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
- 中国大动脉炎全病程多学科慢病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大动脉炎多学科慢病管理共识专家组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K)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起病早、病程长、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大动脉炎进行规范化诊治和全程化慢病管理十分重要。但是国内外尚无大动脉炎慢病管理的指南或专家共识。鉴于此,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牵头,联合国内风湿免疫科、血管外科、心内科、心外科、肾内科、泌尿外科、眼科、影像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护理部等相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3年5期2023-10-13
- 年纪轻轻就得了脑卒中,别忽视大动脉炎
,最终诊断为大动脉炎。脑卒中向来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但近年来,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年轻化,这与现代青年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罕见的危险因素也会使年轻人诱发脑卒中,大动脉炎就是其中之一。大动脉炎如何引发脑卒中大动脉炎也叫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机制不明并且罕见的全身慢性血管炎,患者主要为15 岁~30 岁的年轻女性,且在亚洲(尤其是日本)和中东地区常见,所以又被叫作
人人健康 2022年14期2022-11-26
- 大动脉炎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进展
00032)大动脉炎是慢性肉芽肿性大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多见于育龄期女性(≤50 岁)。欧美国家发病率(8.4~25.2)/100 万,亚洲国家,如日本,发病率约40/100 万[1]。我国目前尚无全国性的大动脉炎发病率调查,2021 年一项基于上海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调查示年发病率为2.33/100 万[2]。随着对大动脉炎认识逐步深入及血管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诊断年龄越来越小,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大动脉炎受累动脉自外膜起病,病理主要表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3期2022-11-22
- 彩超在外周血管大动脉炎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00)多发性大动脉炎作为非特异性动脉性炎症,临床诊治中经常出现。青年人是主要的发病群体,链球菌、结核菌以及病毒感染都很有可能成为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1]。发病部位大多是头臂部动脉血管等。该疾病临床症状复杂,病情不稳定。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心脏病变的治疗周期长,患者所承受痛苦的时间也比较长,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4]。因此,为降低多发性大动脉炎疾病死亡率,控制疾病发展,改善预后,应及早诊断,及时对症进行有效处理。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优势在于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3期2022-02-25
- 血压难以测量,原来是大动脉炎惹的祸
怀疑她是得了大动脉炎,于是撤去了升压药,再次对她进行四肢血压测定,结果显示双下肢收缩压超过180 毫米汞柱,而上肢收缩压只有50~60 毫米汞柱。接着又给她做了全身动脉MRA 的检查,看着影像上均匀增厚的血管壁,多处狭窄的血管腔,开口狭窄的肾动脉,还有几乎看不到血管的双上肢,医生最终确定高女士是大动脉炎继发高血压引起的心室肥厚,只是狭窄闭塞的双上肢动脉使得上肢血压不能准确反应真实的血压水平。在此之前大家都先入为主,误把肥厚性心肌病所致心功能不全当作患者低血
人人健康 2021年21期2021-12-09
- 大动脉炎和梅毒性主动脉炎心外科的临床表现
晓宁 王春生大动脉炎和梅毒性主动脉炎可能引起主动脉及其分支阻塞或动脉壁薄弱,导致动脉瘤[1-2]。主动脉炎患者如果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可能发生瓣周漏。对特点进行归纳,有利于在临床上识别大动脉炎和梅毒性主动脉炎的病因,选择适当的方法,改善预后。1 对象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的手术资料,筛查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大动脉炎和梅毒性主动脉炎患者。对诊断明确的大动脉炎和梅毒性主动脉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1年6期2021-12-06
- PET/CT 技术在大动脉炎早期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10000)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的慢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主要累及胸主动脉、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等,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视野缺损、高血压、肢端麻木、发热乏力等,女性多发于20 岁左右[1]。大动脉炎对人体健康损害较大,所以对大动脉炎患者尽早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2]。临床上对大动脉炎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技术,但在疾病早期可能会导致误诊,临床常用炎性标志物,如血沉、C- 反应蛋白等主要作为其活动度指标,但因其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的炎性指标可能会在正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期2021-12-01
- 大动脉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25-OH-D3及PR3抗体变化与疾病活动性关系研究
丹,熊 伟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该症发病大多较缓慢,偶有自行缓解者[1]。因受累血管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不同,大动脉炎患者症状轻重不一,主要有全身不适、发热、严重胸痛等症状[2]。目前研究认为,免疫紊乱是大动脉炎发病的基础,尤其是细胞免疫在大动脉炎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3]。T淋巴细胞亚群与25-羟维生素D3(25-OH-D3)在很多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起免疫调节作用,但二者在大动脉炎中的研究临床鲜有报道[4]。此外,抗中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年8期2021-09-02
- 为啥有人摸不到脉搏
脏栓子脱落或大动脉炎,造成近心端动脉阻塞或重度狭窄,心脏血流搏出不能通过动脉壁传到桡动脉部位所致。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大动脉炎,所以一定要对症积极治疗,以防血栓形成。特别是有大动脉炎,或有家族大动脉炎病史的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异常、内分泌失调等问题。直系女性亲属更要引起重视。若患者发现自身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应尽早就医治疗:一侧上肢血压明显降低或测不出,或双侧手臂的血压相差20毫米汞柱以上;有皮肤发冷、指端紫绀及坏死等表现;有脑缺血症状,如活
新传奇 2021年5期2021-02-26
- “东方美人病” 你对大动脉炎的防治了解多少
这位患者由于大动脉炎,主动脉弓已经出现了狭窄甚至闭塞,当洗澡时水温较高,大脑供血一时供应不上,就产生了头晕、偏瘫等中风症状。一般的中风是由血栓脱落或者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所致,经过及时的溶栓治疗,能够通过药物溶解血栓,让被血栓堵塞的血管重新恢复畅通,患者症状即有缓解。但是,大动脉炎患者的血管狭窄、闭塞病变并不会因为溶栓治疗而改善,所以症状仍然会存在。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年轻人中还是相对少见的,但是大动脉炎却好发于年轻女性,因此,如果年轻
自我保健 2020年10期2021-01-15
- “东方美人病”要做哪些检查
病”其实就是大动脉炎,因为多见于亚洲人群中,发病患者98%~99%是年轻女性,16~20岁高发,30多岁后逐渐减少,而且大动脉炎患者因为动脉供血不足,常常有脸部肌肉萎缩、鼻眼凹陷、轮廓变深,脸部立体感加强的表现,加上因毛细血管扩张,患者两颊泛红,就像涂过腮红一样,符合人们对“美女”的印象,所以被称为“东方美女病”。我从医30多年来仅接诊过1例男性大动脉炎患者,其余皆是女性,尽管病因尚不明确,但推测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一定关系,雌激素水平高(青春期)、紊乱(孕
自我保健 2020年10期2021-01-15
- 大动脉炎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际宁,邹玉宝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常受累。狭窄、闭塞或扩张是血管受累的主要表现,亦有部分血管出现夹层或动脉瘤[1]。大动脉炎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亚洲国家多发,患病率达(13.2~40.0)/100万人[2-3]。心力衰竭是大动脉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心力衰竭占大动脉炎患者死因的1/3[4]。心力衰竭在大动脉炎中并不罕见,印度、墨西哥、韩国和中国的患病率分别为 8.0%[5]、10.0%[6]、13.2%[7]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11期2021-01-08
- 2002~2017年大动脉炎住院患者诊疗趋势
,周芸,李菁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也可累及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其全层动脉炎可引起相应血管出现节段性狭窄或闭塞、动脉扩张、动脉瘤形成等病变。大动脉炎的临床特征因其病程和受累部位的不同而呈多样化,预后也明显不同。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大动脉炎的研究多着眼于某一时间段大动脉炎患者整体人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模式,尚缺乏关于大动脉炎临床特点和诊疗模式趋势变化的研究。本研究主要评价2002~2017年间我院大动脉炎住院患者在临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2020-12-22
- 以头晕起病的迷走锁骨下动脉大动脉炎1例
门诊医师考虑大动脉炎可能性大,收入风湿免疫科住院。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手术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入院查体:体温36.6 ℃,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左上肢血压140/73 mm Hg,右上肢血压未测到,右侧桡动脉搏动消失,神志清楚,言语流利,无贫血貌,周身无皮疹,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节律规整,心脏瓣膜听诊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76 mm/L;超敏C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10期2020-10-21
- 单纯累及肺动脉的大动脉炎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1例报告
赫【关键词】大动脉炎;肺血栓栓塞症;误诊;经验;教训【中图分类号】R5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6-0271-011 病史资料 患者,男,32岁,因“间断左侧胸痛伴痰中带血5个月”为主诉于2017年11月24日由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入院。该患者缘于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胸痛,次日早晨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在当地医院行胸片考虑肺炎,行抗炎治疗(具体不详)后,自诉症状好转。但反复出现左侧胸痛伴痰中
健康之友 2020年6期2020-08-12
- 合并高血压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张慧敏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系统性血管炎。高血压是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与不良预后相关。本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38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高血压患者,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565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其中550例患者依据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大动脉炎分类标准诊断大动脉炎[1],15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7期2020-07-30
- 大动脉炎患者同步四肢血压及踝臂脉搏波速度特征
恺皞,蒋雄京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引起相应动脉狭窄及闭塞[1-4]。1963 年我国学者刘力生和黄宛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Takayasu 病系大动脉炎的概念[5]。1990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大动脉炎的分类诊断标准[1],该标准的后5 条均涉及四肢动脉及胸腹主动脉病变,因此多数患者病理生理上会出现四肢血流动力学明显异常[6-7]。同步四肢血压(4LBP)及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测量是诊断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便捷无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5期2020-06-03
- 大动脉炎患者心脏损害临床分析
要】目的:对大动脉炎患者探讨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与表现。方法:本研究选取某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大动脉炎合并心脏损害的45例患者进行研究,对这些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诊治资料,对患者产生的臨床特征与表现进行归纳。结果:大动脉炎合并心脏损害的患者占据8.6%的大动脉炎患者。心脏损害患者拥有心脏症状的占75.6%的比例,其中包含17.8%的首发心脏症状,其他患者都是在发病大动脉炎6年之中形成心脏损害。心脏瓣膜病变组与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衰竭组相较于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2020-04-26
- 他说“累了”,却再也没起来
医,被诊断为大动脉炎并被要求住院。但他把《住院通知书》藏了起来,连妻子都没有告知,硬挺在“疫”线,直到无法坚持。被送到启东市中医院后,躺在病床上的朱峥嵘还放心不下他的“一亩三分地”:“我累了,躺几天就好了。现在医院只有3个医生值班,2个还是女同志,能忙过来吗?”见到来看望他的同事,他问道。自抗疫工作展开以来,朱峥嵘不顾身患大动脉炎的危险,带病连续战“疫”22天,最终导致大动脉炎恶化,于2020年2月22日病世,年仅47岁。
雷锋 2020年4期2020-04-20
- 超声造影在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患者疾病活动性判断
448000大动脉炎作为一种少见的进行性非特异性慢性炎性疾 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大分支[1],多见40 岁及以下的年轻女性,其发病率是男性的6~8 倍,其中颈动脉是最常累部位[1-2]。由于动脉生理及解剖的特殊性,目前临床上对于大动脉炎病变的活动性判断,仍缺乏特异性检测手段。有研究表示,通过研究血沉反应和C 反应蛋白的变化判断大动脉炎急性发作期,但未得出有利的结论[3]。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诊断的大量应用并逐步被认可,研究发现通过超声造影能发现大动脉炎活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1期2020-03-09
- 翁维良教授活血通络法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长时医案举隅*
00091)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累及大血管,特别是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肾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也可受累。现代临床多根据病变部位分型,包括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胸腹主动脉型、肺动脉-冠状动脉型及广泛型[1]。因疾病侵犯的血管与血管受累的程度不同,所以临床上会因受累血管的部位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例如头臂动脉型会因为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的狭窄和闭塞,导致头晕、头痛及失语昏迷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表现,这一类型的患
天津中医药 2020年2期2020-03-03
- 大动脉炎多模态血管超声的研究进展
10004)大动脉炎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颈动脉受累最为常见,且最常见于亚洲年轻女性,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6~8倍[1-2]。这种疾病曾被称为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性疾病、特发性主动脉炎、狭窄性主动脉炎、闭塞性血栓性脑病等。1908年,日本一位眼科医师首先描述了1例患有该病(年轻女患者)的视网膜动静脉异常的病例,1962年,有学者明确提出大动脉炎这个概念,并以Takayasu命名该类疾病[3-4]。大动脉炎是大动脉肉芽肿性炎症的最常见原因
医学综述 2020年3期2020-02-16
- 1例易被漏诊的儿童大动脉炎病例报道
上改变,符合大动脉炎改变(图3)。眼科会诊:大动脉炎相关眼底血管改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入院诊断:大动脉炎轻度贫血链球菌感染图2 患儿TCD图谱图3 患儿颈动脉超声图谱诊疗经过: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考虑本例患儿为大动脉炎,并且处于活动期。治疗方案如下:①对症治疗;②抗链球菌感染治疗;③长春市结核病医院会诊不排除肺结核,故予抗结核治疗;④治疗原发病——大动脉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激素冲击治疗间歇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患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12期2020-01-16
- 男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医疗诊治中心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非特异性血管炎,主要发生于青年女性[1],男性患者虽相对少见,但却不应忽视。本文旨在探讨男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首次在阜外医院住院治疗的大动脉炎患者。大动脉炎的诊断主要依据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大动脉炎诊断标准[2]。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起病年龄、发病至诊断间隔、病程、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结核、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4期2019-09-02
- 合并房间隔缺损的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1)多发性大动脉炎、左颈动脉闭塞、右颈动脉重度狭窄;(2)先天性心脏病。予行左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右颈动脉球囊扩张术,同时予泼尼松、贝前列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病情控制良好,随访中右侧肢体肌力基本恢复。3个月后复查各项免疫指标正常,再次入院行ASD封堵治疗后出院,目前随访无不适。注:红色箭头所指处为病变血管图1 患者颈动脉及脑动脉增强CT结果2 讨论多发性大动脉炎又名无脉症、结节性大动脉炎等,是一类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系统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3期2019-05-30
- 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肺通气/灌注显像一例
030001大动脉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疾病,以大中型血管炎为特征。肺通气/灌注显像常用于肺栓塞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其表现为肺灌注显像异常,肺通气显像正常,肺通气、肺灌注显像呈不匹配表现,而大动脉炎与肺栓塞有相似的表现。这就要求核医学医师密切结合临床症状等,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我们综合分析患者病史、检查结果,并查阅文献,对患者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为大动脉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广大核医学医师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启发。1 患者资料患者女性,32 岁,主因活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9年1期2019-05-20
-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01)多发性大动脉炎主要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肉芽肿性炎症。这类疾病的起病较为隐匿,且误诊率极高,由于在疾病早期缺乏其明显的临床表现[1]。一般当此疾病在进行病变时,是由动脉外膜开始向着动脉内膜发展的,这将会使得管腔狭窄、闭塞,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器官缺血,缺氧以及坏死,严重者将会出现生命危险[2]。其主要病变部位为主动脉、肺动脉以及颈动脉等较大的动脉,并且,颈动脉的发病机率极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损害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显示早期动脉血管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期2019-04-24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的诊断价值
63000)大动脉炎主要是累及头臂动脉、肾动脉、胸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一种慢性由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非特异性炎症。男女发均可发病但常多发于年轻女性。对患者进行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治疗时,一般需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治疗。患者需要忍受长时间的痛苦,急需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时的诊断成为了重中之重。针对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的临床特点对患者临床检查。基于此,我院特选取了2016年 9月-2018年10月就诊的40例
医药前沿 2019年36期2019-03-23
- 64排螺旋CTA成像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大动脉炎属于累及主动脉和分支、冠状动脉或者肺动脉的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肉芽肿性、闭塞性炎症性病变的疾病,也可能导致不同程度和不同位置的闭塞、狭窄以及扩张现象,也被叫做Takayasu动脉炎。动脉管壁的增厚是动脉炎的主要MSCT表现,可能侵及动脉全层,病变表现为发生连续性侵犯的一段动脉,并不呈现出跳跃式发展模式[1]。受累动脉壁出现规则且均匀的增厚现象,发生“内环”“双环征”形式的动脉内膜面的凝胶样或者黏液样水肿现象,存在低密度的特点;外环实际上就是动脉外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期2019-02-15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血管大动脉炎病变的诊断价值
00)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之为高安氏病或无脉症)是累及患者主动脉及其分支的一种慢性炎性病变,病变多见于具有弹性纤维的大中动脉,起初为动脉外膜病变,并逐渐向内膜发展,进而引起管腔闭塞或狭窄,甚至引起供血管出现缺血性坏死,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同时大动脉炎也能引起病变血管壁结构病变,从而导致动脉瘤[2],所以及早对外周血管大动脉炎患者作出准确诊断尤为重要[3]。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外周血管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1.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8年4期2018-07-16
- 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者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功能的临床观察
25000)大动脉炎好发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往往忽略其对肺动脉的侵犯[1]。大量文献显示,大动脉炎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有50%,甚至更高[2]。故对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患者的右心功能进行评估,是一种了解疾病危害程度的有效手段,医务人员可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2014年8月‐2017年3 月本院首次确诊为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的患者43 例,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者右心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结果令人满意,现报道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3期2018-05-09
- 一例小儿结节性大动脉炎的护理体会
16000)大动脉炎(TA)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主要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1-2]。生物制剂托珠单抗注射液(雅美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人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由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通过DNA重组技术制得。1 临床资料患儿,女,17个月,以乏力、大汗、气促、喜抱、腹胀、食欲不振、有2次口唇青紫、吸气性三凹征、双下肢足部鱼鳞状皮肤、发热、心前区隆起、水肿等表现来我院就诊。做心脏彩超明显异常,报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6期2018-01-29
- 18F-FDG PET/CT显像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价值
/CT显像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价值樊琳琳1,史晓飞1*,毛秋粉2,马 新1,武新峰1,王 飞1,周丽卿1(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风湿免疫科;2.核医学科,河南 洛阳 471003)目的探讨大动脉炎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通过18F-FDG PET/CT显像确诊的5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性别选择5例非大动脉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病变动脉段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9期2017-09-27
- 3.0 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判断
血管壁成像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判断覃达贤,朱刚明,王青云,胡芳辉,张丽萍(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广东 东莞 523100)目的 探讨3.0 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判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6例大动脉炎患者,采用3.0 T双梯度MR扫描仪进行检查,分析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段、甲状腺双侧的颈动脉,并且进一步判断增厚管壁是否存在分层、多环征、内壁强化、血管边界模糊不清等异常情况,比较活动期和非活动期血管壁MR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9期2017-09-15
-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01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種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一定程度的病症,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主动脉及主要的分支动脉产生非特异性炎症,进而使得动脉产生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的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产生动脉瘤和动脉扩张的现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1]。为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特选取6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患者实施超声检查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医院进行诊断的60例多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5期2017-06-15
- 大动脉炎致继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3.com)大动脉炎致继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张瑞雪,延 峰*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16;*通讯作者,E-mail:yanfengyixue@163.com)大动脉炎; 继发性高血压; 研究进展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血管炎性病变。大动脉炎呈隐匿性进展,主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主动脉的二级分支,如肺动脉、冠状动脉也可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12期2017-04-02
- 大动脉炎诊断标准研究进展
雄京审校综述大动脉炎诊断标准研究进展邹玉宝综述,宋雷、蒋雄京审校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也可累及肺动脉及分支。临床少见,多见于年轻女性。但限于发病率低,病因不明,诊断标准多是建立在小规模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并且研究人群的人种也有较大差异。该疾病目前有多个诊断标准,各标准强调的要点不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不同诊断标准用在相同患者人群,也可能出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差异从而导致临床混淆。本文系统回顾不同诊断标准的特点,讨论存在
中国循环杂志 2017年1期2017-02-16
- 1例大动脉炎病例的追踪报道
秦亚冰1例大动脉炎病例的追踪报道赵佳辉 林雪莲 王在东 李晶 秦亚冰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大动脉炎在东南亚和南美洲的发病率较高,遗传与免疫因素与其发病有关。主要累及育龄期女性,同时男女患者在临床症状也存在一定差异,因为大动脉炎的表现不具有典型,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大动脉炎目前尚不可治愈,但是坚持复诊和及时治疗、检查,可以预防其他多脏器的损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大动脉炎;追踪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13期2017-01-28
- 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的危险因素分析
·临床研究·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的危险因素分析王潇 党爱民 吕纳强 程楠 程雪森 郑德裕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阜外医院特需医疗诊治中心目的 冠状动脉受累是大动脉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寻找大动脉炎患者冠状动脉受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患者和73例大动脉炎未累及冠状动脉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患者发病更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6期2017-01-09
- 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德裕临床研究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梁二鹏,杨丽睿,张慧敏,宋雷,钱海燕,邹玉宝,马文君,蒋雄京,吴海英,周宪梁,蔡军,惠汝太,郑德裕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至2013-10住院的大动脉炎合并神经系统症状274例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男女比例1:4.3,平均发病年龄(28.2±11.2)岁,最常见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214例(78.1%),最常见的分型为Ⅲ
中国循环杂志 2016年10期2016-12-26
- 多发性大动脉炎致心肌梗死一例
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致心肌梗死一例马燕陈丽星李兆武周应秋大动脉炎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慢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症,主要影响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比例很高,约为10%~30%。该例女性患者因AMI入院,完善检查时发现全身多发血管病变,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经免疫治疗好转。该例提示多发性大动脉炎由于发病隐匿,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如遇到AMI的年轻女性患者,在无确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下,体检如发现两上肢血压相差
新医学 2016年10期2016-11-04
- 大动脉炎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玉宝,蒋雄京大动脉炎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邹玉宝,蒋雄京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也可累及肺动脉及分支,引起相应部位血管的狭窄或闭塞病变。本病好发于年轻女性,全球散发,好发于东南亚国家。大动脉炎为临床少见病,本文系统回顾了该病临床现状与诊断医疗方面的进展,供临床同行参考,以期减少该病的误诊和漏诊。综述;大动脉炎大动脉炎(aortoarteritis)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首先描述这种疾病的是日本眼科医师Ta
中国循环杂志 2016年8期2016-09-25
- 3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3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唐雪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方法: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科共收治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3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结果:29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及护理病情平稳并出院,2例患者拒绝用药自动出院。结论:大动脉炎病情复杂、危险性大、治疗难度高。根据患者病情,正确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专科病情观察,做好症状护理、特殊用药的护理及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大动脉炎;临床症状;护理do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17期2016-03-11
- 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心脏损害一例
11)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心脏损害一例李文安1,薛海玉2,薛海霞3,莫泰峭2(海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1、药学部2、神经内科3,海南海口570311)大动脉炎;心脏损害;心力衰竭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不同部位动脉狭窄或闭塞,少数也可引起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出现相应部位缺血表现,临床上患者多以缺血症状就诊。我院收治了一例以心脏损害首发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现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为未绝经女性,47岁。因“反复胸闷、气促1年
海南医学 2016年2期2016-03-10
- 大动脉炎的心脏损害
0031)大动脉炎的心脏损害房晨鹂综述汪汉审校(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 成都610031)【摘要】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血管炎性病变,患者以青年女性为多,临床表现不典型, 故而早期诊断困难。现就大动脉炎的心脏损害进行探讨。【关键词】大动脉炎;心脏损害;临床表现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 TA)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疾病。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6年2期2016-02-21
-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CT血管成像应用价值分析
1)多发性大动脉炎的CT血管成像应用价值分析孟连英 刘明霞(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摘要】目的 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患者36例(女28例,男8例),年龄23~45岁,分别行双源CT血管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特征,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其中CTA血管成像共检出35例多发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6期2016-01-29
- 新型支架在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中的应用
·新型支架在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中的应用王恺皞 蒋雄京大动脉炎;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新型支架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亦可累及肺动脉以及更远的外周动脉,病因未明。1 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临床特点以及介入治疗大动脉炎主要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少数导致动脉扩张、假性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文献报道,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的比例差异较大为10%~30%,大部分为冠状动脉开口及近段病变,受累患者中仅5%~20%有相应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10期2016-01-24
- 56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研究56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杨丽睿,张慧敏,蒋雄京,邹玉宝,秦芳,宋雷,关婷,吴海英,周宪梁,卞瑾,惠汝太,郑德裕目的:探讨中国单中心56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至2013-11在我院住院的56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结果:男女比例为1:3.8,平均发病年龄为(28.9 ± 12.0)岁。最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初始症状及并发症分别为发热52例(9.2%)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9期2015-12-16
- 大动脉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分析*
76000)大动脉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分析*乔红波(临沂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山东 临沂276000)摘要: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3例大动脉炎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中位数为 30.3岁(24~38岁)。病程9小时至3年。3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均为头臂干型和混合型,2例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1例患者于大动脉炎诊断后8个月出现神经系统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2015-04-03
- DQA1基因启动子区及编码区与大动脉炎的关联研究
区及编码区与大动脉炎的关联研究吕纳强 党爱民 郑德裕 刘国仗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市,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特需医疗中心目的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血管炎性疾病。本研究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为候选基因分析其编码区基因型和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中国大动脉炎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入选中国汉族大动脉炎患者100例和健康对照104例,应用聚合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年8期2014-09-15
- 二维-彩色超声多普勒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超声多普勒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刘培东 徐秀荣(蛟河市漂河镇卫生院,吉林 吉林 132513)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大动脉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病变段血管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超声表现均为病变血管管壁不均匀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的显示大动脉炎受累血管的情况,并准确的判定狭窄程度和范围,是诊断大动脉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作为临床诊断大动脉炎的常规方法。二维-彩色超声多普勒;大动脉炎大动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3期2014-01-25
- 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临床研究·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刘亚欣,高凌根,李琳,蒋雄京,王林平,张慧敏, 吴海英, 宋雷, 邹玉宝, 关婷,马文君,周宪梁,郑德裕, 惠汝太目的:总结大动脉炎患者累及肺动脉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随访情况。大动脉炎;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经皮介入治疗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ed 700 consecutive patients of Takayasu’s arteritis, an
中国循环杂志 2013年3期2013-04-19
- 大动脉炎、心力衰竭临床病例讨论
检查诊断为“大动脉炎”,经激素等药物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2003 年11 月上述症状再发,就诊于301 医院,行冠状动脉+大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异常,左颈总动脉开口局限性狭窄70%,右锁骨下动脉瘤样扩张,腹主动脉分出肾动脉后弥漫性狭窄,最重处70%,诊断“大动脉炎”,给予激素治疗。2008 年12 月10 日患者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双侧颈动脉造影+双侧椎动脉造影+双侧肾动脉造影术,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图1);右侧
武警医学 2012年1期2012-07-16
- PET/CT诊断早期大动脉炎1例报告
61。诊断:大动脉炎。予以醋酸泼尼松30 mg/d口服,2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要求出院。出院1周后复查血常规、ESR、CRP恢复正常,醋酸泼尼松逐渐减量。长期门诊随访,病情稳定。讨论:1999年全国发热性疾病研讨会将不明原因发热(FUO)定义为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本例患者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PET/CT检查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作为葡萄糖代谢的示踪物和显
山东医药 2012年42期2012-04-13
- 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张慧敏审校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孙腾综述,张慧敏审校大动脉炎是一种罕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血管炎,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其中约10% ~30%的病例可累及冠状动脉(冠脉)造成严重临床后果。大动脉炎累及冠脉时多表现为冠脉开口或近端的狭窄和闭塞。无创影像诊断技术的进展使该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水平得到提高。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MRI)可以发现狭窄前的管壁炎症损伤。尽管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以改善大动脉炎的症状,但药物减量后仍然容易复
中国循环杂志 2012年3期2012-01-25
-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狭窄超声表现1例
:考虑多发性大动脉炎,双侧颈动脉狭窄。图1 颈总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图2 颈总动脉收缩期高速血流2 讨 论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以全身大中动脉损害为主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变化是以动脉中膜层为主的全层性动脉炎,可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本病好发于年轻女性,根据受累动脉不同,临床分为五型:头臂型、胸腹主动脉型、肾动脉型、肺动脉型和混合型。以头臂型最常见,颈部动脉损害是此型中的一类主要病变。由于多发性大动脉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35期2011-04-08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外周血管病变
李秉瑱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动脉性炎症。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多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1,2]。现将我院发现的2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外周血管病变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征分析如下,以期探讨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中女17例,男 5例,年龄18岁~43岁,平均30.2岁,病程2个月至9年。临床症状主要是头昏、头痛,颈部血管杂音,一侧或双侧桡动脉搏动减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6期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