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 贾平凹与余秋雨散文风格比较分析
    郭菡摘要:余秋雨和贾平凹都是散文大家,与史铁生、梁衡并称为我国“散文四杰”。一个人的经历、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对其创作风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和贾平凹的“地城散文”虽然在某个角度上而言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关怀色彩,但是由于二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二人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一立场上有了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境界。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散文领域取得了成就,但是也隐藏着一些缺陷。本文从贾平凹与余秋雨的文化立场、文化境界以及缺失和扬弃这三个方面对其散

    雨露风 2022年9期2022-05-30

  • 论《文化苦旅》中的非虚构特征
    世纪90年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揭开了当代文化散文的序幕。当几十年后的今天非虚构写作浪潮在国内兴起之时,回望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就会发现这本书在创作方式、叙事角度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非虚构的特征。他走出书斋,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用在场的方式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从下到上的叙事视角来表达个人对于中国文化走向失落的思考,同时在字里行间寄寓了他对文化保护、文化复兴的深切忧思。关键词:余秋雨;文化苦旅;非虚构特征非虚构写作近年来日趋火热,

    美与时代·下 2022年3期2022-04-27

  • 余秋雨散文历史文化意蕴探源
    摘 要: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凭借着他特殊的创作方法成为“文化散文”的先发之作。散文中包含的历史意蕴,正是他独特性的表现。笔者从意蕴入手,深入探究形成其文化内涵的原因。余秋雨的散文特色主要得益于他文人学者的使命意识和戏剧家的古典身份以及时代背景的造就。这三大因素是造就余秋雨先生散文风韵的来源,并使其散文独具魅力、余味悠长。关键词:余秋雨;散文;历史文化意蕴;探源一、初论“现代散文发轫于揭开中国现代史的‘五四’时期,‘五四’白话现代散文以其崭新的思想文化内涵、新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2022-03-03

  •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代文学的发展,余秋雨作为当代文坛的代表,其发表的散文有着其独特的地方,语言优美,所描绘出的意境让人久久回味。余秋雨擅用自然万物来表现,从而来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同时用山水之物来表现中国的文人魅力,给人留下许多印象。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引言:余秋雨是浙江余姚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理论家以及散文家,这里要谈的是余秋雨的散文,其中有散文作品《文化苦旅》《借我一生》《千年一叹》等等,这些作品的特色以唯美著称,同时在这些作品当中,哲思性相当强,耐人寻味,

    锦绣·中旬刊 2021年4期2021-07-16

  •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代文学的发展,余秋雨作为当代文坛的代表,其发表的散文有着其独特的地方,语言优美,所描绘出的意境让人久久回味。余秋雨擅用自然万物来表现,从而来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同时用山水之物来表现中国的文人魅力,给人留下许多印象。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引言:余秋雨是浙江余姚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理论家以及散文家,这里要谈的是余秋雨的散文,其中有散文作品《文化苦旅》《借我一生》《千年一叹》等等,这些作品的特色以唯美著称,同时在这些作品当中,哲思性相当强,耐人寻味,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1期2021-03-16

  • 余秋雨投其所好
    负责人何勇告诉余秋雨,当地一家中国人开的餐厅举办过一次“余秋雨诗文朗诵会”。此次活动中,何勇发现,人们所朗诵的诗文根本不是出自余秋雨之手,全都是冒用余秋雨名字的偽本。余秋雨发现,这些文字与他的笔墨风格南辕北辙,但在内容上却没有什么污渍,都在谈论人生哲理。余秋雨调侃说:“我是一个通透的山谷,一会儿飘进来几朵乌云,一会儿又飘进来几朵白云,都不必惊讶。来过的云,都会悄然离去。”但国内网站上,这种伪本多如牛毛,极大地损害了余秋雨的文学声誉。生气之余,余秋雨却从中发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9期2021-03-10

  • 评《中华文化课》
    国文化课本来是余秋雨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書院主持的博士生课程,受喜马拉雅之邀,向全社会公开讲课。这部书提出了一个对中国文化进行精简的观点,正如余秋雨自己所说“中国文化是奔腾不息的长江大河,而不是大河边上的枯藤、老树、昏鸦。”中国自近代以来不断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第一流的知识分子都开始了对文化的救亡图存;中国文化本身的源远流长,使文化成了迈向现代化道路上中国人的一个沉重包袱,中国人想在世界舞台上背着这个旧包袱,实现追赶超越,实在是困难重重。关键词:中国文化;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2021-01-10

  • 试析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动机
    【摘要】余秋雨的散文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看似游记,实际上体现着对现代事物的深刻反思,为浮躁的世界注入一抹宁静色彩。余秋雨的散文内涵有着高度的理性精神,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人格的赞美,将感性、文化和情趣融为一体,推动着现代散文的辉煌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余秋雨散文中文化魅力的感知特点,接着重点从忧患意识、文化精神、人文气息和文化符号四个方面作初步评价,试图探索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动机,以供参考。【关键词】余秋雨;散文;文化动机;评价【中图分类号】G63

    课外语文·下 2021年11期2021-01-03

  • 以《文化苦旅》为例浅谈余秋雨散文的戏剧性
    【摘要】 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出版二十多年以来,广受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这不仅因为《文化苦旅》中有着强烈的文化传承与传播色彩,同时也是因为余秋雨本身在散文创作上的独到之处,体现出明显的戏剧性色彩。《文化苦旅》散文集中的戏剧性,不仅体现在部分篇章的内容排布上,同时也体现在余秋雨悬念设置等方面的应用上。本文结合《文化苦旅》中具体的篇章,从戏剧性手法应用和内容设置两个方面,对该散文集的戏剧性体现进行分析。【关键词】 《文化苦旅》;余秋雨;散文;戏剧性;内

    今古文创 2020年37期2020-09-10

  • 以《文化苦旅》为例探讨余秋雨散文的戏剧性
    王溪曼【摘要】余秋雨的散文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走入人们的视野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一方面是由于他的散文从体制上敢于创新突破了以往散文的限制,另一方面,他的散文都具有明确的主线,能够将文化与历史有效契合,生动的展现给读者。更重要的是,余秋雨的散文还具有极强的戏剧性,使他的散文风格独树一帜。本文以《文化苦旅》为例,分析了余秋雨散文的戏剧性特点。【关键词】余秋雨  散文  戏剧性  《文化苦旅》一、引言《文化苦旅》一书的问世,在海内外的文学界引起争相阅读的热

    商情 2020年1期2020-02-14

  • 空岛不空,美蕴其中
    摘  要:余秋雨的小说《空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这部作品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崇高的意境,采用象征性的手法,故事奇特而深刻,语言优雅淡雅,线条之间的渗透着“空岛不空,美在其中”的主题内涵和睿智的审美诉求,值得进一步分析和把握。关键词:余秋雨;空岛;思想内涵;赏析作者简介:顾小祥(1975.10-),男,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高等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6期2020-01-29

  • 冲破藩篱的一朵奇葩
    摘要:余秋雨散文自问世以来,其独特的文风受到海内外广大读者的青睐,得到许多专家的好评。他的散文有种超凡脱俗的意味,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美学特色余秋雨先生在写作散文之前,不仅有深厚的人生体验,而且还是一位学贯中西、著作丰厚的大学者,其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开辟了散文新文风。本文就其散文艺术与美学特色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一、独特的艺术魅力(1)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当代旅游 2019年9期2019-12-09

  • 余秋雨投其所好
    负责人何勇告诉余秋雨,当地一家中国人开的餐厅举办过一次“余秋雨詩文朗诵会”。此次活动中,何勇发现,人们所朗诵的诗文根本不是出自余秋雨之手,全都是冒用余秋雨名字的伪本。余秋雨发现,这些文字与他的笔墨风格南辕北辙,但在内容上却没有什么污渍,都在谈论人生哲理。余秋雨调侃说:“我是一个通透的山谷,一会儿飘进来几朵乌云,一会儿又飘进来几朵白云,都不必惊讶。来过的云,都会悄然离去。”但国内网站上这种伪本多如牛毛,极大地损害了余秋雨的文学声誉。生气之余,余秋雨却从中发现

    做人与处世 2019年19期2019-12-02

  • 试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摘要: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化学者,其散文作品多追溯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并将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独具特色。余秋雨先生善于用渊博的历史知识以及文化底蕴将历史展现在读者面前,引起读者的反思,因而其散文作品被多次收录于我国语文教材中。本文主要以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和《文化苦旅》散文集为例,通过分析散文的语言、立意、选材以及结构等来具体阐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关键词:余秋雨 文化散文 特点余秋雨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以及艺术理论家,其散文作品多次被

    参花(下) 2019年1期2019-06-11

  • 浅谈余秋雨文学世界的精神涵养
    摘 要:通过余秋雨创作的文学世界中所呈现的表层世界,可以看其深层世界所表达出的中国人格,人性的美和社会良心,以及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发展。通过他所构建的文学世界中体现出来,与他文化苦旅的主题“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相衬,使他所展现出的世界的美好精神意蕴呈现出不同的光彩。关键词:余秋雨;文化苦旅;文化涵养作者简介:余玺(1998.5-),女,汉族,四川自贡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中图分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7期2018-12-17

  • 《洞庭一角》:秋雨梧桐叶落时
    王序内容摘要:余秋雨的散文具有一切令人喜欢的元素。在“文化热”时期,他领风气之先,既想知性的谈论历史,又想感性地咏叹情感,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曾是一代青年的成长符号。但朱国华先生给出的“余秋雨公式”是“故事+诗性语言+文化感叹”,余秋雨的《洞庭一角》则是这种公式的样板之一,即用诗意的方式重复着自己的文史哲学,以不加控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情感,用二者的结合写就一篇篇散文。而其散文对文史资料的随意性使用造成了许多知识的硬伤。关键词:余秋雨 文化苦旅 洞庭一角一本《

    文学教育 2018年10期2018-10-16

  •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赏析
    作体裁。三毛、余秋雨、贾平凹、王安忆等独创了属于自己的散文风格,使散文逐渐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首先对余秋雨文化散文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并对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做了赏析。关键词:余秋雨;文化散文;赏析前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创作完成,其对于我国文坛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快,余秋雨也成为大家关注的文化名人。余秋雨的散文出现,是对平庸和苍白的时代的挑战。曾经有人这样形容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所带来的影响:“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在星光灿烂的中国散文

    西部论丛 2018年3期2018-07-04

  • 余秋雨散文中的大河文明书写
    从事文化研究的余秋雨对大江大河有着特殊的情感,他遍访世界各地,在自己的文化散文里系统地对大河文明的不同命运进行书写,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先后出版的《文化苦旅》和《千年一叹》就集中反映了余秋雨的大河文明观。三大文明的衰落、肇始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都引发着他对水文化的深刻思考。关键词:余秋雨 散文 大河文明 《文化苦旅》 《千年一叹》《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是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到各地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凭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4期2018-06-29

  • 巴金“失礼”
    度过的。一次,余秋雨去华东医院看望巴金,正好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余秋雨还未走进病房,却从窗玻璃看到了这样一幕:巴金的女儿李小林把坐在轮椅上的父亲摇到吃饭用的一张小桌子前时,一个护士就将饭菜放了上去,因为年龄大,吃饭时会将饭菜撒在衣服上,李小林就为父亲在胸前挂了一个围兜。余秋雨本想等巴金用完餐再进去,但一想,既然赶上了这个点,此时进去也无妨,于是轻轻喊了一声“巴老”,便走进了病房。巴金已开始用餐,他循声抬头一看是余秋雨,又下意识看了一下胸前的围兜,顿时涨红了脸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3期2018-04-06

  • 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中排比手法的运用
    尹梦瑜摘要:余秋雨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同时在文学史上也有着独特的影响力,余秋雨所创造的作品都有着深刻的含义,虽然余秋雨主要作品不是散文,但是余秋雨的散文也存在着独特的风格。比如说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就凸显出了余秋雨在散文上的造诣,其中的用词有着独特之处,同时整篇文章用的修辞手法也比较多,比如说常见有比喻、排比、拟人等。而排比的应用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就具体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排比手法运用。关键词:余秋雨 《文化苦旅》 排比手法 运用分析余

    祖国 2018年2期2018-03-22

  • 余秋雨散文的“寻根”情结
    “世界文学”。余秋雨作为“寻根文学”的先驱作家,其作品记录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式微的苦恼和愤懑。关键词:寻根文学;余秋雨;散文“寻根”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对我国现代文学创作产生了多维的影响,包括戏剧文学在内,如先锋戏剧《野人》传达出的古代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同现在文明中环境污染所产生的矛盾,正是“寻根文学”所要表达的内容之一。“寻根文学”的创作者都明白“寻根”的本质所在,就是通过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厚土反思、挖掘,探索现代社会的命题,

    大观 2018年12期2018-02-24

  • 余秋雨散文《牌坊》修辞浅析
    李雪摘要:余秋雨先生长期投身于社会文化研究,亲自抵达了多种文明现场,具有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拥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他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第一部散文集,是其最著名的作品,而《牌坊》是《文化苦旅》的开篇之作,其地位可想而知。本文就从修辞的角度,分别从辞格的运用、语言风格特点、特殊语境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效果等方面分析《牌坊》的内容,深入挖掘《牌坊》的更深层次的内涵,阐明其对于我们的借鉴意义。关键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5期2018-01-29

  • 以文化之旅寻守历史文明
    一叹》作品中,余秋雨以特定的视角进行切入,以千禧之旅为依托,对于途经的十余个文明古国进行了历史文明的探寻和考察,从侧面彰显了一个文化学者对于文明发展的真切关怀。本文以《千年一叹》读后感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通过这一文化之旅对于历史文明的对话和反思,以期更好地解读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关键词】余秋雨;文化之旅;历史文明【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87-01通过一场文化苦旅,漫步走过悠久历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2017-12-12

  •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忧患意识解读
    学者和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文化散文作品的普及度非常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文学使命層面、传统文化层面以及心路历程层面分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独特性——忧患意识,阐述这位文化史学者应对社会急剧转型、全球化背景承担文学使命,宣传并反思传统文化的精神及做法,进而分析其散文忧患意识的深层次价值。关键词:余秋雨;散文;忧患意识散文作为我国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类别,其魅力在于,通过对亲身经历的再现与描述,将作者的真情实感进行升华进而引发读者的共鸣。余秋雨作为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

    北方文学 2017年30期2017-11-10

  • 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识
    摘 要:余秋雨的散文在上个世纪一度成为文坛的主流,余秋雨以厚重的感召力融入笔端,多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文化的历史性、主体意识及民族意识,一改文坛长期存在的文体模式,树立起一座高大独立的主体形象。余秋雨的散文处处透露出对历史的洞察,对现实的忧患,对未来的执着,在余秋雨看来,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关键词:余秋雨 散文 历史积淀余秋雨被誉为“大散文”时代的开创者,其书籍的畅销程度使其占据文坛的主要地位,彰显了余秋雨“苦旅”文化的历史厚重感,但余秋雨的“苦旅文化”并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6期2017-10-25

  • 余秋雨新作《门孔》述说记忆与情感
    近日,余秋雨新书《门孔》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系余秋雨至今所写的全部单篇记忆文学的结集,特别收入新作多篇。近年来,余秋雨缅怀谢晋导演的《门孔》,在网上引起了轰动。广大读者纷纷寻找余先生缅怀其他文化逝者的文章,于是发现了他笔下的巴金、黄佐临、章培恒、陆谷孙、张可、王元化……同时,也讀到了他描述海峡对岸至今健在的文化友人星云大师、白先勇、林怀民、余光中的一系列篇章。此次出版的《门孔》,就是余秋雨写作至今的全部单篇记忆文学的结集,在这本书里,还也特别收入了余

    文学教育 2017年11期2017-10-23

  •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代表性人物就是余秋雨,他的作品《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和《秋雨散文》等,受到广大读者青睐,他的散文最大魅力就是突破了传统散文束缚和紧固,运用创造型的写作思路和意境结合,运用山水风物表现手法,探究中国文人艺术真谛和中国文化内涵,以及中国文人人格魅力。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一、余秋雨散文对于小说艺术形态借鉴(1)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不会觉得枯燥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散文融合小说写作艺术特色,比如他的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和《行者

    速读·下旬 2017年8期2017-08-25

  • “封笔”这招数,就像“狼来了”
    交易博览会上,余秋雨推出新作《泥步修行》,面对读者,他表示:“这是我最后一本书了。”他好像在自问自答:“别写了,再写下去谁看?虽然我的书很好卖。”看到这则消息,我的感觉是:余秋雨很有可能又要自打耳光了。在出版散文集《借我一生》时,余秋雨感慨,写那些文章纯粹“是一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岁月陡增”,因此明言要从此“封笔”。当时,著名作家韩石山就斥责其愚弄读者:“哪有作家风头正健时,突然宣布搁笔的道理?”果不其然,7年后,余秋雨自食其言。如今,正

    上海采风月刊 2017年8期2017-08-08

  • 余秋雨最新散文集《泥步修行》出版
    日前,余秋雨携散文新作《泥步修行》亮相書博会。近一个小时的演讲为读者奉上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泥步修行》是余秋雨系统阐释人生修行的著作。他把修行分为“破惑”“问道”“安顿”三大环节,并由此构成本书的三个部分。余秋雨称,自己写了很多书,但唯独缺一本谈修行的书。“我想在最合适的年龄谈谈人生的修行。”余秋雨认为,年长者更应该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后辈,因为“破惑”的经验,也就是为人生减负、让精神自如的秘方,应当早一点传递给年轻人。于是,有着丰厚人生阅历的余秋雨拿起了

    文学教育 2017年7期2017-07-08

  • 文化苦旅:中国传统文化的溯源变迁与意蕴研究
    祁铭摘 要:余秋雨是现当代散文作家群体中的佼佼者,也是与众不同的一位散文作家,他所创造的散文内蕴有自身独特的宁静与厚重之感,同时又不失简约、优美和凝练之气。通过对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的理解,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散文中的独特文化风格和意蕴,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深刻地折服了每一位读者。在这部散文作品《文化苦旅》之中,散发出令人无法阻挡、无法抗拒的美学魅力。关键词: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文化意蕴余秋雨的散文以文化为其鲜明的主题,突出表现为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回顾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4期2017-06-09

  • 空岛不空,美蕴其中
    董芳源摘 要:余秋雨的小说《空岛》独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这部作品意蕴丰富、意境高远,运用象征手法,故事曲折奇特,富含深刻哲理。语言典雅含蓄,字里行间洋溢着“空岛不空,美蕴其中”的主题内涵和达观睿智的审美情趣,值得进一步分析和把握。关键词:余秋雨 《空岛》 审美情趣 主题内涵一、引言当代学者余秋雨在《文化苦旅》自序中这样写道:“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于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祈求,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2期2017-05-02

  • 余秋雨散文的行者风范
    凌云[摘要]:余秋雨作为走得最远的文人,其人格魅力与作品风格都蕴有一种大气磅礴的行者风范。本文通过对余秋雨散文中思想意蕴,文学体裁及语言风格三个方面的研究,以及对行者风范形成原因的探究,给读者以启迪,使读者进一步理解余秋雨散文的内在意蕴。[关键词]:散文 余秋雨 行者 文化在当代文学家在追求风花雪月散文的道路上渐渐迷失时,余秋雨散文独辟蹊径,开辟了一条走出书斋,走向文化现场的新道路。在这片新大陆上诞生的散文犹如一阵惊天雷,震醒了当代散文家那嗜睡的良知和慵懒

    商情 2016年50期2017-02-28

  • 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张妍苹摘要:余秋雨的散文可谓是别具一格,在持续拓宽散文领域范畴的基础上,蕴藏着多元化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笔者的任务,便是针对余秋雨散文的独特文化意蕴和丰富的艺术魅力,加以细致化校验解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注视并合理推动该类散文写作模式的传承发展进程。关键词:余秋雨;散文;文化意蕴;艺术魅力余秋雨在散文写作上的造诣十分之高,其各类作品都渗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高端的艺术魅力,清晰化映射出时代的全新光彩气息。所以说,针对其散文写作风格和模式加以规划梳理,为后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0期2017-02-10

  • 余秋雨告诫读者莫在“滥阅读”中浪费生命
    文化学者、作家余秋雨日前来到南国书香节,与听众分享如何通过阅读过有品质的生活。余秋雨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了,他把这次演讲留给南国书香节的读者。他劝导读者,要在慢读中“抢”回本该属于我们的时间,要读必要的、有价值的书,在阅读中找到自己。余秋雨说,“如果你想要过有品质的生活,就要从信息的海啸中出来,在慢读过程中抢回本该属于我们的时间。”“每天在信息里浪费时间,不如接触高贵、美丽的东西。每天跟高贵美丽联系在一起,那么生命就会变得高贵美丽。”余秋雨说。在

    文学教育 2016年11期2016-12-15

  • 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文化意蕴
    [摘要]余秋雨先生凭借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创作了一系列探寻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的散文,并把它们收录到散文集《文化苦旅》。再读文化苦旅,我不禁被文中独特的文化意蕴而深深折服。本文主要从人文情怀、审美情趣、语言艺术、文化人格等四个方面浅析《文化苦旅》中的文化意蕴。[关键词]余秋雨;《文化苦旅》;语言艺术;意蕴寄情于山水、神思于林间往往是文人骚客惯常爱做的事情,余秋雨自然也不能免俗,他醉心于山水,却又不仅仅只醉心于山水,他仿佛是一个沧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6年7期2016-11-28

  • 〈홀로 한가롭게 거닐다(獨自閑行)〉풍부한 인간성과 본성의 지혜
    ), 위추위(余秋雨)의 산문을 떠올릴 것이다.〈홀로 한가롭게 거닐다〉는 학자가 쓴 산문이지만 작가의 개성이 잘 드러나 있는책이다. 이 책은 우리가 흔히 보는 학자의 산문이라기 보다는 작가 개인의 성격이 잘 드러나 있고 일반 작가의 산문보다 더 학구적이고 이성적이며, 현대 지식인의 도덕과 정의를 보여주는 책이다. 2016년 무더운 여름, 이 책은 아름다운정신으로 사람들의 영혼을 시원하게 해주는 양서다.이 책을

    中国(韩文) 2016年9期2016-11-27

  • 心里有别人
    文 谢胜瑜作家余秋雨曾住在一位德国老人的房子里。有一天,余秋雨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他打电话告诉老人。老人答:“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我明天再送一个过来。”老人送杯子来了。他进门就问:“那些玻璃杯的碎片呢?”余秋雨回答:“我打扫完放在门外了。”老人赶紧开门,打开垃圾袋后,他回头对余秋雨说:“你明天就可以搬出去了,我不想再把房子租给你。”老人一边说,一边带上笔、扫帚、镊子和一个垃圾袋,把门外垃圾袋里的脏物倒出来重新分类。十余分钟后,所有的玻璃碎片都被归到

    四川党的建设 2016年10期2016-11-27

  • 余秋雨在德国打碎玻璃杯
    余秋雨在写《行者无疆》里的《追询德国》那篇文章时,为了彻底了解德国,曾一个人去到德国,体验生活。他找到一间出租屋,房东是一位德国老人,和蔼可亲,房子在五楼,余秋雨看了看,感觉还不错,就想和老人签下长期租房合同。老人笑了笑说:“不,年轻人,你还没有住,不会知道好坏,所以应该先签试住合同,有了切身体验,再定下一步是否长住。”余秋雨一听有道理,就和老人签了5天合同。一切办好之后,他住了进去,房间很温馨,老人也很信任余秋雨,从不过来检查东西。还有,垃圾不用送到下面

    北广人物 2016年19期2016-07-15

  • 文化与人生的求索
    化苦旅》是作家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合集。余秋雨先生游历山川江河,虽是寄情山水,却用足迹丈量中国传统文化,用心灵感悟人生哲理,其历史与文化散文对于文化走向与文人人格进行了求索,也对人生进行了拷问,展现了作者极强的文化感悟力与有生命的笔触。文章首先对《文化苦旅》进行了解析,然后分两部分就《文化苦旅》对于文化的求索和对于人生的求索展开了论述。关键词:余秋雨;《文化苦旅》;作品解析;文化求索;人生求索余秋雨游历山川,行走在中华文明的每一个角落,见证着历史深处的痕迹,

    卷宗 2016年2期2016-04-07

  • 余秋雨在德国的一件小事
    ■文|何旭余秋雨在德国的一件小事■文|何旭作家余秋雨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他写《追寻德国》的小插曲。动笔之前,为了彻底了解德国,他一个人去社区租房子。房东是一位德国老人,和蔼可亲,余秋雨看过房子后很满意,就想和老人签长期租房合约。老人笑了笑说:“不,年轻人,你还没有住,不会知道好坏,所以应该先签试住合约,有了切身体验,再定下一步是否长住。”余秋雨一听有道理,最后和老人签了5天合约。一切办好之后,余秋雨开始住了,房间很温馨,老人也很信任余秋雨,从不过来检查东西。

    至爱 2016年1期2016-02-25

  • 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语言艺术
    在九十年代中,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发表引起了中国文坛上十分巨大的轰动,开创了当代散文史的新范例,其散文语言注重节奏的合拍、韵律的谐美、句式的整齐,堪称中国当代文化的榜样。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帮助读者深刻体会余秋雨先生对人生真谛和文化内涵的执著追求与探索。【关键词】余秋雨;文化散文;语言艺术【中图分类号】I267 【文献标识码】A在九十年代初期,《文化苦旅》一书成为中国大陆乃至海外十分著名的畅销书,余秋雨也因此而十分著名,当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2015-12-04

  • 浅谈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艺术真谛
    【摘 要】阅读余秋雨所创作的历史文化散文总是被蕴涵在文本中的一种强大的艺术审美张力所裹挟、震撼,这种强大的震撼感包含着智的洞见、情的涵润和美的享受,构成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一种独特的审美范式,本文主要分析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艺术真谛。【关键词】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艺术真谛在上世纪90年代,余秋雨歷史文化散文以其独特的美感在散文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的写作风格激情却不煽情、通俗却不艳俗,当然,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价值并非在于其品读快感,而是具有更加深层次的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7期2015-08-05

  • 你心中有别人吗?
    天明余秋雨在写《追寻德国》那篇文章的时候,为了彻底了解德国,他一个人来到德国,深入体验生活。他找了一处出租房,房东是一位德国老人,和蔼可亲,房子在5楼,余秋雨看了看,感觉还不错,就想和老人签长期租房合约。老人笑了笑说:“不,年轻人,你还没有住,不会知道好坏,所以应该先签试住合约,有了切身体验,再定下一步是否长住。”余秋雨一听有道理,最后和老人签了5天合约。一切办好之后,余秋雨开始住了。房间很温馨,老人也很信任余秋雨,从不过来检查东西。还有,垃圾不用送到下面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5年5期2015-05-30

  • 余秋雨在德国被拒租
    作家余秋雨在写《追寻德国》的时候,为了彻底了解德国,便去社区租房子。房东是一位德国老人,和蔼可亲,余秋雨看过房子后很满意,就想和老人簽长期租房合约。老人笑了笑说:“不,年轻人,你还没有住,不会知道好坏,所以应该先签试住合约,有了切身体验,再决定是否长住。”余秋雨一听有道理,先和老人签了5天合约。一切办好之后,余秋雨开始住了,房间很温馨,老人也很信任余秋雨,从不过来检查东西。还有,垃圾不用送到下面,放在门口就有清洁工定时取走,楼道都是一尘不染。第5天到了,余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5年32期2015-05-08

  • 玻璃杯碎了之后
    任万杰余秋雨在写《追询德国》的文章时,为了彻底了解德国,他一个人去德国体验生活。他要租房子,房东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德国老人。房子在五楼,余秋雨看了看房子,感觉还不错,就想和老人签长期租房合同。老人笑了笑说:“不,年轻人,你还没有住,不会知道好坏,所以应该先签试住合同,有了切身体验,再定下一步是否长住。”余秋雨一听很有道理,就和老人签了5天合同。第5天到了,余秋雨想和老人谈长租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他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他很紧张,感觉这个玻璃杯价值不菲,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4年8期2014-09-03

  • 余秋雨:股市里的文学巨匠
    档案明星姓名:余秋雨代表作品:《文化苦旅》持股公司:徐家汇持股数量:518.64万股持股比例:1.5%持股市值:1.09亿元(根据已上市公司首日股价计算)2011年3月,上海徐家汇商城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招股书显示,作家余秋雨以518.6万股成为徐家汇第十大股东。2001年12月,徐家汇的前身上海六百实业有限公司决定解散职工持股权,同时将职工持股会持有24.5%股权转让。彼时,余秋雨以每股2.92元的价格斥资241.22万元购入1.5%的股份,此后经过近8

    中国商人 2014年8期2014-08-22

  • 德国老人为啥不给余秋雨租房子
    余秋雨,当代著名作家,在写《行者无疆》里的《追询德国》那篇文章的时候,為了彻底了解德国,他一个人来到德国,准备深入体验生活。他找到一套出租的房子,房东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德国老人,房子在五楼,余秋雨随老人上去看了看房子,感觉不错,就想和老人签长期租房合同。老人笑了笑说:“你还没有住,不知道好坏,所以应该先签试住合同,有了切身体验,再定下一步是否长住。”余秋雨一听有道理,就和老人签了5天合同。房间很温馨,垃圾不用送到下面,放在门口就有清洁工定时取走。第5天到了,

    小品文选刊 2014年13期2014-07-29

  • 德国老人为啥不给余秋雨租房子
    余秋雨,当代著名作家,在写《行者无疆》里的《追询德国》那篇文章的时候,為了彻底了解德国,他一个人来到德国,准备深入体验生活。他找到一套出租的房子,房东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德国老人,房子在五楼,余秋雨随老人上去看了看房子,感觉不错,就想和老人签长期租房合同。老人笑了笑说:“你还没有住,不知道好坏,所以应该先签试住合同,有了切身体验,再定下一步是否长住。”余秋雨一听有道理,就和老人签了5天合同。房间很温馨,垃圾不用送到下面,放在门口就有清洁工定时取走。第5天到了,

    小品文选刊 2014年13期2014-07-29

  • 打碎的玻璃杯
    任万杰余秋雨在写《追询德国》的文章时,为了彻底了解德国,他一个人去德国体验生活。他要租房子,房东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德国老人。房子在五楼,余秋雨看了看房子,感觉还不错,就想和老人签长期租房合同。老人笑了笑说:“不,年轻人,你還没有住,不会知道好坏,所以应该先签试住合同,有了切身体验,再定下一步是否长住。”余秋雨一听很有道理,就和老人签了5天合同。第5天到了,余秋雨想和老人谈长租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他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他很紧张,感觉这个玻璃杯价值不菲,

    做人与处世 2014年1期2014-02-21

  • 余秋雨11年投资获利26倍
    余秋雨11年投资获利26倍3月5日,上市公司徐家汇2.14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当天,徐家汇股价报收于12.82元,涨幅0.94%。值得关注的是,知名作家余秋雨持有的518.64万股也在此次解禁之列。按照当天徐家汇的收盘价计算,余秋雨所持有的解禁股权市值约6649万元。大约11年的时间,当年的投资获利近26倍,并且这笔纸上财富余秋雨如今可随时变现。余秋雨对徐家汇的投资始于2001年12月。随后,经历了一系列的股权变动及挂牌上市,余秋雨的持股数量变为518.6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8期2012-12-22

  • “诈捐”作家余秋雨
    位最差作家”,余秋雨以 “诈捐”作家的名头入选。这让平息已久的“诈捐”事件,又热闹起来。今年6月,与余秋雨打过名誉官司的“老冤家”萧夏林在博客中炮轰著名学者余秋雨的“诈捐”。这篇名为《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的文章被国内多家博客网站和论坛转载,萧夏林认为余秋雨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捐款属“虚拟虚构捐款”。在这篇洋洋数万字的博文中,萧夏林言辞颇为激烈。据了解,2008年6月12日上海一家报刊登的《〈2008分之1〉公益短片启动 余秋雨任撰稿人》一文

    环球慈善 2009年12期2009-12-21

  • 余秋雨“假捐款风波”
    余秋雨无疑是30多年来中国文化界最富争议且争议最为持久的人物之一。置身于舆论漩涡的余秋雨认为争议与他写作和演讲的观点无关,而是聚焦在另外三个方面:一是在“文革”中从事过写作,二是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文史差错”,三是“文化人不该上电视”。但在四川大地震中“事不关己”的言论和最近对他捐款的质疑无疑将这种争议面又一次扩大了。据消息称,2008年5月14日,余秋雨率领其担任名誉董事长的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全体员工捐款共6万元,捐入上海慈善基金账户。另外,该公司

    记者观察 2009年13期2009-10-09

  • 余秋雨不能诈捐
    文 / 易中天余秋雨不能诈捐■文 / 易中天■http://yizhongtian.qzone.qq.com/新闻提示近段时间,备受网友关注的余秋雨“捐款门”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面对网友的质疑,余秋雨曾作出回应称是“咬余专业户”对他的诬蔑,但却并无过硬的证据证明。6月14日,易中天在网上发表博文,警告余秋雨必须拿出确凿证据正面回应“捐款门”一事,否则后果很严重。联系编辑:(010)67148585-8005邮箱:luansusan_007@sina.c

    博客天下 2009年13期2009-09-13

  • 余秋雨究竟捐了多少钱
    姜 妍余秋雨无疑是近些年来中国文化界最富争议的人之一。“大师门”、“故居门”等一直让他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捐款门”又是最新的一例。著名学者余秋雨最近又陷入了麻烦,他遭到了网上一篇博文的炮轰,而博文的作者是曾经与他打过名誉权官司的“老冤家”萧夏林。这篇名为《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的文章被国内多家博客网站和论坛转载,作者认为余秋雨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捐款属“虚拟虚构捐款”。博文炮轰余秋雨这篇炮轰余秋雨的博文,近日首先被国内知名博客网“博客中国”

    博客天下 2009年12期2009-08-21

  • 非议是人的影子
    面》采访了评委余秋雨,采访者是“名嘴”王志。王志提问向来以“不讲情面”闻名,此次面对非议众多的余秋雨,自是不能放过。关于余秋雨“离婚”的传闻,关于他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原因的假说,做“青歌赛”评委是否在推销自己等等。一方步步紧逼,一方不卑不亢。节目最后余秋雨的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多年来,他得到的荣誉太多了,需要有一些非议来平衡一下。“人没有非议是不真实的,非议就像人的影子,人越高,影子就越长。”(黑子摘自《八小时以外》)

    意林 2008年15期2008-05-14

  • 《文化突围》
    文不久前传出余秋雨封笔的消息,而由浙江文艺新近出版的专著《文化突围--世纪末之争的余秋雨》一书披露,余秋雨并没有封笔,而是在写一部《自传》。这部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突围》指出,余秋雨目前确实淡出了文化事务和散文创作,但余秋雨绝对不会封笔。记者与余秋雨和马兰联系证实,余秋雨目前正在写一部新作《余秋雨自传》,估计2000年内完成。在这部《自传》里,所有余秋雨的"历史问题"将得到最彻底的阐述,而余秋雨和马兰的爱情故事也会通过余秋雨优美的文笔告诉读者。同

    博览群书 2000年7期200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