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

  • 王充《论衡》“实”的文学批评观研究
    实”和“实用”是王充“实”文学思想的主要构成部分,“真实”是王充文学批评标准的基本要求,“实用”是王充文学批评标准的核心。王充“实”的文学批评标准是以实际意义为核心,以实事求是、落实于众为辅线。王充要求文章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都要有实际意义,要求文章要颂主恢国,要劝善惩恶、质解疑难,要使作家能够流芳千古。王充“实”的创作观,是以真实为创作基础,要求作家要保持独立性、表达清晰,以发挥文章影响现实的作用。学习王充要求文章要有实际意义的批评标准,有助于唤起现代

    文学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2

  • 王充《论衡》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
    20世纪初开始对王充的思想和学说表现出了兴趣,在当时的政治历史条件下,王充思想在苏联的研究并没有随着苏联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和中苏关系的解冻而受阻,其间涌现出了众多研究“王充与《论衡》”的专家学者及研究论著对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交流及其“走出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一、王充《论衡》在俄罗斯的译介斯婕布金娜(Т.В.Степугина,1923-2016)在《中国古代哲学——汉朝篇》(1990)篇中说道“本世纪初,德国汉学家阿尔弗雷德·福克将《论衡》译成英语,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3-21

  • 王充读书
    王充是东汉时期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王充少年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王充竭尽全力奉养母亲。后来王充到了京城,进太学学习,拜当时著名的学者班彪做老师。他喜欢广泛地阅读,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因而进步很快。王充读书非常专心,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又很强,所以只要读上一遍,就能记住书中的主要内容,甚至能够背诵某些精彩的章节。但是,他家庭穷困,买不起很多书,为了满足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王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当时的洛阳街上有不少书铺,王充便决定把书铺当做他的“图书馆”。每天吃过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从“水冰”之喻的诠释看气学演进逻辑
    引入生死之辨后,王充、张载与船山都对其进行了义理阐释,形成了严密而系统的气学脉络。王充以“水冰”有别喻生死不同:生如水凝为冰,死如冰释为水,生不能不死,如冰不能不释,死后不再有知,如冰释不再为冰。这一说法批判了谶纬迷信的流行泛滥,同时也遗留了宿命论和价值根源缺失问题。张载借“水性”喻人性:水凝冰释而水性不变,人有存亡而人性不灭。人性源于太虚之气的良能妙用,所以是“天人一源”。通过体用论的建构,张载弥补了王充学说的缺陷,但也留下了身心问题有待解决。船山借水之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1期2022-05-30

  • 王充“随命”正名
    坏人得福的悖论,王充提出“命定论”的思想来驳斥正命、遭命与随命,指出一切皆由命定,与德行无关。事实上,这种“命定论”却并非消极的宿命论,只不过是王充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对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偏见与不公平进行纠正的思想武器。他所反对的只是以天人感应说为立论根基的“随命”论思维方式以及在“随命”论影响之下的人才选拔或评判标准,而不是“随命”论的思想内核——即善人得福、恶人得祸。因此,王充看似通过对性命的区分,将“德”与“得”分离开来,实则是以此种讽刺型的针砭时弊的方

    学理论·下 2022年9期2022-05-30

  • 王充对今文经学的批评及其局限性
    250199)王充是东汉初年一位颇有代表性的人物。目前,学界关于王充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已不算太少,但是围绕王充今文经学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所作的探讨,相对而言还比较缺乏(1)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张造群:《王充经学思想探微》,《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3期。。在所著《论衡》中,王充以气论对今文经学的灾异谴告说进行了具体的剖析与批评,然而他的这种剖析与批评之中又存在矛盾与不足。以下详论之,以就正于方家。一、王充其人及其学术思想渊源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郡上虞

    理论学刊 2021年1期2021-12-27

  • 汉末《论衡》初传
    。关键词:蔡邕 王充 《论衡》 传播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其生于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蔡邕一生著述颇丰,今人邓安生整理的《蔡邕集编年校注》综合前人成果,是目前较为全面的本子,本文引文皆采于此。因为蔡邕相关作品、材料保存较少以及历史上蔡邕形象由忠孝两全逐渐演变为不忠不孝等原因,至今,蔡邕的研究与其在汉代的地位和成就尚不匹配。尤其是关于本文所论述的内容,只有陈海燕《蔡邕研究》有所涉及,给予本文一定的启发,但仍需在此基础上做进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1期2021-11-30

  • 王充的“性命说”
    性命问题的讨论,王充指出:“性命在本。”[1]27“人禀元气于天,各受寿夭之命,以立长短之形,犹陶者用土为簋廉。冶者用铜为柈杅矣。器形已成,不可小大;人体已定,不可减增。用气为性,性成命定。”[1]30在王充看来,性命与气有关,性命含气。那么,在王充的哲学理论中,由气所构成的性命有哪些具体内涵?人性是否可以教化?教化的原理又是什么?一、“用气为性”汉代哲学家普遍关心宇宙万物的起源问题。对此,王充指出:“夫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烝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

    南都学坛 2021年4期2021-11-26

  • 王充拜师
    墙。【译文】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于读书,眼睛里都是书袋和书籍。换了轻便的车子要小心有危险,说话要防止隔墙有耳。【小故事】汉朝的王充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但由于家里穷,上不起学,只能在家自学。王充读书时常遇到不懂的问题,他特别希望能有一位老师给他指导。王充听说班彪的学识非常渊博,很想跟随班彪学習。可是,王充几次到班家去拜访,都因衣衫破旧,被守门人挡在门外。王充又去拜见班彪,恰好班彪从大门走出来。王充一见班彪,跪地就拜,说:“弟子拜见老先生,请老先生收下学生。”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1年9期2021-09-09

  • 王充《论衡》中的“性”与“命”
    的社会洪流之中。王充援引老庄自然观以解释“命”与“性”的内涵,驳斥了东汉时期的天人感应论。同时,由于时代及个人局限,导致其在讨论“性”与“命”过程中陷入了宿命论的困境,透露封建社会下士人对自我命运的担忧和怀疑,呈现出消极色彩。“性”与“命”的讨论则反映出知识分子对个人及国家兴衰问题的关照。关键词:《论衡》;气;性;命作者简介:徐玉昕(1995.7-),女,汉,河南省信阳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秦汉。[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2021-02-26

  • 王充教育经历新证
    4年版;钟肇鹏《王充年谱》,齐鲁书社1983年版;蒋祖怡《王充卷》,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林丽雪《王充》,台湾大东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大久保隆郎《〈後漢書〉王充伝質疑について》,福島大学教育学部論集(人文科学部門),1983年;周桂钿《秦汉思想研究(2 王充评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吕兆厂《王充生平和思想研究》,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等前修时彦对王充生平问题的不断求索,

    唐都学刊 2020年1期2020-12-01

  • 遇与不遇是一个问题
    垒。此间,心境与王充元和三年(86年),发“周人不遇”之叹,何其相似乃耳!相似并非全等。毕竟,从东汉王充发“周人不遇”之呼,到唐初王勃“遇与不遇”之应,已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近六百年的更朝换代与两次大规模由分裂到统一的融合。人才遴选制度,也由察举、门阀逐渐过渡到科举制。“周人不遇”之弊,在科举遴选的竞争中成明日黄花。以王勃为例,十五岁就因才华出众,于乾封元年(666年)进士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命官。这在王充生活的東汉,是不可能的。按理说,王

    杂文月刊 2020年3期2020-05-21

  • 王充思想新探
     要:东汉哲学家王充以“疾虚妄”批评了当时的谶纬思想,归结出命定论和偶然论等哲学命题,他在论述中总是围绕在“性”、“命”、“偶”、“自然”等概念,这些哲学性强烈的词汇是研究《论衡》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重要观点。不过王充在通过“偶然”、“自然”来建构世界观时,经常会连带提出一个“合”的概念,例如论述“偶”的涵义时,有时候会刻意让“偶合”二字连用;论述“自然”的涵义时也总是强调“合于自然”的说法,这种“合”的概念,减低了他的命定论的消极色彩而更近于道家顺乎无为,安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5期2020-04-01

  • 王充与先秦道家
    但是,道家思想对王充思想的影响较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周桂钿认为,《论衡》中涉及老子的文字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引孔子把老子比作龙的话”“二是天道自然无为”“三是恬澹无欲、全身养性、延年度世”[1]227。王充“天道自然无为”思想,在《论衡》中随处可见。王充本人认为,自己在论述“自然”之说时是“试依道家论之”(《论衡·自然》);其天道思想“合黄老之义”(《论衡》)。胡适认为,王充“提出自然主义,恢复西汉初期的道家哲学,替后来魏、晋的自然派哲学打下一个伟大的新基础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2-25

  • 君子有德必有位?
    朱承[摘  要]王充在传统“德位是否相称”的问题意识下,提出自己的“逢遇”论,將君子、士人的政治际遇诉诸于偶然性,批评了时人“贤人可遇,不遇,亦其自咎也”的狭隘观点,并以此来为自己政治上的“不遇”提供解释。王充对当时的政治现实进行了一定的揭示,并反映了传统士人在政治命运上的被动性和不确定性,具有积极的思想史意义。但王充将君子、士人的政治际遇归结为偶然性,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实际政治中的谋略、情势等因素。另外,王充也没有提出对于君主专制及用人体制的反思,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1期2020-02-02

  • 王充的贤才观
    69)0 引 言王充作为东汉前期杰出的思想家,不仅一生努力想成为被人认可的贤才,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贤才观。对王充的贤才观前人也有讨论,王继蕊的《论王充的人才观》侧重从人才的标准、人才的作用、人才的形成和任用的角度讨论王充的人才思想。[1]65黄仁贤的《谈王充的人才层次论》论述了王充对人才不同层次的划分。[2]43-44也有学者讨论了王充对文士经世致用能力的重视。[3]18但这些研究对王充思想中的贤才界定并不清晰,且很少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王充的经历对其贤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2-20

  • 王充的独异精神
    篇,共二十万字,王充以毕生心血写成,影响深远。《论衡》一书是王充的“独异宣言”,曾被视为异端邪说,直到唐代才得到肯定,尤其是韩愈大为赞扬王充的“特立独行”精神,把他树为学者的典范。《论衡》一书,以怀疑、批判精神为武器,以实证、科学方法为基石,成为当时理性精神的光辉代表,集中到一点,就是在居统治地位的价值判断思维之外,另立了一种事实判断思维。主张思想的独异。王充反对把孔孟当成无可非议的偶像,把学说当成千古不变的教条,《问孔篇》、《刺孟篇》,就是批判儒家思想的

    书屋 2019年1期2019-01-25

  • 从“和”的角度重新审视王充的思想史意义*
    想史还是文学史,王充似乎都成为一个绕不开的符号,王充在思想史领域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尤其是在浙江思想史领域,王充更是被视为浙学的开创者,被视为浙江学术思想开端。本文通过对“和”的观念的梳理,认为王充对于中国思想的核心范畴“和”的讨论,从整个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来说,基本上还是在汉代气化宇宙论的立场上展开的,并没有突破。因此,称王充为两汉魏晋思想的转折性人物,是不够妥当的。王充并没有像诠释的那样突出,他的视阈和理念并没有超出汉代思想史的范围。“和”是中国古代一

    浙江社会科学 2019年6期2019-01-25

  • 王充《论衡》中的乐论思想研究①
    1006)引 言王充(27—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省)人,东汉思想家,出身“细族孤门”,[1]1205著有《论衡》《讥俗》《政务》《养性》等书,除《论衡》流传至今以外,其余书等均已亡佚。《论衡》在当时并不为人所重,直到东汉末年,得到蔡邕等人的宣扬才声名鹊起。[1]1238②葛洪《抱朴子》:“王充作《论衡》,北方都未有得之者。蔡伯喈常到江东得之,叹其文高,度越诸子。”转自: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1238.后人对于王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9年3期2019-01-09

  • 王充,东汉基层干部里的“苏格拉底”
    部”的东汉思想家王充(字仲任,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在历史教科书里,王充时常被冠以“伟大的唯物主义者”的大名,但在我看来,他最大的思想价值却未必在于此,而在于他以苏格拉底式的诘问法来从事哲学研究,活脱脱是一个从古希腊穿越到东汉的“穿越党”。要说清楚王充是怎么进行苏格拉底式的哲学思考的,我们就不得不顺便说一下他的宦海沉浮。东汉公务员有两条路走,一条是拿了“孝廉”“茂才”名头的“人才直通绿色通道”,运气好可以升到省部级干部(郡太守或州刺史)。走这条路的人

    南风窗 2019年1期2019-01-04

  • 力改血统的自荐
    推崇的是东汉时期王充的自荐。王充狂妄至极,他也有资格狂妄,因为王充十五六岁时就从会稽上虞(今属浙江)赴到东汉政治、文化中心,在洛阳太学拜著名史学家、古文经学家班彪为师,勤勉攻读。东汉的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更是东汉时期的最高学府。王充在这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他怀揣着最高学府的文凭,梦想做官。东汉已给许多人营造了学而优则仕的文化背景,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读书!王充也以为,越读书学问就越高,在官场上就越能如鱼得水,政治上越是进步快。他有点天真,还不知道

    幸福 2018年23期2018-09-03

  • 力改血统的自荐
    推崇的是东汉时期王充的自荐。王充狂妄至极,他也有资格狂妄,因为王充十五六岁时就从会稽上虞(今属浙江)赴到东汉政治、文化中心,在洛阳太学拜著名史学家、古文经学家班彪为师,勤勉攻读。东汉的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更是东汉时期的最高学府。王充在这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他怀揣着最高学府的文凭,梦想做官。东汉已给许多人营造了学而优则仕的文化背景,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读书!王充也以为,越读书学问就越高,在官场上就越能如鱼得水,政治上越是进步快。他有点天真,还不知道

    幸福·悦读 2018年8期2018-08-28

  • 王充的公文批评思想
    侯迎华摘 要:王充《论衡》中“文”的观念,是以公文为主的,当下人们对王充文学思想的讨论,其实是对其公文思想的误读。王充的公文批评以功用论为核心,在功用论的规范下,形成了王充公文批评的其他原则。具体来说即为:肯定公文的社会功用;强调公文的真实性,提出了“情实”与“实情”两个范畴;主张文质并重,但质重于文;提倡明白晓畅的公文语言;追求公文主体的道德修养和学识修养。关键词:王充;公文;功用;文质;情实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中州学刊 2008年6期2018-08-19

  • 王充家族由侠而儒的转变
    大盛,两汉之交,王充的祖上是乡里的游侠。东汉建立,侠风渐衰,游侠群体多由侠变为儒,王充生当此时,完成了家族由侠到儒的身份转变。但王充最终成为的“儒”,与父母所期待的“儒”有所差别。父母期待他成为依靠研读经书而仕进的儒生,王充起初也准备走上这样的道路,但他骨子里的侠气、高远的志向、孤傲的性格,与这种循规蹈矩的人生轨迹发生冲突,最终,王充成为了立言不朽的大儒。關键词:王充;侠;儒作者简介:李碧璠(1993-),男,汉族,山西高平人,文学硕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4期2018-07-27

  • 王充痴迷读书
    导读:1. 小朋友们,你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吗?2. 请你说一说喜欢和痴迷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东Dōnɡ汉Hàn思sī想xiǎnɡ家jiā王Wánɡ充Chōnɡ从cónɡ小xiǎo不bù喜xǐ欢huɑn和hé别bié的de孩hái子zi一yí块kuài打dǎ打dɑ闹nào闹nào,却què喜xǐ欢huɑn一yí个ɡè人rén待dāi着zhe。父fù亲qīn见jiàn他tā这zhè样yànɡ,好hào奇qí地de问wèn他tā为wèi什shén么me不bù跟ɡ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18年3期2018-04-27

  • 浅析王充的教育思想
    人的人性论思想是王充教育思想的起点,中人是可以通过教育完善人格、增长知识的,这也是教育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此基础上王充提出了不同以往的学习方法: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这种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不谋而合,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其次,敢于冲破唯书唯实的禁锢,实事求是,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又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王充培养文人和鸿儒这一目标,为我们当今培养人才提供了借鉴。关键词:王充;《论衡》;中人中图分类号:K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

    学理论·下 2017年8期2018-03-30

  • 王充的經子觀 ——從“書亦爲本,經亦爲末”、“知經誤者在諸子”談起
    經學思想爲主流,王充一方面肯定經學的價值,另一方面又提出“書亦爲本,經亦爲末”、“知經誤者在諸子”的觀點,挑戰了經學的絶對權威,也肯定了諸子學説的價值。本文試圖通過論述王充“書亦爲本,經亦爲末”、“知經誤者在諸子”的觀點,爲研究王充的經子觀和經子關係史作有益的補充。關鍵詞 王充 《論衡》 經子觀經子關係是中國思想史上關注的重要問題。涉及王充經子觀的内容,前人側重於講王充的經學思想,如吴從祥的《王充經學思想研究》[注]吴從祥《王充經學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

    诸子学刊 2018年1期2018-01-23

  • 《论衡》: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代表作
    荀子、东汉时期的王充、南朝时期的范缜以及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等人。其中东汉王充的代表作《论衡》又是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重要著作。官场失意后著书立说关于王充的生平,主要记载在《论衡·自纪篇》以及《后汉书·王充传》中。王充,字仲任,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他的先祖,本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因立了军功,封于会稽阳亭,但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就被削去爵位而成为普通平民,从事农耕。他的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论衡·自纪篇》中用的是“任气”一词,结果可想

    月读 2017年10期2017-10-18

  • 王充:围观围成斗士,愤青愤成先驱
    ◎箜篌引王充:围观围成斗士,愤青愤成先驱◎箜篌引盛宴东汉明帝永平元年(5 8年),金秋十月,洛阳,一场旷世大典正在举行。即位一年的明帝亲临辟雍,要行尊老养贤之礼。辟雍是周代的太学,在汉代成为尊儒行礼的场所。于是众臣列席,熙熙攘攘,明帝则峨冠博带,满面春风地给儒家代表“三老”(官名,这时的三老是一位年老博学的著名教育学者)和“五更”(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这时的五更是明帝之师)献肉敬酒。场面宏大而隆重,被《后汉书》情不自禁地赞为:“济济乎!洋洋乎!盛于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6期2017-09-03

  • 王充:围观围成斗士,愤青愤成先驱
    边缘,瘦削的儒生王充若有所思,动作总要慢半拍。又一阵欢呼声传来,他才吃惊地抬起了头。此时他已31岁,在京城漂泊了14年,身份却依然是个太学生。其时,西汉董仲舒开创的天人感应说仍然很有市场,加之光武帝刚得天下时努力以谶纬符箓为自己造势,纯粹的“儒学”就变成了可以肆意附会的“儒术”。禾生双穗成了祥瑞,山有白鹿成了祥瑞,天降甘露更是祥瑞。这些“祥瑞”让光武帝飘飘欲仙,让百官如痴如醉,让太学如梦似幻,让普通百姓云里雾里。在这奇光幻影里,唯有少数几个人清醒着,王充便

    百家讲坛 2017年11期2017-06-28

  • 浅析王充《论衡·问孔篇》的批判性思维
    逻辑学)【摘要】王充《论衡》一书闪烁着“疾虚妄”的批判性思维光芒,虽有其自身的缺陷,但对我国思想史理论与实践研究有重要意义。其批判思维源于当时社会多维度思想冲击及其自身三重身份秉性,有明显时代印记。本文将以《论衡?问孔篇》为文本,分析其批判性思维及对我们当今社会的方法论借鉴意义。【关键词】王充 《论衡·问孔篇》 批判性思维王充(27—约97),字仲任,东汉思想家哲学家批判者,会稽上虞人(今浙江),著《论衡》一书,凡八十五篇(《招致篇》为存目佚文)。我国自秦

    商情 2017年9期2017-04-29

  • 王充拜师
    泛指墙。译文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于读书,眼睛里都是书袋和书籍。换了轻便的车子要小心有危险,说话要防止隔墙有耳。小故事王充拜师汉朝的王充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但由于家里穷,上不起学,只能在家自学。王充读书时常遇到不懂的问题,他特别希望能有一位老师给他指导。王充听说班彪的学识非常渊博,很想跟随班彪学习。可是,王充几次到班家去拜访,都因衣衫破旧,被守门人挡在门外。一天,王充又去拜见班彪,恰好班彪从大门走出来。王充一见班彪,跪地就拜,说:“弟子拜见老先生,请老先生收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6年12期2016-12-27

  • 王充书铺读书立志
    王充是我国东汉初年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和批判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王充少年时代,父亲就去世了。王充竭尽全力奉养母亲,后来到了京城,进太学学习,拜当时著名的学者班彪做老师。他喜欢广泛地阅读,善于抓关键问题,因而进步很快。王充读书非常专心,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又很强,所以只要读上一遍,就能记住书的主要内容,甚至能够背诵某些精彩的章节。但是,家庭穷困,买不起很多书,为了满足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王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当时的洛阳街上有不少书铺,王充便决定把书铺当做他的“图书馆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6年7期2016-09-21

  • “命定”视野下的“治道”:王充治道伦理论
    野下的“治道”:王充治道伦理论○龙倩摘要:为驳斥天人感应下的圣人史观,王充提出了国家的治乱兴衰由“国命”决定的思想。但这“国命论”并不是绝对的宿命论,也并未取消政治的积极意义。恰恰相反,在王充“命定”论的视野下掩盖着系统的治道伦理观。关于治道,王充不仅提出了包含国家的治乱及疆域的拓展,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百姓的安乐及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内的“以民为本”的治道目标,也找到了“谷食”和“时数”的“自然主义色彩”的治道影响因素,并从国家治理主体及治理之道两方面提出了“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6-30

  • “命定”视野下的“治道”:王充治道伦理论
    应下的圣人史观,王充提出了国家的治乱兴衰由“国命”决定的思想。但这“国命论”并不是绝对的宿命论,也并未取消政治的积极意义。恰恰相反,在王充“命定”论的视野下掩盖着系统的治道伦理观。关于治道,王充不仅提出了包含国家的治乱及疆域的拓展,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百姓的安乐及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内的“以民为本”的治道目标,也找到了“谷食”和“时数”的“自然主义色彩”的治道影响因素,并从国家治理主体及治理之道两方面提出了“贤君良臣”和“尚德养力”的“人道有为”的治道实现路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5-30

  • 酷学习的王充
    韵致王充从小就酷爱学习,他喜欢一个人看书。不太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他的父亲见他这样,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为何不跟大家一起玩,王充说,小朋友们总是上树逮鸟,没多大意思,他就喜欢看书,。王充8岁那年,父亲送他去书馆念书,书馆里有十多个学生,那个时候,对太淘气的或者不会背书的学生,老师要打板子,这个书馆里的学生每天都有挨打的,只有王充,读了几年书,没挨过打,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比老师所提出的要求还要高,老师自然不会责罚他了,有一回,老师给学生讲《论语》和《尚书》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2016年5期2016-05-14

  • 五十年来王充先秦诸子观研究综述
    39)五十年来王充先秦诸子观研究综述颜 莉(安徽大学 哲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近五十年来,关于王充先秦诸子观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学术著作、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三种。学术著作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者为周桂钿先生,其作品主要涉及王充对孔子、孟子、老子以及韩非子的评价;学位论文方面,专门研究王充先秦诸子观的几乎没有,只在少量论文中有零星涉及;研究王充先秦诸子观的其他学术论文数量较少,内容上侧重于先秦诸子中某一人或某一学派对王充的影响。王充;先秦诸子观;研究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4-12

  • 王充天论的神学本质
    550018)论王充天论的神学本质石磊(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哲学研究所,贵阳 550018)王充哲学并非传统所认为的唯物主义哲学或无神论,王充的天道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神学理论,与他另一重要思想命定论异名同谓,是命定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王充虽然用天道自然观批判否定天人感应论,但他在天道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了另一种天人感应观。因此,王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其思想并未摆脱汉代总体的神学思潮,而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王充;天论;天道自然;天人感应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12-16

  • 王充
    莫烨锴王充路莫烨锴我家住在王充路可王充路上没有王充也找不出几个熟知东汉先贤王充的人只有两行香樟日夜站岗,零星几个公交站台如扶郎花一般盛开但住在这里我平静得像只贪睡的蜗牛隐蔽在湿漉漉的土缝中这个南方的县城像一片广袤的茶园在龙山和曹娥江的守护下四季葱绿。而我窗前那盏幽兰的青灯就是这无垠茶园中一枝等待抽芽的茶树又多像当年章镇林岙那一隅不起眼的草庐

    扬子江诗刊 2015年3期2015-11-14

  • 浅析王充逻辑思想的研究意义
    摘 要:王充作为古代逻辑学者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论衡》一书,从逻辑学角度出发对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进行深刻地批判,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他的逻辑思想理论以及富有哲理的思想,其广泛地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西方逻辑史传入中国以后,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以西方逻辑学为蓝本展开了对中国逻辑学的研究,从而深刻了解王充逻辑论证思想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王充逻辑学思想对中国后汉时期逻辑学和哲学的影响。关键词:王充;逻辑思想;影响王充(公元27–约公元97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9期2015-10-24

  • 宋代《论衡》研究综述
    王振伟摘 要:王充《论衡》一书,以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深受历代学者青睐与关注。宋代以后,随着儒学地位的强化,宋人思想渐趋保守、正统,文学观念与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影响着学者对《论衡》的认识与评价,被视为《论衡》一部离经叛道之书,这种看法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对王充及《论衡》的评价。尽管宋代对王充及《论衡》以批评为主,但否定中仍蕴含着积极因素,其在宋代的广泛流传以及在宋代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仍不容忽视。关键词:《论衡》;王充;宋代;综述中图分类号: K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4期2015-10-21

  • 王充:有成就也有耻辱
    宋志坚王充著《论衡》85篇,我最先拜读的是第85篇《自纪》,然后便是第28篇《问孔》。我之先读《自纪》,是想通过王充的自我记述与表白,对他有一个粗略的认识;我之先读《问孔》,便是因为这“问孔”二字。此“问”乃是“问难”(王充称之为“难问”)之“问”。在孔子已被神化圣化了的东汉时期“问难”孔子,要有多大的勇气?《问孔》篇却开卷明义,直言“问孔”之正当理由:“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

    博览群书 2015年8期2015-08-24

  • 王充 以知为力,以人为贵
    思维之窗。他就是王充王充(27—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哲学家、思想家、文学批评家。王充出身于“细族孤门”,“以农桑为业”,自幼家境贫寒,困难的环境使他很早成熟。儿童时的王充礼敬具备,恭愿仁顺,六岁开始习字,八岁出入书馆。王充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硬背,因家穷无书,经常去逛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籍,看一遍就能够背诵,于是学习了论语、尚书,精通了百家之言。青年时期入洛阳太学读书,曾以大学者班彪为师。刚刚成年的王充,就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中华儿女 2015年8期2015-04-29

  • 逍遥游拟学蒙庄——读王充闾《逍遥游——庄子传》
    贺绍俊读王充闾的《逍遥游——庄子传》,不由得想起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在《齐物论》中讲述他做的一个梦,他梦见自己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醒来后却陷入迷茫,他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没想到我在阅读中也产生了庄子式的错觉,我不知道这本书到底是王充闾在说庄子,还是庄子在说王充闾。我以为王充闾在写作中大概也陷入了庄子式的迷茫,他或许竟把写作当成了一次梦蝶的过程,他是否梦见自己成为了庄周?他是否以为庄周也梦见了自己?这种错觉缘于王充闾在书写庄子的时候完全

    当代作家评论 2014年2期2014-11-14

  • 王充《论衡》中的气象思想浅析
    +丁阳[摘 要]王充的《论衡》是一部包含了丰富自然科学知识的哲学著作,内容涉及宇宙、天文、历法、地学、生物、医药、物理等多个方面。王充的许多思想是与董仲舒针锋相对的,其在著作中就多次运用气象灾害和异常天象等自然现象作为论据来驳斥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因此,王充不仅对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具有科学的认识,还对热力学、光学等气象学等知识有其自己的见解,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也为后世的气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关键词]王充;论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2014-11-11

  • “知识就是力量”到底是谁先说的
    早一千五百多年的王充是怎么说的。我国东汉思想家、教育家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提出了“知为力”的论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王充在文中进一步阐述“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并以刘邦、萧何等成功人士的事例来证明“知识就是力量”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当年,不知是我们太懒惰照抄了培根的名言,还是觉得不屑与洋人一争高下,就把这句名言送给了培根。殊不知这样做对我们的祖先王充老先生是太不公平了,要知道他比培根可长了一千五百多岁啊。

    知识窗 2014年6期2014-08-11

  • 王充拜师
    泛指墙。译文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于读书,眼睛里都是书贷和书籍。换了轻便的车子要小心有危险,说话要防止隔墙有耳。小故事王充拜师汉朝的王充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但由于家里穷,上不起学,只能在家自学。王充读书时常遇到不懂的问题,他特别希望能有一位老师给他指导。王充听说班彪的学识非常渊博,很想跟随班彪学习。可是,王充几次到班家去拜访,都因衣衫破旧,被守门人挡在门外。一天, 王充又去拜见班彪,恰好班彪从大门走出来。王充一见班彪,跪地就拜,说:“弟子拜见老先生,请老先生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4年2期2014-02-14

  • 浅谈王充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63000)浅谈王充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王倩(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王充作为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不容置疑,从他的思想中所反映出来的敢于怀疑、勇于批判和乐于创新的精神最具影响,更值得当代学习和借鉴。王充对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取有舍,尤其是在面对儒家思想的时候表现的更为明显。虽然身为儒学代表,但其并没有盲目地推崇儒家的各种思想,其对“天人感应”以及鬼神说的批判即便是在当代也是普遍认可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在此基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2-05

  • 王充研究的力作 ——评吴从祥博士《王充经学思想研究》
    宁530004)王充是东汉前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王充是汉代一位边缘化的失意儒生,并不以经学知名,因此从经学的角度对王充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著述还不多见。吴从祥博士《王充经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将王充经学思想视为“大众经学代表”,对其中所展现的“具有浓郁边缘色彩和世俗气息的非主流的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深入认识王充、深入研究汉代经学和汉代士人以及汉代思想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书在王充资料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3年5期2013-04-11

  • “自然”而“命不可勉”——从方法论视角分析王充关于“命”的观念
    从方法论视角分析王充关于“命”的观念王永哲1,何丽君2(1.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浙江衢州 324000;2.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38)在方法论视角下,王充“命”观念表现为自然客观化的逻辑进演。“自然”是对人格意志的排除;“自然”挂靠在“气”之上而令事物有“性”、“命”之特征,因此,“性”、“命”也是“自然”;人格意志归根到底也是“自然”。故而王充认为:“命不可勉”。王充;“自然”;自然客观化;“命”;“命不可勉”;方法论王充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3-19

  • 王充无鬼论与妖祥说之间矛盾的辨析
    643000)王充无鬼论与妖祥说之间矛盾的辨析李永洪 刘祝环(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自贡 643000)王充的思想体系看似充满矛盾,在有鬼与无鬼的观念方面就体现为王充在对鬼神迷信批判的同时,又提出自己的妖祥说。实际上,就像王充其他的一些主要矛盾一样,他的这对矛盾是别人对他的思想误解所致。王充的妖祥说具有自己独特的意思,与他无鬼的思想是不矛盾的。王充;无鬼论;妖祥说;矛盾在以前,研究王充思想的人,不必为王充思想的基础和前提担忧。人们一致认定王充人性论思想是真实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5期2010-08-15

  • 王充“论说”思想探析*
    421008)王充;《论衡》;论说;形式逻辑王充(公元27~97年),字仲任,我国东汉时期著名思想家。出身“细族孤门”的王充,“淫读古文,甘闻异言”[1],“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学识渊博,才智超群。他一生著述多种,除《论衡》一书,余皆遗失。今本《论衡》共有85篇,其中《招致》一篇有录无书,实则84篇。在《论衡》中,王充对论说的性质、作用、要求以及评判标准,作出了分析探讨。《论衡》是我们研究王充论说思想的主要材料。一、论说的实质和作用《论衡·自纪》云:“论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开心通意,晓解觉悟”一语
    文论研究中,提及王充关于夸张的论述时,不少论者都援引王充本人在《论衡·艺增》中的一句话,说王充认为夸张的作用可以“令惑之人,观览采择,得以开心通意,晓解觉悟”。这样的说法,较远的可见于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第一卷150页)和《中国文学批评史》(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上册82页),较近的可见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三辑论文《两汉的文学理论批评》(该书99页)等。但是,如联系上下文细读,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并非如上述。王充是在提

    读书 1984年8期1984-07-15

  • 王序的“知为力”
    是我国汉代思想家王充王充(公元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省)人。他的著作流传到今天的,只有一部《论衡》,其中《效力篇》则集中反映了他的“知为力”的思想。王充认为:“人生莫不有力”。而“力”,又不外乎两种:一曰“筋骨之力”,即“举重拔坚,壮士之力也”;一曰“知力”,即“博达疏通,儒生之力也”。文章一开始就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继而道:“儒生以学问为力”,后又指出:“萧和以知为力”。人有了知识、学问,就有了力量;知识、学问就是力量。王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11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