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干

  • 小岗“大包干”改革及其当代启示 ——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
    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叮嘱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目前,学界有关“大包干”改革的研究大多为亲历者的工作回忆,缺乏对改革的深层次探讨,且专著或论文多聚焦于基层实践历程,缺乏对基层实践、地方政府支持、中央决策联动的研究。基于此,笔者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及查阅小岗“大包干”改革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回顾基层农民改革实践上升为国家层面政策的艰难历程,揭示

    行政与法 2023年10期2023-12-11

  • 演进与新生:凤阳“大包干”的制度生成(1978-1982)
    与新生:凤阳“大包干”的制度生成(1978-1982)黄文治,吴 淼(安徽大学 历史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一般认为,凤阳“大包干”指的是小岗生产队首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事实上,最初的凤阳“大包干”指的是“包干到组”的生产责任制,而小岗生产队的“包干到户”则是其不断发展的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凤阳“大包干”制度经历了由“包干到组”到“包干到户”的演进,也见证了20世纪60年代安徽“责任田”制度的新生。在此过程中,农民的自主行为与国家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8-08

  • 小岗村的红领巾讲解员
    边一“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自赵敏佳牙牙学语时,父母就教她唱家乡的《大包干歌》,还经常给她讲小岗村大包干的故事,小岗“红手印”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上学后,老师带她们到大包干纪念馆参观,她被讲解员抑扬顿挫的声音和大包干的故事深深吸引,老一代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感动了她,她为生长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感到自豪!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那一天,小岗村像过节一样热闹,小敏佳和同学们趴在教室窗边迎接习爷爷,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3年4期2023-06-08

  • 小岗村的红领巾讲解员
    □边一“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自赵敏佳牙牙学语时,父母就教她唱家乡的《大包干歌》,还经常给她讲小岗村大包干的故事,小岗“红手印”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上学后,老师带她们到大包干纪念馆参观,她被讲解员抑扬顿挫的声音和大包干的故事深深吸引,老一代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感动了她,她为生长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感到自豪!2016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那一天,小岗村像过节一样热闹,小敏佳和同学们趴在教室窗边迎接

    家教世界 2023年10期2023-05-10

  • 改革先锋: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拉开序幕。这18户村民,便是后来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宛如平地一声惊雷,我国农村改革的春风由此逐渐吹遍神州大地。“大包干”的实行,彻底打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農村生产力,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由此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包产到户的第二年,小岗村迎来了丰收季,粮食产量是先前十几年产量的总和,人均年收入达400元,相当于1978年22元的18倍,结束了全村

    党建 2022年4期2022-04-27

  • 记者来信:实行“大包干” 农业大增产
    实行合同制的“大包干”,充分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战胜严重干旱,夺得了农业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达到四亿四千一百万斤,比历史最高水平的一九七七年增长百分之二十;油料总产达一千四百万斤,比历史最高水平增长近三倍。林牧副渔各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生产发展了,对国家的贡献和集体的积累、社员的收入也显著增加。这个县去年粮食征购超购计划为五千四百多万斤,实际完成八千四百多万斤,仅调出粮食就超过过去二十六年的总和。二十多年来这个县年年完不成油脂统购任务,去年完成了二百五十万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2年3期2022-03-28

  • 改革初期农村“冒尖户”的发展路径和结构特征
    阳;农村改革;大包干;多种经营【中图分类号】K27;D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6644(2022)06-0046-13在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裕起来之后,不少地区的基层干部和群众依然处于犹豫和疑惑之中,但是在安徽凤阳,不少农民已经开始率先实践。在推行“大包干”的过程中,凤阳开始逐渐涌现出一批带头发家致富的先富群体——“冒尖户”。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允许先富的政策,中共凤阳县委提出反对“冒资本主义之尖”、鼓励“冒社会主义之尖”的口号

    红广角 2022年6期2022-02-10

  • 小岗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大成就。一、“大包干”及小岗精神的重要价值“大包干”及其所蕴育的伟大精神,对中国改革的伟大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包干”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扬帆起航的重要标志。小岗“大包干”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首先,它突破了原有的生产关系、管理体制和分配方式,使广大农民可以进行农业生产和产品分配。在小岗农民的示范效应下,广大农村掀起了转换土地经营方式的热潮。其次,这场变革还促使“通向共产主义金桥”的乌托邦式的人民公社体制的最终解体,同时又孕育和催生了社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7期2021-12-30

  • 40多年,三代人见证小岗村之变
    全国率先推行“大包干”,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巨幕。40多年来,小岗村走过了从捺下红手印“大包干”到土地确权颁证领到“红本本”,再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一次次为改革探索蹚路,使得这个地处淮河岸边的小村庄,始终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谈起往事,已年逾八旬的严俊昌仍难掩激动之情。他说,1978年以前,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于是,在1978年底的一个晚

    领导月读 2021年2期2021-12-29

  • 小岗村18户村民:“大包干”带头人
    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宛如平地一声惊雷,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此拉开,彻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状态,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次年,小岗村便迎来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18枚红手印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

    科学导报 2021年38期2021-06-16

  • 互联网+大包干促进农民增收探讨
    催生了互联网+大包干的销售模式。在互联网+大包干的新兴销售模式下,农民的收入有了质的飞跃。关键词:销售模式;互联网+大包干;农民收入;现代农业科技;广度;速度;深度一、从传统大包干到互联网+大包干(一)传统大包干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回顾1978年,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张白纸上按下手印,签订了大包干契约,正式打响了农民包干到户的第一枪。这是农业改革的一个历史性时刻,因为这不仅是当地各级机关领导敢于探索农业发展新方式的映照,更是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并

    中国民商 2020年4期2020-06-05

  • 小岗之路
    行分田到户的“大包干”。假如干不成,干部去坐牢杀头,大家把干部的小孩养活到18岁。最后,大家庄严地举手通过,并以“托孤”方式立誓为盟,并在一张破损褶皱的薄纸上,按上了18枚“红手印”。如今,这份“大包干”契约,已作为改革开放的珍贵物证,陈列在国家博物馆,馆藏号为GB54563。1979年,小岗整个生产队粮食总产13.3万斤,是前十余年产量的总和,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金秋 2020年23期2020-04-28

  • 历史逻辑的考察与实事求是 ——基于农民首创大包干讨论的考察
    小岗村农民首创大包干(1)大包干,又称包干到户,它和包产到户是家庭承包经营的不同形式。的讨论,一开始围绕大包干姓“社”还是姓“资”这样一个制度属性的重大问题,又生动形象地表述为走阳关道还是独木桥之争的问题(2)吴象:《阳关道与独木桥——试谈包产到户的由来、利弊、性质和前景》,《人民日报》1980年11月5日;《阳关道与独木桥的大争论》,《经济世界》1998年第11期。;大包干被中央肯定和在全国推广后,有的对大包干的局限性加以放大,把农户小规模生产经营中面临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2-26

  • 红领巾传承“小岗精神”
    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40多年后的今天,这片海拔不到100米的土地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高地,激励着前赴后继的新中国建设者在新的起点上蓄势发力。凤阳县刘府镇中心小学的队员们为了深入了解家乡历史,做“小岗精神”的传承人,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十大名村之一的小岗村,寻访小岗村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人物,逐步明晰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历程。18位村民在“契约书”上按下红手印18位村民:“契约”改变小岗命运大巴行驶在宽阔的双向四车道上,不

    辅导员 2019年20期2019-12-19

  • 从“大包干”到现代农业发展:安徽凤阳县的经验与启示
    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大包干”之所以在凤阳县形成,除自然灾害因素外,主要得益于当地群众的大胆探索和各级干部的包容支持。家庭承包经营后,为了促进小农户尤其是兼业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凤阳县一方面借助土地流转扶持专业户和重点户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凤阳的经验表明,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担当并坚持与时俱进。关键词:“大包干”;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凤

    中州学刊 2019年10期2019-12-06

  • 我为“包产到户”做好了被撤职的准备
    了所辖小岗村“大包干”事件。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1975年,我来到安徽滁县任职,历任滁县地区革委会主任、副书记、书记。1977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300多名干部,深入到400多个生产队进行调查,并向省委上交了报告——《关于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查情况和今后意见》。1997年6月,刚刚上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的万里同志看到这份报告后,立即批转给各地、市委,指出滁县地区进行调查研究,这是个好的开端。“报告所提的意见,可供各地参考。”这是万里到安徽后批转

    中国经济周刊 2019年18期2019-11-15

  • 中国农村改革是这样深化的
    ,冒死实行土地大包干。他们没想到,这会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惊雷。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的小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历史上非旱即涝。曾经解决不了温饱的小岗村,如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当年的22元增长到2017年的18106元。“过去小岗村没有一块砖、没有一片瓦,都是泥巴房子;现在吃不愁、穿不愁,家家都住小洋楼,户户都还开车。”严金昌说。部分“大包干”带头人在当年签订契约的茅草屋前合影。资料翻拍/《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小岗村应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脉搏,见证了中

    中国报道 2019年10期2019-10-28

  • 小岗村永不褪色的“红手印”
    浩事迹陈列馆、大包干纪念馆等景点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包干农家菜馆门口,年逾七旬的关友江边在门口剥着葱,边招呼着客人。关友江是当年“大包干”摁红手印18位带头人之一。如今,四十一载春秋翻过,一代代小岗人孜孜以求,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种好这块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不断探索创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美丽的家园,体验着从“吃饱饭”到“富起来”的满满获得感。“有人有牛有犁,为什么搞不上吃的?”——一声惊雷,掀起改革序幕“我是1946年生人,大包干那一

    中国粮食经济 2019年10期2019-10-12

  • 回眸“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的风雨历程
    全省拉开了农村大包干的序幕。垫湖村为什么能够率先包产到户、迈出江苏农村改革的第一步?已经77岁、时任垫湖村大队会计的苏道永声若洪钟,一语道破天机:“当年垫湖的大包干是被逼出来的!”垫湖村隶属原淮阴市泗洪县的上塘乡(1996年后划归宿迁市并撤乡建镇)。1978年以前的上塘公社,是一个极端贫瘠、极其贫困的地方,堪称苏北的“穷窝子” “讨饭乡” “发展洼地中的洼地”,是典型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公社”。有资料显示,1964年到1978年

    钟山风雨 2019年1期2019-10-11

  • 持续两年的系列调研为小岗大包干开了道
    的说法:“小岗大包干,点燃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火种”“十八颗鲜红的指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似乎农村改革是在小岗人秘密集会的那个夜里发生的。其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发生在安徽的农村改革,不是一起“突发事件”,而是一个社会进程。各种生产责任制,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经历了一场优胜劣汰的自然竞争,最后被小岗式的大包干所“统一”。我当年作为一名年轻的新华社记者,在新华社安徽分社党组的领导下,与同事一起参加了这个优胜劣汰的全过程的调研。这个事关中国农村改革

    中国记者 2019年7期2019-08-14

  • 聚焦小岗精神教育 探索培训创新 展示农村改革开放40年成就
    下生死状,签订大包干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此摆脱了饥饿和困苦。这一创举像星星之火迅速传递全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创造了著名的“小岗精神”。小岗精神的第一座丰碑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大包干是“吃饱饭”的问题倒逼、农民主动探索、党的各级干部敢于担当、党中央英明决策的成果。它催生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为全面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

    农民科技培训 2019年5期2019-06-25

  • “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富民强村在路上
    率先揭开农村“大包干”序幕。弹指一挥间,小村41年。而今的村“两委”班子正以新时期“大包干”精神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书写强村富民的新篇章。矗立在泗洪县垫湖村路口的“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石碑告诉人们,这里不同寻常。1978年,这里的农民分田到户,在全省率先揭开农村“大包干”序幕。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春到上塘》为题的报道,使垫湖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响彻全国,往昔“黄粘土,水不淌,十家九户都缺粮;破草屋,漏风墙,扯把稻草就当床”的历史一去不复

    党的生活(江苏) 2019年2期2019-04-18

  • 论小岗村改革的软约束知识产权溢出效应
    手印”,签下了大包干的“生死状”,开启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大幕。在计划经济时代,18位农民自发的制度改革实践,突破了制度对于生产力的紧约束,极大地释放了潜在的自然生产力,打开了农村乃至城市改革与创新的大门。从此,小岗村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星星之火”,自下而上而后又自上而下地成为“燎原之火”,燃遍中国大地。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制度改革与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至关重要,而实践中制度改革与创新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3-25

  • 浅析地方党报对凤阳小岗村的形象建构
    一)歷史性:“大包干发源地”形象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首创“大包干”,推动了中国农村乃至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此小岗村与“大包干”事件产生了重要关联,基本并行出现在日后的省市级媒体新闻报道中。根据统计数据发现,大量小岗村相关报道都会提及“大包干”或“大包干精神”,还有不少提及“沈浩精神”。其中《安徽日报》有89篇,《滁州日报》有280篇,这体现了历史性印象对其形象塑造的重要影响。部分报道与改革开放中的“大包干”事件本身相关,多以改革开放历史

    新闻世界 2019年2期2019-02-26

  • 继续弘扬“大包干”精神高质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清产核资全面完成。今年3月份将数据全部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成为第一批录入全国系统的3个省份之一。全省共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203.4亿元,比原账面资产多出530亿元(增加78%),其中经营性资产260.4亿元,农村集体土地资源1.7亿亩,基本摸清了农村集体家底。二是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全面开展。全省共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910

    农村经营管理 2019年12期2019-01-09

  • 亲历者 王郁昭 我为“包产到户” 做好了被撤职的准备
    了所辖小岗村“大包干”事件;2016年7月因病去世。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1975年,我来到安徽滁县任职,历任滁县地区革委会主任、副书记、书记。1977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300多名干部,深入到400多个生产队进行调查,并向省委上交了报告——《关于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查情况和今后意见》。当年6月份,刚刚上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的万里同志看到这份报告后,立即批转给各地、市委,指出滁县地区进行调查研究,这是个好的开端。“报告所提的意见,可供各地参考。”

    中国经济周刊 2018年50期2018-12-28

  • 改革路上的小岗村40年
    民分田到户搞“大包干”的“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尹亚飞/翻拍自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淮河岸边的一个普通村庄,但历史却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1978年一个冬夜,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一纸契约上摁下鲜红的指印,分田到户搞“大包干”,掀开了中

    百姓生活 2018年12期2018-12-19

  • 小岗村“改革英雄”如何寄语当下
    家性命”干起“大包干”,成为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这18位庄稼汉也成为名震一时的“改革英雄”。40年后,这些“改革英雄”如何寄语当下?改革开放40年之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再次锁定人们目光。40年前,小岗18位农民“贴着身家性命”干起“大包干”,成为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这18位庄稼汉也成为名震一时的“改革英雄”。40年后,18位带头人只剩下10位,多数已年逾古稀。谈起当年改革传奇,他们仍记忆犹新;说起当下深化改革,他们期盼热切。严立

    新传奇 2018年43期2018-12-19

  • 小岗“大包干”的启示
    到户”(后称“大包干”)开启了中国改革大幕,这种形式后来被规范称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官称”都有一个“包”字,“包”是其灵动的魂,把责、权、利结合起来,承包者感受直接,发包者操作简便,好驾驭,见效快。后来的城市改革,一开始也大都借鉴“包”的形式。小岗“大包干”,是小岗农民被贫困逼出来的自我救赎之路。从基层到高层各级干部对小岗“大包干”性质和前途的认识不同,态度不同,采取的办法也不一样。从农民贫困生活实际出发、体恤农民疾苦的,一般默许、支持“大包干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18年10期2018-12-18

  • 安徽农业“大包干”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及其现实启示
    传摘要:农业“大包干”是安徽农民的创举,也是中国改革的发端。从制度环境看,“大包干”是制度非均衡、制度装置诱引、路径依赖、意识形态刚性弱化和效用取向趋同综合作用的产物。在制度安排方面,“大包干”的土地制度、经营体制和分配制度在界定产权、减少交易费用和提供激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绩效。“大包干”创新了农村经营体制,推动了农业经营制度的变革,从而引发中国改革的全面推进。关键词:“大包干”;制度环境;制度安排;经济绩效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

    江淮论坛 2018年5期2018-12-10

  •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40年变迁的改革启示
    特产店林立,“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引来南来北往的游客;一栋栋粉墙黛瓦的徽派小楼错落有致,楼内自来水、天然气、宽带等设施一应俱全。“过去我们住的是茅草房,点的是煤油灯,烧的是柴草,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站在自家的农家乐外,看着熙来攘往的游客,75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感慨万千。40年前,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让小岗村民缺乏生产积极性,“上工像绵羊,休息似倒墙,一年累到头,还是饿肚皮”。为了吃饱饭活下去,1978年的

    决策探索 2018年21期2018-11-29

  • “垫湖的大包干是逼出来的!”
    全省拉开了农村大包干的序幕。垫湖村为什么能够率先包产到户、迈出江苏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今年77岁、时任垫湖村大队会计的苏道永声若洪钟,一语道破天机:“当年垫湖的大包干是被逼出来的!”垫湖村隶属原淮阴市泗洪县的上塘乡(1996年后划归宿迁市并撤乡建镇)。1978年以前的上塘公社,是一個极端贫瘠、极其贫困的地方,堪称苏北的“穷窝子”、“讨饭乡”、“发展洼地中的洼地”,是典型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公社”。有资料显示,1964至1978年的

    铁军 2018年11期2018-11-27

  • 桑建国作品
    2013年凤阳大包干 127cm×183cm 2006年小学生 176cm×96cm 纸本 2012年动车组200cm×100cm 2018年家 181.5cm×191.5cm 2009年李鸿章与金陵机器制造局 168cm×200cm 2009年志愿者 143cm×170cm 2007年白马 145cm×195cm 2009年九月江天210cm×125cm 2008年拉卜楞寺 225cm×125cm 2007年

    国画家 2018年5期2018-11-07

  • 一首“大包干歌”的由来
    侯长明“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收多收少都是我们自己的!”20世纪70年代末,这首出自安徽省凤阳县城南公社岳林大队岳北生产隊的大包干到组歌谣,传遍全国。它不仅对推动我国农业大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改革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还被国家教育部编入初中二年级历史教科书,对全国青年学生学习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这段历史也很有意义。笔者是在1978年4月由地区机械局政秘科调进滁县地委调研室工作(后任地委政研室秘书),滁县地

    党史纵览 2018年10期2018-11-07

  • 亲历者 王郁昭
    18户人家搞了大包干;年底,18位社员偷偷摸摸签订了一份“生死文书”, 在那张大纸上摁上了自己的手印。坦率地说,当时的一些细节我不是很清楚。但到了第二年,小岗生产队创造了奇迹。18户农民有12户超过万斤粮,油料产量超过合作化以来20年的总和,社员收入比上年增长了6倍。自1957年起,23年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和油料任务,分别超额6倍和80倍。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鞋合脚,政策好。人出力,地献宝!”“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社员都想搞。只要干上三五

    中国经济周刊 2018年42期2018-10-31

  •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
    。他是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40年前,小岗村是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而闻名的“三靠”村。经常闹饥荒,农民大多外出乞讨。“一家妻儿老小,几天不烧锅。我父亲饿得下不来床,就想吃一口芋头干,但我弄不来。”“大包干”另一位带头人严宏昌噙着泪回忆道。为了活命,18个村民摁下红手印,共同起誓,瞒上不瞒下,瞒外不瞒内,把田地分到各家,搞起了包产到户。“哪怕坐牢,如果能亲眼看到他们吃上一顿饱饭,我认了。”“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俊昌说。红手印一摁,

    农民文摘 2018年10期2018-10-20

  • 风起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是这样深化的
    ,冒死实行土地大包干。他们没想到,这会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惊雷。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的小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历史上非旱即涝。曾经解决不了温饱的小岗村,如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從当年的22元增长到2017年的18106元。“过去小岗村没有一块砖、没有一片瓦,都是泥巴房子;现在吃不愁、穿不愁,家家都住小洋楼,户户都还开车。”严金昌说。40年来,小岗村应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脉搏,见证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次又一次跨越,成为改革开放历程上的重要标志。改革的一声惊雷

    中国报道 2018年9期2018-09-21

  • 从“大包干”起步到“天下粮仓”美誉
    也毅然搞起了“大包干”。用农民自己的话说:“我们这里是睡觉盖玻璃——穷透亮了!”包产到户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当年,小洼生产队粮食产量由上一年的12万斤增加到26万斤,人均收入由14元增加到181元。弹指一挥间,吉林大地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回首来时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在黑土地上创造一片新天地的重重印记。金灿灿的水稻迎风起浪,沉甸甸的稻穗闪着光芒,黄澄澄的玉米株风中摇曳,饱满的玉米棒好似胖娃娃……面对这丰收的景象,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

    新长征 2018年7期2018-09-10

  • 小岗村的红手印
    。他是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4Q年前,小岗村是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而闻名的三靠村。经常闹饥荒,农民大多外出乞讨。为了活命,18个村民按下红手印,共同起誓,瞒上不瞒下,瞒外不瞒内。把田地分到各家,搞起了包产到户。“哪怕坐牢,如果能亲眼看到他们吃上一顿饱饭,我认了。”“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俊昌说。红手印一按,土地就被寄予了最大的期许,这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小块因“分地”而丰收的田地悄悄地出现在荒凉的大地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32期2018-08-21

  •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
    。他是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40年前,小岗村是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而闻名的三靠村。经常闹饥荒,农民大多外出乞讨。“一家妻儿老小,几天不烧锅。我父亲饿得下不来床,就想吃一口芋头干,但我弄不来。”“大包干”另一位带头人严宏昌噙着泪回忆道。为了活命,18个村民摁下红手印,共同起誓,瞒上不瞒下,瞒外不瞒内,把田地分到各家,搞起了包产到户。“哪怕坐牢,如果能亲眼看到他们吃上一顿饱饭,我认了。”“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俊昌说。红手印一摁,土地就

    协商论坛 2018年6期2018-08-01

  • 从“红手印”到“红本本”,小岗改革仍在路上
    ,分田到户搞“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这里也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一晃四十年,小岗村的“大包干”也和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脉动,进入了不惑之年。茅草屋到三层楼小岗村的核心区贯穿一条叫友谊大道的主街。笔直宽敞的马路两边,是一栋栋徽派建筑风格的小楼,农家乐、农村电商等招牌随处可见。“金昌食府”、“大包干菜馆”、“红手印超市”等名字,都是延续至今的历史痕迹。74岁的严立华开起了“红手印”系列的农家乐和超市。严立华说,40年前,

    华声 2018年6期2018-07-10

  • 人民群众是开启改革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中,小岗村“大包干”的秘密行动成为撬动中国改革的一个支点,点燃了中国农村改革之火,拉开了中国全面改革的大幕。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和尊重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创造精神,中央以及地方一些领导对小岗村的大胆创造给予了保护和肯定,使得由小岗村开启的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其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关键词]人民群众;改革;小岗村;大包干[中图分类号] D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5期2018-05-31

  • 大包干”精神指引下新时期乡村振兴研究
    、依靠群众的“大包干”精神,把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同时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从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期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关键词 大包干;乡村振兴;新时期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2-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2期2018-05-14

  • 传奇小岗村,四次红手印
    。他是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40年前,小岗村是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而闻名的三靠村。经常闹饥荒,农民大多外出乞讨。“一家妻儿老小,几天不烧锅。我父亲饿得下不来床,就想吃一口芋头干,但我弄不来。”“大包干”另一位带头人严宏昌噙着泪回忆道。为了活命,18个村民摁下红手印,共同起誓,瞒上不瞒下,瞒外不瞒内,把田地分到各家,搞起了包产到户。“哪怕坐牢,如果能亲眼看到他们吃上一顿饱饭,我认了。”“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俊昌说。红手印一摁,土地

    新传奇 2018年18期2018-05-14

  • 一段难忘的记忆
    流逝,唯独实行大包干那段往事,却留在了我的心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家乡实行大包干是1981年秋,那年我在村里当民办教师。开始实行大包干时,上边有要求,外地有经验,但推广起来也是很难的。我们村(小河东村)当时叫东方红大队,下设四个生产小队,大队征求下边意见时,分歧也很大,干得比较好的小队(第三生产队)每年社员的日值都在两元左右,多数社员不同意分,怕分后不如在生产队时挣钱多。在生产队干活调皮捣蛋的社员不同意分,怕分后自己就没有机会偷懒了。除了第三小队和几个个别

    西部散文选刊 2018年3期2018-04-12

  • 小岗村:红手印摁下农村改革启动键
    印章,搞起了“大包干”。这18位村民没有料到,当初一个纯粹为了“吃饱肚子”冒着风险做出的决定,竟会成为一件影响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台,助力中国改革向纵深推进。被视为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的小岗村从此摆脱了饥饿和困苦,走上了小康路,创造了“小岗精神”。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作为惟一团体入选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时代在不断变化,“小岗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而其不变的惟有“改革”二字,

    中华儿女 2018年24期2018-01-21

  • 从小岗村“大包干”到开启新时代的沧桑巨变
    印,实行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18位带头人的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彻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状态,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也由此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行者。2009年8月的一天,我因工作有幸陪同领导到小岗村调研。走进小岗村,迎面是一座牌坊,上面雕刻着“中国改革第一村”七个大字,笔直宽敞的柏油马路两旁是两排挺拔的大杨

    祖国 2018年24期2018-01-21

  • 小岗村“大包干”的第一推手
    户,成为全国“大包干”的“第一推手”。2012年12月,吉诏宏病逝,曾任凤阳县副县长的沈维骥(后来任滁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在吊唁簿上深情地写道:“农村改革开放伊始,吉公甘冒巨大政治风险,力排诽议,勇抗干扰,察民情、体民意,是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农村改革的积极倡导谏言者,执着追求者,振臂而鼓与呼者,参与实践者,一线组织指挥者。”吉诏宏“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堪称“中国县长的好榜样”。要饭怎能怪老百姓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4期2015-06-23

  • 行走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 ——体验、感悟、成长:从改革第一村看改革
    13164)以大包干精神为切入点,通过对小岗村这一改革第一村的典型现实案例的走、听、看、谈、悟、讲,开展行走课堂活动,通过这种“体验、感悟、成长”递进式教育,学生对改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的升华。再通过总结提炼、感悟宣讲,提升自我思想境界,逐步实现改革精神和对党的信念的内化。行走课堂; 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基于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使之做到理论上信仰、行动上践行,自觉将自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3-20

  • 安徽农业“大包干”创新发展及启示
    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带来了我国农村30多年的大变革、大发展、大进步。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大包干”明显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诸多缺陷和困境。面对“大包干”遭遇的市场经济挑战,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大包干”体制全面创新,从而使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风帆正举。1 “大包干”对人民公社体制的突破及其意义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是 “一大二公” 的人

    滁州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3-28

  • 影像
    家各户,搞起了大包干,无意间掀开了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图为当时场景还原)摄影/汪强实施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1979年,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一家,开始用借来的拖拉机收获自家的粮食。摄影/汪强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被评为“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2013年夏,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小岗村留影。摄影/汪强

    民生周刊 2013年30期2013-12-20

  • 小岗村的变与未变
    、沈浩纪念馆、大包干纪念馆和游客集散中心,把这里打造成一个看上去十分现代化的小镇。同样被视为具有符号意义的是当年以“托孤”方式在大包干“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的18位带头人,现在只有11位还健在。每当有重要的领导或者参观者前来,这些已经年过七旬的老人会一次次被请来,作为改革参与者的“活化石”,一遍遍讲述当年的往事。而在这些展示给外人的“符号”之外,对于小岗村的村民来说,尽管有着邻村人羡慕的免费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但大部分已经将土地流转出去、不再种地的农民还是在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46期2013-05-14

  • 姜立宽同志来省馆做口述历史记录
    档案馆录制上塘大包干的口述历史记录。姜立宽同志1958年从扬州财经学校毕业后分配至淮阴地区泗洪县工作,1982年调离泗洪,在泗洪工作了24年,对泗洪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亲历了泗洪上塘从人民公社到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实行大包干等给上塘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可喜变化。对于改革开放初期发生的上塘大包干,时任泗洪县委办公室主任的姜立宽深入基层,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协助新华社完成了新华社内参和《人民日报》通讯文章《春到上塘》。正是由内参消息,将农民请求

    档案与建设 2012年3期2012-04-02

  • 上塘公社推行“大包干”的前前后后
    中国“最早实行大包干”的安徽小岗村联产承包改革还早将近90天,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更是早了101天。一1978年暑假,我回农村担任江苏省泗洪县上塘公社响桥大队第六生产队会计,9月8日,在参加的第一个公社三级干部大会上,听了上塘公社党委书记张世明作的“联产承包”动员报告。那次会议规模空前。除了每个生产队留一名非主要干部在队里组织全体社员收听大会有线广播外,其余从公社到生产队的所有干部全部集中到公社参加会议。公社原先那个低矮狭窄的会议室根本容纳不下,会场临

    钟山风雨 2008年4期200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