本
    译操作上比较《道德经》的三个英译本,即理雅各、韦利和汪榕培的译本,分析各译本对《道德经》的不同诠释,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诠释背后的原因。通过对三个译本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出结论:《道德经》译本的多样性源于各译者的译者主体性。关键词: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目的论;多样性 《道德经》作者简介:徐静姿(1982.08-),女,江西九江人,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外文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与翻译的实践。一、译者主体性的基本理论在传统翻译理论中,译者的主体性角色与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7期2022-05-30

  • 道德经》的教育智慧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的关键环节。《道德经》中蕴含诸如“上善若水”的宽广胸襟、“图难于其易”的谋事之道、“自知者明”的自省能力、刚柔相济的辩证思维的教育智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道家思想智慧的汲取,能够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素质、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以及缓解增大的就业压力。可以通过将道家思想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依托丰富的教育载体以增强道家思想吸引力的方式,促进道家思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关键词:《道德经》 教育智慧

    文学教育 2022年7期2022-05-30

  • 老子著作与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
    译本基础上的《道德经》传播;2000年至今,《道德经》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呈现高潮,出现第一本汉语直译本。能够抚慰读者心灵,与阿拉伯文化中苏菲思想的精神相通,是老子著作与思想被接纳和受欢迎的主要原因。立足于悠久而友好的交往历史,英法等强势语种作为桥梁,是老子著作与思想在阿拉伯世界传播的两个特点。[关键词]《道德经》;老子思想;阿拉伯世界;跨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22)04—0147—07Dissem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5-30

  • 不贪为赢
    看一遍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的精髓是“无为”“无欲”。一个“无为”“无欲”之人,一个不欲求赢之人,怎么可能赢棋呢?而恰恰相反,此棋手几乎每赛必胜,就连当时日本顶尖围棋高手坂田荣男也不是他的对手。這名棋手就是吴清源。有记者问吴清源,为什么每次下棋前都要看一遍《道德经》。吴清源说,看一遍《道德经》,是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做到“无为”“无欲”,排除内心“贪”赢的杂念,这样,就能让自己一心下棋,发挥出最高水平。吴清源告诉记者,自己赢棋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贪”

    意林彩版 2022年4期2022-05-03

  • 社会翻译学视角下《道德经》英译对比研究
    各和林语堂的《道德经》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场域、翻译惯习和资本对两位译者译本选择、翻译策略等的影响。【关键词】 社会翻译学;《道德经》;布迪厄;理雅各;林语堂【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6-0107-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6.034《道德经》共81章,分《德经》37章《道经》44章,是中国历史上

    今古文创 2022年16期2022-04-22

  • 道德经》“道法自然”视角下“土壤学与农作学”课程思政教学初探
     要:将老子《道德经》的德育思想融入“土壤学与农作学”课程教学之中,是主动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内涵的过程。文章通过挖掘“土壤学与农作学”课程与《道德经》德育思想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元素的契合点,将教学实践与德育元素的融合进行深入解析,以达到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丰富高校德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目的。关键词:道德;思政教学;传统文化;土壤学与农作学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2年2期2022-03-19

  • 卫礼贤和德博《道德经》德译本对比研究
    始祖。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的哲学巨作之一,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老子用“道”贯穿《道德经》全文,诠释宇宙万物的演变[1]。《道德经》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华夏民族,也深深地影响了德意志民族。《道德经》的德语译本众多,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克努特·瓦尔夫主编的《西方道学目录》收录了从1870年至2009年期间的《道德经》德译本,共计103种[2],可见《道德经》在德语世界传播之广、影响之深。因此,研究不同的《道德经》德译本显得尤为重要。一、《道德经》在德国的传播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8

  • 道德经》中水意象的人文精神
    关。老子所写《道德经》以水论道、以水论人,不仅关注与探索人生,也提倡追求真、善、美、圣的一种人生态度。探讨老子“上善若水”中的人文精神,理解传统人文精神的价值,是中华文化对人生命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人文精神 意象崇拜 水 柔作為世界上唯一一个几千年一脉相承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建设尤为重要。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人文精神是近年来我国的讨论热点。在我国的周朝时期,古人们所推崇的“礼乐”精神体现的是关于伦理道德、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这其中是中国古人对于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2期2022-02-28

  • 《瓦尔登湖》与《道德经》的思想比较
    瓦尔登湖》和《道德经》,从人生观和政治观的角度,探讨两本著作的思想契合之处。研究发现,在个人层面,二者都提倡进入“清静无为”的状态;在政治层面,二者都提倡少干涉民众的“无为而治”。 关键词:《瓦尔登湖》 《道德经》 思想比较 《瓦尔登湖》是梭罗的代表作,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边的隐居生活,开始于1845年7月4日,于1847年9月6日结束,他独居于林中有两年两月之久。《瓦尔登湖》经过多年修订,他终于在1854年将其出版。书中有鲜活灵动的景物描写,四时变化、山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期2022-02-19

  • 宇宙无意识:论《道德经》《庄子》中的天道及其膜拜仪式
    体等。老子在《道德经》中用精简玄妙的文字描绘了天道的性状和功绩,赋予它诸多美名:玄、众妙之门、谷神、天地根、上善、朴、大象、一、恍惚、太上、玄德、孔德、上德、物。它独立而永恒,不依凭意识而广泛作用(“太上,不知其有”)。它和太阳一样既不刻意追求世俗成就和目的,也没有其他非道德的行为动机和偏好(“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它不仅是和宇宙融贯一体并高于宇宙的创生力量和原则,显现为天地之间循环往复的孕育力和生命渊宗,具有日月云雨般遍施福泽的道德禀

    天府新论 2022年3期2022-02-03

  • 基于《道德经》的全科医生职业道德素质模型探析
    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为理论基础,从中抽离出关于“人”素质的思想,并结合全科医生职业特征,通过理论推演的方式构建全科医生职业道德素质模型。1 理论基础一般意义的“道”指道路、方向、引导等,而老子所说的“道”主要是指宇宙、自然和社会运行的规律。“道”既是本源论又是本体论,本源论是指万事万物由“道”产生,而本体论是指在本源论的基础上,道又存于万物之中。“道”演化成万事万物的根源从它的特点中有所体现。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10期2021-12-01

  • 他山之石?琢磨成玉
    英教授新作《〈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全面搜集、系统整理、精心译介了19世纪以降三个世纪《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英译本和应用研究著述,列举了18世纪后道家思想在西方传播与接受的汉译资料,展示了道家思想在英语世界研究与应用的丰硕成果,这对于增进中西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能让国人从中借鉴“他者”的成功经验,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更好地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词】《道德经》;英语世界;传播研究;接受研究;比较研究最近,笔者有机会拜读了《〈道德经

    教育传媒研究 2021年6期2021-11-19

  • 老子与莫尔关于理想世界的时空对话 ——从老子《道德经》与莫尔《乌托邦》出发
    党校一、老子《道德经》与莫尔《乌托邦》比较研究之现状与困难人们始终都在考问我们应当以怎样的一种形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理想的世界成为人类寄托希望的精神力量。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折射成一种尽善尽美的大同社会,如《诗经·硕鼠》所说:“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此处的“乐土”就好比是理想世界在中国的早期萌芽。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都开始从具体的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建构大同社会,老子的小国寡民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阐述之一。而西方则可追溯至柏拉图所构想的

    长江丛刊 2021年1期2021-11-12

  • 论华为任正非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
    非;无为而治;道德经一、引言“无为而治”的思想一般认为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比如在这部伟大的经典中有如下的描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三十七章)这些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思想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诸多盛世的出现都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有关,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都有这种思想得以践行的相关事例。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2021-11-10

  • 对《道德经》中老子“愚民”思想的探析
    摘要: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思想被部分民众认为是“愚民”思想,笔者认为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所以本文选取了《道德经》中三处典型内容加以分析理解,首先是从对“愚民”含义的解读、其次是从《道德经》中包含“愚民”的内容去解读,同时用《道德经》中其他观点加以佐证,以此来澄清误解,最后谈及个人看法及总结。关键词:《道德经》 老子 “愚民”思想一、引言一直以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倡愚民思想,是要让百姓处于无知状态,这样更有利于君主的统治。基于有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2021-11-10

  •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强我第一次读《道德经》大概在20年前,虽然当时也看不太懂,但并没有因此望而生畏,反而读得很舒服,感觉书中很多句子美轮美奂、气象万千,蕴藏着一种让人精神宁静且开阔的能量。《道德经》是一本中国人避不开的书《道德经》的版本很多(甚至还有《德道经》),对其解读更是五花八门。有不少人痴迷于给《道德经》重新断句,比如把“道可道,非常道”变成“道可,道非,常道”,还有人把《道德经》看成一门玄学,试图从中找到修炼的秘密。事实上,完整地读过《道德经》的人并不多,但大多数人都

    中欧商业评论 2021年9期2021-09-30

  • 《溪山行旅图》暗藏不止“范宽”二字考辨
    关键词:瀑布;道德经;一古人;范宽;华山庙碑;金石味范宽(950—1032),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①之一。范宽终年隐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在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作雪景亦妙。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5期2021-09-17

  •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来源,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道德经》早已成为广受中外读者推崇的经典文本。《道德经》一书的核心主题是“道法自然”。它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乃老子哲学的最高范

    鸭绿江·华夏诗歌 2020年6期2020-08-06

  •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而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也是世界上外文译本总数最多的经典名著。老子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很少。礼崩乐坏之后他知道周朝没有希望了,决定隐退,从函谷关出关时见到尹喜,尹喜请他为后世留下一本书,于是有了《道德经》。德国电视台也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每四个德国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收藏了《道德经》。有德国足球皇帝之称的弗朗茨·贝肯鲍尔几十年来一直随身带着《道德经》,运用老子智慧做出了很多重要的人生选择。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甚至在著作《世界文明史》

    中外文摘 2019年2期2019-11-13

  •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而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也是世界上外文译本总數最多的经典名著。老子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很少。礼崩乐坏之后他知道周朝没有希望了,决定隐退,从函谷关出关时见到尹喜,尹喜请他为后世留下一本书,于是有了《道德经》。德国电视台也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每四个德国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收藏了《道德经》。有德国足球皇帝之称的弗朗茨·贝肯鲍尔几十年来一直随身带着《道德经》,运用老子智慧做出了很多重要的人生选择。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甚至在著作《世界文明史》

    华声文萃 2019年3期2019-09-10

  • 英语世界《道德经》译名变化探究
    02308)《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德经》篇幅仅有五千余字,但以其高度凝练的诗性语言与深邃的哲学思想吸引了无数中西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诠释,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学热”。依据世界图书馆系统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道德经》共有50多种语言的译本,各类版本累计达到1500多个。[1]一、《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一般而言,译介学视域中的“英语世界”可分为三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2-22

  • 钱基博先生的《道德经》研究
    钱基博先生的《道德经》研究衣抚生(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从老子其人、对《道德经》的总体评价、《道德经》解题、《道德经》的读法等四个方面,首次对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的《道德经》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括。钱基博;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钱基博(1887—1957),江苏苏州人,与其子钱钟书,并为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的《道德经》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以下简称《解题》)一书中,另在《古籍举要》卷十三中有少量文字。钱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4-03

  • 关于《道德经》翻译多样性的几点思考
    00)引言:《道德经》共有81章,五千多字。篇幅虽小,但内涵极其丰富。这篇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著作,以其独有的形式,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在绵绵激荡的文化潮流中,对《道德经》的理解也不同,每个学者阐述自己的想法,针对文中的诗句也提出一些意见。先不说这些对《道德经》的评价是否正确,提出的意见是否合理,只从这么多学者对《道德经》理解与评价的这个行为,就足以表明《道德经》的影响力有多大。而《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是最受学者欢迎的,其内涵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5期2018-02-22

  • 这些成语出自《道德经
    天长地久出自《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2 受宠若惊出自《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3 视而不见,听之不闻出自《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4 深不可识出自《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5 见素抱朴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原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6 自知之

    农民文摘 2017年1期2017-03-24

  • 这些成语都出自《道德经
    些成语都出自《道德经》1.天长地久出自《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2.受宠若惊出自《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3.视而不见,听之不闻出自《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4.深不可识出自《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5.见素抱朴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原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6.自知之明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原文:知人者智

    中外文摘 2016年23期2016-12-14

  • 论《道德经》的“廉洁”思想
    )【哲学】论《道德经》的“廉洁”思想陈全新(湖北医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湖北 十堰 442000)“廉”侧重于正直,“洁”侧重于不贪,合称则是指人的正直而不贪的高尚德行。《道德经》提出了“廉而不刿”的命题,并指出以“无私”、“不争”、“不以兵强天下”、“以百姓心为心”、“以正治国”等重要观念和思维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而“洁”主要是指不贪财色功名以洁身自好,要做到这一点,《道德经》指出应“功成身退”、“不贵难得之货”、“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致虚极,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