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萨拉热窝寻找战争遗迹

2009-05-15 15:55
环球时报 2009-05-15
关键词:波黑狙击手玫瑰

本报特约记者 宋文富

波黑首府萨拉热窝是座饱受战争创伤的古老城市。如今,大批国外游客重新涌进这里,目睹战争留在这座城市的种种遗迹。《环球时报》记者也亲身感受了这股悄然兴起的“战争游”热潮。

炮弹炸出“萨拉热窝玫瑰”

游览一趟“战争游”线路大约需要四五个小时。在这些景点中,游客们感受最深的就是那些“难以消化”的历史记忆。波黑朋友告诉记者,目前的游客大多来自欧美,他们当中许多人根本不知道上世纪90年代的前南曾经发生过什么,萨拉热窝到底在塞尔维亚还是波黑。不过游客们希望通过此行了解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战争对这座城市的未来有什么影响。

面对这些容易触痛历史伤疤的特殊景点,波黑人的心态倒是颇为坦然。一个年轻的导游对记者说:“无论他们最终能否了解萨拉热窝,有一点感受恐怕是共同的,即战争中没有赢家。不论塞族还是穆族,有的只是数不清的受害者。”

尽管在长达近4年的波黑战争中,萨拉热窝遭到极大的破坏,但目前市内的建筑物已经基本焕然一新,明显的残垣断壁已很难见到。在萨市被围的日子里,波黑塞族军队曾在周围山坡上部署了120门火炮、250辆坦克。最多的时候,市内一天曾落下3777枚炸弹。为了纪念逝者,市政当局用红色的橡胶和水泥修补街道上的累累弹痕,塑造出“玫瑰花朵”的造型。这就是当地特有的“萨拉热窝玫瑰”。漫步城中,假如不是那些随处可见的“玫瑰”,人们很难想像这是一个正在从战争中恢复的城市。

市中心的“马尔卡莱”集市曾因一发炮弹导致上百人死伤,从而引发北约对塞族武装的轰炸。如今这里重新响起商贩们的吆喝声,只是市场旁边的墙壁上,用红笔清晰地刻写着全部遇难者的姓名。市区边缘大片大片的白色墓碑,在阳光的照耀下依然那样刺眼,提醒人们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争。

地道博物馆令人感叹

“战争游”的另一处著名景点是萨拉热窝机场附近布特米尔村内的“地道博物馆”。在波黑战争期间,机场一带曾是塞族与穆斯林武装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为了避开塞族武装的注意,地道口被选在村民家中的汽车库里。经过4个月的挖掘,一条720米长的地道完成,另一端连接着远离塞族武装的大山。就是依靠这一通道,战时上万吨的物资与粮食才得以送入萨拉热窝。最多的时候,每天曾有4000人进出地道。据讲,当时的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也曾利用这条通道离开萨拉热窝,前往出席国际会议。因此地道也被当地人称为“萨拉热窝的生命线”。

记者看到,如今由地道改建的私人博物馆也就是两三间屋子的大小。内部照原样恢复了一段十多米长的地道。洞内约有一人高,许多地方都直不起腰来。支撑着洞壁的厚重原木东倒西歪,行走起来可以感觉到当年的艰辛。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当年挖地道的工具和武器装备等实物。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希望对波黑战争有更深切的体会,就一定要去地道博物馆看看。

“狙击手之路”不再恐怖

在机场通往城里的道路旁矗立着一座黄色大楼,那就是萨市有名的假日酒店。战争时期酒店受损严重,仅背对塞族炮火的一侧房间可以住人。当时这里曾是各国记者传播消息的主要场所。大楼附近的“波斯尼亚龙”商业街曾被称做“狙击手之路”。由于道路宽阔,靠近阵地前沿,当年埋伏在周围小山上的塞族狙击手常常射杀过往人群。该街成为市内最危险的街道之一,市民们全都闻之变色。然而,今天的街道两旁已是繁花似锦,只有在导游的讲解中,记者才注意到残留在少数高楼外墙上的焦痕。

在萨拉热窝,恐怕没有几个当地人不知道“拉丁桥”。1914年,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正是在这里刺杀了奥地利王储,从而“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拉丁桥也因此成为每个游客的必到之地。

据当地朋友说,当初为纪念这位爱国青年,市政府在大桥附近的路面上嵌上了普林西普的足迹。一旁的黑色大理石饰板上用金字刻着:“正是从这个地方,普林西普用枪声表达了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多少世纪以来对自由的追求。”不过在波黑独立后,石板上的文字被改为:“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就是在这里刺杀了奥地利王储及其夫人。”尽管这一改动遭到许多人质疑,但大多数人认为:历史毕竟是历史,是非就让后人去评说吧。▲

猜你喜欢
波黑狙击手玫瑰
玫瑰飘香
波黑领导人拒见俄外长遭批
玫瑰(外一幅)
“狙击手普京”
手持CS/LR4 7.62mm狙击步枪的警察狙击手
技术指标选股
丛林中的爱沙尼亚狙击手
玫瑰金的温柔
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