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

  • 一半城池一半坟墓
    之间,首都是萨拉热窝萨拉热窝老城是游客汇聚的地方,铺着石板路的老街两旁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商铺,摆着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最常见的便是波斯尼亚风格的铜壶。各种颜色、多种尺寸的铜质咖啡壶,被打磨得极为光滑,外壁镶嵌着五颜六色的缀饰,在货架上闪闪发亮。这些铜壶有不少是由铜匠手工制作,应顾客要求,还可以现场在上面刻下时间、名字等有纪念意义的标识和文字。走进一家店铺,头发花白的老铜匠旁若无人,正耐心地打磨他的铜器,他用锤子敲出鼓点,慢慢叫醒这个沉睡中的城市。陈莞桢,厦门

    大学生 2024年1期2024-01-23

  • 一生只忠诚于一件事
    他。标题是:萨拉热窝一擦鞋匠辞世,众多市民自发聚集致敬。我剪下了那篇特稿,收藏了。他出生于波黑,一个普通的平民之家。父亲是个擦鞋匠,凭着这份手艺,养活全家。21岁时,米索接过父亲的擦鞋摊,成为萨拉热窝街头一名年轻的擦鞋匠。不难勾画出这个时候米索的样子:高高的个头,白净的皮肤,有着黑色的或淡黄的微卷的发。深凹进去的大眼睛,炯炯的。浑身蓬勃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像只拔节而长的笋。萨拉热窝人亲热地称他,米索小伙子。每日里,他晨起摆摊,暮降返家,风雨无阻。所做的事,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9期2023-08-04

  • 柔软的萨拉热窝
    波斯尼亚,把萨拉热窝定为首府,它才真正得以发展。从巴斯卡亚出发寻觅传奇电影的激情岁月几乎所有人的萨拉热窝之旅,都从老城核心区的巴斯卡亚(Ba??ar?ija)开始。中世纪时期,土耳其人占领波黑后,看中了这片河谷之间的平坦地区,便选择在此建造一个新城市,而当时新城市的中心,就是巴斯卡亚。巴斯卡亚建造于1462年,在土耳其语中意为“主要的市场”。现在我们仍能看出这里是作为市集而存在的,商场和清真寺聚集。我住在老城区的民宿中,清晨便出门到处转转,这时候的城市几乎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5期2023-07-07

  • 绝色波黑
    战火不断。“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民族间的仇恨,也为巴尔干地区埋下了动荡的种子。直到1992年,波黑宣布独立,可随后的内战中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留给人们的,只有满目疮痍的故土。历史过于沉重,总让人忽略波黑绝色的美。首都萨拉热窝坐落在群山中,它的繁华从十五世纪开始。因复杂的历史人文原因,多种建筑风格在城市里共生,既有古典美,也充满国际化元素。为一部电影建立一个博物馆的城市少有,《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正是游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5期2023-07-07

  • 伤痕之城“萨拉热窝
    张侃波黑萨拉热窝城郊我在萨拉热窝时,住在城郊山上的一幢民宿。从外地开车去那,并没有经过萨拉热窝市中心。因而我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便如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那个著名的空镜头:向下俯瞰,夹在苍翠群山中的红屋顶鳞次栉比。洁净的白墙与艳丽的红瓦相映成趣,奠定了整幅画面温柔的基调。各清真寺林立的尖塔穿插其中,构成它坚韧的骨架。我下山朝城市方向走去,一路都是狭窄而陡峭的坡道。道路两侧高耸着欧洲19世纪风格的建筑,分外压抑。屋檐下那些繁复的花饰犹在,可周遭的墙体

    看世界 2022年24期2022-12-22

  • 萨拉热窝重建,和平是主题
    城烟火半城陵萨拉热窝的历史文化中心是“巴什 察尔希亚”,土耳其语意 j如一—„“一.    ,为…主枚上世纪70年代,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引进国内,迅速火遍全国,一些对白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那个孕代走过来的国人的青春回忆。萨拉热窝(Sarajevo)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了改变历史走向的时间节点。今天,笔者来到萨拉热窝才发现,曾经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古城,又是另外一番模样,宁静、平和、从容

    环球时报 2022-11-182022-11-18

  • 图文天下
    晚,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以露天汽车观影方式,纪念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问世50周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为前南斯拉夫著名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1972年公映,在3年时间里被引进到数十个国家,并曾经风靡中国,留在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中。5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BMD-4M空降战车编队驶过红场。俄罗斯9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7周年。5月3日,游客在日本中部的立山游玩。受地理位置與海拔因素影响,位于日本中部的立山在5月依然白雪皑皑。每年

    青岛画报 2022年6期2022-06-26

  • 萨拉热窝“围城”30周年:一条隧道的诉说
    物。3. 离萨拉热窝机场不远的隧道博物馆。4. 隧道博物馆保留的一段20米长的隧道是当年那条希望之路的唯一痕迹。在笔者走过的欧洲国家首都里,萨拉热窝是最深不可测的。在5座千米以上高山环抱之中的萨拉热窝如一个漩涡,将人卷进奥斯曼土耳其、奥匈帝国和南斯拉夫那谜一般的历史之中。萨拉热窝曾“迎来送往”各种政治势力,连纳粹德国也曾在此分一杯羹。城市东端,米里雅茨河畔,黄色的市政厅今已成为音乐厅。几步之外,窄窄的拉丁桥上,曾有一位塞族青年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第一次世界

    世界博览 2022年12期2022-06-18

  • 萨拉热窝: 一座美丽而充满伤痕的城市
    秀 最早知道萨拉热窝是少女时代看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我仍记得其中一句台词“空气在颤抖,彷彿天空在燃烧”,影片的男主角瓦尔特是文革后无数青少年崇拜的“硬汉”。几十年后,2018年的10月金秋,我独自一人背着包从波赫(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的莫斯塔尔坐了两个多小时汽车,到达向往已久的萨拉热窝。老城东边 浓浓土耳其味 从汽车站打了辆出租,到达我预订的民宿hoste Apartments HAN Alifakova,它位于一个半山坡上,属于萨拉热

    华人时刊 2022年4期2022-04-14

  • 一部电影的终极结局(外一篇)
    终于启程前往萨拉热窝了!兴奋,好奇,迫切,心中积蓄已久的期待和想象随着座下的车轮飞驰而来、循环反复。通往萨拉热窝的山路蜿蜒于山谷之间,一边是层峦叠嶂,郁郁青青;一边是深谷幽蔚,溪流湍湍,令人顾盼不暇,心生幽情。饱经战火肆虐的波黑,竟如此秀丽多娇!波黑这个国名,在中国未必人人皆知,可她的首都萨拉热窝,却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究其原因,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前一部经典战争影片。197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领受了译制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任务,为此专门

    西部 2022年6期2022-03-22

  • 巴尔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
    黑”,其首都萨拉热窝是个文化大熔炉,有三个民族、四大宗教,在那里奥斯曼帝国的风韵犹存,奥匈帝国的荣光尚在,可谓是巴尔干半岛八国首都中最富有情趣的。12世纪末,斯拉夫人在巴尔干半岛建立波斯尼亚公国。1463年,奥斯曼帝国用宗教传播、武力攻入,占领该地;1878年又被奥匈帝国占领,东西方文明的精神内涵在这里交汇,不同宗教的文化血脉在这里流淌。今天,波黑三百多万国民由大约 44% 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尼亚人,33% 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17% 信奉天主教的克罗

    世界文化 2021年5期2021-07-22

  • 萨拉热窝欧洲的耶路撒冷
    达中部的首都萨拉热窝。两侧尽是低矮的山谷和溪流,间或可见清真寺的尖塔露出村头,黄色的砖墙被绿色的庄稼和杂乱的树木环绕着。车上旅客稀少,仅有的几位也因为语言问题无法交流。黄昏时分,火车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一个严峻的考验随即降临,那会儿我出门旅行是不通过网络或电话预订旅店的,即便去一个从未抵达且没有熟人的国度。很快,乘客们便没了踪影,车站广场上只留下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他们都是来拉旅客投宿的,犹如中国南方某些城市的火车站或旅游风景区。当我发现车站上的游客问讯处已

    北方人 2020年23期2020-12-11

  • 萨拉热窝很遥远(组诗)
    心安理得的王萨拉热窝很遥远夕阳照亮天边的云霞,也照亮我的好心情晚风轻柔,吹来四中校园美妙的歌声我和我的祖国……我跟着哼了几句,又唱起了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曾经好多年,我把这首歌记成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主题曲唱起这首歌,就想起一群孩子走几公里夜路,坐在银幕背后,为瓦尔特喝彩敬佩瓦尔特是个英雄那时我还不到十岁,只去过两三次县城根本不知道萨拉热窝在哪里想起瓦尔特就看见瓦尔特站在萨拉热窝的高岗,满怀激情地唱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

    夜郎文学 2020年3期2020-11-22

  • 追寻“萨拉热窝围城”的印痕
    谷立恒萨拉热窝站在黄堡附近的山顶,向西俯瞰,萨拉热窝城区尽收眼底。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整个城市跟着山谷排成条带状,米里雅茨河静静地向西穿过整座城市。沿河修建着一条不长的有轨电车,它是欧洲最早的有轨电车,早在1885年就建起来了。电车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从用马拉到电气化,从战争中损毁到继续服役,几乎见证了整座城市的兴衰。住满战地记者的假日酒店当我第一次背着大包坐上萨拉热窝电车时,只感觉车体很旧,有掉漆的痕迹。车里说不上拥挤,但也有不少人站着。此后,这电车似时光

    看世界 2020年16期2020-08-18

  • 萨拉热窝一瞥
    法临婧1置身萨拉热窝的街道时已是夜晚。这里是山城。住在高处,路灯神秘地打亮了黑色鹅卵石铺成的小巷。雪已开始融了,踩着湿漉漉的石子走进温润的夜,沿着陡峭的高坡顺势而下,一条斑斓的小河背后,老城的穹顶、尖塔就摇曳在寂静的火光中。已经无法分辨城市四围那道绵亘不绝,驳杂着黑松白雪的美丽山麓。在与塞尔维亚交界的边境线上,它还是刚从平原挣脱出来的一道浅影,慢慢地,铅灰色的树林越来越密,拔升的高度混淆着视野,转过一个急弯后,宏大的山谷环抱着萨拉热窝,在低矮的云层下一片肃

    山花 2020年8期2020-08-14

  • 萨拉热窝:战争已成往事
    谷立恒萨拉热窝曾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城市之一,如今它是波黑的首都。城里没多少年轻人了我乘坐拥挤的小巴抵达萨拉热窝时,已是半夜。给民宿的房东打了几个电话后,才联系上他来接我。进入公寓后,迎面碰上将公寓放到网上出租的年轻人。他看我对萨拉热窝不熟悉,还热心地拿给我地图,在上面画出我一定得去的景点。“这里安全吗?”我说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非常安全。”他沒有抬头,接着说,“事实上城市里已经没多少年轻人了,你即使现在到街上走也没什么事。”“因为战争?”彼时,我对

    党员生活·中 2020年7期2020-08-04

  • 萨拉热窝:巴尔干的“绳结”
    谷立恒萨拉热窝萨拉热窝曾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城市之一,如今它是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如果在身边做个小调查的话,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结果:一些年轻朋友不知道这是座城市;历史课不错的同学会想到一战导火索;年龄稍长的则对萨拉热窝围城印象尤深;父母辈则会激动地聊起一部上世纪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对剧中人物如数家珍。“非常怀念曾经中国最铁的哥们,南斯拉夫。”一位长辈对我说。早先,萨拉热窝对于我并没有特殊的意义。我对它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上萨拉热

    看世界 2020年12期2020-07-23

  • 瓦尔特和他保卫的萨拉热窝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1972年出品。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出演主角瓦尔特。故事梗概是:二战时期,瓦尔特领导地下游击队,在萨拉热窝英勇斗争,战胜敌特渗透,粉碎叛徒阴谋,最终炸毁油料列车,成功粉碎了德军的“劳费尔行动计划”。在激昂的主题音乐中,胜利者踏着巴尔干乱石裸露的山坡,大步走远。山脚下,是灰墙红瓦的古城萨拉热窝。直到这一刻,呆萌的“瓦粉”基斯才在战友苏里的点拨下恍然明白,原来与自己并肩战斗的“皮勞特”就是传说中的英雄瓦尔特。197

    读者·原创版 2020年4期2020-04-16

  • “一带一路”下波黑汉语传播研究
    所孔子学院(萨拉热窝大学孔子学院和巴尼亚卢卡大学孔子学院),东萨拉热窝大学开设汉学系,莫斯塔尔大学开设汉语选修课,福查高中和三所小学(东萨拉热窝圣·萨瓦小学、多博伊圣萨瓦小学、沙马茨塞尔维亚小学)开设中文兴趣班,并设立两个汉语水平考试(HSK)点。(一)萨拉热窝大学孔子学院2015年4月2日,由孔子学院总部与萨拉热窝大学合办,西北师范大学为中方合作院校的萨拉热窝大学孔子学院(简称萨大孔院)揭牌成立,成为波黑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位于首都萨拉热窝。2015年11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1-19

  • 巴尔干半岛:来自东欧的人间烟火
    的岁月年华。萨拉热窝—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则像一部沉重的历史书。这座城市经历了多场战争,本以为从战争中恢复还没有很久,会充斥着“苦大仇深”的氛围,但见到的却都是怡然自得。今天,这座城市已经浴火重生。光芒洒在萨拉热窝的老城上,清真寺的宣礼塔又开始诵读《古兰经》,不一会儿天主教堂肃穆的钟声响起,你可以听到教堂的钟声和清真寺的礼拜声交织在一起的美妙声音。很多年以前,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人在这里和睦共处。可惜,内战的硝烟在萨拉热窝的土地上蔓延,让这座美丽的

    看世界 2019年21期2019-10-23

  • 两枪打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乘火车前往萨拉热窝。费迪南夫妇上午10时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然后乘汽车去市政厅。车队共有6辆汽车,费迪南夫妇乘坐第二辆汽车,车篷布向后折叠起来,以方便成千上万的欢迎人群与费迪南夫妇互动。萨拉热窝街头的枪声此时,塞尔维亚革命组织密谋在萨拉热窝暗杀费迪南。暗杀小组7人,沿萨拉热窝阿佩尔码头大街部署,每人一个伏击点。10时15分,车队驶到第二个伏击点时,19岁的刺客内德利科·查卜林诺维奇投出手榴弹。手榴弹有10秒的延时,在第4辆车下爆炸,车上两人受重伤,另有十

    党员生活·中 2019年11期2019-09-10

  • 瓦尔特到底是谁?
    奖,对于故乡萨拉热窝,他曾生动地写道:“在萨拉热窝,如果你躺在床上,通宵不寐,那么你便可以学会辨认萨拉热窝之夜的种种声音。天主教大教堂的钟,以丰富坚实的声音敲着午夜两点。悠长的一分钟过去了。然后你会听到,稍稍微弱些,但带着颤音的东正教教堂的钟,也是敲着午夜两点。接着,稍稍刺耳,而且比较遥远些的贝格清真寺的钟敲了十一响。阴森森的土耳其式的十一点——根据那个遥远国度特异的时间区分法而定出来的十一点。犹太人没有钟可以用来敲声报时,只有上帝才知道他们现在是什么时间

    世界文化 2019年6期2019-06-24

  • 两枪打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么爆发的呢?萨拉热窝街头的枪声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费迪南,携夫人索菲·霍泰克检阅部队军演后,乘火车前往萨拉热窝。这天是星期天,费迪南夫妇上午10时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然后乘汽车去市政厅。车队共有6辆汽车,第一辆坐着萨拉热窝市长和警察局长;费迪南夫妇乘坐第二辆汽车,车篷布向后折叠起来,以方便成千上万的欢迎人群与费迪南夫妇互动;后面4辆汽车坐着随从和其他官员。塞尔维亚革命组织,密谋在萨拉热窝暗杀费迪南。暗杀小组7人,沿萨拉热窝阿佩尔码头大

    百姓生活 2019年5期2019-06-13

  • [波黑]塞纳丁·穆萨贝戈维奇诗选
    詩人,出生于萨拉热窝。现为萨拉热窝大学哲学院教授。出版《身体打击》(1995)、《祖国在成熟》(1999)、《天堂般的星球》(2004)等诗集。波黑战争给塞纳丁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他的诗歌大多将战争中的人性、情感和心灵体验当作自己的诗歌主题。他的诗歌凝练、硬朗、不动声色,摒弃简单的道德评议和是非判断,只是注重细节描写,并通过细节描写来呈现、发掘和提炼人性、心灵和情感。诗人期望他的诗歌能让人们意识到战争的恐怖和残酷,更期望他的诗歌能唤醒人们对和平以及美好心灵

    扬子江 2019年3期2019-05-24

  • “瓦尔特”帮萨拉热窝觅得商机
    拉夫影片中,萨拉热窝觅得商机 西方读者很可能从未听说过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前南斯拉夫在上世纪70年代制作的这部二战题材影片,描述了共产主义游击队队长瓦尔特与纳粹占领军斗争的故事。该影片(在西方)或许不出名,但在如今已成为波黑首都的萨拉热窝,当地刚刚开办了一座专门纪念该影片的博物馆。不仅如此,该市官员还在规划一条遍布该影片拍摄地点的旅游线路。如果知道这部影片在一个特定国家——中国的重要性,或许有助于了解个中原委。数亿中国人曾看过该片,使之成为历史上放

    环球时报 2019-04-152019-04-15

  • 瓦尔特的萨拉热窝
    德国侵略者在萨拉热窝遍寻瓦尔特而不获,只好承认整个萨拉热窝就是瓦尔特,是的,这座巴尔干古城,本身就是民族英雄瓦尔特。陈安巴尔干半岛八国之旅归来,首先想写的就是萨拉热窝——一座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古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简称“波黑”)的首都,其民族、宗教、文化的多元化与耶路撒冷甚为相似,故被称为“欧洲耶路撒冷”。新城区的现代化建筑,老城区石块铺就的街道及其土耳其风格房屋,都能吸引旅行者的目光,但给我留下特殊印象的却是萨拉热窝博物馆、地道纪念馆,还有

    南方周末 2018-11-222018-11-22

  • 住贝尔格莱德郊外民宿
    瓦尔特的家乡萨拉热窝前,房东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早餐,告诉我不要担心提前返程的另两位团友,他会照顾他们,送他们去机场。房东先生坚持不让我们自己拉着行李去车站,开车把我们送到车站。这家房东非常好,算房价他们租给我们的房子不太赚钱,饭太好了还免费,还送我们去车站,这些都不是房租里包含的。男主人 Stevo ,原来做酒店管理,女主人Zlata 原来在银行工作。坐奔驰中巴傍晚就能到萨拉热窝。瓦尔特不在了萨拉热窝还好吗?

    妇女之友 2018年7期2018-08-28

  • 奥运之后
    五环纪念碑(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1984年)滑雪跳台(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1984年)雪橇赛道(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1984年)游泳场馆 (雅典夏季奥运会,2004年)游泳场馆(柏林夏季奥运会,1936年)奥运村(柏林夏季奥运会,1936年)游泳场馆(雅典夏季奥运会, 2004年)皮划艇激流回旋场馆(雅典夏季奥运会, 2004年)棒球场地(雅典夏季奥运会, 2004年)领奖台前的喷泉(雅典夏季奥运会, 2004年)网球场地(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1996年)

    中外文摘 2017年18期2017-10-11

  • 他,就是这座城市
    一听说我要去萨拉热窝,群里的中年朋友就坐不住了,纷纷开始背诵电影台词:“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我要放大一张我表妹的照片”,“瓦尔特叫我带了个信儿……对你我都是最后一次——砰!砰!砰!”……《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1972年出品的前南斯拉夫电影,相信40岁以上的中国人大都还有印象,至少记得那个沉着勇敢的英雄瓦尔特,以及这个名字有点儿怪的城市。大清真寺背负着一代人的记忆,带着各位老友的期盼,到达萨拉热窝的当天,我就冒雪直奔大清真寺。电影中,老地下党

    兵器 2017年6期2017-07-07

  • 街面上的“玫瑰”
    92年开始的萨拉热窝围城事件已经成了尘封的历史。在波黑宣布脱離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时,萨拉热窝的居民遭到血腥袭击,伤亡惨重。如今在萨拉热窝街头,迫击炮形成的小弹坑已经被红色树脂所填充,在地面上形成像玫瑰一样的纪念标志。对此,一位当地老人向《环球人物》记者解释道:“我们已经厌倦了谈论这场战争,开始了新生活。但必须保留一些东西,证明战争真的存在过。我们需要记住之前发生的事,也希望其他人能了解我们的故事。”

    环球人物 2017年9期2017-05-31

  • 到波黑去看两座桥
    岛中部,首都萨拉热窝。旅游一事,除了游山玩水之外,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也是很值得观赏的部分。奈雷特瓦河桥我们一行从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北上130千米到达波黑一座名为“莫斯塔尔”的古城。莫斯塔尔为黑塞哥维那地区的主要城市,公元16世纪前后为土耳其人统治黑塞哥维那的施政中心,1991年以后的内战中亦是双方争夺的要地。我们此去是为参观一座古桥——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奈雷特瓦河桥。该桥于1566年建在奈雷特瓦河上,高27米、宽18米,至今仍在使

    食品与生活 2017年5期2017-05-27

  • 萨拉热窝事件
    大公将会前往萨拉热窝观看演习。于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事件即将发生。刺杀斐迪南计划在萨拉热窝一处并不起眼的公寓内,黑手会的一群年轻人正在屋里交谈着。在屋子中央有一张大桌子,桌子上摆放着萨拉热窝的地图。一名褐色头发的年轻人,站起身说道:“我已经把大致的情况说清楚了,大家有什么疑问吗?”一个相貌老实的年轻人问道:“察布利诺维奇,你是第一个行动的,要是你失败了,我们怎么办?”察布利诺维奇回答道:“普林西普,不要担心我,我要是失败了,无论是死是活,都要按照第二套方案进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7年5期2017-05-18

  • 被狗吓跑的新援
    盟了波黑球队萨拉热窝泽列兹尼察。但在没有代表新球队参加过一场比赛的情况下。这位西班牙中场就选择了与泽列兹尼察解约。转投西乙球队米兰德斯。埃尔瓦斯解约的理由略显奇葩:因为一群狗。在来到萨拉热窝之后,一天埃尔瓦斯与妻子带着爱犬去街头散步。突然遭到一群流浪野狗的围攻。虽然保住了安全。但是埃尔瓦斯的妻子明显受到了惊吓,要求丈夫马上离开萨拉热窝。最终,泽列兹尼察俱乐部同意了埃尔瓦斯的请求。与其解约。曼联“封杀”《Pokemon Go》最近一段时间,任天堂出品的游戏《

    足球周刊 2016年16期2016-10-20

  • 属于一个时代的瓦尔特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南斯拉夫电影曾在中国热映,激荡人们的爱国情怀,伴随着我们这一代的青年时期。”随后,他接见了“瓦尔特”扮演者的遗孀朱莉雅娜。1977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中国放映时,各大影院的门前排起了长龙,电影票空前紧张。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瓦尔特”成为中国观众家喻户晓的名字。有中国厂商甚至用“瓦尔特”作为啤酒商标,足见这一角色的深入人心。而同时公映的另一部电影《桥》中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则更是在青年人中广为传唱。此前,5月2

    法人 2016年7期2016-09-20

  • 波黑, 不能忘却的爱恨情仇
    “你一定要去萨拉热窝,不然怎么能算来过前南斯拉夫呢?”于是,为了内心深藏的前南斯拉夫情结,我翻山越岭,在黑暗的山区高速路上,冒着如注的大雨,跟一群疯狂的波黑人一起飙车,手机没有信号,GPS没有线路,当我终于在深夜抵达萨拉热窝时,眼泪跟雨水一起,滴落在酒店大堂冰冷的地面上……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要是没有遇到阿米尔,我的萨拉热窝(Sarajevo)行程恐怕会是一次走马观花的泛泛之旅。“你看,这就是著名的拉丁桥!”清晨,我在桥头的咖啡馆躲避凄风冷雨,坐在我旁

    中国国家旅游 2016年6期2016-06-18

  • “瓦尔特”走了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主人公瓦尔特的扮演者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在当地时间22日晚10时45分在贝尔格莱德圣萨瓦医院逝世,生命的年轮永远停在了83岁。 作为塞尔维亚乃至前南斯拉夫最着名的演员之一,日沃伊诺维奇的去世在塞尔维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塞尔维亚总统尼克利奇说:塞尔维亚人民将永远记得巴塔!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发出了唁电,他表示,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情十分沉痛,日沃伊诺维奇在塞尔维亚电影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的逝世是塞尔维亚电影界的巨大损失,也是受瓦尔特

    环球时报 2016-05-242016-05-24

  • 雷人
    李玉刚:萨拉热窝录节目 工作组遭歹徒抢劫近日,一则关于中国剧组在萨拉热窝被抢劫的新闻突然被在网上被曝出,随后,有媒体查询到,事故发生时,节目组正在萨拉热窝拍摄,该节目的明星嘉宾包括李玉刚、刘语熙、郭家铭、于晓光。3月15日凌晨,李玉刚在微博上证实了这一消息:“在萨拉热窝,我们录完节目离开,几名摄影师留下来录空镜,遭遇持刀抢劫,机器、钱皆被抢走。”

    北广人物 2016年12期2016-04-15

  • 萨拉热窝,不再是瓦尔特的城市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市中心的新商厦萨拉热窝假日酒店“请告诉他,5点钟我在清真寺门口等他”我是乘坐火车从波黑共和国南方的历史名城莫斯塔尔抵达萨拉热窝的,它在内雷特瓦河谷穿行3小时45分钟,最终抵达萨拉热窝的中央车站。我在萨拉热窝已经有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他将会在未来的一周时间陪伴我。我是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样的苏维埃或者东欧国家反法西斯电影的熏陶中长大的,我们从那些电影里学会勇敢和正义,学会欣赏欧式的英姿勃发的男子气概。我们背诵着那部电影中发生在钟表店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48期2015-11-26

  • 一部需要反思的戏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是他们小时候观看次数最多的电影。一到傍晚,小镇空地上就会支起一块大幕,放露天电影。在他们印象中,那时候的放映活动里十次有八次会选择放映这个片子,以至于到了现在他们还可以在散步时即兴背上几句台词。时隔多年,一位亲历过战争的波黑导演哈里斯·帕索维克来到上海,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了同名话剧——《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话剧《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上演,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戏中动用了十九位演员,他们,通过争辩、

    上海戏剧 2015年10期2015-10-19

  • 萨拉热窝事件100年
    林西普走到了萨拉热窝拉丁桥附近的一条街道上,他掏出手枪,射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而他的这一枪,随后也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变化。100年后的2014年6月28日,这一幕由萨拉热窝的年轻演员在拉丁桥附近的露天舞台重演,用以纪念这声极具意义的枪响。纪念活动还包括维也纳爱乐乐团在萨拉热窝国家图书馆演出的音乐会,此外,当天还举行了各类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主题的展览、研讨会。事实上,萨拉热窝所在的波黑联邦更多地将普林西普视为一个恐怖分

    第一财经 2014年25期2014-08-12

  • “瓦尔特”帮中国人畅行前南地区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改编拍摄电视剧,这一消息日前经波黑文化部发布后,在波黑、克罗地亚等前南地区引起强烈反响。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波黑国家电视台一天之内多次播出中国参与拍摄“瓦尔特”电视剧的新闻。波黑《解放报》、《独立报》、《每日经济新闻》以及克罗地亚《晨报》等主流媒体纷纷用整版甚至两个版面的篇幅予以重点报道。“瓦尔特”也成为记者和中方影视人员在波黑、克罗地亚活动的“名片”和“通行证”。 在餐馆就餐或在萨拉热窝选景时,当地民众听

    环球时报 2014-04-172014-04-17

  • “大叔”米索的一生
    很有名,正如萨拉热窝市长伊沃·柯姆希奇所说,作为最知名的街道擦鞋匠,他已是萨拉热窝的象征及幸运符,成为这座城市一道难以磨灭的风景。无论和平还是战争,大叔都在那里,不离不弃。多年来,他擦亮了无数双沾满灰尘的皮鞋。大叔有着60多年的职业生涯, 21岁时,父亲给了他一个工具箱,“出去工作吧”。 就这样,米索带着一张小凳子、一个工具箱以及一个大大的微笑,跟父亲一起去街头擦鞋。 那时,萨拉热窝的大街小巷遍布擦鞋匠。米索自认为是擦鞋匠中“最帅的一位”,因为只要上班,他

    当代青年·我赢 2014年4期2014-04-08

  • 萨拉热窝传奇擦鞋匠辞世
    83岁的萨拉热窝传奇擦鞋匠米索大叔7日走完了他的一生。萨拉热窝市民当日自发聚集在他工作过的地方向他致敬。 据法新社8日报道,人称“大叔”的米索在萨拉热窝街头擦了60年鞋,1992年波黑战争、萨拉热窝被围城的4年间,米索坚守岗位拒绝前往避难所,他在街头擦鞋的身影已成为萨拉热窝市的象征。7日,米索大叔的遗像被放在铁托大道上的一把木椅上供人瞻仰,数十人面对他的遗像默默表达敬意,也有人在遗像前点燃蜡烛,并放置了一双干净的皮鞋。当地人说:“人们的哀思是

    环球时报 2014-01-092014-01-09

  • 现实主义与类型化影片比较——战争电影的深度叙事分析
    1942年,萨拉热窝,上演了一出人民保卫国家,与德国法西斯纳粹斗智斗勇的故事,这便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拍摄于七十年代初的战争片,已经过去了四十年的时间,时至今日,这部影片所展现出的魅力仍经久不衰。好莱坞在百年中虽然制作了大量的战争片,可是如《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般深入中国观众内心的影片并不多。但现在值得注意的是,当今影坛好莱坞电影美学甚嚣尘上,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明显处于颓势。一、现实主义战争片与类型化战争片界定在研究现实主义战争片时会发现,影片往

    电影评介 2013年7期2013-05-10

  • 战争与玫瑰:Miss Sarajevo
    年她曾被选为萨拉热窝小姐。”没错,这个女子就是Inela Nogic,1993年萨拉热窝选美大赛的冠军。当年风姿绰约的她才17岁,而照片里她所在的地下剧场就是当年选美大赛的举办地。1993年,萨拉热窝这个地处巴尔干火药桶的城市正在波黑战争中饱受煎熬。身陷战火的平民每天都在经历轰炸和与亲人的生离死别,没有水、没有电、没有气、没有食品,连呼吸都带着硝烟,和平成为他们最昂贵的奢望。就是在这样的残酷背景下,趁着战火间歇,一次特别的选美大赛在地下剧场举行,Nogic

    读者·原创版 2012年9期2012-09-15

  • U档案
    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案卷编号:NO.74目击地点: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目击时间:2005年10月8日目击者数量:1人城市/乡村:城市飞行物数量:1个飞行物大小:很大飞行物形状:圆盘形飞行物颜色:银灰色是否报告:是目击者姓名:埃米尔备注:当时,萨拉热窝电视台正在当地一家民族剧院外做采访。突然,镜头背景里的路人都抬头望向天空,这时正在采访的记者才发现有一个不明飞行物体正在剧院上空盘旋飞行,似乎准备着陆!据称,该物体在剧院后面着陆,随后该剧院被警察封锁

    飞碟探索 2012年1期2012-06-04

  • 萨拉热窝寻找战争遗迹
    文富波黑首府萨拉热窝是座饱受战争创伤的古老城市。如今,大批国外游客重新涌进这里,目睹战争留在这座城市的种种遗迹。《环球时报》记者也亲身感受了这股悄然兴起的“战争游”热潮。炮弹炸出“萨拉热窝玫瑰”游览一趟“战争游”线路大约需要四五个小时。在这些景点中,游客们感受最深的就是那些“难以消化”的历史记忆。波黑朋友告诉记者,目前的游客大多来自欧美,他们当中许多人根本不知道上世纪90年代的前南曾经发生过什么,萨拉热窝到底在塞尔维亚还是波黑。不过游客们希望通过此行了解这

    环球时报 2009-05-152009-05-15

  • 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人一生都住在萨拉热窝,因此应该把他们埋葬在那里。第6天晚上,塞尔维亚士兵把尸体抢走了,结束了这场争执。包斯科的母亲一年前离开了萨拉热窝,目前住在塞尔维亚,她同意把儿子葬在萨拉热窝。艾蜜拉的父母表示希望把两人葬在萨拉热窝,以便他们上坟。不过他们又说,只要两人能葬在一起,地点并不重要。最后的发展是:那两位相恋了9年的穆斯林女郎和塞尔维亚青年,终于一同葬在萨拉热窝以南的塞尔维亚军方墓园一个墓穴中。波、塞之间的战争危害到他们的爱情与生存,他们试图摆脱,结果失败了。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4年8期199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