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之歌》背后的故事

2021-12-07 13:41沈晓昆
金山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常书鸿书简敦煌研究院

沈晓昆

闻捷先生是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有二十来首被作曲家谱了曲,由于年代已久,记录不全,收集不易,笔者历时十来年,现已收集到20首,这些歌曲也成了闻捷诗歌馆收藏的一部分内容。

大概是在2013年前后,笔者收集到《走过半个世纪——笔会文萃》一书(1996年7月,文汇出版社出版),书中收有《敦煌书简》一文,是常书鸿与瞿希贤之间的通信。两封信,写的是《莫高窟之歌》从歌词到歌曲创作的前后经过,与闻捷有关,饶有意味。可惜没有署上原来发表的日期。

先说常书鸿的信。常书鸿先生曾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常书鸿的信写于1961年11月24日。信中提到他手头有闻捷于1958年在甘肃工作期间写的诗集《河西走廊行》,书中有写“敦煌八景”之一千佛灵岩的诗,“它也像闻捷所写的许多诗一样,念它时,一股热血冲上心弦”。

常老的信中写道:“请你为我们谱一支曲子吧!这里你可以想象得如你在时一样,九层楼的铁马叮当声和风沙怒吼声交织在跃进的旋律中,从此它将成为莫高窟人的歌声,像三危山金色的太阳一般永远照耀着千佛洞的古籍和他们的保卫者吧!”

再说瞿希贤的信。瞿希贤是著名的作曲家,《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名曲均出自她手,这些歌曲至今仍为人们所传唱。瞿希贤的这封信写于1961年12月31日。瞿希贤在回信中写道:“我写时曾想,为这些日夜和飞天神交的人写歌多有意思,可又多难啊……在这首具体的歌里,又怎样才能体现出工作在莫高窟的人们那坚毅顽强的崇高的献身精神,他们的精神像沙漠中的骆驼一样任重而道远,而他们的工作又像沙漠中的绿洲那样美好。”

瞿的信中还提到了闻捷,“你推荐的闻捷的诗很好,但太长了,所以我擅自粗暴地砍去了一半,当我提心吊胆地把初稿拿给诗人看时,好心的闻捷居然不但不痛心,反而还说要让他作曲的话,他也这么干。对音乐,他也是很宽宏大量的,他认为和他的诗是协调的。”闻捷先生生前也曾参与了这首歌曲的修改。

闻捷先生在甘肅时,曾陪同瞿希贤先生到敦煌参观。闻捷诗歌馆就收藏有一张1959年闻捷先生与瞿希贤先生参观千佛洞的珍贵合影照片,它记载、见证了诗人与作曲家的交往与友谊。

瞿的信中接着写道:“我的歌只是从远方伸向千佛洞的一只温暖的手,只能向你们亲切地致意,而不是鼓动式的、号召式的……”“话说得太多了,其实最重要的话是在另一张纸上——谱子上,在那里用语言多解释就显得是多余的了……此信及谱复写分寄两处。”

笔者读到这两则《敦煌书简》后,曾先后写信给敦煌研究院图书馆,常书鸿的女儿、中央美院的常沙娜女士,敦煌研究院时任院长樊锦诗,并购读了几本常书鸿先生的传记,希望能从中找到这首歌曲的线索,可惜均未有回复与结果。闻捷馆收集的作曲家为闻捷诗谱的歌曲有二十来首,仅有这首《莫高窟之歌》没有找到曲子,不无遗憾。

转机出现在2021年6月,笔者看似无意又有意间,发现了《敦煌书简》的新线索。原来,《敦煌书简》起初刊登在1961年3月18日的《文汇报》上。于是,笔者立马网购了这份报纸,收到报纸后一看,《敦煌书简》原来发表在“笔会文萃”专栏上。

60年过去了,这张老报纸早已发黄,有水浸的印渍且折叠处已断开、破碎,买来两页四版的报纸,只有后半页的两版了。报纸虽然旧,内容却不少,还能看得清楚。报上不光刊有《敦煌书简》,右上角处还有编者抒情,对常、瞿两位先生的往来信件热议了一番。右下处竟还附有完整的《莫高窟之歌》的词曲,令人大喜过望。歌曲的副标题是“献给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同志”,这是一首中速、热情优美、坚毅有力的独唱歌曲。

至此,这首歌词也找到了歌曲。我将这歌曲发给一位老同学,请他帮我看看,第二天,这位颇有些音乐造诣的热心同学,竟帮我从酷狗音乐上找到了这首《莫高窟之歌》,演唱这首歌的朱崇懋,是一位20世纪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八年的寻找,至此也算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

60年过去,经过几代敦煌人的坚守与努力,昔日仅有几十人的敦煌研究所,如今已建成了拥有数百人的敦煌研究院,成为敦煌研究的重要机构、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常书鸿先生与瞿希贤女士的《敦煌书简》、瞿希贤为闻捷诗谱写的《莫高窟之歌》原稿如果还在的话,绝对算得上是珍贵而又重量级的文物了。

这书简、这歌曲,这寻找,都与闻捷有关,更是我们对这位著名家乡诗人的最好怀念。

猜你喜欢
常书鸿书简敦煌研究院
乌程汉简 抄书简选
锦句
敦煌,一生的“情人”,一生的守护
——常书鸿与敦煌的不了情
书简聚落——福州万科金域国际体验中心
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艺术作品展 续写敦煌精神
守护敦煌大漠的痴魂 常书鸿故居寻迹二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首签合作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