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2017-02-10 16:26张妍苹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艺术魅力余秋雨

张妍苹

摘要:余秋雨的散文可谓是别具一格,在持续拓宽散文领域范畴的基础上,蕴藏着多元化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笔者的任务,便是针对余秋雨散文的独特文化意蕴和丰富的艺术魅力,加以细致化校验解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注视并合理推动该类散文写作模式的传承发展进程。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文化意蕴;艺术魅力

余秋雨在散文写作上的造诣十分之高,其各类作品都渗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高端的艺术魅力,清晰化映射出时代的全新光彩气息。所以说,针对其散文写作风格和模式加以规划梳理,为后续写作型人才批量和高端化培养,有着极为可靠的指导意义,希望有关学术专家和教学人员能够不断予以重视。

一、余秋雨散文文化意蕴的品读

(一)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品格的赞颂

在余秋雨写出的散文作品之中,交替出现我国文学史上摧残的名字,包括柳宗元、范仲淹等,这些人物有着宝贵和苦闷的矛盾,不过即便出于何类艰难的环境下,他们强大的毅力和高尚的智慧都未曾被埋没。归结来讲,我国文明史时刻彰显出苦难深重等特征,面对这类和专制和野蛮持续抗衡的搏斗史记,余秋雨在其散文之中由衷的表达个人的敬佩和赞颂情怀。

(二)山水古迹中隐藏文化意蕴的挖掘

余秋雨散文著作除了赞颂古代文人墨客高尚人格之外,还会专注于独特景物提名领域中,但是其绝非如一般散文家们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自然景物上,相应地会同步将个人情感予以协调性表现,即凭借较为深邃的目光将其对社会整体关注的焦点,和这部分自然景观背后隐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加以深入性对比。如余秋雨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即“我发现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较深脚印所在,说明我的心底的山水,并不是完全的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部分内容便和以往注重时代精神宣扬和倾向个人感性抒发的散文,有着较大差异,成功地开拓出我国散文全新的艺术空间范畴。

(三)历史的还原和客观精细化解析

透过客观角度观察认证,散文注重描写作者的真实情感,而历史散文则更加要保证符合历史事实。可现实中,许多散文作家却不可避免地拘泥于历史事实之中,长此以往,使得他们的散文作品全然成为一类考古学专著,内容过于繁琐枯燥且没有创新价值。余秋雨将这类消极状况全然收在眼底,并至此决定挣脱传统散文创作规范要点的束缚,主张透过虚拟性小说描写模式和个人丰富想象等要素贯穿融合,将原本抽象繁琐的历史原材料转化为充满艺术和形象性的内容。如在《道士塔》之中,作者便将敦煌文化沦丧的整个流程予以真切化演绎,包括王道士选择将壁画刷白并和外国人进行廉价交换等愚蠢行径,说明当时我国官员对于流传已久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冷漠,导致持续至今,当我们想要研究敦煌文化时,还必须预先透过国外花高价购买文献资料。这类故事逻辑结构十分完整且情景较为生动,在吸引人目光的基础上,令阅读者快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表现出对以往官员亲手毁掉高尚文化行为的气愤和由国外花钱调取相关资料的悲哀态度。

二、余秋雨散文艺术魅力的感知

(一)艺术特色的呈现

笔者经过长期研究和合理规划总结,将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规划为以下几点:即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表达强烈的民族情感、描述写实化生活状况。正是在这三类艺术特色交互式支持作用下,衍生出充满生命活力的余秋雨散文,包括《文化苦旅》等,都是为广大读者热衷的作品。之所以带来如此大的反响,相信就是余秋雨自然地冲破传统散文的诸多束缚效应,开创出充满新意的文化类散文基础上,凭借自然山水等事物等将我国丰富的文化意蕴和伟大的人生真谛一一呈现,进一步为日后我国文化巨大内涵和文人人格推广传承,提供前所未有的保障条件。

首先,深层次文化内涵表现方面。单纯拿游记类散文为例,因为许多作家都倾向于临摹自然山水的外在形态,之后附加一些陈旧的主体感悟内容,对于广大读者已然是司空见惯的招数,已经不足以激发他们深层次的审美情趣了。余秋雨深切的感知到这类消极状况,于是大胆尝试挖掘收集全新的艺术经验。具体来讲就是挣脱传统游记散文移步换形和借游说理的基础性规范原则前提下,将自身游览流程转化为某类断续或是若隐若现的情节结构,并借此作为广大读者情感大门开启的关键点。

其次,强烈的民族情感抒发方面。虽然说余秋雨诸多散文著作都会选择凭借景物进行题名,但是绝非以往般将精力集中投射在自然景物和常见生活现象描述,或是个人情感抒发和自我表现层面上,相应地主张凭借深邃目光挖掘自然景观背后沉淀的文化内涵。就像作者曾经阐述的一般:“我发现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较深脚印所在,说明我的心底的山水,并不是完全的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类理念便和以往偏重于时代精神激扬或是迷醉于个人感性抒发的散文写作模式,有着本质性差异,主要就是蕴藏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敬意情感,以及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强烈自豪感,正因如此,余秋雨才得以令我国当代散文全新的艺术空间得以持续高效率开拓。

最后,写实化的生活舒展方面。秋雨先生散文不会盲目地进行个人情感抒发,而是强调议论的主导地位。即凭借抒情的描写形式将议论观点予以生动化表达,令自身的散文作品达到抒情和议论的自然交融效果,瞬间赋予散文中议论性内容的睿智和情趣特色,令广大读者在主动理性思索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归结来讲,余秋雨诸多散文著作之中,最富有艺术特色和魅力效应的,并非生动的场面描写和强烈的抒情基调,而是利用抒情的写作形式将理想思考结果予以隐性议论,借此赋予广大读者更多的自主思索空间并获取愈加客观的情感共鸣效应。

(二)美学魅力的渲染

余秋雨散文作品一一呈现过后,不管是在国内,亦或是在国外都掀起一阵理性狂潮,主要原因就是其散文美学艺术达到了另一类高端境界。

首先,透过美学魅力层面观察,其散文集中于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传承问题探索上,所以其文本情感符号将细化为后续要素:包括蒙昧历史旅程中艰难前行的知识分子群体、保留无数历史文化印记的名胜古迹和自然地域、凝聚着厚重文化内涵和象征符号的物像。这三类要素的交替融合现象在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可谓是十分常见,特别是在诸多著名和无名人物活动轨迹之中表现的淋漓极致,即透过他们得意和苍凉等不同阶段处境对比描述,将我国文化蜕变演进的漫长过程予以细致化呈现。

其次,在艺术层面鉴定,余秋雨对于我国传统散文理念和美学表现形式做出系统化的改进成就,具体表现为:景物和物像的选取都融入作者高尚的精神理念、游记中情节框架和情感闸门触点的隐喻处理、淹没于现实阴影中的历史画卷修复和重现,以及感性和理性表达模式的自由切换转入。须知余秋雨散文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由感性叙述到理性评析的交互式转换现象,这类模式相比单纯的感性抒发和理性议论文本,有着独到的优势,即为当代散文领域开创出全新的范例成就。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余秋雨的诸多散文作品,通常都是凭借其独立思维作为基础、高水准才华作为支撑,针对诸多文化和文明现象进行生动化描述、论证的,这类现象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讲,余秋雨的散文内容丰富、思想底蕴深厚且艺术精湛,值得更多人员前来阅读和细细品味。相信长此以往,势必带领我国散文艺术成功攀升至更高的创新成就巅峰。

参考文献:

[1]刘青云.析余秋雨散文的写作特色[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7(06):144–162.

[2]魏源源.浅论余秋雨散文诗性话语的建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4(02):123–150.

[3]夏云娟.论余秋雨散文的思想内涵[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8(03):81–88.

[4]戴潍娜.镜像人格与规定气质——余秋雨现象二十年重审[J].小说评论,2013,17(06):170–185.

[5]孙嘉.浅析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创作特色[J].语文建设,2014,22(20):99–103.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艺术魅力余秋雨
余秋雨投其所好
〈홀로 한가롭게 거닐다(獨自閑行)〉풍부한 인간성과 본성의 지혜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文化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