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工

  • 名工精刻在中国古籍版刻审美中的作用探究
    30013)古籍刻工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人”(刻书工匠),即古籍书版(包括文字、版刻插图在内)的雕刻工匠;二是指“技艺”(刻工技艺),即古籍书版的雕刻技艺,称“雕版印刷技艺”。刻工技艺最能反映刻书工匠的水平高低,并且直接影响刻书质量。刻工技艺本身由工匠掌握、传承和发展,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人的因素紧密关联的。因此,刻书工匠与刻工技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都是古籍版刻审美研究的重要内容。刻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形成各自的刻书特色,这对于古籍版刻艺术风格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2023-10-18

  • 辽代石刻刻工身份简论
    书丹上石,继而须刻工精心镌刻。书家下笔须字体谨严,法度森详。刻工施刀应专心摹刻,一丝不苟。刻工手艺精妙,则令朱迹生动无比;刻工心钝手拙,则让朱迹黯然失色。沙孟海先生所言:“刻手好,东魏时代会出现赵孟頫;刻手不好,《兰亭》也几乎变成《爨宝子》。”⑵沙孟海:《两晋南北朝书迹的写体与刻体——〈兰亭帖〉争论的关键问题》,载沙孟海《中国书法史图录(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页433--439。正是此意。可见在历代铭石碑刻书法中,刻工的重要作用。唐时设将

    艺术品鉴 2023年4期2023-07-24

  • 李东阳《自书诗卷》所见宋灏考论
    。宋灏以其精湛的刻工技艺享誉山右,朱奇源曾嘱刻《宝贤堂集古法帖》,与李东阳、乔宇、张潜等人交往甚密,任广平通判后,又镌刻《杜少陵集》。宋灏的事迹打破了刻工仅作为工匠的传统观念,展现了刻工手艺对于官员成长的影响,同时又表现出官员身份对于刻工声名的提升作用等。关键词:李东阳 宋灏 刻工《自书诗卷》全卷分引首、正文、拖尾三部分。引首周天球题『西涯遗翰』,存印两方,分别为『周氏公暇』与『止园居士』。正文诗前印七方,分别为『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

    中国书法 2023年2期2023-07-17

  • 版本学视野下的书法考察 ——评刘元堂《宋代版刻书法研究》
    版刻书迹、书手与刻工等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才能使书法研究更加立体与深入。然而时至今日,学界对版刻书法领域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个较为空白、亟待开发的研究领域。《宋代版刻书法研究》一书,通过宋本古籍的考察与整理、交叉学科文献查阅、作品列队对比等方法,从而归纳出宋代不同时、地的版刻书法特点。全书共241面,分为七章。第一章,版刻书法的产生及工艺流程;第二章,宋代版刻书法的先声,唐代、五代时期的版刻书法;第三章,北宋时期的《大藏经》、单刻佛经与其他

    书画世界 2023年5期2023-07-05

  • 静嘉堂本和国图本:两种完整传世的宋刊本《陈书》递藏和版叶的比较 *
    所钤藏书印、版心刻工名等若干旁证,基本可以确定此本曾经明初国子监补刊,当定为“宋刻宋元明初递修本”。相较于静嘉堂本以上宋元本,此本宋刻原版叶几乎完全无存③目前判断可能有一叶例外,分析见下文。,但南宋中期及元代补版叶尚存有相当数量,而其中的明初补刊版叶,则往往在行款字数、版心乃至字体字形上与宋元版有诸多不同。这些差异,为嘉靖时补版的三朝本所沿袭。二、从藏书印看静嘉堂本和国图本的不同流传递藏途径(一)静嘉堂本钤印情况《皕宋楼藏书志》记云:“《陈书》三十六卷,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4-06

  • 元代益都路卢氏石工考论
    79)一、引言“刻工在石刻中的自我题署,几乎成为我们研究这个具有特殊技艺的工匠群体的唯一史料依据。”[1]50程章灿先生在《石刻刻工研究》中的判断一语中的。近些年来,学界对石刻刻工(以下简称石工)的研究愈发深入①涉及石刻刻工(石工)的研究回顾,可参看程章灿先生《石刻刻工研究》的绪论部分。近年来罗昌繁先生将石匠置于北宋党争场域下,颇见新意,罗昌繁:《大历史与小人物:北宋晚期党争视域下的官私石工考察》,《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有

    潍坊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3-01-24

  • 风格的重塑与再造 ——关于石刻书法风格生成过程的考察
    镌刻:镌刻水准及刻工主观意识对风格底稿的遵循与改变经过书丹,或者是钩摹上石,石刻书法的风格底稿便跃然石上,接下来便是镌刻了。这一环节,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刻工镌刻水准的高下;二是刻工主观意识所起作用的大小;三是石质适合镌刻的程度。关于刻工镌刻水准的高下,作为鉴定家的启功先生,多有论述。其云:北朝碑率镌刻粗略,远逊唐碑。其不能详传毫锋转折之态处,反成其古朴生辣之致。此正北朝书人、石人意料所不及者。张猛龙碑于北碑中,较龙门造像,自属工致,但视刁遵、敬显隽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0-15

  • 上海古籍本《经典释文》的刊刻年代考略
    文献记载、避讳、刻工姓名等方面综合考证,尝试初步梳理它刊刻修补的脉络,以期对《经典释文》的整理与研究提供一点有意义的信息材料。一、从文献记载来看《经典释文》的刊刻年代清代彭元瑞等编撰《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认为此书为北宋刻本[2]20,丁瑜《经典释文跋》根据版式、字体、刻工等判断此书为宋元递修本,认为彭元瑞等判断是错误的[3]1-6。丁瑜的观点是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但彭元瑞的认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该书卷七后有宋太祖乾德三年和开宝二年聂崇义、陈鄂、薛居正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6-29

  • 日本东京大学藏《尚书注疏》考论
    板、朝廷官员还是刻工,均不敢冒犯帝讳。南宋初洪迈《容斋三笔》卷一一“帝王讳名”云:“本朝尚文之习大盛,故礼官讨论,每欲其多,庙讳遂有五十字者,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由此可见宋代避讳之严。自宋太祖赵匡胤至南宋末,时人皆避宋帝名讳、庙讳,讳字有“匡”“胤”“玄”“朗”“弦”“敬”“镜”“珽”“弘”“炅”“祯”“帧”“恒”“讓(让)”“殷”“顼”“煦”“佶”“桓”“构”“眘(慎)”“惇”“昀”“禥”等,这些字或讳帝名,或讳帝

    图书馆界 2022年1期2022-04-24

  • 元末明初书法刻工身份的变迁及其背景初探
    明两代具有代表性刻工的身份进行研究,探讨在这一时期社会格局变更过程中,他们在文人群体中的接受程度。首先从元以前刻工的社会影响出发,揭示了这一时期的铺垫意义;其次,对元代茅绍之、朱珪、卢奂等刻工的生平、喜好、交游进行讨论,指出刻工地位上升的独特历史背景;最后,细致考察了明代士商渗透、薄器小技与书画并列、刻帖式石刻风气等背景对刻工身份的影响,并以章、文氏家族及王世贞等吴中文士群体往来为例加以阐释。作为转移文献载体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刻工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文献的

    书画世界 2022年11期2022-02-22

  • 西夏版刻文献中的刻工、书者和功德主
    00081)一、刻工自20世纪以来,西夏故地出土了大量西夏文版刻文献,这些以蝴蝶装和经折装为主的版刻文献不仅向世人展现了宋代版刻书籍制作工艺转型期间最丰富的样本,而且体现了雕版和活字印刷技术在西夏文文献中的应用和发展,为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版刻和装帧形式提供了充足的实物素材。尤其是自从20世纪30年代初,罗福苌先生判定灵武出土的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为活字印本以来,经过藤枝晃、王静如、张思温、卡坦斯基(Терентьев-Катанский)、史金波、李致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1-23

  • 透过“笔锋”看“刀锋”
    所探讨的“书家与刻工”的关系,乃是后者。鲁迅在《北平笺谱》序中说:“义宁陈君师曾入京,初为携铜者作墨盒、镇尺画稿,俾其雕镶,即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为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盖至是而画师梓人,神志暗合,同力合作,遂越前修矣!”鲁迅先生不愧为百年一遇的大文学家,寥寥百余字,虽然是为笺纸作文,但是若用其形容民国时期书画稿刻铜墨盒的发展及地位,却也十分的妥贴。姚陈:书画铜艺术的领军人物任何时代之历史真相,都会遮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1年9期2021-10-18

  • 透过“笔锋”看“刀锋” ——从民国刻铜艺术看书家与刻工的关系嬗变(牟国庆)
    所探讨的“书家与刻工”的关系,乃是后者。鲁迅在《北平笺谱》序中说:“义宁陈君师曾入京,初为携铜者作墨盒、镇尺画稿,俾其雕镶,即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为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盖至是而画师梓人,神志暗合,同力合作,遂越前修矣!”鲁迅先生不愧为百年一遇的大文学家,寥寥百余字,虽然是为笺纸作文,但是若用其形容民国时期书画稿刻铜墨盒的发展及地位,却也十分的妥贴。姚陈:书画铜艺术的领军人物任何时代之历史真相,都会遮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9期2021-10-12

  • 刻工题名看清代刻书业的地域变迁与异地流动
    【摘要】古籍刻工题名是历代刻工在书版上所留下的重要信息,其中除了最常见的姓名、字号等个人信息外,往往还包含非常丰富的地域信息。特别是清代以后,随着刻工题名方式的变迁,其中所呈现的地域信息也日渐具体、复杂,这就为我们了解清代出版业的地域情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本文即通过梳理清代古籍的刻工题名,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对清代刻书业的地域变迁与刻工的异地流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力求从一个侧面反映清代书籍出版业的地域特性。【关键词】清代古籍 刻工题名 地域自有雕版印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1年1期2021-09-10

  • 元版零本亦难求
    鱼尾,版心下方有刻工姓名,如施德甫、王福、刘伯达、江元三、江衍、蔡胜等南宋末至元初的刻工。是书为综合历代史料编撰而成的通史,是一部颇具规模的大书。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载,此版本的原刻本,全国尚无一家图书馆收藏全帙,收藏卷数最多的是上海图书馆,有一百九十九卷。拍卖图录上对此书的表述,与有关资料的记载相符。当时我已收藏有宋版佛经,却没有元刊本。宋刻元刊,历来价格不菲,无力购买一部元版书,买一册元版零本,也好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于是决定去上海参加拍卖会。在拍

    藏书报 2021年9期2021-05-30

  • 发现奇特的“烫烙书”
    玄”字避讳。内有刻工姓名22人,其中王文、周才、王太、王椿、王仁五人在刻工名录中可以查到,均为南宋刻工。经查善本总目,其底本应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从德影宋刻本,但无界栏。书中字的“烫烙”痕迹明显,每个字周围均有焦糊痕迹,有些透到纸背,确实像“烫烙”而成,该书的制作工艺不得而知,很是奇特,书主讲为手持细香逐字烫烙而成,可备一说,但细观书中有个别地方文字出现了重叠移位现象,则雕版制作可能性更大,苦思不得解,制作方式还是一个谜。初步判断此书制作方法可能

    藏书报 2021年17期2021-05-30

  •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版,如果一个熟练刻工平均每天刻一块,需要刻50天。为了赶进度,书坊雇了10个刻工同时干活儿,每个刻工分5块版,各刻各的,边刻边印,每刻完一版就刷印一版,晾干了就照着文稿排序,叠整齐,套上封面和封底,即可装订。如果那個作家要求给他的书加上页码,书坊该怎么办呢?必须精心筹划,为每个刻工各自承包的文稿和木版进行编号。比如说小明刻1至5号版,其中1号版是第1页和第100页,2号版是第2页和第98页……小强刻6至10号版,其中6号版是第6页和第94页,7号版是第7页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3期2021-03-18

  • 明朝刻书工匠的收入
    万字的大书,十名刻工同时赶活儿,也得半年左右才能刻完。刻完再看印版,一堆堆,一垛垛,搬运得用牛车,真称得上“汗牛充栋”。制版如此费工,刻工能挣多少钱呢?明朝徐光启刻《几何全本》,刻字工匠每天每人工钱是四百文。当时一千四百文铜钱兑换白银一两,四百文折合白银不到三钱。假如刻工天天刻字,月薪可达八两以上,年薪可达百两以上,比知县工资还高。

    妇女之友 2021年1期2021-02-05

  • 巩义石窟寺造像记中的北齐书风
    排同样富有拙气,刻工省去“衆”字底部复杂的笔画本身就带有了写意懒散的成分,底部三笔形状、大小、粗细、角度均不一样,看上去非常朴实简单,但朴实简单中却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学中“大道至简”。最后再整体审视整个“衆”字,我们会发现“衆”字整体上也非常朴拙简单,这种简单体现在整个字干净利落,无附加笔画。这种朴拙表现在笔画的巧妙组合上,无意之间得到了造化神秀的点染。图2(二)舒卷自如笔者观摩所有北齐造像记,认为舒卷自如是其第二个风格特征。《比丘法训造像记》中有一“訓”(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2020-12-12

  • 婉然芳树,穆若清风
    司马显姿墓志  刻工  风格《司马显姿墓志》全称《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贵嫔夫人司马氏墓志铭》。由于司马显姿是魏世宗的第一贵嫔夫人,皇亲国戚者流,身份高贵,所以必定由当时“能书者”书之,并且亦是“善刻者”刻之,所以,这也代表着北魏书法的较高水平(或者是最高水平)。此志书刻皆精,也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中国墓志文化中璀璨的一页。历代书家都不约而同的认为此乃墓志铭中的上品,梁启超评为“于俊拔之中,别饶韶秀”,可谓一语中的。此墓志之所以称得上是北魏墓志中的精品不仅是因为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6期2020-12-07

  • 《中国版刻图录》初读
    同的作用。第一,刻工。根据刻工可大致推断版本的时间、地点,一批刻工的刻书风格也会具有相似性和延续性。例如,图版四《汉书注》中提到刻工来源闽浙两地。图版九、一〇《文粹》,刻工陈然等都来自杭州地区。图版一三《礼记注》,刻工孙勉等为南宋初年杭州地区刻工。图版一四《龙龛手鉴》,据刻工推断出此本为南宋初年杭州重刻蒲宗孟本。图版一五、一六《广韵》,据刻工推断为南宋初杭州地区。图版一七《三国志注》,据刻工李通等推断为南北宋之际浙刻本。图版二四《经典释文》,图版二六、二七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期2020-09-10

  • 技艺、血缘、信仰:房山石经文献所见辽代幽州石刻刻工家族①
    重要位置,而石刻刻工作为从其他载体到金石载体的迻录者,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石刻作为一种技艺甚至职业,在逐步成熟之后一直处于传承有序状态。碑刻历朝历代刻工技艺的传承,一方面离不开师徒传授,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众多刻工家族的存在。他们将刻石作为一种阖族钻研并从事的技艺,值得进一步探讨。关于石刻刻工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尚未臻完备。程章灿先生的《石刻刻工研究》[1]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对历代石刻刻工进行搜辑,张全礼先生更是针对北京石刻刻字工匠的特征和价值进行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9年5期2019-12-13

  • 文徵明与苏州刻工 ——明代江南的碑刻制作活动管窥
    拓的流程,与本地刻工也有密切的联系、富有资源,这些或许都是旁人有求于他的考虑因素。碑刻制作俨然成了文家的一项家族事业。近年来,石刻研究成为学界的热点。仇鹿鸣提出碑刻研究的四个新观察角度:碑作为景观的象征意义;碑作为信息与知识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石刻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网络;作为政治、社会事件的立碑活动⑤。其中第三点最难推进,原因是大多数刻工仅仅留下籍贯和姓名,而碑刻制作活动的细节鲜为历史记载。本文借助零星的材料尝试讨论碑刻制作活动中的两个问题:16世纪的苏州文

    文艺研究 2019年11期2019-12-07

  • 碑刻作品在碑刻过程中的升华探析
    实际上刻制永远是刻工对作品程度不等的‘误读”。邱振中先生的话旨在说明刻工在碑刻过程中对作品的误读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那么,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在碑刻过程中到底历经了怎样的变化,是真实地还原原作,还是在原作的基础上有了另一种升华,刻工在这个过程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关键词:碑刻;墨迹;写手;刻工一、碑刻的起源“碑”作为一个词语,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它的功能和作用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碑完全不同,主要是用于测量时间或用作拴牲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7期2019-09-23

  • 毕昇与活字印刷术
    间一位普通的雕版刻工。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将文字反刻在木板上,制作出用于印刷的雕版。这是一件辛苦的活儿,需要十分专注。如果刻错一个字,整块雕版就全废了,必须从头再来。这天,一个老刻工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书坊老板立刻将他辞退。毕昇很同情老刻工,但也知道他已经老眼昏花,不能胜任雕版工作了。身为刻工,毕昇知道雕版印刷其实有很多缺点:每印一本新书都要花很长时间雕一次版;雕版在印刷时会受到磨损,需要不断更换新的;如果书不加印,刻出的雕版就只能白白闲置着。“我一定要改进刻版

    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9年8期2019-08-27

  •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通志堂《读史方舆纪要》版本考
    方法,立足避讳、刻工、批校、修版及文献记载等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此书的版本特点,认为此书应刊于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1680-1688) 之间,其所据底本为顾祖禹稿本,是顾书定稿后之第一刊本。关键词 《读史方舆纪要》 刻工 批校分类号 G256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1.0140 引言顾祖禹,字景范,号宛溪,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江苏无锡人,明末清初著名历史地理

    新世纪图书馆 2019年1期2019-03-18

  • 年画的制作
    薄绵纸上;(二)刻工将画稿的反面,用粉糊粘在刨平的木版上,刻出墨线版,先印出几幅墨线画样;(三)在画样上点出颜色,刻工再按点出的不同颜色,分别刻制出几种颜色的套印版(一般不超过5块);(四)刷工将墨线和套色版准备齐全后,将数百张白纸固定在刷印图案的位置上,再将画版仰放在纸的左边,将纸覆在涂匀颜料的画版上,再用棕刷平刷画版上的纸。如此刷完,再换另一颜色版,依样刷印,直到全部画版刷完。年画,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9年2期2019-01-12

  • 论古今技师在版画创作中的作用
    画创作中,画工、刻工、印工是分离的。在此情形下,我们应该说陈洪绶是版画家呢,还是说王文昭、朱圭等刻工是版画家呢?很显然,对这部分古代版画的作者我很难做出明确的判断。如果我们把画工作为版画家,那么在此我们不免要追问版画的特点是什么,仅仅是以木为载体刻制的印刷品吗?这些画家的画是为做成版画而画的吗?这些画真的是画家需要的刀痕与版痕的碰撞吗?从主观意识来讲,我想不是的,他们创作这些图画仅仅是为了使用版画的技法而使其画稿得到大力推广,以满足市井需求。那么,刻工是真

    新生代 2018年23期2018-11-13

  • 文彭“七十二峰深处”印品赏
    法功底有关,也和刻工高超的雕刻水平及印章的象牙材质有关。章 法这方印因埋于地下多年后出土,通过上海博物馆的展示橱窗可以近距离看到该印脆化龟裂严重,印面四周有较大程度的残损,使得印面看起来恍如无边框的朱文印。观此印章法,总体工稳平正,字势布局均匀:印文六个字的笔画繁简不一,右边“七、十、二”笔画少,参秦印并格之意合占印之四分之一;左下“峰”和右边“深处”的笔画多,各占四分之一,因字随形成自然的疏密对比关系——上疏下密、右疏左密,加上细劲的线条表现,整方印疏朗

    老年教育 2018年6期2018-07-06

  • 民间艺术介绍(二十一)
    苏版”画法最精,刻工最细,结构最复杂,画面最宏大。画面使用“阴阳”“远近”之法,且明确题有“仿泰西笔法”,构图、人物塑造、树石等表现技法上,仍保留有传统绘画的特点。后期桃花坞年画在思想和表现形式上贴近和反映农村生活。画面多采用富有装饰性的夸张手法,色彩运用上以大红、桃红、黄、绿、紫和淡墨组成基本色调,画面更丰满热闹。房志达在从事年画手工印刷七十年中,不仅亲手制作棕帚、棕擦等所有印刷使用工具,对每道工序了然于心,而且从买材料、选材料到具体的每一步操作,均亲力

    阅读(书香天地) 2018年10期2018-05-14

  • 天一阁博物馆藏《朱赞卿函牍稿》中的出版史料考释*
    一元二角,不知此刻工是否在申。吾因字少,值可略减,随刻随寄,随寄随校,敬希先生……。”(廿一年四月十四日)按:此两封致张伯岸先生的札写于1932年的4月。张伯岸即张之铭,宁波人,字赉顺,号伯岸,又号觉岸,别号古驩室主人,晚自号遯翁,以贾起家,创实学通艺馆于上海,而嗜藏书,初藏于日本,毁于大地震,后来定居上海,藏书数万卷。第一封信是朱鼎煦先生打算出版姚燮的稿本《大梅先生藏书目》,出版的形式打算用当时流行的铅印,打算印制300~500部,纸张用官堆或毛泰或顺泰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2期2018-01-28

  • 版刻楷书横画末端三角形的出现时间 ——兼论国图藏《龙龛手鉴》等宋刻本非“南宋早期刻本”①
    以此为根据,结合刻工等因素,论证了被专家定为“南宋早期”的国图藏本《龙龛手鉴》,应是宋末元初或者更晚的刻本。版刻楷书;三角形;宋刻本《龙龛手鉴》“版刻书法”是指通过写稿、上版、镌刻及刷印等工序使书迹得以保存的书法样式。②较早提出“版刻书法”概念的是祁小春先生。见祁小春.中国古籍版刻书法例说.立命馆文学.1997年第549号。版刻书法的主要书体是楷书。自唐到北宋,以浙刻本为代表的版刻楷书,基本忠实地再现了颜、欧等唐楷面貌。但至明中叶,版刻楷书演变成僵化的“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7年6期2018-01-09

  • 传统徽州版画工匠精神的形成及对新徽派版画发展的意义
    中唐,至宋代,其刻工技术与当时浙江杭州、福建建阳、四川眉山等国内雕版中心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明初,因为印制宗谱、书院刻书的市场需求,徽州刻书业比前朝有较快发展。万历年间,徽州刻书的范围进一步扩展,经史子集、小说唱本、方志族谱、民俗年画无所不包。万历中叶后,徽州刻工不仅规模上有较大发展,而且刊刻水平突飞猛进,形成了徽州版画富丽精工,且不失清新典雅的文人书卷气的艺术风格。由于书房业主、画家和刻工的共同努力,遂使徽州成为明清中国刻书业中心之一。 徽派版画在四五百年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1-01

  • 从馆藏版画精品看徽派版画之发展
    其独特风格。徽州刻工有不少是雕刻徽墨、歙砚的工人,他们从中锻炼出一套过硬的刀法技术,并将之运用到版画镌刻上,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线描手法。徽派版画合弃了大面积黑白对比的手法,灵活运用线条的粗细、虚实、繁简来表现不同事物,使画面更为清晰明快、疏密有致,体现出徽派版画的精工秀丽之风。徽州古籍善本是安徽博物院特色馆藏之一,其中不乏徽派版画精品之作。笔者选取了部分馆藏徽派版画代表作,以明万历年间作品为主,以期通过馆藏精品的赏析,一窥徽派版画鼎盛时期的盛况,体味徽州刻工

    文物天地 2017年4期2017-06-23

  • 中国经典墓志简介(三)
    。志文字体方俊,刻工精细。北魏《韩显宗墓志》(局部)拓片《元定墓志》,北魏景明元年(500年)刻,民国十一年(1922年)于河南洛阳城西北高沟村出土,曾经于右任收藏,现存西安碑林。志石呈方形,拓片长宽各53厘米,魏楷书,13行,行14字。《元羽墓志》,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年)刻,民国七年(1918年)于河南洛阳城北南陈庄西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志石呈方形,石高55厘米,宽51厘米,厚16.4厘米。魏楷书,13行,行15字,志文字体优美,刻工精细,

    老年教育 2017年4期2017-05-10

  • 明代版画工匠及他们眼中的建筑
    是出自这个时代的刻工之手(图1)。古代徽州由于地瘠民贫,通常有出门经商的传统,因此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财富,为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徽州的山中多产木材,“其中如檀皮、松烟、梨树、枣木等都是制造宣纸、徽墨与雕版印刷的极好原料”。当然,所有的这些物质基础只是提供一个可能性,艺术的育成需要很深厚的文化背景。徽州自古产墨,墨范的雕刻工艺为版画提供了最初的艺术传统。依据相关史料,这一时期文化的中心早已经从传统上的中原地区转入江南,出版中心也在这一区域大量出现

    上海工艺美术 2016年4期2017-02-21

  • 试论铜墨盒制作的工艺特征
    刻出文字和图案,刻工主要分为北方工和南方工,北方工以北京为代表,南方工以汉口(武汉)和姑苏(苏州)为代表。二者的区别为南方工是以錾刻的方法刻铜,题材非常丰富,刻画精细,有不少精品;局限性是图案雷同的比较多,文字变化比较小,艺术性略逊一筹。(如图4)图4图5图6图7铜墨盒的刻铜方法绝大多数是阴刻出文字和图案,但也有少数是运用了铲地阳文的刀法,产生出印章的效果,因为费时费工,所以非常少见,尤为珍贵。(如图5)铜制墨盒经过腐蚀工艺呈现出文字及图案,它分为两种:1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6年10期2016-11-20

  • 苏东坡差点被刻上奸党碑
    讨之。刻碑,要找刻工,这些刻工有些是刻过苏轼和黄庭坚诗作的,有些居然想不通。九江这个地方有个刻工,名叫李仲宁,手艺很棒,他接到地方官的指令,要他刻党人碑。他说,小人家贫,靠刻苏学士和黄学士的词作得以饱暖,现在要以奸人为名,将他们刻在石上,我不忍心。长安也有一个出色的刻工叫安石,他也不肯。地方官加以鞭笞,不得已,他说,非刻不可的话,我不能刻上我的名字。人们总是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尽为读书人。但不相信劳动人民一定会比读书人道德高尚。底层的百姓,每每弯子转得

    廉政瞭望 2016年9期2016-09-27

  • 试论铜墨盒制作的工艺特征
    刻出文字和图案,刻工主要分为北方工和南方工,北方工以北京为代表,南方工以汉口(武汉)和姑苏(苏州)为代表。二者的区别为南方工是以錾刻的方法刻铜,题材非常丰富,刻画精细,有不少精品;局限性是图案雷同的比较多,文字变化比较小,艺术性略逊一筹。(如图4)铜墨盒的刻铜方法绝大多数是阴刻出文字和图案,但也有少数是运用了铲地阳文的刀法,产生出印章的效果,因为费时费工,所以非常少见,尤为珍贵。(如图5)二、腐蚀工铜墨盒铜制墨盒经过腐蚀工艺呈现出文字及图案,它分为两种:1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10期2016-05-30

  • 唐代版刻书法概述
    士大夫较少参与。刻工则大多由原本善于镌刻图画的工匠担任。尽管如此,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唐代版刻书法对当时及后代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关键词:唐代;版刻书法;书手;刻工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仅就书法艺术而言,唐代是楷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时期。法度森严、尽善尽美的唐楷无论在写本还是碑刻上,都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与之相反,以楷书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唐代版刻书法艺术水平却不尽如人意,这与它运用不久、技术欠佳不无关系。因年代久远,保存到今天的唐

    书画世界 2016年2期2016-05-17

  • 传家守业两相宜
    林、字坊、学者、刻工构成的“杭集扬帮”,让扬州成为中国雕版印刷重镇,培养出陈履恒、陈正春、陈礼环、陈开华、王义龙、刘文浩、陈兴荣等一大批刻工,让古老的雕版印刷得以传承下来,成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然而“活化石”挺过了千年的风雨,却没有躲过日军侵华和文化大革命两次浩劫。日军侵华后,在扬州引入西方先进的印刷术,扬州雕版印刷生态链脆弱的平衡被打破,陈义时父亲陈正春经营的杭集刻字坊破产。幸运的杨仁山居士在南京创立金陵刻经处时,为了培养刻工,特地送人到杭集刻字坊学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6年4期2016-04-26

  • 潍坊地区石刻刻工辑补
    2)潍坊地区石刻刻工辑补王秀珍1,李贞光2(1.临沭一中,山东 临沭 276700;2.吉林大学,长春 130012)潍坊地区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石刻在齐鲁地区亦占有重要地位。石刻刻工整理与研究是石刻文献研究的重要一环,目前关于潍坊地区的石刻刻工的整理与研究主要有《石刻考工录》、《石刻刻工研究》、《金元时期石刻刻工补遗》等,在这些石刻刻工整理的成果中,涉及到潍坊地区的石刻刻工,遗漏的刻工较多。笔者依据新近出版的部分潍坊地区的石刻集对潍坊地区的

    潍坊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16

  • 泰山石刻刻工述略
    李贞光泰山石刻刻工述略李贞光(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泰山石刻刻工是泰山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泰山石刻刻工的题署,刻工身份的分类、籍贯、作业方式、与书法的关系、泰山石刻中的石刻生活写照等方面进行分析介绍,进而了解泰山石刻刻工的生存状况。泰山石刻;刻工;述略泰山石刻“是泰山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P1),泰山石刻刻工则是泰山石刻直接创造者,石刻刻工刻碑水平的高低会对碑文的字体、碑刻的艺术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刻碑的人,往往把自己的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2-13

  • 刻工对《姚伯多造像题记》书法艺术的影响
    710061)论刻工对《姚伯多造像题记》书法艺术的影响王梦菡1,岳红记2(1.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1;2.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61)北魏的《姚伯多造像题记》书法被誉为北朝石刻中的奇品。从石刻学角度切入并通过田野考察法对该造像题记书体进行研究,认为《姚伯多造像题记》书法的形成与当时刻工的关系极大,它是由多人共同完成的二次艺术,从而显示了它在魏碑书法中独有的粗犷、草率、古朴稚拙,方圆兼顾,藏露皆有,楷中兼隶意的独特艺术。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12-30

  • 中国传统碑刻刻工题名的发展演变
    碑刻的完成离不开刻工的功劳,刻工将文本上的字体转移到碑刻上实现了字体文献的转移,并形成了永久保存的碑刻艺术,使中国历史文化广泛传播和长远流传。其贡献之大却少有人知,文献记载也少有,在碑刻中题名的亦少有,目前对其进行研究者甚少,从而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文章从历史遗存的碑刻实物中所刻刻工题名进行逐一分类,从而归纳出碑刻题名的发展变化。关键词:传统工艺设计;碑刻;书法艺术;刻工;题署;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Development of C

    艺术百家 2015年2期2015-07-07

  • 民国时期山西石刻刻工辑补
    民国时期山西石刻刻工辑补李贞光(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摘要]石刻刻工研究是石刻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就目前民国时期石刻刻工的研究状况而言,该时期刻工的信息主要集中在程章灿先生的《石刻刻工研究》中,然该书遗漏的民国时期的山西石刻刻工较多,《三晋石刻大全》的出版为辑补民国时期山西石刻刻工提供了重要材料。今依据《三晋石刻大全》对三晋民国时期的石刻刻工予以辑补。[关键词]三晋石刻;民国;刻工;辑补[收稿日期]2015-10-10[作者简介]李贞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1-31

  • 明清徽州刻工发展及特点*
    秦宗财明清徽州刻工发展及特点*□文│王愿石 秦宗财在明代中期的制度改革带来的契机以及徽商经济的带动下,徽州刻工得以迅速发展并延续至清中叶。其在继承传统技艺、彰显景观特色的基础上,还呈现了群体规模化、家族世袭化、活动外向化等发展特点。明清 徽州刻工 徽商经济徽州刻工,约两宋时期即已出现,但是呈现出群体规模化、家族世袭化、活动外向化的发展态势,并且在国内造成广泛影响的,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一、明清徽州刻工的发展及原因徽州刻工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明中叶以

    中国出版 2015年10期2015-01-30

  • 中国传统碑刻刻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继承。文章试图对刻工及其技艺作初步的探讨,以期使碑刻艺术在今后能够得以更好的传承发展。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碑刻;雕刻艺术;刻工;技艺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一、碑刻之刻工的形成与演变碑刻的功能主要是具有纪念性,意在流传久远,那么对刻工的要求也非常之重视,尤其是一些名家的书写必须通过精湛的刻工来移刻到碑石上,可见刻工对碑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刻工通过利用自己的刻制技巧,再现了笔划字形和图画形象;另一方面,传达了笔墨的神韵,使书法艺术从纸上转移

    艺术百家 2014年6期2015-01-19

  • 魏晋南北朝碑刻刻工多不可考之原因再论
    彪魏晋南北朝碑刻刻工多不可考之原因再论◎吉士彪在历代的文献记载中,专门辑录能工巧匠的资料并不多,专门辑录魏晋南北朝时期刻工的更是吉光片羽。虽然刻工们在其间贡献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但多并不为人所知。刻工 刊刻 佛教自商代、西周至西汉时期的碑刻皆未见有刻者留有姓名的,自东汉开始始有刊刻立碑年月、书者、撰者和刊刻者姓名、官职、隶属,自此东汉碑刻的书写格式奠定了魏晋唐宋以来碑文书写格式的基础。东汉以来,有些碑刻的书撰刻者已经为世所知,但书论家在撰文详论时只重书法而

    参花(下) 2014年8期2014-12-12

  • 从徽州刻书看明清文化传播地方互动*
    谈到了徽州书贾、刻工在江南地区从事图书贸易、刊刻等活动,论及了徽州版刻风格、徽商(包括徽州书贾)、徽州刻工对江南地区的影响。但限于研究的视角或侧重点,其研究的深度不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这种互动现象加以探讨。一、明清徽州刻书的发展徽州刻书在明代中叶迅速崛起后,万历至崇祯年间达到顶峰期,除了徽州本土,还积极向江南地区发展。1.徽州地区刻书的发展从刻书时间分布来看,明代徽州本土坊刻从弘治初年始有发展,历经正德、嘉靖朝的延续,在万历中期达到极盛,图

    中国出版 2014年12期2014-02-04

  • 唐代墓志刻工三题
    、书人、题额者、刻工四者在制撰过程中关系发生变化。墓志刻工具有身份随意性,分工多样化的特征,他们凭借精湛的镌刻技能,可获得丰厚酬金。墓志镌人因出身低微,技艺世代承袭,具有保守性。一般而言,官府墓志刻工只允许担任本署令的伎术官,但在唐代墓志中亦存有特例。撰人、书人、题额者、刻工因墓主形成一种稳定的团队结构,这种结构在墓志制撰过程中因群体性合作得到强化和认同。关键词:唐代;墓志制撰;刻工中图分类号:K87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9-18

  • 西夏版书籍刻工名表初探
    辛勤劳动和心血的刻工功不可没。有关中国古代中原各朝代的刻工,目前学界都已有所研究,[1-6]但对于西夏雕版印刷书籍的刻工了解甚少,为了弥补学界的这一缺憾,本文结合黑水城出土并已被西夏学专家翻译公布和介绍的西夏雕版印刷书籍的序言、跋尾和题款等内容,对西夏部分雕版印刷书籍的刻工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在西夏,有些刻工在西夏文刻本书籍叶面的版心中记录了名字,有的则在发愿文或序言中载明了姓名。记录刻工姓名一方面表示刻工对所刻版面负责,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刻工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2期2013-02-15

  • 论桐柏皮影艺术
    造型;镂空刻花;刻工中图分类号:123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213—021皮影的起源及分布、1、1皮影的起源皮影始于春秋战国,江陵望山一号楚墓曾出土镂空刻花皮影。至西汉,皮影进入宫中,为太子,宫妃的游戏之物,到了唐代,皮影雕刻日益精致,敷色填彩。真正让皮影成为百戏中的正剧,不但流行于酒肆茶坊,而且登堂入室,甚至作为皇家庆典的点缀。南宋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京师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1期200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