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鸿
- 凝望
美好的季节。在常书鸿先生逝世28周年之际,我和朋友一大早就来到常书鸿先生的墓地,祭奠这位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艺术大师。 常书鸿先生的陵墓坐落在敦煌莫高窟对面邻近宕泉河东岸的一片坡地上。深灰色花岗岩墓碑上镌刻着“常书鸿同志之墓”七个金色大字,墓前一方黑色大理石上刻着赵朴初先生的题字——“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周围生长着大漠戈壁特有的沙生植物红柳。陵墓就地而建,庄重简朴,坐东朝西,与鸣沙山和莫高窟隔河相望。 我和朋友在常书鸿先生墓前鞠躬祭拜,敬献鲜花,缅怀
飞天 2024年2期2024-01-25
- “敦煌守护神”常书鸿艺术思想探析
——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先行者研究系列
悲鸿、林风眠、常书鸿等人。常书鸿在1936 年归国后,在艺术领域因卓越的绘画能力,迅速成为艺术界的重要人物,并且在第二届全国美展中以作品《裸妇》获第一名,他几次在国内的画展也都大获成功。1942 年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时,徐悲鸿为他题了序“……于是素有抱负,而生怀异秉之士,莫不挺身而起,共襄大业。常书鸿先生亦其中之一,而艺坛之雄也”,给予了他高度的专业评价。一、常书鸿简介常书鸿(1904—1994),满族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他是敦煌研究所的创始人,也是敦煌学
艺术家 2023年4期2023-09-12
- 敦煌艺术“卫士”常书鸿
● 叶介甫常书鸿(1904—1994),满族,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中国著名画家、敦煌学学者。他在生活环境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历尽千辛万苦,为保护、研究敦煌艺术默默地工作和奋斗50 年,被誉为敦煌艺术的“卫士”、人类艺术宝库的“守护神”。奔赴敦煌1936 年9 月,留学法国的常书鸿回到祖国,受聘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40 年冬,该校迁往重庆,后解聘了一批教授,常书鸿也在其中。年底教育部成立美术教育委员会,常书鸿被聘为委员兼秘书。在此期间,他创作大量油
文史春秋 2023年4期2023-09-07
- 92岁的常沙娜:“敦煌少女”的记忆宫殿
是与敦煌和父亲常书鸿相关。房间外的书桌上,攤开着一本《常书鸿自传》,书页上搁着老花镜。客厅的茶几上,也是常书鸿的书,下面压着一本《敦煌:众人受到召唤》。她重复了两遍书名,若有所思——“召唤,怎么召唤呢?”“我很喜欢回忆。”她说。活到92岁,她庞大的记忆库从线条状变成块状的,每捕捉到一个关键词,就会开启一扇回忆的闸门。但不同时空的记忆偶尔会盘根错节缠绕在一起,从法国到敦煌,从重庆到北京,从常书鸿到林徽因,从母亲到儿子,从抗战到解放……往事有时会不分先后涌上心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25期2023-07-22
- 敦煌守护人
年秋,青年画家常书鸿在巴黎塞纳河畔的一个旧书摊上,偶然翻到伯希和编著的《敦煌图录》。书中的壁画和石像给当时仅有31岁的常书鸿打开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而这个世界正是来自他的祖国——万里之外的中国敦煌。最让常书鸿耿耿于怀的是,自己竟然不知祖国有如此高超的艺术宝库,顿感自己“数典忘祖、惭愧至极”。1936年,常书鸿放弃国外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回到面临战乱的祖国。1943年3月,常书鸿从重庆出发,艰难跋涉数月后抵达敦煌。出现在常书鸿面前的,是一座座静穆地坐立在
党员文摘 2023年5期2023-03-24
- 上市20 天即加印,学术大部头也能变成畅销书
“敦煌三书”《常书鸿全集》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作为“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毕生研究成果、译作及画作的首次系统结集,清晰再现了常先生发现敦煌、保护敦煌、研究敦煌、推广敦煌的人生与艺术经历,是敦煌学领域的权威著作与重要文献。介绍到这里,如果按照以往学术大部头的命运,接下来它将会以精美的装帧形式出版,馆配到各大图书馆,摆放在书架高处,少量被热爱敦煌的读者或者常书鸿先生的忠实粉丝购买收藏,随后结束生命旅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此类书选题专业度高,定
出版人 2022年12期2022-12-07
- 妻子私奔,他孤守敦煌50年,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他?
。其中一人便是常书鸿。“我的记性大不如从前,很多事情都忘记了··但我忘不了以常书鸿、段文杰为代表的老一辈莫高窟人··”或许是敦煌几十年风沙吹过已渐渐模糊人们的记忆,樊锦诗念念不忘的常书鸿,如今还有多少人知晓?樊锦诗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常书鸿则被称为“敦煌守护神”。他何以在人们心中封“神”?看完常书鸿的故事,或许你心中自然就有了答案。1904年,常书鸿生于杭州一个满族驻防旗兵骑尉之家。生逢晚清乱世,常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日子总还过得去。然而很快辛亥革命,八
世纪人物 2022年7期2022-07-18
- 敦煌定若远 一信动经年
978年6月,常书鸿先生在莫高窟第103窟临摹壁画宕泉河畔,风铃摇曳,他们安静地长眠于此,与魂牵梦萦的莫高窟遥遥相望,伴随着那些传奇和信仰,和敦煌的过去、现在与将来,进行着永恒的对话……命中注定,一切都源于一次奇妙的相遇。1935年秋,法国巴黎塞纳河畔,一部名为《敦煌石窟图录》的图册,震撼了常书鸿的内心。这位已在法国声名鹊起的中国画家决定离开巴黎,回到祖国,回归到自己民族的艺术中去。从此,敦煌—这片蕴藏着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神赐之地,就成为常书鸿心中的圣殿,
读者欣赏 2022年3期2022-04-04
- 常书鸿与1948年的敦煌艺术展览会
准展览,展示了常书鸿为宣传敦煌文化所付出的艰苦努力。结合当时的媒体报道,介绍此次敦煌艺术展览的空前盛况,以及展览所引起的巨大反响。关键词:敦煌艺术展览;敦煌艺术研究所;常书鸿;朱家骅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2)01-0150-09Chang Shuhong and the Dunhuang Art Exhibition of 1948ZHAO Dawang(Department of Histor
敦煌研究 2022年1期2022-03-28
- 穿越千年,打开不一样的传奇
这样的背景下,常书鸿、段文杰等老一辈“莫高窟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开启了守护敦煌的这场“史诗级”接力赛。敦煌也经历了繁荣、落寞、掩埋、掠夺……从满目疮痍走向复兴,等待它新一轮的守护人。【素材运用】敦煌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了解敦煌的过程,几乎就是在沿着中国文化史的脉络行走:莫高窟迷人的艺术杰作和文化宝藏,敦煌从繁盛到浩劫的曲折历史,几代中国人对敦煌文化的保护与弘扬……敦煌的每一个棱面几乎都与中华文化的步履呼应着,在敦煌这个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35期2022-03-15
- 信仰的力量
法国学习油画的常书鸿,在塞纳河畔的书摊上偶然发现了法国人伯希和所写的《敦煌图录》,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回到祖国,到敦煌去! 由于多年缺乏保养修缮,在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下,莫高窟已是满目疮痍。这一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首任所长常书鸿带着10多名有志青年,放弃舒适的生活,来到荒凉的西北边陲,展开了对敦煌莫高窟的研究、保护和修缮工作。此后的70多年里,几代莫高窟人为保护、研究和弘扬敦煌石窟文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如果说,千年前的乐尊和尚是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2年1期2022-03-08
- 信仰的力量
法国学习油画的常书鸿,在塞纳河畔的书摊上偶然发现了法国人伯希和所写的《敦煌图录》,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回到祖国,到敦煌去! 由于多年缺乏保养修缮,在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下,莫高窟已是满目疮痍。这一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首任所长常书鸿带着10多名有志青年,放弃舒适的生活,来到荒凉的西北边陲,展开了对敦煌莫高窟的研究、保护和修缮工作。此后的70多年里,几代莫高窟人为保护、研究和弘扬敦煌石窟文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如果说,千年前的乐尊和尚是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1期2022-03-07
- 沙娜是条河
e的河流,父亲常书鸿用这条河流的名字,给她起名叫“沙娜”。命运之手在冥冥中为这个名字里带“沙”字的女孩,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敦煌,又名沙州。然而在当时,谁也想象不到,这条“沙娜河”会从法国蜿蜒奔向中国西北那荒凉又神秘的艺术王国。常沙娜的父亲常书鸿,是第一位进入巴黎美术家协会的中国艺术家。当时,常书鸿一家住巴黎第14区48号,每到周末、假日,家里就成了中国艺术留学生聚会的场所,徐悲鸿和蒋碧薇到巴黎办展时也来做客。在此期间,常书鸿与一本书的偶遇,永远改变了
当代工人·精品C 2021年6期2021-12-26
- 《莫高窟之歌》背后的故事
书简》一文,是常书鸿与瞿希贤之间的通信。两封信,写的是《莫高窟之歌》从歌词到歌曲创作的前后经过,与闻捷有关,饶有意味。可惜没有署上原来发表的日期。先说常书鸿的信。常书鸿先生曾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常书鸿的信写于1961年11月24日。信中提到他手头有闻捷于1958年在甘肃工作期间写的诗集《河西走廊行》,书中有写“敦煌八景”之一千佛灵岩的诗,“它也像闻捷所写的许多诗一样,念它时,一股热血冲上心弦”。常老的信中写道:“请你为我们谱一支曲
金山 2021年11期2021-12-07
- 择一事,共传承,建高地
开拓者和奠基者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政府和敦煌学界特别为他在莫高窟立像。常书鸿纪念雕像被安放在敦煌研究院办公区的花园内,到此的每个人都会肃然起敬。在领略过莫高窟精美的石窟艺术后,总会有有心人走进一处院落,探寻一个人的人生足迹。这处幽静的院落,位于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对面,“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十个字,道明了这处院落的“身份”。早年间,这里是敦煌研究院职工办公和生活的地方。从1943年来到敦煌,到1982年,常书鸿始终住在这里,先后与他相伴的,有
小康 2021年27期2021-09-29
- 常书鸿先生与敦煌艺术研究
宋翔内容摘要:常书鸿先生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敦煌艺术研究亦具有独特性。作为一位优秀的油画家,欧洲留学经历、对于西方美术史的系统学习、长期的洞窟观察与临摹,使他具有同时期诸多学者所不具备的条件。常先生十分关注中外文化的对比与交融问题,民族性、时代精神以及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则是贯穿其敦煌艺术研究生涯的几个重要主题。此外,作为一名学术领导者,他的研究思路也影响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后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发展方向,且至今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常书鸿;
敦煌研究 2021年1期2021-06-15
-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人生因何而伟大
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是作家叶文玲创作的传记,2020年6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在书中用大量的采访资料和个体经验,以章回体结构将常书鸿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同时在传记体的报告文学中加入了很多具有现场还原感的历史情景描写,读来亲切生动。2021年1月,该书获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度好书荣誉。为了把常书鸿的事迹、精神传达给更多人,叶文玲历时多年,精心创作了《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这是一部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也是一部启迪心
文化交流 2021年3期2021-05-31
- 敦煌,一生的“情人”,一生的守护
——常书鸿与敦煌的不了情
文易 明 常书鸿速写《修缮大佛殿》(浙江省博物馆供图)常书鸿说,若有来生,还要守护敦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模样。如果没有常书鸿,敦煌研究院可能就不在敦煌,而是在兰州。有人说:没有任何一个人在看了敦煌后,会无动于衷。而叶文玲在写完《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后的第一个念头和最后一个念头,始终都是:但愿没有一个人看了此书后,会对常书鸿无动于衷!Chang Shuhong said that if there is an afterlife
艺术交流 2021年1期2021-04-27
- 书信背后的常书鸿
8年9月15日常书鸿致徐迟的毛笔信。全信共两页,从左向右竖排书写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稿纸上。在信中,常书鸿首先对徐迟表示了感谢:“接你自乌鲁木齐返京后的信,知道你答应为《敦煌艺术》电影说明辞帮忙,这是我们所最快慰的……”前不久,徐迟刚刚前往新疆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采风活动,活动最后他与曹禺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大会堂出席了有一千多人参加的当地大型文学活动。信中所讲“《敦煌艺术》电影”,指的是1978年敦煌文物研究所与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一部全面介绍敦煌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1年10期2021-03-25
- “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没有他,就没有今日的敦煌
它的守护神——常书鸿。这个成长在西湖边的富家少年,因一场宿命般的邂逅,在更迭的乱世中,一头扎进荒漠,修洞窟、纳贤才、摹壁画、护文物,倾尽毕生心血守护敦煌半个世纪。徐悲鸿称赞他为“艺坛之雄”,季羡林赞他“筚路蓝缕,居功至伟”,“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视他为“精神偶像”。他是我国的第一代敦煌学家,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在日本,他更是被称为中国的“人间国宝”。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日的敦煌,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他的故事,感受他那与千年敦煌同呼吸、共命运的波澜壮阔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7期2020-10-20
- 格致书架
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叶文玲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著名艺术家常书鸿,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家。本书讲述了常书鸿在时局动荡的政治背景下,守护敦煌的坎坷一生。全书30章,从常书鸿的少年时代开始讲述,娓娓道来,直至常书鸿病榻前的人生回顾。《中国扶贫》,雷明、李浩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通過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中国不同时期的扶贫发展历程,对中国扶贫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梳理。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揭示中
科学导报 2020年56期2020-09-09
- 常书鸿敦煌的守护神
连续几个小时,常书鸿保持着躬身俯视的姿态,他需要努力地眯起眼睛才能看清它们。张议潮的故事,常书鸿已不陌生。在敦煌,张议潮是个划时代的人物,就像此时的常书鸿一样。公元848年,张议潮率领敦煌军民起义,历经百战,先后收复敦煌和河西地区,终于使敦煌脱离了吐蕃长达百年的统治,重新回归唐王朝,完成了国家统一的大业。伴随着张议潮的马蹄声,敦煌的城市历史自此被改写,在复归帝国版图的进程中,这座城市也开始迎来了新生,再度繁华起来。莫高窟也不例外,在张议潮和他的继任者曹议金
风采童装 2020年6期2020-09-03
- 落笔千年前的心境
中国艺术家——常书鸿。之后也就是70多年前,在敦煌艺术的感召下,常书鸿先生毅然从巴黎起程,回到中国,带着全家冒着抗战的烽烟来到敦煌;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从小在敦煌成长,耳濡目染父亲这种不顾青春、不顾幸福,甚至不顾生命的执著,后来出国留学后仍选择回到中国,并且直至今日还在传承着敦煌文化……在常沙娜先生的影响下,著名的服饰文化专家刘元风先生也带领着一个团队,在继续传承着敦煌文化,尤其是敦煌服饰文化。本期,《风采童装》特别策划敦煌莫高窟大选题,一方面,想通过中国的
风采童装 2020年6期2020-09-03
- 《史记》的另类解读
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叶文玲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曾经有人问常书鸿,如果来生再到人间,你将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常书鸿回答: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轮回转世。不过,如果真的还有来世,我将还是常书鸿,我要去完成我想为敦煌所做而尚未完成的工作。青年时期赴巴黎留学,更多的是为实现心中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繁花似锦的生活因为希伯和编辑的一本《敦煌石窟图录》而彻底改变。1936年,常书鸿告别妻儿,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但他无法忘记敦煌,终于在1943年来到了魂
中国图书评论 2020年8期2020-08-28
- “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为何一生痴迷敦煌艺术?
付出毕生心血。常书鸿便是其中一位。他早年留学法国,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在事业有成的时候选择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为首任所长。莫高窟有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由此展开。如今常会有人好奇,为何常书鸿能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大漠?在最近热门的新书《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以下简称《此生只为守敦煌》)中,也许可以找到答案。留法艺术家的决定常书鸿自幼喜爱绘画。1927年,他远赴法国留学。在里昂,他学习绘画,妻子陈芝秀学习雕塑。几年后,他凭借油画
北广人物 2020年29期2020-07-29
- 马明达剑胆琴心,守望于敦煌
根基所在。知遇常书鸿,与敦煌学结缘一世与敦煌学的深刻缘分,是从常书鸿开始的。马明达记得第一次见到常书鸿,自己也还是五六岁的孩童,常书鸿登门诘他父亲治病。当时他既不知道这位陌生人是著名的“敦煌守护神”、第一代敦煌学学者常书鸿,也不知道多年以后会迎来命运的拐点,与常书鸿在敦煌学的路上相遇。并且在其俗世离席时成为手稿文献的重要托付人。在马明达的叙述里,眼前展开的是电影般的叙事性画卷:常书鸿,一位才华横溢的旅法年轻画家,20余岁时其作品就被法国里昂美术馆收藏,连续
收藏·拍卖 2020年3期2020-07-08
- 敦煌记忆
,常沙娜在父亲常书鸿家中最近这几年,常沙娜每年都会从北京回敦煌一次。虽然每次只有幾天,但必须给父亲扫墓。1994年,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常书鸿在北京去世,按照他的遗愿,一半骨灰安置在八宝山,另一半则带回敦煌。常书鸿的墓碑前刻着几个字——“敦煌守护神”。常沙娜从小就很听话,父亲让她画画,她就画;父亲觉得她应该去美国深造一下,她就去了。在她回国想要在绘画上有更深的造诣时,她遇见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梁氏夫妇希望她去清华大学营建系做图案研究,父亲也赞成,常沙娜就
读者 2019年23期2019-11-15
- 守望敦煌
煌的守护神——常书鸿或许从法国塞纳河边的旧书摊上看到伯希和编著的《敦煌石窟图录》那一刻,常书鸿的魂就被勾走了。他正身处被誉为世界艺术之都的巴黎,作品被里昂国立美术馆、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收藏,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图册上那些灵动精妙的壁画、庄严肃穆的彩塑,却深深震撼了他。从此,敦煌,这个常书鸿从未听说过的名字,决定了他此后将近六十年的人生道路。莫高窟第254 号窟《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是于右任让常书鸿到了敦煌之后第一幅要看的壁画。在常书鸿以后的人生里,无论是
厦门航空 2019年10期2019-10-11
- 常书鸿、常沙娜:花开敦煌,情系父女
1946年,常书鸿为了推广敦煌筹集经费,带着年仅15岁的女儿常沙娜在兰州“物产馆大楼”举办父女联展。73年往事,一位成为了“敦煌守护神”,一位成为“敦煌图案解密人”!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的“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是这对父女的作品跨越73载后的再次重逢。父女二人的油画、速写、壁画临摹、花卉创作、装饰图案设计、服饰设计等共200余件作品,贯穿了两代人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经历,将“花开敦煌”展览的核心精神——“守护与传承”娓娓道来,引发当代人
世纪人物 2019年10期2019-10-10
- 唐一禾与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
学的还有杭州人常书鸿等。唐一禾也是就读于巴黎美院的第一个湖北人,这两个“第一”对湖北美术的发展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当时的武汉继清末“洋务运动”后,日益崛起的大都市,商业繁华、人文昌盛,全面引进西方现代艺术教育体系的需求与日俱增。尽管武昌艺专创办已逾10数年,也聘请了一些外籍和留洋的教师来校任职。但由于人员流动的频繁,缺乏真正扎根于本土教学的高端人才,导致了西洋绘画未能形成自已的学科特色和专业风格。唐一禾在巴黎的留学及艺术活动,无疑将要对武昌艺专产生较大的
公关世界 2019年6期2019-09-10
- 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在清华展出
“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7月15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是这对敦煌的守护使者作品跨越73年后再次重逢。展览讲述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两代人与敦煌之间的深情。展出父女二人的油画、速写、壁画临摹、花卉创作、装饰图案设计、服饰设计等200余件作品,贯穿了两代人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经历。常书鸿、常沙娜父女均为中国知名的敦煌学家。常书鸿1927年赴法国留学,是早期中国留法艺术家中油画的佼佼者,返国后于1943年开始扎根敦煌。在他辛勤工作的几十年中
北广人物 2019年29期2019-09-03
- 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敦煌传奇
本发黄的画册,常书鸿毅然回到祖国常书鸿,1904年生于杭州。1928年,24岁的常书鸿在亲友的资助下,远渡重洋,考入法国的里昂国立美术学校,主攻油画。不久后,他的妻子陈芝秀也前去和他团聚,并学习雕塑。1931年,常书鸿的女儿出生了。他以里昂的一条河LaSaone为她取名—常沙娜。此后不久,常书鸿就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考入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深造。一家人在巴黎第十六区塔格尔路安下了和睦、温馨的小家。命运就是这样,当它骤然改变的时候,总是悄无声息而又猝不及防。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16期2019-05-11
- 常书鸿的原名及其两篇旧作
案,首次披露了常书鸿先生的原名为常廷芳,循此线索,查到并过录刊布了常先生早年发表在《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学生自治会刊》的一文一诗,提出作为研究常书鸿先生青年时期思想的重要资料,与他后来毅然回国从事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密切相关。关键词:常书鸿;原名;旧作;早期思想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5-0117-04Abstract: Based on the archives collected in the
敦煌研究 2018年5期2018-12-20
- 嗟余只影系敦煌
学校织染科学生常书鸿来说,是双喜临门。一是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他作为成绩最优秀的毕业生留校任教。二是母亲告诉他,他朝思暮想的姑娘要来做客,祖母已同意他们定亲。回家路上,他意气风发,枫树正染出第一缕杏黄,想到住在诸暨枫桥镇的那位姑娘,眼前的枫叶更加亮丽了。一年前,嫁到诸暨的小姑回娘家,顺便带继女陈芝秀到亲戚家相亲。这个不速之客,像一阵风,把常书鸿的心湖吹得涟漪四起。她身材婀娜,黑珍珠一样的眼睛向他瞥来时,他立刻就被摄魂夺魄了。母亲看出他的心思,为他提了亲,
莫愁 2018年28期2018-11-14
- 一幅美丽的“飞天”木版画
同志八十寿辰 常书鸿李承仙合绘敬贺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五日”。这幅《飞天》作品是由常书鸿、李承仙夫妇联手创作完成,并被作为寿礼送与草明的。1913年6月15日,草明出生在广东顺德县桂洲乡。“6月15日”正是草明的生日,1993年正好是她的八十大寿。常书鸿夫妇很少为他人画《飞天》做寿礼,因此类作品存世稀少,这幅画作更显珍贵。这幅画作的诞生源于一个“不期而遇”的故事。1993年3月,草明因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到协和医院住院治疗。这次住院本不需要很长时间,可在住院期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10期2018-11-06
- 嗟余只影系敦煌
学校织染科学生常书鸿来说,是双喜临门。一是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他作为成绩最优秀的毕业生留校任教。二是母亲告诉他,他朝思暮想的姑娘要来做客,祖母已同意他们定亲。回家路上,他意气风发,枫树正染出第一缕杏黄,想到住在诸暨枫桥镇的那位姑娘,眼前的枫叶更加亮丽了。一年前,嫁到诸暨的小姑回娘家,顺便带继女陈芝秀到亲戚家相亲。这个不速之客,像一阵风,把常书鸿的心湖吹得涟漪四起。她身材婀娜,黑珍珠一样的眼睛向他瞥来时,他立刻就被摄魂夺魄了。母亲看出他的心思,为他提了亲,
莫愁·智慧女性 2018年10期2018-10-24
- 守护敦煌大漠的痴魂 常书鸿故居寻迹二
0公里的距离,常书鸿一行六人整整走了一个月零四天。初到敦煌时,石窟的惨象令常书鸿倍感辛酸。在回忆录中,他这样写道:“宝藏被劫已经三四十年了,而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宝库,却仍然得不到最低限度的保护,就在我们初到这里时,窟前还放牧着牛羊,洞窟被当做淘金人夜宿的地方。脱落的壁画夹杂在残垣断壁中,随处皆是。我不胜感慨,负在我们肩上的工作,将是多么艰巨沉重。”面对这种情况,他暂时放弃了画画,义无反顾地干起了既非艺术又非研究的石窟管理员工作。原本拿画笔的手开始挥动铁锹,
时尚北京 2018年9期2018-09-19
- 聆听九层楼的风铃 常书鸿故居寻迹一
一个年轻人,叫常书鸿。临走时,张大干曾对常书鸿说:“你呆在这里,这是一个长期的无期的徒刑啊!”几十年后的今天,常书鸿的坟墓,正对着敦煌莫高窟的九层楼,永远遥望着这片文化宝藏。常书鸿1904~1994年,满族,老姓:伊尔根觉罗氏。别名:廷芳、鸿,生于浙江杭州。美学家、美术史学家、美术教育家。祖父名少峰,为清代驻防浙江杭县并安家落户的“世袭云骑尉”。因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被人称作“敦煌的守护神”。客寓京华1981年,晚年的常书鸿搬到北京定居。在北
时尚北京 2018年8期2018-08-21
- 铁马风铃檐下空响
校做美术教师的常书鸿——他后来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将敦煌的古老文明隔山隔海传过大洋彼岸,备受赞誉——但这一刻,他只是一个羞涩清秀的年轻人,与喜欢的姑娘笑谈书画,点评名家,憧憬未来的美好。1925年,两人结为连理,那时常书鸿21岁,陈芝秀17岁。婚后两年,他们齐赴法国留学,次年她在法国里昂诞下长女沙娜。1934年,两人的作品齐齐在里昂春季沙龙展中获奖,“来自东方的画界伉俪”声名鹊起,前途似鲜花着锦,春风得意。陈芝秀原以为日子会这样不紧不慢地走下去。她喜欢
现代妇女 2017年10期2017-10-18
- 西出阳关再无爱情
敦煌的守护者,常书鸿是称职的;作为丈夫他却是不合格的。如果在敦煌的岁月里,夫妇之间能够多多互相体谅,这场悲剧还会发生吗?十六区,巴黎最富有的地段之一。1935年,这里的一栋小屋是留法中国画家们最爱去的地方,这里常年举办艺术沙龙。在这一年,来巴黎举办“中国绘画展览”的徐悲鸿发现,巴黎风头最盛的中国名字,并不是他,也不是常玉,而是一个比他小十岁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以油画第一名毕业于里昂美专,从1933年到1935年,他连续三年在里昂春季沙龙获奖。还有一点,那
中外文摘 2017年18期2017-10-11
- 花开敦煌
——常沙娜的艺术世界
。常沙娜的父亲常书鸿先生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与徐悲鸿、吕斯百、王临乙等人都是中国近代最早留学法国的艺术家。1935年,常先生在巴黎偶然看到由伯希和编辑的一部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图片内容使他十分震撼。他发现敦煌艺术最早的内容远早于文艺复兴时期1000年,甚至早于西方油画创始时期 800年,这些发现让他急于返回中国敦煌。1937年常书鸿一家回到中国,正逢中日抗战爆发,便随着当时任教的北平艺专往南方迁移,一路从湖南沅陵到昆明,再到重庆沙坪坝凤凰山
上海工艺美术 2017年2期2017-07-03
- 常书鸿:此生只为敦煌
。在后面叙述的常书鸿先生的命运起伏中,6又何尝没有巧合?“说完巴黎说敦煌,长江黄河长又长”认识常书鸿是我在《北京晚报》工作期间。当时我负责采访文化活动,不时会在一些场合与常书鸿见面。后来,编辑五色土副刊的“居京琐记”栏目,请一些文化老人谈自己居住北京的各种感受。我写信前去,请他赐稿。很快,常书鸿寄来三页稿纸的《北京的变迁》。手稿他改了又改,极为认真。收到稿件,我打去电话,他要我在手稿最后补上一句:“我幸福地看到,祖国已经踏上了振兴的道路。”如此漂亮的手稿,
山花 2017年5期2017-05-19
- 鸣沙山在吟唱
“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之女。她承载父亲遗志,以纯粹的艺术态度、隽雅的艺术格调和崇高的艺术境界,倾其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与教育。展览以“守望”、“凝萃”、“传承”为三大主题词,展示了她一往情深的艺术担当。她就像沙漠中生长的花一样坚韧顽强在展览的第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931年3月26日,常沙娜生于法国里昂。她的父亲常书鸿、母亲陈芝秀都是中国20世纪早期的留法艺术家。她的名字来自于当地一条河流,后译为中文“沙娜”,冥冥中似乎有一种隐喻和暗示,“沙娜”即
党建 2017年5期2017-05-16
- 常书鸿,一见敦煌“误”终身
到敦煌,就想起常书鸿先生,而常书鸿先生的命运起伏,就与6有诸多巧合。常书鸿是满族人,1904年4月6日出生于杭州。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6”。认识常书鸿是我在《北京晚报》工作期间。当时我负责采访文化活动,不时在一些场合见到他,后来编辑“居京琐记”栏目,就写信请他赐稿。很快,常书鸿寄来3页稿纸的《北京的变迁》。手稿他改了又改,极为认真。收到稿件,我打去电话,他要我在手稿最后补上一句:“我幸福地看到,祖国已经踏上了振兴的道路。”如此漂亮的手稿,被我难看的字加了一
环球人物 2017年7期2017-04-17
- 徒将深情 ,尽付檐角风铃
只剩满城夏意。常书鸿便是在西湖边与陈芝秀再次相逢。陈芝秀是常书鸿姑姑的养女,彼时来杭州游玩,频频拜访常家,两人年纪相当,就此结识。常家家大业大,子弟们也有着寻常人难以比肩的学识修养。常书鸿风度翩翩,年轻俊秀,站在堤岸边轻轻点头:“陈小姐。”陈芝秀一袭素色旗袍,与他泛舟谈笑。至今留下的数张照片里,陈芝秀眉眼秀丽,笑容甜美,落落大方,自有一种长于富贵之家的风流婉约,让常书鸿一见倾心。两人同在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教美术,他们郎才女貌,一见钟情。不久,两人结为连理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10期2016-10-21
- 常书鸿:丝路上的无悔行者
文图/石桥常书鸿:丝路上的无悔行者文图/石桥一今天,在那条错落伸展于沙碛、草原、雪山当中,被德国人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的欧亚内陆古道上,早已不见了汉唐之际延续千余年的不绝商旅、和亲使节和求法高僧。而今人谈起丝绸之路,敦煌大概是一个怎么也不能绕开的话题——毕竟它作为丝路上总凑三道的咽喉之地太过关键,毕竟千年间它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太过厚重,毕竟百年来围绕它所发生的故事太过曲折。隔着河西走廊这条最负盛名的丝路主干道,在敦煌东南1200公里处,同样历史久远
丝绸之路 2016年1期2016-04-16
- 浅谈常书鸿西行敦煌
李海明摘 要:常书鸿在留法期间惊奇发现国内敦煌艺术瑰宝的一个小册缩影,引起他对了解敦煌艺术的强烈愿望,毅然决定回国探寻这一个充满神秘的未知艺术圣地。回国后面对国难当头,政府及民间无人问津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危机,感到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创作,还要肩负起保卫国宝的使命,遂决定肩负起抢救敦煌文化的民族大任——西行敦煌。关键词:抗战时期;常书鸿;敦煌;西部美术[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
青年文学家 2016年9期2016-03-28
- 拯救国宝
员会主任委员,常书鸿任副主任委员,王子云任秘书兼委员,张维、张大千、郑西谷、张庚由、窦景椿等五人为委员。常书鸿走马上任1943年初,从法国留学归来、被新委任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副主任的常书鸿,将妻儿留在重庆,一个人单枪匹马踏上了奔赴敦煌的征程。常书鸿到兰州后,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曾开了一次会,商讨今后工作。会上有人提出,要把研究所设在兰州,常书鸿坚决反对。他说:“所址如果设在兰州,远离了敦煌达二三千里地,这还搞什么研究和保护工作呢?”常书鸿的意见虽然
读者欣赏 2015年9期2015-09-10
- 吕斯百油画技法溯源
法画家吕斯百、常书鸿等人在油画技法上的源头。这有助于对这些画家作品的准确分析和我们后人的学习借鉴。关键词:吕斯百;油画创作;艺术作品;夏凡纳;常书鸿;油画技法;溯源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1928年,经徐悲鸿的推荐,吕斯百补福建省的庚款留学名额,12月启程赴法国,至1934年回国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其间,吕斯百在法国度过了6年的学习时光。这段时间,他以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的努力研习欧洲油画之精华,除了广览博取公认名作的技法,他还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个案
艺术百家 2014年6期2015-01-19
- 敦煌守护者
的普遍关注。在常书鸿之后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段文杰说:“我就是看了两次敦煌画展,被敦煌艺术的魅力吸引到这儿来的。”在敦煌艺术轰动大后方的舆论推动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建立从“提议”进入实施。1941年,历史上成为敦煌保护的发端之年。这一年给敦煌的故事开了个头,从愚昧、破坏和盗卖悄然转向保护和传承,自此酝酿出一种新的可能。先行者们的苦与忧历经两年七个月,张大千和弟子们在敦煌临摹了276幅壁画。他先按照历代工匠开凿石窟的顺序,从南向北、由底层到上层,为莫高窟作了
新西部 2014年8期2015-01-08
- 大漠·书鸿·飞天
绘画的年轻人叫常书鸿,出生在杭州一个满族家庭,14岁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21岁时转任浙江省立工业学校美术教员,后在朋友们的资助下,偕妻子到法国学习西方绘画。当时,他在国际画坛上已声名鹊起,多次获得当时法国学院派最权威的画廊巴黎“春季沙龙”金、银奖。娇妻、爱女、如日中天的绘画事业,全因异国街头与敦煌的偶然邂逅而改变。常书鸿毅然抛开了优雅舒适的生活,选择了风沙漫漫的大漠。那一个转身,就结下了他与敦煌一生解不开的缘。常书鸿揣着满怀的艺术梦想回国,然而国内的
读者 2011年9期2011-05-14
- 大漠·书鸿·飞天
绘画的年轻人叫常书鸿,出生在杭州一个满族家庭,14岁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21岁时转任浙江省立工业学校美术教员,后在朋友们的资助下,偕妻子到法国学习西方绘画。当时,他在国际画坛上已声名鹊起,多次获得当时法国学院派最权威的画廊巴黎“春季沙龙”金、银奖。娇妻、爱女、如日中天的绘画事业,全因异国街头与敦煌的偶然邂逅而改变。常书鸿毅然抛开了优雅舒适的生活,选择了风沙漫漫的大漠。那一个转身,就结下了他与敦煌一生解不开的缘。常书鸿揣着满怀的艺术梦想回国,然而国内的
读者·校园版 2011年9期2011-05-14
- 大河西流
是敦煌的守护神常书鸿。因为生在敦煌,父亲给他起名嘉煌。走进正在开凿的现代石窟,常嘉煌向我们介绍他正在进行的现代石窟创作。常嘉煌:3号洞是净土窟,这是7世纪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一个唐代壁画,现在已经成了日本的国宝。日本浅草寺的一个和尚是我父亲的朋友,他发愿要把这幅画画回来,还给中国。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坐标,我们就是从这里开始,进行现代石窟的创作。敦煌的守护神在莫高窟对面的一座背山面水高高隆起的沙梁上,伫立着常书鸿的墓碑。他的坟茔,正对着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
走近科学 2008年4期2008-04-07
- 魂牵敦煌
薛正昌常书鸿先生自传《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新版),已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常书鸿先生留学法国和回国后从事艺术教育的过程,尤其是40年代初到敦煌的艰难岁月,读后令人热泪涌动,掩卷而思绪不能平静。常书鸿——这位留学法国、并在法国度过了9年零10个月艺术生涯的著名画家,当他在巴黎塞那河畔发现1907年伯希和从我国敦煌石窟拍摄的《敦煌图录》后,心里震惊了。在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对比中,他由敦煌文化艺术看到了我国辉煌灿烂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心里默然思忖:“对待祖国遗
博览群书 2000年8期200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