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媒体曾报道过一个案例,广州一名24岁女子小程洗澡时头晕摔倒,半边身体麻木,说不出话,怀疑中风入院,当时接受了溶栓治疗的她,症状得到缓解。不料,住院第二天,小程又出现了入院时的症状。医生们看了检查片子,都惊呆了。检查发现她的颈部大血管基本上不是闭塞就是严重狭窄,她的血管就像一个70多岁的老年人。结合临床表现,医生推断小程是“主动脉弓综合征”导致的脑梗发作,重新对症用药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中风的症状了。
为什么媒体报道中的这位主动脉弓综合征患者小程会在洗澡时“中风”,溶栓治疗又无效呢?
根据报道,这位患者由于大动脉炎,主动脉弓已经出现了狭窄甚至闭塞,当洗澡时水温较高,大脑供血一时供应不上,就产生了头晕、偏瘫等中风症状。一般的中风是由血栓脱落或者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所致,经过及时的溶栓治疗,
能够通过药物溶解血栓,让被血栓堵塞的血管重新恢复畅通,患者症状即有缓解。但是,大动脉炎患者的血管狭窄、闭塞病变并不会因为溶栓治疗而改善,所以症状仍然会存在。
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年轻人中还是相对少见的,但是大动脉炎却好发于年轻女性,因此,如果年轻女性“中风”,请一定要查查血管,勿错过早期发现大动脉炎的时机。
有些大动脉炎患者,还没有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明显缺血,症状也不明显,是否就暂时不需要治疗?答案是否定的。
炎症长期存在,对血管造成的损伤、狭窄、闭塞,如果不积极治疗,是不会“逆转”的。临床上就有一些女性患者,年轻时没有及时察觉、及时治疗大动脉炎,遗留下了血管狭窄、血管炎症、钙化、纤维化等后遗症,给健康留下诸多隐患。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应对大动脉炎的良策。
那么,如何才能及时发现大动脉炎呢?
首先,要在出现症状时及时警觉,查查血管超声。尤其是年轻女性,出现莫名高血压,如在高考前体检时发现血压高;头晕、头痛、上肢无力、间歇性跛行;无脉症表现,尤其是搭脉却摸不到脉搏,或者上臂血压量不出准确的数值。这些情况都要高度警惕。
其次,检查的时候一是要做血管超声,发现相应部位的线索后可进一步做动脉造影或磁共振,追查到炎症发生的确切部位,二是要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风湿免疫指标,大动脉炎患者往往会伴有这些自身免疫性指标的升高。
此外,还可以参考大动脉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目前我国主要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的分类标准(详见右表)。
在治疗中需要强调的是,大动脉炎是血管炎,因为危害到了血管,引起血管异常表现,所以在治疗上也不能仅仅针对血管损害,更重要的是控制炎症。
炎症控制不好,造成的血管损伤就会持续存在,无法从源头上“治本”,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控制炎症,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抗炎,至少要维持三个月到半年的稳定期,然后再进行后续的血管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循环障碍,需要使用扩血管药物(如贝前列素类)、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改善循环、预防血栓;如果病变动脉已经有明显狭窄、闭塞,需要在病情稳定期进行手术。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选择微创腔内球囊扩张术或开放的血管搭桥手术。另外,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降压治疗,口服降压药或者手术。肾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可考虑自体肾移植。
总之,大动脉炎虽然看起来很可怕,但只要及时发现、尽早进行正规治疗,控制住病情,是可以维持理想状态,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
大动脉炎的临床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