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

  • 孟子仁政思想的政治哲学解读
    ”。性善论是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论前提,以符合道德的方式治理国家,以符合道德的方式对待民众,是孟子仁政思想的精髓,体现了思想家对优良社会生活的追求。孟子仁政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由于社会历史环境与思维方式的原因,孟子仁政思想也存在着理论局限。关键词:仁政;先王之道;国家治理;孟子中图分类号:B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3)04-0039-11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如何通过有效的国家治理,实现稳定的

    理论与现代化 2023年4期2023-08-12

  • 孟子民本思想的精神特质
    。一般说来,孟子仁政论的思想基础就是“人性本善”,也就是“人之异于禽兽”的部分,仁义礼智皆出自于人心。在孟子看来,人天生就有为善的潜力和能力,那么统治者就应该保存和修养自己的仁、义、礼、智四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用道德教化人民,发明自己的本性,而这样的仁政正是合乎“民意”的,王道因此才会更长久。这正像孟子所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关键词:孟子 民本思想 仁政 人性本善孟子作为儒家亚圣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孟子·尽心章句》中提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7期2022-05-30

  •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键词】民本思想;仁政;民生;以人为本;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6-0043-02中国文化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中国社会不断更替的过程,传统民本思想贯穿于其中,在促进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其精髓与糟粕,在坚持借鉴、改造和扬弃的基础之上,丰富和完善此方面的内容,形成新的民本思想。这一思想在具体应用过程中

    今古文创 2021年6期2021-09-10

  • 孟子“仁政”与“仁声”的关系研究
    想学说,主张实行仁政,其音乐思想也表现了对仁义之德的追求。仁政与仁声并非一字之差,其中仁政是孟子的核心思想,仁声既是其理想的音乐境界,又是仁政的表现形式。“与民同乐”是仁政与仁声共同实践的结果,是实现乐与政通、乐与人和的最佳途径。关键词:孟子  仁政  仁声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017-03孟子曾授业于子思之门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义”思想,由此形成了自己的“仁政”学说。孟子对于尧舜,尤其是

    艺术评鉴 2021年15期2021-09-07

  •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出了治理国家的“仁政”学说,将孔子对个人的要求提升至治理国家、社会之中。虽然他游说各国国君未果,但他的仁政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之后数千年我国各朝代的主流政治思想。关键词:孟子;仁政;价值一、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是以他的“性善论”为前提的,因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一个掌权者才会施行“不忍人之政”。他把仁义道德推行到社会、国家的治理之中。1、他继承了孔子的“忠恕”思想,提出“推恩”原则孔子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期2021-06-11

  •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理论内涵
     为政以德   仁政孔子生于社会激烈动荡的春秋末期。晚周衰乱之世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时代生存状况及人们生活中根深蒂固的矛盾、斗争和冲突现象的集中爆发,特别是社会中各种“怪、力、乱、神”现象的盛行与泛滥,直接促进和激发了孔子持续不断的政治理论反思活动。站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立场上的孔子,力求将自己的理论主张应用于社会政治,他总结了过去统治者的统治经验,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思想,并以此建立起了一套伦理政治思想体系。孔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之道,指出“为政以德

    文教资料 2021年3期2021-05-31

  • 墨子和孟子的战争伦理思想比较
    范性论述,而且对仁政与国力之间的关系有着现实性的理解。墨、孟战争伦理思想之分殊,主要源于兼爱与仁爱之别。墨、孟的战争伦理思想,提供了有别于西方战争理论的不同思路,且至今仍有其当代意义。关键词:墨子;孟子;天下之利;仁政;兼爱;仁爱DOI:10.16346/j.cnki.37-1101/c.2021.01.08墨子和孟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征伐兼并、战乱频仍的历史时期。在西周的分封制度下,周天子是各诸侯国间纷争的最高仲裁者。在这个意义上,西周时

    文史哲 2021年1期2021-03-04

  •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出了治理国家的“仁政”学说,将孔子对个人的要求提升至治理国家、社会之中。虽然他游说各国国君未果,但他的仁政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之后数千年我国各朝代的主流政治思想。关键词:孟子;仁政;价值一、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是以他的“性善论”为前提的,因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一个掌权者才会施行“不忍人之政”。他把仁义道德推行到社会、国家的治理之中。1、他继承了孔子的“忠恕”思想,提出“推恩”原则孔子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

    锦绣·中旬刊 2021年2期2021-01-28

  • 从“尚威”到“崇孝”:汉初“以孝治天下”蠡测
    导以安民为中心的仁政孝治。赐民爵、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和奖掖孝悌等政策措施皆为汉初统治者以“民之父母”形象實行的保民、安民之策。这些措施与汉初的建立郡国庙、分封同姓王等共同构成了汉“以孝治天下”的前奏序曲和重要组成部分。贾谊提出的“守威定功”思想实际是对秦汉之际由文治替代武功,从“尚威”到“崇孝”为政思路转向的肯定和总结。汉代倡导孝治的实质仍然是为加强皇权统治服务的。[关键词]尚威,崇孝,守威定功,仁政,汉初[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20年9期2020-09-27

  • 孟子社会控制思想实现途径初探
    足于性善论,提出仁政思想,并强调道德教化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希望通过多种途径结束动荡的社会状态,恢复和重建社会道德秩序,进而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本文阐述孟子社会控制思想的理论基础,并从经济做到制民之产、取民有制、用民以时及政治做到为君者以身作则、任人唯贤、省刑慎罚等方面对实现途径进行探究,力图提出新的思考与见解,求得突破与创新。关键词:社会控制;性善论;仁政;道德教化中图分类号:B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9-10

  •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矛盾”剖析
    盾”,挖掘孟子“仁政”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文本思想内涵的理解。关键词: 梁惠王    “仁政”思想    还原比较法《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专题,是一篇非常典型的政论文,编者将其与《季氏将伐颛顼》一同收录在“经世济民”板块中。在孟子周游列国时,魏国并不是第一个他所到的国家,但是《孟子》却将此文放在开篇,该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孟子的政治

    文教资料 2020年13期2020-07-27

  • 《封神演义》仁政诠释浅析
    要:《封神演义》仁政与暴政的主题历来为诠释者所关注,有人认为《封神演义》对暴君的诛伐和对仁政的歌颂,表现了中國传统的儒家政治理想;有人认为《封神演义》武王的仁政是出于政治需要,在阶级属性与本质上与纣王并无区别;也有人认为《封神演义》仁政包含了民主的观念等。不同的诠释者站在各自的文化立场、文化视域进行解读,既体现了他们独特的诠释个性,也说明了诠释解读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封神演义》仁政主题被诠释者赋予了丰富的诠释内涵与文化意义。关键词:封神演义;仁政;诠释中图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7-14

  • 论制度决定国家兴衰存亡
    的前提性制度,其仁政制度可谓国家兴衰存亡的基础性制度。关键词:国家兴衰指标;制度;制度决定论;政治制度;仁政中圖分类号:F091.349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20)01-0067-11作者简介:韩东屏,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每个国家不论大小,都有或兴或衰、或存或亡的变迁史。各个国家的民众尤其是国家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兴盛长存,而不是衰落早亡,于是探究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缘由就成为思想史上长盛不

    阅江学刊 2020年1期2020-03-17

  • 浅谈《论语》的核心理念
    仁人,行仁行,施仁政等等。本文就会对《论语》的核心理念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对论语的思想进行良好的掌握。【关键词】仁政  仁人  仁行《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想对《论语》核心理念仁进行全而的了解,首先就要对孔子及其所处的时代进行简单的了解,从而有利于理解孔子的“仁”的主张提出的原因和背景,有利于真正的理解《论语》的核心理念仁其次要对《论语》中所包括的仁的含义进行系统的分析,了解核心理念仁

    商情 2019年49期2019-12-06

  • “亲亲敬长,推恩保民”的“仁政”要义
    要】孟子认为施行仁政的过程,也就是推恩于百姓的过程,亦即统治者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给人民带来恩惠,以争取人民群众地服从和拥护的过程。孟子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天下太平的目的。【关键词】仁政;亲亲敬长;推恩保民孟子的仁政学说是以“仁义”观念为其理论根据的。孟子认为,天下不能统一和太平的根源在于人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沦丧,只要加强道德教育,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质,便可以达到天下太平的政治局面,他说: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尽心上》)又

    智富时代 2019年9期2019-11-27

  • 汲取管子思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义核心价值观;仁政纵观管子的生平,其成就约可用“强齐图霸,辅佐桓公九合诸侯,礼让天下开法家先驱”来概括,其思想又记录在《管子》一书中广为流传。关于《管子》的名言警句,近年来在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中频频出现。如2017年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他引用了《管子·牧民》中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又如2014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的“国有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充分彰显了管子思想的现代性。由此可见,汲取管子思想中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4期2019-10-21

  • 孟子思想之研究
    孟子  性善  仁政  人格  教育作者夏海,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教授(浙江  杭州  311121)。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以继承孔子衣钵为己任,终身致力于维护和发展孔子思想,“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为儒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至儒家思想被称为“孔孟之道”,他个人也被称为仅次于圣人孔子的“亚圣”。如果说孔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原点,那么,孟子思想则是儒家文化的第二个支点,原点、支点连成一线,进而形成了儒家文化传统,建构了中华民族的

    孔学堂 2019年1期2019-10-18

  • 新时代下孟子“性善论”公共管理思想之价值
    论”为基础,以“仁政”为核心,也对其具体实施做了介绍,对于后世研究早期封建社会儒家学派在公共管理方面的思想极具参考价值。这对我国的公共管理思想及其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公共管理;孟子;时代意义;仁政一、“性善论”孟子是儒家第一个系统的提出人性理论的人,即以“性善论”为核心,孟子的公共管理思想也是以其为哲学基础。孟子在孔子人性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基本思想有:一是,人类有着以仁、义、礼、智等为道德意识的共同本性。第二,善是人天生就有的。第三

    锦绣·上旬刊 2019年6期2019-09-10

  • 浅谈孟子的天命思想
    重要因素,也为其仁政学说创立了基础。孟子的天命观影响十分深远,对后世乃至当今社会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关键词】:孟子;天命思想;性善;主观能动性;仁政一、孟子对孔子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孔子的天命思想孔子其实是不相信天命和鬼神的,“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对于祭祀,孔子也只是为了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保留殷周遗留下来的礼乐仪式,他是“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如”字可看出他不是真的相信有鬼神,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

    青年生活 2019年7期2019-09-10

  • 君舟民水,融合共生
    统文化,于孟子“仁政”思想中汲取社会治理的智慧,以期社会和谐有序运转,构建理想的社会共同体。关键词:社会治理;以民为本;仁政;和谐;共生孟子的“仁政”思想,伴随着岁月的演变和时代的更迭,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散发着崇高的魅力。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它向我们传达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理念,提供了一种“君舟民水,融合共生”的实践途径,关爱人民、改善民生、以民为本,应该成为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追求。一、对“社

    新一代 2019年6期2019-06-25

  • 略论孟子政治思想的特点
    【关键词】孟子;仁政;道德;教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孟子作为儒家学派重要一支,其政治思想深刻影响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因此,在致力于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正确认识孟子的政治思想的意义不言而喻。一、孟子所构想的政治制度是一种开明的专制制度,带有民主的色彩却不是民主制度对“民”的强调时孟子政治思想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6期2018-10-15

  • 浅谈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摘 要:儒家的"仁政"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区分仁君德政、暴君苛政的试金石,既是治世的良策,也是农民起义的精神支柱。在本文,笔者首先探究了孟子"仁政"思想的基础,其次介绍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容,再次从对孟子"仁政"思想进行评价,最后简析"仁政"对于现代政治的启示。关键词:孟子、仁政、现代启示自孔孟肇始,政治生活从未淡出儒家学说理论探讨的视野。在儒家看来,最佳的“为政”方式莫过于“仁政”,所谓“仁政”就是“仁者”之“政”,即统者要力争成为一个具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6期2018-08-10

  • 简析孔子与老子政治思想的异同
    词:孔子 老子 仁政 无为而治春秋战国时期,诸国混乱、硝烟四起、民不聊生,有识之士应运而生,虽然在政治上情况混沌,但是在学术上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孔子所创建的儒家和老子所建立的道家就是这百家中的佼佼者,同样的大变革的时代背景,孔子和老子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当前的社会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考量,提出了各自相对较完善的政治理论观点。但是,由于孔子和老子的出身背景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政治思想也有着一定差异。孔子出身于落寞的贵族,所以他主张通过施行“仁政”,实行“周

    文学教育 2018年7期2018-07-17

  • 孟子的仁政思想
    ”的思想,提出“仁政”思想。本文就孟子仁政思想的提出在政治、经济、教育层面上的简单阐述。关键词:孟子;仁政;政治;经济;教育一、政治方面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在以德治国的基础上发展为仁政思想。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人人都有怜恤他人的心情。先王因为有怜恤他人的心情,就有怜恤他人的政治。凭着怜恤他人的心情,来实行怜恤他人的政治,治理天下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2018-05-14

  • 王阳明的“仁政”思想
    王阳明的思想与“仁政”相凝结,结合王阳明的社会治理实践,探求它们之间的关系。【关键词】王阳明;“仁政”思想;致良知;知行合一一、王阳明“仁政”思想的历史渊源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其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同时也是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常人看来,孔子是一个守旧派,他只是想复辟周礼,谁知他其实是一个革新家,是对礼崩乐坏失望后,想要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孔子生活在战乱频发的春秋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2期2018-02-26

  • 论孟子的“仁学”思想
    括“性善论”与“仁政”思想,他从“人性”以及“政治”两个方面阐释了自己的“仁学”思想。 [关键词]孟子;仁政;性善论;仁学 [作者简介]周春艳(1987—),女,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四川成都 610000)从古至今孟子的“仁学”思想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其具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曾受到历朝历代很多统治者的推崇。“仁学”思想最早由孔子提出,他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

    老区建设 2018年18期2018-02-26

  • 浅析儒家之殇
    前中走向没落;“仁政”思想成为维系专制统治的一大思想工具,使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延续,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转型,为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埋下祸患;儒家礼教逐渐进化成吃人的工具,蚕食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关键词】儒学;儒家专制;仁政;礼教;思想孔孟之道乃先圣之言,儒家要义,以之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更是被历朝历代奉为圭臬。孔子受到历代统治者的不断加封,被称为圣人、至圣先师。有言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儒家思想以思想控制维护君主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其积极作用

    文理导航 2018年35期2018-02-16

  • 从孟子与梁惠王论辩探究孟子“仁政”思想
    充分体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孟子劝谏君主要有“仁义”的美好品质,以“仁义”之心治理国家,慎修身而为“仁君”,并以民为本、行“民本”之道,从而实现孟子也是儒家所追求的“仁政”之治。关键词:孟子;梁惠王;仁政思想;仁义;仁君;民本“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論语》一书中,“仁”字共出现了一百多次,可以看出,“仁”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孟子作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捍卫并发展了春秋时期孔子所创立的早期儒家学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孟子结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2018-01-25

  • 好皇帝能不能也是好人
    词】王道;霸道;仁政;法治;性善;性恶一、怎样当个好人怎样当个好人,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的本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孟子和荀子有两种近乎截然相反的答案,即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对立。(一)孟子的性善论孟子遵从儒家的传统,认为人性本善。在继承孔子以道德论为主体的仁学体系的同时,将它向道德论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推进与完善,形成为先秦儒家中的"道德学派"。他在与告子的论争中详尽的提出了他人性论的主张:"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尤水之就下也。"在孟子看来,人性善

    智富时代 2017年5期2017-06-22

  • 三论秦始皇
    要 文章从暴政、仁政、统一等三个角度来谈秦始皇,从中悟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以及其他一些从政的道理。关键词 秦始皇 暴政 仁政 统一中图分类号:K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65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ree angles, such as the unity, benevolent and tyranny, to talk to the em

    科教导刊 2017年11期2017-06-09

  • 《孟子》中的“大一统”思想探析
    是以德服人和施行仁政,即由内在的仁义出发,由内而外地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路径,最终实现天下统一和天下大治的目的。推行王道政治还要善于教导民众,让民众懂得孝悌忠信等的道理,孟子强调指出用中原华夏文明教化和改造四邻少数民族,进而实现思想文化和礼乐教化上的“大一统”,因此孟子所主张的“大一统”主要是指“文一统”而非“武一统”。孟子还主张在“大一统”社会内部实行合理的社会分工,同时又提出了融洽社会关系的“君民同乐”思想,用以调和因社会分工造成的不和谐局面。

    理论与现代化 2017年2期2017-05-31

  • 孟子王霸之辩探究
    词:孟子;王霸;仁政;辨异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86-02一、绪言春秋时代,周政式微,诸侯尽起,天下大乱,及战国中期,各大国纷纷拉拢他国结成军事同盟以攻打敌国,巩固疆土,成就霸业。可以说,这一时期霸道已经在战火弥漫的战国时期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用霸道去富国强兵、威慑天下在诸侯王心中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可即便如此,关于王霸之辩的争论却始终未曾停止,究竟是以武力权术统霸天下,还是以道德仁义治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2期2017-05-17

  • 政治合法性的三种来源及其内在关系
    、“天命说”、“仁政说”三种政治合法性来源,并进一步对其内在关系进行探究,认为“天命说”为表,“民意说”为里,二者共同构成了孟子政治合法性论证的基础,而“仁政说”从属于二者之下。关键词 政治合法性 民本 天命 仁政作者简介:刘蒙露,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008“政治合法性”一词最早由马克思·韦伯为阐明政权建立的基础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0期2017-04-18

  • 论孟子的天下观
    往征”,若能实行仁政,即便是小国也可以“百里而王”。最后,对于社会来说,达到王道之治是理想的状态;对于个人来说,“王天下”之位则并非最高追求。[关键词] 孟子;天下观;王道;仁政[中图分类号] B22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7)02—0048—06A Study of Mencius View on TianxiaLIU Lisha(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 Wuhan Universi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30

  • 对孟子“仁政”思想真理问题的思考
    化哲学】对孟子“仁政”思想真理问题的思考吴 晋(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哲学源于惊讶,是对智慧的追寻,是对真相的探索,是对真理的认知。怀疑论不承认任何判断,对一切东西都存而不论,指导着人们不断怀疑,不断探索真理。孟子“仁政”的思想内涵丰富,包含“制民之产”“王道政治”“性善论”。其“仁政”的思想基础为“不忍人之心”,可是这“不忍人之心”能否作为基础,能否经得起怀疑,能否作为人之为人存在的根本性规定?如果可以作为本原,又能否作为永恒的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2017-03-11

  • 孟荀治国理念之比较分析
    立“不忍人”的“仁政”;荀子则以人性恶为基石,提出“化性起伪”的“礼治”,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发挥着殊途同归的作用,对今天亦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关键词】 孟子;荀子;治国理念;仁政;礼治儒家思想向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理念,追求“内圣外王”之道,认为修身与治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混融一体的,一个人只有成为道德上的圣人,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君主,管理好国家,百姓受益,从而得民心以得天下。这种思想自孔子始,孟荀承之,绵延二千年之久,成为中国封建制度无可争议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11期2016-12-13

  • “移民移粟”与“五十步笑百步”
    超凡【摘要:】“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其以“性善论”为前提,主张“人性本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而教育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手段,“仁政”的目的是为民。【关键词:】孟子 治国 民贵君轻 仁政 民生 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孟子是杰出的一位。他被称为“亚圣”,他提出的“君为轻,民为贵”学说突破和超越了孔子思想。2000多年来,孟子的仁政理念、民本思想、治民策略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孟子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2016-10-21

  • 正义与德性:先秦儒家与罗尔斯正义观之比较
    词:正义;德性;仁政;政治一、先秦儒家的德性正义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支配性地位,其中包含着较为完备的正义理论体系。“道”“仁”“礼”“义”这些概念是儒家对正义问题探讨的经典理念,儒家正义理论正是建立在这些理念之上的。“道”在儒家思想中指自然与人世的普遍规律,是儒家正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中庸》中写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第一章》)宇宙

    人间 2016年19期2016-07-02

  • 仁心、仁人至仁政
    构的仁心、仁人至仁政的三维一体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基于战国时期特定历史环境的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的理想化设计,是儒家伦理范式与政治实践的新结合,也是儒家德治思想系统化与理论化的新拓展。从另一个角度看,孟子的仁政思想蕴含着浓郁的乌托邦情结及精神,其价值在于为身陷战乱之苦的人们点燃了希望之光,同时也为儒家伦理哲学向政治实践转进点燃了理性之光。关键词:孟子;仁心;仁人;仁政;价值向度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此时的中原诸侯混战依旧持续,各种邪说暴行依旧猖獗。“当是之时,

    船山学刊 2016年2期2016-05-25

  • 浅论孟子的仁政与井田制、性善论思想
     诚浅论孟子的仁政与井田制、性善论思想郑诚摘要:孟子提出的“仁政”、“性善论”、“井田制”思想和学说,是一个自洽的理论体系,作为经济基础的“井田制”和思想基础的“性善论”是实行“仁政”的必要条件。“井田制”、“性善论”、“仁政”思想对于今天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建设,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历史借鉴和启迪意义。关键词:孟子;井田制;性善论;仁政在孟子之前,孔子提用“周礼”统治国家,“周礼”就是西周统治阶级者制定的一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礼节仪

    商 2016年11期2016-05-04

  • 从《史记》与《汉书》本纪窥探汉文帝儒学倾向
    可以看到汉文帝行仁政、重民生、轻徭役、举贤才等儒家政治行为。关键词:汉文帝 史记 汉书 儒学 仁政历史上素以为汉文帝崇尚道家的无为而治,但其实不尽然。文帝并非只尊一家之言。他不仅重视儒家思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将之运用到了治国策略之中。一.经济上农本思想——劝农桑在经济方面,文帝在奉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同时,将儒家以农为本的思想运用到了治国方略之中。在《史记·孝文本纪》记载,文帝多次下诏提及劝农桑。三年正月,上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

    文学教育 2016年3期2016-03-18

  • 从《晏子春秋》看晏婴的治国思想和实践——国学研究系列之五
    ,薄敛省刑、推行仁政,选贤任能、惩治谗佞,力谏君奢、躬行节俭,亲睦善邻、折冲樽俎,并付诸实施,使齐国保持了大国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关键词:晏婴;《晏子春秋》;礼治;仁政晏婴(约公元前585—前500年),字仲,谥平,世称晏平仲,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齐大夫晏弱之子,他厉行节俭,博学多才,善辩敢争,且刚直不阿,是齐国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也是齐国历史上唯一可与管仲并称的一代名相。他从公元前556年袭父爵为齐国大夫,历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国君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6

  • 小议弘扬中国传统廉政思想
    思想;传统文化;仁政“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朝时期宰相张英给家人的回信,因为当时张家跟邻居吴家争宅基地,家人本想让张英出面说句话,收到的却是这样一封信,家人看了之后,主动将院墙向后移了三尺,邻居见状,随之也把院墙向后移了三尺,这样一来,两家院墙之间便空出了六尺宽的空道,人称“六尺巷”。在这里,张英没有因为自己是宰相,去欺压老百姓,而是用自身的道德教化感染了老百姓,充分彰显了一个官员的道德境界。而对比现在的好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1期2016-02-03

  • 浅析孟子“仁政”思想对孔子“德政”的超越
    民本思想为核心的仁政理念,是对孔子德政思想形式和意义上一种超越,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思想纲领和核心理念三个方面。“仁政”在儒家思想史乃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都具有突破性意义。[关键词]仁政;德政;超越儒学作为我国封建时代的主导学派,起于孔丘而显于孟轲。孟子作为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家,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对“仁”的理念和学说进行了进一步发散和完善,明确提出了“仁政”的主张。“仁政”思想有其进步于孔子“德政”之处,是孟子在理念主张上的一种创新和超越。一、制民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6期2015-07-24

  • 《淮南子》的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民本;仁政[DOI]10.13939/j.cnki.zgsc.2015.09.104《淮南子》是汉初黄老新道家的顶峰之作,然而,它同时吸收了先秦许多学派的思想,并以道家为主线融会、贯通了诸家。而被它吸收的各家思想之间也彼此影响,从而都发生了变化,不同与它们在先秦时期的状态。《淮南子》一书中除作为宗旨的道家思想外,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占的比重较大,时时在《淮南子》一书的各个章节出现。而这两家思想又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可以视为道化的法家和道化的儒家。

    中国市场 2015年9期2015-05-30

  • 杜荀鹤诗歌中的仁政思想和民本理念
    杜荀鹤诗歌中的仁政思想和民本理念(南通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通226019)摘要:杜荀鹤是唐末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儒家的民本思想渗透于其诗歌与创作当中,其诗歌体现出儒家的仁政思想和民本理念,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强烈的民本精神。关键词:杜荀鹤; 儒家思想; 仁政; 民本一、杜荀鹤诗歌中的仁政思想仁政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儒家认为统治者应该待民宽厚,并施予恩惠,以利于赢得民心。这一学说最早由孔子提出,孔子曰“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4-11

  • 宋濂以“仁政”为核心的治国思想解析*
    100)宋濂以“仁政”为核心的治国思想解析*王成 孙菱(山东大学,济南 250100)宋濂治国思想的价值基础是以民为本,他认为君主之权来自民授,治国理政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安民”,在天下财富有限的情况下,富国应当为富民让路,民富与君富、国富不仅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在解决了富民、养民等民生问题之后,必须对百姓进行教化,教之以诗书礼仪。对百姓要施以仁政,推行德政,让百姓心甘情愿地接受国家各项政策安排;刑罚只是作为治国的辅助性手段而存在。官员是国家治理、为民服务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4-09

  • 论廉吏伦理品格的儒学根基
    学基础之上的儒家仁政理想,也同样是通过历代廉吏以“重民”“爱民”“富民”为核心的施政方略,才落实到了现实生活中。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上,廉吏用他们的为官实践,展现了儒家人格理想的光辉,不仅驱散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也照亮了中华民族通往未来的道路。关键词:廉吏;伦理品格;儒学;修身;仁政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儒家伦理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廉吏即是在这一优秀文化传统滋养下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清廉自律,公而忘私”“爱民如子,造福一方”和“为民执

    东方论坛 2015年6期2015-03-30

  • 《孟子》的公共管理思想探析
    ”出发,提出了“仁政”的公共管理核心思想,通过“分”与“和”的管理策略,以及“养民富民”的具体措施,再配之以“善政教民”,从而展现出了封建社会早期相对朴素但影响极为深远的儒家学派在公共管理方面的思想光芒。关键词:《孟子》;儒家;公共管理;仁政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4)05-0110-03《孟子》以其深邃的思想、精辟的阐述、犀利的文风,包罗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影响着一代代志士名人,并在当代日益散发出灿烂的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4年5期2015-03-23

  • 为政以德:儒家“仁政”的思想要义
    杨明摘 要 “仁政”是儒家关于如何为政的集中表述,其思想要义是“为政以德”。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德主刑辅”是儒家“仁政”思想的价值立场,体现了儒家政治治理中以道德引导民众的价值取向;其二,“义利之辨”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利益考量,代表着儒家对于政治生活中道义与利益关系的思考;其三,“推恩及民”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实践法则,旨在探索实施仁政的理想模式。儒家“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治国理政仍具有重要意义,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12期2015-03-10

  • 论孟子性善论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的发展。它既是“仁政”的理论基础,又是中国重视道德教化这一传统的思想渊源,更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今天借鉴和反思孟子性善论及其影响,重塑国人的思想意识,对推动当代中国的政治进步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孟子;性善论;仁政;法治;德治孔子的“仁爱”思想是孟子性善论的思想渊源。春秋末年,“礼崩乐坏”,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重塑社会公德,创立仁学。纵观《论语》,“仁”字共出现109次。[1]孟子秉承孔子仁学,在传承孔子“仁学”思想的

    黑龙江史志 2014年7期2014-11-24

  • 浅析孟子的“仁政”学说
    ,认为君主实行了仁政,给人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就会得民心,而且人民有了安居乐业的环境,才有心思和精力来修养心性,提高百姓自己的修养、素质。孟子认为仁政有两个基本原则,即兴利除害,实行仁政的措施即有恒产、以民为本和任人唯贤。关键词:仁政思想;人民;统治者一、民本思想(一)制民之产。孟子在与齐宣王的讨论中就提出了要让人民“有恒产”,而且君主还要“制民之产”,(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2014-10-21

  • 孟子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心价值观。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就是一套价值观,通过对孟子“仁政”思想核心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对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点有益启示:一是,基本生活保障是价值观培育的物质基础;二是,家庭生活是价值观培育的原初环境;三是,自我修养是价值观培育的根本途径。关键词:孟子;仁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020-02纵观人类历史,以往的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适应自身制度形成

    学理论·上 2013年9期2013-10-31

  • 孟子“仁政学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陈雄摘 要:“仁政”是由儒家学派的孟子首先提出来的政治思想,“仁政”思想的提出,是孟子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孟子的性善论又是其仁政学说的理论前提。在现代,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孟子“仁政”思想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更要认识到其思想的进步性,对其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读。关键词:孟子;仁政;性善论;民本1 进步性《孟子》仁政思想的进步性最突出的表现在“民贵君轻”仁政理论。在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虽然自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兴起,但无论是其论述的深度还是

    卷宗 2013年12期2013-10-21

  • 《论语》核心理念
    仁人,行仁行,施仁政等等。本文就会对《论语》的核心理念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对论语的思想进行良好的掌握。【关键词】论语;仁;仁政;仁人;仁行;仁政《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想对《论语》核心理念仁进行全面的了解,首先就要对孔子及其所处的时代进行简单的了解,从而有利于理解孔子的“仁”的主张提出的原因和背景,有利于真正的理解《论语》的核心理念仁。其次要对《论语》中所包括的仁的含义进行系统的分析,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0期2013-02-01

  • 论民主的实现
    聂万厉[摘要]仁政,就是君主使他支配的社会走向幸福,社会幸福或社会福利就是社会安宁。[1]在阿奎那看来:实行仁政的最好政体是君主政体。他认为政治权力的统一比政治权力的分散更有效。但是,统一的政治权力一旦遭遇到无道的统治者上台,并且得不到有效的法律制约的话,君主政体可能会变为无道的政治,变为暴君政治。在阿奎那的思想体系中,他认为君主政治比贵族政治好,而贵族政治又优于市民政治。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有道君主统治下的情况。而在无道君主掌握政权之后,暴君政治的

    消费导刊 2009年23期2009-06-29

  • 论孔子的“仁政”思想
    一种治国学说。“仁政”思想是孔子在前人思想基础上创立的政治观,它的基本内涵是爱人和富民,它的实现方式是克己复礼。孔子的“仁政”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影响中国历史文化两千余年,对现在社会也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孔子;仁政;克己复礼;治国1 孔子“仁政”产生的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这是中国奴隶制开始崩溃,封建制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这既是我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伴随着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整个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

    总裁 2008年7期200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