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承元
很多年前的一天,我收到上海某拍卖公司寄来的古籍拍卖图录,拍品中一册元版《通志》零本引起了我的注意。
《通志》二百卷,南宋郑樵撰。最早的刻本是元大德年间三山郡庠刊,半版九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双鱼尾,版心下方有刻工姓名,如施德甫、王福、刘伯达、江元三、江衍、蔡胜等南宋末至元初的刻工。是书为综合历代史料编撰而成的通史,是一部颇具规模的大书。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载,此版本的原刻本,全国尚无一家图书馆收藏全帙,收藏卷数最多的是上海图书馆,有一百九十九卷。拍卖图录上对此书的表述,与有关资料的记载相符。当时我已收藏有宋版佛经,却没有元刊本。宋刻元刊,历来价格不菲,无力购买一部元版书,买一册元版零本,也好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于是决定去上海参加拍卖会。在拍卖预展时,我仔细地审鉴了这册《通志》的每一页,发现个别书页稍有断版,但没有修补的痕迹,因补版的字体与原版字体很难做到完全一致,两者的差异是可以分辨出来的。这几十页书的字体如出一辙,显然是出自同一写工之手,而且是用质地柔韧的薄皮纸刷印。再者,元明递修本虽然行款、边栏、鱼尾.甚至刻工等与元刻原版相同,但递修补版的是黑口,而元刻本是白口。是书楷体上版,字大如钱,刻印清晰,开本约为39厘米×26厘米,寬阔疏朗,令人赏心悦目。所以此拍品确定为元版元印无疑。
第二天拍卖,虽然元刊《通志》是零本,但竞买者还是很多,物以稀为贵,元刊零本亦难求!当我正紧张地竞拍时,突然有一位不认识的青年,匆匆走来向我“打招呼”,意思是他的朋友也在竞买此书,要我“让一让”。我昼夜兼程,在火车上颠簸了十五六个小时(那时尚未出现高铁)赶到上海,不就是想买这册书吗,怎么能轻易“让一让”呢?于是我友好地对这位书友说:“你们年轻人有的是机会,何必跟我争呢?”一般来说,在拍卖场上,只要看见熟人在举竞买号牌,我都不会与他竞争。然而,拍卖场毕竟是竞买者“角逐”的场所,与不相识的买家竞争,就不必考虑礼让了。又经过几番“较量”,我终于如愿以偿拍到元刊《通志》零本,了却了我多年来想拥有元版书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