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札

  • 从晚清潘祖荫致胡景桂未刊信札谈起
    关键词:潘祖荫;书札;胡景桂;永年;赵廿二年刻石;郁闾久明达石家庄市博物馆藏有晚清名臣、学者胡景桂的文物若干,内容涉及当时重要文化名人的有:收藏家潘祖荫给胡景桂的信札,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赠给胡景桂的瓦当拓片,状元张之万、莲池书院山长黄彭年赠给胡景桂的诗文团扇等。潘祖荫致胡景桂的信札虽然字数不多,但信息量很大,笔者不揣浅陋,简要释读,以就正与方家。潘祖荫(1830—1890年),字東镛,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郑盦。谥号文勤,赠太子太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收藏与投资 2023年5期2023-06-03

  • 南朝书札中山水书写的文献问题与文学评价
    00433)南朝书札向来是文学史上颇受人关注的一个领域,六朝或南朝文的各类选本中书札一般都是大宗。(1)史学界一般以宋、齐、梁、陈为“南朝”,本文从之。关于“六朝”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自古至今虽有差异,但宋代以还,除少数例外,一般均将“六朝“作为“汉魏”相对的晋至唐前的几个朝代。以许梿评选的《六朝文絜》为例(2)该书所选除一篇西晋陆机之作与几篇北朝作品,均为南朝宋以下人或由南入北作者所作。,该书收录最多的一体便是书,有十七篇,占全书近四分之一。其中,鲍照《登大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1

  • 谱载客家书札文献的调查与价值探析 ——以四川地区为例*
    一、四川谱载客家书札基本概貌谱载客家书札,从内容而言,指此类书札是清代“湖广填四川”运动中及结束后,客家移民家族成员间互相传递信息的产物,生动记述了客家移民及其后裔与原乡往来联系等情,故称为客家书札;从载体而言,此类书札多无原件,因被客家后裔转录于族谱家乘中,得以铅印流传,故名谱载客家书札。众所周知,清初以来,四川因战乱之祸,地旷人稀。清廷开出“招民垦荒”之良方,一场持续百余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由此勃发。一时之间,来自闽、粤、赣等省客家人纷纷跋涉入川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2-26

  • 为它坐上“过山车”
    套曾国藩及其友朋书札册页。“过山车”的三天2021年1月21日清晨,我如往常一般醒来后先刷了刷朋友圈,正好看到上海一友人发布了一套册页,其中最为醒目的即是两通曾国藩亲笔书札,遂即询价,经过一番商谈之后,卖家同意转让于我。因去卖家店里的路程不远,即与卖家沟通,先付定金,到店取货后付余款。正当转付定金之际,卖家突然发来一条信息,说此套信札已被人买走,原因是此人与我同时问价,但先一步将全款转至卖家账户。曾国藩及其友朋书札册页当时,我虽是极为不悦,却又迅速冷静下来

    中国收藏 2022年2期2022-02-11

  • 《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等二则
    史时期的地方名家书札,透过前辈书札,从其人生际遇、时代背景、翰墨词章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该书以珍藏于陇东民间清末至民国初年三四十年间的79通不同作者的书札为对象,以独具慧眼的史学洞见、文学笔法和书法美学,从一封封往来于官衙、学舍、旅邸、商肆、豪门、茅庐的书札中,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解读出隐现在彩笺深处的国运兴衰、世路穷通和人情冷暖,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做了一份鲜活的注脚。一册在手,可神游百年之前,视通万里之外。

    领导文萃 2022年1期2022-01-24

  • 何璟致周恒祺书札
    馆藏何璟致周恒祺书札两通进行整体移录,并行释正、系年。这些书札可为研究晚清历史,何璟、周恒祺二人交游事迹,以及何氏书风提供新的材料。关键词:周恒祺;何璟;书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晚清名臣何璟致周恒祺书札二通。何璟,字伯玉,号筱宋,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授庶吉士,散馆改编修。后历官江南道监察御史、安徽庐凤道。咸丰十一年(1861)随曾国藩协办湘军营务,并参加镇压捻军。光绪二年(1876)授闽浙总督、福州将军。光绪九年(188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8期2021-11-18

  • 又一本作家书简
    范军书简又称“书札”、“书牍”、“信札”、“函札”等,俗名“书信”。因其内容真实、生动、丰富、有趣,读来往往引人入胜,编成图书大多很有市场,广受读者欢迎。其实,专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历来高度重视书信的史料价值。陈恭禄《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中华书局1982年版)就将“书札”列为五类史料之一,指出书札包括“真迹手稿和家书”。严昌洪在《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中将近代史料分为十大类,其中第三类为“书札和日记类史料”,包括“友人书

    书屋 2021年10期2021-10-22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人尺牍(一)(墨迹本)
    的称谓还有信札、书札、手札等。在中国古代,写信是人们最普遍的书面交流方式。中国书信文化源远流长。从“结绳而治”的实物信,到有文字记载的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期书写于竹片、木片之上的“简”或“牍”,东汉以后书写于轻便的纸张上的“笺”,都可算是书信的形式。从晋朝到唐朝,书札是书法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二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留下的书迹,主要是他们当时往来的信函。不同历史时期的书信具有不同的格式和文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书写格式,授受之

    书画世界 2021年8期2021-10-19

  • 不意冷札有郑笺
    注的《梅冷生师友书札》。在日记、书信整理出版的热潮中,《梅冷生师友书札》似乎有泯然众书之虞。然此书的笺注考释,也颇有可观之处,值得拈出其精彩看点。所谓“有泯然众书之虞”,是因为梅冷生并非著名人物,其师友书札的价值和文采,未必能引起一般读者的阅读兴趣。当然,也不完全是“非著名”,梅冷生(1895—1976年)在温州还是非常知名的。20世纪20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地方性的文学团体慎社、瓯社,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名动一时,所以夏承焘称其“才能又足领袖一乡”。193

    民主 2021年5期2021-08-03

  • 《树新义室所藏忍寒庐词人书札》书后
    室所藏忍寒庐词人书札》,张寿平辑释,林玫仪校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18年12月版。近日承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林玫仪女士寄赠2018年12月出版的先师黄永年先生旧藏《近代词人手札墨迹别编:树新义室所藏忍寒庐词人书札》一书。是编分一、忍寒庐旧藏词人书札:陈衍、朱孝臧、夏孙桐、汪兆镛、赵熙、金兆蕃、邓邦述、陈洵、冒广生、张尔田、易孺、邵章、夏敬观、陈曾寿、叶恭绰、吕碧城、吴梅、黄侃、张东荪、邵瑞彭、俞平伯、卢前凡二十七札。二、附忍寒庐旧藏高

    南方周末 2021-06-032021-06-03

  • 谭箎面赠《谭正璧友朋书札
    面赠《谭正璧友朋书札》,书中收入巴金、胡山源、舒新城、秦瘦鷗、赵景深、施蜇存等友朋书札400通。据谭簏介绍,其父逝世后,施蜇存先生在1992年1月2日的唁信中叮嘱谭家人:“你父亲所有一切书信,亦望保存,不要处理掉,亦不要给人取去。”这批信的公布均由谭家人征询了写信人和家属的同意后才正式出版,此举值得称道。今年正值谭正璧诞辰120周年,上海嘉定方面正在筹备纪念活动。

    藏书报 2021年46期2021-05-30

  • 相隔40年的馈赠
    鲁迅致萧军、萧红书札的专集(专辑)。分别是《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萧军老人1981年12月9日题赠;《我们一定要再见一见鲁迅致萧军、萧红信》,夏晓静女史2020年12月29日题赠;《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萧红史料》,同为夏女史题赠,时间是2021年3月26日。两位赠者的惠寄,相隔约40年。三种专集(辑)《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1年6月第1版,共242页,定价1.25元。扉页上方有引题∶“献给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正文前

    藏书报 2021年21期2021-05-30

  • 见信如晤 ——永不褪色的书信
    今天的人们。古人书札,就是亲笔写的信札,它是人们互通消息的工具,也是承载一切美好感情的使者。《书论》里头有一句“碑不如告,告不如书”,意思是在说,论书写的滋味,石刻碑文不如以墨写就的正式文件,正经写下的文件,又不如私信的草稿,“出于一时之,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书信不仅是古人的通信工具,也是古代文人、书家作品流传的重要载体。很多书法史上的名作,本身便是书札。文章千古,荡气回肠,千百年来载入史册。如陆机《平复帖》、王羲

    艺术品鉴 2021年4期2021-04-26

  • 邵晋涵《与朱笥河学士书》三札考释
    有三通其给朱筠的书札,题名皆为《与朱笥河学士书》。此三封书札内容皆涉及邵晋涵在读书中发现的错误,或者是遇到的疑问,以此来向朱筠请教,是重要的学术书札,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邵晋涵(1743—1796年),字与桐,号二云,又号南江,浙江余姚人。清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经学家。朱筠(1729—1781年),字竹君,又字美叔,号笥河,北京大兴县人。清代著名学者。邵晋涵曾入朱筠幕府,与朱筠从学,且二者皆曾入四库全书馆任编修。二人最早相识应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3-16

  • 重庆博物馆馆藏梅启照致周恒祺书札
    藏梅启照致周恒祺书札内容涉及梅启照贬官后的生活境遇与思想状态,以及二人诗词交往、对时局的认识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关键词:周恒祺;梅启照;书札周恒祺,字子维,又字福陔,号福皆,湖北黄陂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曾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山东督粮道、山东盐运使、山东按察使、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漕运总督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所藏周恒祺友朋书札原系周氏自存,数量甚巨,后于20世纪50年代由其后人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2期2021-01-25

  • 友情与闲情的结合 ——陆游的书札艺术
    中,最常见的还是书札。这类书法是其日常的诗、词、文等的手稿、草稿,或是与亲朋往来的书信,它们在当时并不是陆游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而是以某种实用目的为前提的。但经过历史的沉淀,这些书札被保留下来,成为后人了解和研究陆游及其艺术的重要文献资料。仅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出发,这些日常书写的书札是陆游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不经意间完成,可谓其“无意于佳乃佳”的代表作,流露着陆游的真性情。在陆游的一生中,他的手迹应该很多。一是他是极其勤奋的诗人、文学家,大凡诗稿、

    艺术品 2020年7期2020-10-29

  • 投资名人书信 “钱”景可期
    龚方件名人书札的行情还处于发展阶段,投资收藏现代名人的书札信札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唐代诗人杜甫曾写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佳句,要知道,在旧时的战乱年代,书信作为唯一传达信息的方式,在老百姓心中非常珍贵。时过境迁,手机短信、电子邮箱等高科技产物纷纷取代了原始的书信,但是某些旧时信札却在文化和投资层面上,给人们展现了“家书抵万金”的价值和魅力。在中国书店去年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晚清剿灭太平军的重臣骆秉章一封上奏给咸丰皇帝的奏折,经过举牌者一番激烈竞拍,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0年10期2020-10-20

  • 纸短情长话考古
    其友董作宾的一封书札,是我于2019年秋冬之交从一家拍卖公司竞得的。郭宝钧(1893年至1971年),字子衡,河南省南阳市人,考古学家。192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在河南省立南阳中学任教,后到河南省教育厅工作,多次参加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著有《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关于新郑莲鹤方壶的研究》《洛阳西郊汉代居住遗迹》《陶器与文化》《殷周车制研究》《殷周的青铜武器》等。这封郭宝钧致董作宾的书札写于1949年3月。郭与董是私塾同学、莫逆之交,二人曾携手主持

    中国收藏 2020年1期2020-04-15

  • 2.67 亿成交,拍卖超1 小时赵孟书札背后有什么故事
    两通书札11 月19 日,中国嘉德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在北京举行。其间,《致郭右之二帖卷》刷新了赵孟作品拍卖纪录。《致郭右之二帖卷》含赵孟所书的两通书札,当晚以估价待询形式上拍,现场起拍价8800 万元。拍卖现场及委托席有多位买家参与竞拍,竞价至1.75 亿元后进入到胶着状态,整个拍卖过程持续超过一个小时,最终以2.325亿元的价格落槌。按15%佣金计算,《致郭右之二帖卷》成交价格达到2.67375 亿元人民币。书札写了什么回到书札

    北广人物 2019年49期2019-12-25

  • 名人信札以小胜大
    云信札又称手札、书札、笔札,有别于大幅书画作品。它由古代尺牍演变而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书信,那时书写书信都是在竹简或木片(牍)上,而且受书写材料和文字等局限,文辞比较简练。到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书信随之得以发展。而书信最发达的时期是明末清初,大批文人墨客于书信中抒发胸臆、互通信息。在书信的语言方面,清以前均为文言文,清末民初白话文流行,包括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大学者也用白话文写书信。“五四”以后,白话书信体散文更加盛行。由于信札是人们在随心所欲

    东方收藏 2019年5期2019-10-21

  • 名人书札 风光无限
    所罕见。恰恰名人书札在存世量与个性方面,都符合收藏品市场的这条“铁律”。不必多言,名人笔下的一张小纸片,或题小诗一首,或写私信一封,或書便笺一张,或抄文稿一页,如今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2016年5月15日,中国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拍卖专场中,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以2.07亿元竞得曾巩《局事帖》(图1)。曾巩这张仅124字的小纸片,实为他62岁那年写给同乡故人的一封信,距今已有上千年。这张小纸片不光年代久远、独具历史价值,名人墨迹的单字价

    东方收藏 2019年8期2019-10-09

  • 郁达夫致易君左书札辨伪
    年来,近现代名人书札颇受藏家追捧,市场价格扶摇直上,拍场表现令人惊艳。新文学史上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书札与各类手迹,自然也颇引人注目,时常现身拍场。北京某拍卖公司2016年春拍第1775号拍品,为一纸郁达夫致易君左书札(图1)。这一书札,以无底价上拍,成交价4600元。应当说,这样的成交价很不理想,像郁达夫这类的名人书札仅数千元即可拍得,实在是令人不解。不过,仔细观察这一书札,即可知低价成交之缘由。原来,这是一通以钢笔写在空白公文纸上的书札,不同于毛笔题写于笺

    东方收藏 2019年3期2019-06-11

  • 近十年书札文献出版的实践与探索*
    11)1 近十年书札文献出版现状程章灿先生曾在《新世纪以来书札文献整理出版的状况与检讨》中梳理了近年来书札文献的出版情况。程先生不但总结了新世纪以来书札文献的出版特点,还对整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是近年来书札文献研究的典范。[1]然而,随着出版事业的不断繁荣,近年又有一批书札文献得以出版,如《朱熹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顾宏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罗孚友朋书札辑》(高林、海豚出版社,2017)、《饶宗颐甲骨书札》(沈建华编,中西书局,2017)、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5期2019-02-20

  • 论清代论词书札及其词学史意义
    对而言,对于论词书札的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论词书札的词学史意义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就清代以书札论词这一独特的论词形式进行探析,研究其在清代词学史研究中的作用。一、论词书札的渊源及界定书札,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书信,在古代也称作书牍、书简、尺牍等。明人吴讷指出:“昔臣僚敷奏,朋旧往复,皆总曰书。近世臣僚上言,名为表奏;惟朋旧之间,则曰书而已。”书札原来总称君臣、朋旧之间来往的书信,后一分为二,应用性质的公牍书信被称为奏疏,朋旧之间的书信被称为书信、书札

    长江学术 2018年4期2018-11-13

  • 人生当有正气 笔墨当有正情
    作了《寄给历史的书札》30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书札相继被《河北日报》《书法报》《书法导报》选登或连载,其正文及草稿将分别由两家出版社结集出版,其草稿已被收藏,围绕这组作品的相关研讨会也将召开。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旭宇先生,请他畅谈创作经历与创作感想。与古人隔空对话,启迪自我,奉献社会安春华:您创作的《寄给历史的书札》30篇,从形式上来说令人耳目一新。当代不乏品评历史人物的文章,同时亦不乏大量的书法作品,您的手札将此二者相结合,产生了1+1=3的效果:第一

    当代人 2017年7期2018-03-02

  • 吴门书札精粹
    青鸟”“彩云”。书札,就是亲笔写的信札,它是人们互通消息的工具,也是承载亲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牵挂;是丈夫对妻子“陌上花开,可缓缓归兮”一切美好感情的使者。这次上海博物馆展特展出的明代吴门书札精粹,借用了诗文“遗我双鲤鱼”作为特展名称,表达了收藏于双层信盒中的书信之情节。明代吴门地区书画家的书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相当精美,遴选出的是馆藏明代书画家书札精品数十通,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以后可能还会有新的专题展出,比如明清更迭之际的遗民、名臣和高官

    检察风云 2017年17期2017-09-08

  • 嘉庆皇帝的“打脸”事件
    训斥了洪亮吉及其书札的种种不是,不到一年自己又主动为其解释,这不是打自己的脸么?古代的皇帝说话可谓是“金口玉言”,话说出口,便不容更改。清朝的嘉庆皇帝亲政之初,下旨广开言路,原本是期望大臣们能够为国建言献策,不料,却被一个默默无闻的翰林院编修弄得“狼狈不堪”,最后不得不出尔反尔,打了自己的“脸”。嘉庆帝广开言路 洪亮吉夜呈书札嘉庆四年(1799)正月,太上皇乾隆逝世,已经登基3年的嘉庆帝终于可以亲政了。可惜,乾隆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危机四伏的局面,朝廷上

    华声 2017年13期2017-08-22

  • 《流翰仰瞻-陈硕甫友朋书札》价值述评与释文补正
    仰瞻-陈硕甫友朋书札》价值述评与释文补正晏 青(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 250100)《流翰仰瞻-陈硕甫友朋书札》是吴格先生根据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陈奂书信集遗稿整理而成。这部书收录了段玉裁、胡培翚等经学大家致陈奂的书信,其中有不少学术观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函札的书法与印章等,也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吴格先生为原稿所做的释文有不当之处,主要有两类:一是释读不当,二是释文错误。在此悉为纠正。陈奂 胡培翚 书札 礼学《流翰仰瞻-陈硕甫友朋书札》(上海古籍出版社,2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7年2期2017-07-24

  • 章士钊诗稿书札将结集出版
    潘伯鹰及友朋诗稿书札特展”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坚净美术馆开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编李艳辉表示,这次展览以及图书出版签约仪式是北师大出版社在书法出版方面的进一步动作。北师大出版社今后将在艺术出版领域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北京保利拍卖总经理李达表示,章士钊的这批诗稿书札在北师大启功书院展出、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机会,文化类企业有责任同学术单位一起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艺App总经理谢晓冬表示,章士钊的这批诗稿书札不久前两经展出,引起社会的广

    文学教育 2017年7期2017-07-08

  • 谭嗣同致刘淞芙书札编年辩证
    第五章有《谭嗣同书札编年》,本文据史实和相关文献对其中致刘淞芙书札十四通中之十一通的編年进行辨析订正,以拓展和深入对谭嗣同的文献研究。关键词:谭嗣同;刘淞芙;书札;编年辨证近年因笺注晚清维新志士和诗人刘善涵(字淞芙)的诗文《刘善涵集》,而较多地关注谭嗣同致刘淞芙存世14封信的研究状况,发现2015年出版的王夏刚著《谭嗣同与晚清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可说是对谭嗣同研究别开生面,创获良多。该书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立足文献,以谭嗣同文献说谭嗣同,尤

    船山学刊 2016年6期2017-04-26

  • 信札之美,源于自由
    文章。这就让学人书札除了美学意义之外,还承载了历史的信息。虽然生活在那个艰难的时代,文人还是能够相对自由地说话。在自由的环境里,人才会活出真正的风流。厚生同志:何时开会,应何日返京,请于前四天电话告我,才能购飞机票。我晨九时前准在家,除非到医院。现因病,一般整日不出。我已见好,请释念。即颂安好曹禺八三、四、十七上海这是1983年4月,曹禺写给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刘厚生的一封信。信中所提会议,是指当年12月《戏剧报》为庆祝曹禺创作五十周年召开的座谈会。代表曹禺

    同舟共进 2017年4期2017-03-26

  • 孟冬寒气至
    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译文:初冬十月寒气就袭来了,呼啸的北风多么凛冽。心多忧愁就知道夜晚长,抬头看天上星斗罗列。每月的十五日月亮就圆满,到二十日就已残缺。有客人从远方到来,带来了你给我的一封书信。信中前面讲长久的相思,后面讲长时间的离别。把书信放在衣袖里面,过了三年字迹也没磨灭。我一心怀抱着衷爱之意,只怕你不知道这一切。注释: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惨:残酷,狠毒;或指悲痛,

    中国篆刻 2017年12期2017-02-08

  • 书札收藏:学术价值的回归
    内容和必要手段,书札综合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交礼仪,又凝结着书写者个人的审美创造。而出自名人之手的书札,既有书法和文学方面的欣赏价值,又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历来都是收藏家追捧的搜集、雅赏之物。自2012年开始,随着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和西泠拍卖等众多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槌声,书札收藏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蛰伏后,异军突起,成为市场热炒的话题。与此同时,伴随着所有权、著作权的争议不断,上诉、撤拍的纷争不休,书札收藏将归于何处,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2014年,钱钟书

    蓝盾 2016年10期2016-11-21

  •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俞樾书札考述
    化博物馆馆藏俞樾书札考述文/姚国文陈琪图1 俞樾致汪宗沂先生书札之一(1) 30cm×24.5cm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图2 俞樾致汪宗沂先生书札之一(2) 30cm×24.5cm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俞樾(1821—1907), 浙江德清人。字荫圃,号曲园,晚号曲园居士、曲园老人,又署曲园叟、曲园波(有印章)、茶香室说经老人,室名右台仙馆,自号右台仙馆主人,又在达斋、乐知堂、好学为福斋、春在堂、俞楼、鹤园,别称德清太史,自称海内翰林第二。道光三十年(

    书画世界 2016年4期2016-09-28

  • 郑逸梅友朋书札
    曹新芳郑逸梅友朋书札曹新芳俞平伯手札左图:叶圣陶手札;中图:张伯驹手札;右图:郑逸梅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郑逸梅先生(1895—1992)一生笔耕不辍,交游广阔,博闻强记,著作等身。其著述广涉博采,蔚为大观,尤擅长人物传记、名人轶事、文史掌故,在南社研究、鸳鸯蝴蝶派研究、旧派文学研究、近现代报刊研究等众多领域里均卓有建树,出版有《梅瓣》《人物品藻录》《南社丛谈》《艺林散叶》等数十种,享有“无白不郑补”和“补白大王”的美誉。他又酷爱集

    世纪 2016年1期2016-09-12

  • 郑逸梅友朋书札
    猎广泛,尤其钟爱书札,“沉浸其中数十年”,潜心集藏,蔚为大观,是现当代屈指可数的书札收藏家和见解独到的书札研究家。中华书局出版的《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2015年9月版)由郑逸梅孙女郑有慧历时四年编辑而成,百岁老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周退密题签,著名学者陈子善作序,收录郑逸梅精心收藏的160多位各界友好写给他的长短书札,每位一至数通不等,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最多的是文学圈中人,既有旧派文学翘楚李涵秋、包天笑、徐枕亚、程小青、范烟桥、周瘦鹃、张恨水等,也有新

    世纪 2016年1期2016-06-15

  • 书札与伪书家
    杨吉平伪书札与伪书家杨吉平什么东西假了就没有了意义陈巨锁先生曾以新出《隐堂师友百札》相赠,书前“自序”中有此数语:“如今时代进化,书信为手机、网络所代替,便捷是便捷了,而函札一道,也有随之而消失之虞,曾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的书札,也将退出历史舞台。或有以书札形式进行书法创作的书家,其作品当是矫揉造作的伪书札了。”书札或谓手札,是前信息时代国人互通信息、互道平安、相互问候的主要形式。现在传世的众多古代法书正是古人的书札书札的书写工具为毛笔,这是书札

    大观(书画家) 2016年1期2016-06-06

  • 书札中的孙犁
    □毛乐耕书札中的孙犁□毛乐耕《孙犁书札》:一本别致的书2012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很别致的书:《孙犁书札:致姜德明》。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此书的编撰者,是著名的书话家、散文家姜德明。姜德明与孙犁的交往,始于1977年秋天。那时,经姜德明之手,孙犁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了《在阜平——〈白洋淀纪事〉重印散记》一文。从此,住在北京的姜德明和住在天津的孙犁建立了联系。作为《人民日报》的副刊编辑,姜德明自然把孙犁这位从老解放区出来的著名作家

    文存阅刊 2016年1期2016-03-29

  • 感逝集(二)
    集》;民国学者;书札;词作伯兄小初炯峥嵘学舍同姜被,蹀躞春郊试马蹄。壮略未恢棺未返,痛兄还痛母心悽。兄长余十四岁。余七八龄时,尝挈读城南书院及城北泐潭寺,提携教诲,友爱有加,嗣先后赴广东前山省父,时策马作郊游,以带系余徐驱,恣为笑乐。兄善松雪书,擅笔札。年十七,尝随谭铭珊舅氏赴台湾,军营加入。嗣睹清政日坏,有志革命,至广州以将弁子弟学堂,肄业水陆师学堂,勤习武备,愤世腐败,拂衣退学。时孙先生文往来港澳间,经会中介绍,与之往返。又结纳江湖间人,时有策画。先考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07

  • 感逝集(四)
    集》;民国学者;书札;词作浏阳张屏山嵎中年薄宦似斜曛,专究岐黄世鲜闻。微妙脉能传太素,椿萱谢后倍思君。君以县丞官粤,经岁不得一差,藉医以资糊口。尝为先考妣诊脉,预言卒期,皆验。又自言其不逾中寿,至后果然。噫,亦神矣。同县曾南山临难曾闻背受戈,迎丧更感泪倾河。炎凉几辈君知否,漫道门庭雀可罗。君不知书而有膂力,尝隶广东韶州水师,舟泊僻地,适群〔 〕夜间劫军火,同伴抵御,死伤数人,哨官汪君受创,君以背护之,左胁穿弹,汪得不死。嗣投先君营中,以勤勇著,拔为什长。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07

  • 感逝集(三)
    集》;民国学者;书札;词作武陵刘采九院长先生夙苞烛天掷地吾何敢,谬誉英才只自嗟。不用名场访题录,掇芹攀桂亦空花。余于庚子夏间,用邻舍生余焕璧名,应城南书院月课。试题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时院长刘采九先生拨置超等第三名,悬之斋壁,评语有“宝光烛天,金声掷地,有文如此,不愧英才。此后能努力举业,秋闱不难获售也”云云。询知为余所作,乃命往见,知非诸生,颇为叹惋。又尝作《春草》诗,亦为所赏。老辈爱士之心,于此可见矣。贵阳赵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07

  • 数字
    计,最近5年名人书札拍卖价格正以每年30%的幅度攀升,有的名人书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现在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业内专家对名人书札市场饱含期待,认为名人书札上涨有其坚实的市场行情基础和内在逻辑。不过,刚入门者不要把目标定得过大,更不要抱有投机心理,而应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实力,建立起自己的收藏方向和体系。

    中国收藏 2015年9期2015-10-08

  • 信札板块行情稳步提升
    。调查古籍善本、书札文牍类全年数据可知,2014年度全年拍卖专场和成交数量均有增长,参与书札文牍拍卖的公司越来越多,不少甚至将这一板块的经营视为重点。全年参与拍卖的公司有一百多家,多数公司或多或少参与信札拍卖。与此相适应,藏家不断涌现,拍场较为热闹。据赵瑜《2014年十家拍卖公司评述》统计,十家拍卖公司为名人信札设计了九个专场,上拍1630件,成交1214件。信札板块全年的成交率近60%,不算高,略好于市场整体成交率,但考虑到信札收藏门槛低,假货充斥,门类

    文物天地 2015年4期2015-09-24

  • 书札套语
    清中叶以后,普通书札,都是开头叙寒暄,并将彼我两方的关系总提数句,次将彼方恭维几句,然后再讲到彼此的情谊,希望常常通信等等,徐氏(陵)此文(指《与李昶书》)已经有些这种套头。所以他在文体上,确是占重要位置的一个人。并引徐陵与李昶书一段如下:藉甚清徽,常怀虚眷。山川缅邈,河渭像于经星:顾望风流,长安远于朝日。青萋戒日,白露为霜。君子唯宜,礼履多豫。雍容廊庙,献纳便繁。留使催书,驻马成檄。车骑将军,宾客盈座:丞相长史,瞻对有劳。脱惠笺缯,慰其翘想。今按徐陵擅长

    中国书画 2015年6期2015-05-30

  • 袁枚集外书札考释辨误一则——兼与赵厚均先生商榷
    了十九通袁枚集外书札,嘉惠学林,但在考释中略有遗憾,笔者不揣谫陋,予以辨正。兹将先生《袁枚集外书札十九通考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9月第3期)中第七则 《与洪稚存书》迻录于此:“近在王葑亭给谏处,接到何水部、刘太史二人翰墨,皆当今英绝领袖之才也。若人虽不得见面,而诵其诗,读其书,仿佛如遇其人。且知皆与阁下交好,可见文字之知,聆音识曲,自有无心而聚合之缘······壬子元旦状上。”赵厚均先生将该札中何水部考释为何承燕。然笔者翻检查考,发现

    剑南文学 2014年9期2014-08-15

  • 名人书信,小众收藏到大众投资
    男(章士钊夫人)书札》以414万元成交;陈独秀《致陶亢德书札》成交价230万元。20年:从十万到数百万1994年,鲁迅的一篇《论言论的自由》就拍出了10万元,由一位新加坡华人买下后捐给了上海鲁迅博物馆;而今,一页鲁迅手书《古小说钩沉》手稿690万元成交。此次秋拍,鲁迅致陶元德一封信估价就在180万元至220万元之间。中国嘉德古籍善本部拓晓堂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上世纪90年代起拍时,一般是一篇好几页,现在已经论页定价,此次秋拍出现的鲁迅信件一页定价就10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44期2013-05-14

  • 书札的作伪及辨伪
    以营利为目的名人书札造假,出现得很晚,近些年见到的清以后名家书札赝品,一般以书画家的居多;即使是文人骚客,多半也以书画名世,近代的如刘墉、林则徐等;现代的则有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以及黄胄、丰子恺等。近年来的一些名家书画、书札展览中,常有伪品出现,贻误后人。实际上,造假者是把书画名家的书札作品作为书法作品仿制的。正是因为名人书札的投资潜力大,市场上的赝品也不断冒出,近些年来更有甚嚣尘上的趋势。名家书札的收藏,作为一项收藏门类,得到追捧,是这十几年来的事情。

    博览群书 2010年9期2010-03-03

  • 无须“勘”之“误”
    版)曾辑录钱先生书札八十余通,嗣后收集者于《记钱锺书先生》(一九九五年大连版)一书内作了《初辑勘误》,其中却有不“误”而被“勘”了的。一、与赵景深:“得间当造谈。”《勘误》云:“得间当作得闲。”按书札手迹作“间”(jian),不误。《说文·门部》:“间,隙也。”隙之一义为空闲,闲暇。《左传·隐公五年》:“皆于农隙以讲事也。”故得间即得闲,不必改。甘五、与周振甫:“参见《旧文四篇》94页”;“参见《管锥编》1420页。”《勘误》云:“‘参见为‘参观之妄改。”

    读书 1998年2期1998-07-15

  • 闲览琐掇
    印行《艺风堂友朋书札》,所收吴士鉴书札第八通有云:“去秋撰宫词一卷,友人携之都门,排印成帙。送求教正。此系初稿,尚拟续撰若干首,再付刊也。”又第九札云:“承纠正怀来县一诗注中之误,即当改正。犹忆庚子九月,召见于终南仙馆,孝钦备述出京情形:临行未带梳蓖,至怀来始由吴永预备。故诗中据为实录。惟吴永妻室,却为失检;拟改为县署内室也。”两函皆作于癸丑岁初,而“续撰”“改正”工作已在进行,二月间(约当民国二年三月)即告完成。余旧藏此书线装本,自序纪时“癸丑仲春之月”

    读书 1994年2期1994-07-15

  • 友朋书札存珍闻
    乡读《艺风堂友朋书札》前两年,谢刚主先生到沪、杭、甬几处大图书馆中看善本书情况。谈起上海馆中收有许多近人的书札、日记,数量很大,都未整理,十分感慨,也十分向往。这次顾起潜先生为出版社提供条件,把缪荃孙的《艺风堂友朋书札》印出来,实在是佳惠学林,对读者是一个很大的喜讯!翻开书,看目录就觉得内容丰富。上册所收的七十三家书札,都是近一百多年中名家的。诸如军机张之洞、汪鸣銮、瞿鸿机,学者王先谦、柯劭,名士李慈铭,金石家吴大、王懿荣,藏书家叶昌炽,诗人陈三立、樊增祥

    读书 1982年9期1982-07-15

  • 读《关于王国维的功过》
    了校字之役。他的书札,我家积存很多。因为转换几个人手,难免有散失,等挨到我手里,止剩百六十余通。一九六二年,我才把它全部辑录为《观堂书札》。交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中华不同意出版而要留作资料,我又从中华取回。经过“文化大革命”,幸辑录本未遭劫(原迹已损失大半)。去年湖北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编印《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第一集摘录其中有关论学的部分一一八通。《书札》内容丰富,论学、论政、论时事、论人,以及家常琐屑,无所不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吴泽教授正在编辑《王国维

    读书 1982年1期1982-07-15

  • 跋《观堂书札
    知道我曾辑有观堂书札一稿,特为介绍。按王先生逝世后,他给我祖父的书信,盈笥溢椟,由君羽先叔妥为检存,总为若干通,今已全不记忆了。等到解放前夕,这批书信转入我手,已经佚失不少。我于一九六二年就自己所有和已转归他人的,一一钞存,即前面所说的观堂书札,因为从前私人往还书札仅记日而不记年和月,在编排上颇感困难,只好据书信内容粗为排比一下,很不准确。从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起,到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即王先生逝世的前一年止,总共一百六十五通,其中我自藏的共一百○四

    读书 1982年8期198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