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

  • 张晓刚:由冷峻触达温暖
    芦荟“张晓刚:蜉蝣”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摄影:shaunley3月至5月,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了张晓刚在上海的首次个展“蜉蝣”,合计呈现80多件作品,包括纸上油画、布面油画、装置和手稿,尤以2020年至2023年的作品居多,用张晓刚本人的话形容,这个展览“是三年多来自我隔离状态的工作汇报”。张晓刚绘画40多年,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其作品屡屡在拍卖市场上破千万元,在202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2021年北京永乐春拍上,《血缘——大家庭

    检察风云 2023年10期2023-05-30

  • 张晓刚:画画的卡夫卡
    的一天,艺术家张晓刚坐在宽敞的工作室里,泡上一壶茶,神态轻松地聊起不久前在上海龙美术馆开幕的个展《蜉蝣》。这是三年来,张晓刚规模最大的个展。工作室里,一只白色的大狗和两只洁白的猫偶尔会牵动他的视线。两只白猫的名字,分别叫“大卡”和“小卡”,来自张晓刚最喜欢的作家卡夫卡。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张晓刚因为1993年偶然被家中的一组老照片启发,开始绘制“血缘-大家庭”系列作品。通过这些人像,他准确地捕捉到了中国人平静外表下的压抑情绪和苦难经历。此后,他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18期2023-05-30

  • 张晓刚的“蜉蝣日记”
    编辑=小尘《张晓刚:蜉蝣》艺术家:张晓刚策展人:李佳展期:2023.3.4-2023.5.7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一展厅 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 号关于策展人李佳,独立策展人,写作者。近年策划“转角见!——当下青年艺术奖2022”(当下艺术空间,北京,2022) “汲物之思”(金鹰美术馆,南京,2021)、“故乡:海波和他的北方”(坪山美术馆,深圳,2020)、“饥饿地理”(泰康空间,北京,2019)、 “制性造别”(泰康空间,北京2018)、“

    艺术品鉴 2023年7期2023-05-23

  • 艺术:专访张晓刚我的创作,与生活有宿命般的联结
    蜉蝣”展览现场张晓刚的展览“蜉蝣”于3月4日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展,集中展出了艺术家近三年来的最新作品。本次展览以艺术家全新创作的“蜉蝣日记”为叙事主线,张晓刚画笔间特有的细腻表达,为观者精准描绘出了过去三年里,艺术家内心的惶恐、荒诞与魔幻之感;展现了渺小个体在摧枯拉朽的时代洪流中,如何赢回脆弱而动人的尊严。展览“蜉蝣”以张晓刚的16幅铅笔素描《黑白之间的幽灵》作为开篇。这系列作品创作于1984年,因为胃出血住院的张晓刚在缠绵病榻之际,开始重新思考生存与

    睿士 2023年4期2023-04-27

  • 画堂
    院油画系读书的张晓刚,与同学周春芽一起结伴离开重庆,去了四川阿坝藏区的若尔盖草原写生。回来之后,张晓刚便在写生的基础上,完成了自己的毕业作品创作《暴雨将临》。在这幅油画作品中,张晓刚借鉴印象派绘画的狂放笔触,描绘了两位藏族妇女带着小孩、家禽等在草地上劳作的情形。其飞舞的笔触与强烈的色彩表现,将金黄的草地,翻滚的行云,以及粗犷的劳动场景,结合成一幅极具动感的画面,也预示了即将来临的风暴。该画作为张晓刚疏远于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而从印象派绘画中吸取营养,转向自我

    散文诗 2023年4期2023-03-13

  • 当代美术中的写作现象 ——以张晓刚为例
    著名当代油画家张晓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个案。他不仅一生勤耕,留下了大量颇具文学色彩的文献,也从传统中国画得到启发,在油画画面上题写新诗,更探索性地把文字书写和绘画两种表达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复调绘画”。本文试图从张晓刚的文字文献、画中题诗和“复调绘画”三个方面,梳理美术家张晓刚的写作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代美术研究一种值得探索的思路。一、书信、日记书写从现有出版的文献来看,直到1996年以前,特别是整个80年代,张晓刚保持着浓厚的写作兴趣,与母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11-16

  • 余德耀:余德耀病逝,享年65岁
    括“原代F4”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的作品;2007 年,他创立余德耀基金会,并于雅加达开设余德耀美术馆;2014 年,上海西岸的余德耀美术馆揭幕,面积达9000 平方米;作为亚洲顶级藏家,余德耀曾任英国泰特美术馆亚太地区委员及收藏委员,并于2017 年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军官勋章。秉承“收而不藏”、“百年树人”的核心理念,余德耀通过美术馆及基金会旗下的各类学术研究、藏品捐赠及艺术赞助向公众分享其横跨中西的收藏体系,桥接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顶尖机构

    艺术品鉴 2022年10期2022-07-21

  • 阴暗与光明
    代艺术领域中,张晓刚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他在学习了欧洲的艺术哲学思潮后,对于中国当代社会有了新的认识,他在作品中融合了伯格森哲学中“绵延”的特质,并将记忆与现实结合,为观众展现了一幅幅魔幻沉郁的作品。本文欲从张晓刚多部作品中分析其中蕴含的重复与绵延。关键词:张晓刚 当代艺术 绵延 重复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张晓刚是极具魅力和冲击力的当代艺术领军人物,作为第一批觉醒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从青涩到成熟,在极大程度上展现了人们由于时代和环境的改变而导致的内心错乱以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5期2022-05-15

  • “图像阅读”视角下的视觉机制 ——以张晓刚作品为例
    力的体现。二、张晓刚作品的“历史象征”性总体来看,米勒的图像阅读方法是一种有根据的转移,有研究价值的原因就在于图像阅读是以较为成熟的阅读文本方法作为基础,而不是空降一种全新的方法:在阅读诗歌和小说等文学作品时关注细节和修辞,于图像而言就是寻找到一个图像和另一个图像的相似之处,并对这些重复出现的相似之处加以讨论。米勒注意到图像与文本的构成在本质上就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完全用文本意义上的修辞去关注图像,但是可以借用关注文本中的比喻等修辞,去关注图像中的颜色、形状

    文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4-21

  • “守恒”与“新变”
    选自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的一幅画作《失忆与记忆四号》,与小说的文字文本构成一种相互阐释和相互补充的关系。“历史”与“记忆”一直是张晓刚最关注的创作主题,而《文城》展开的是对新旧之际个体记忆与国家历史的探讨,凝聚在图像背后的内涵与《文城》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契合,展开了一场画家与作家的对话。面对视觉文化时代的冲击,他们不约而同的采取了特别的“格式”来应对这一变化,张晓刚将摄影技术融入绘画,余华将文学“电影化”,共同表达对“过去”和“已逝”的追忆和对历史远距离的深刻

    荆楚学刊 2022年2期2022-04-16

  • 张晓刚“中国脸”表情艺术的中国式思维
    的普遍策略,而张晓刚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领军人物,通过作品中一张张相似的中国人面孔形成了他独有的具有某种意识形态意义的符号体系。正如陈美珍所说,张晓刚经历了从“内心独白”到“理性描绘”的转变,从个人感受到个人记忆、集体记忆的挖掘,并深刻地挖掘出画作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批判意识”。[1]一、张晓刚“中国脸”的表现特点(一)千人一面的“中国脸”。自85新潮以来,艺术家们在创作时习惯性地强调人地共性,而将人的长相、身份、性格、性别等等的差异性忽略,从而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8期2022-03-18

  • 张晓刚《大家庭系列》的表情艺术
    直接的灵感源于张晓刚私人家藏的旧照片,经过修饰的旧照片触动了他心灵深处的神经——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他在翻阅照片时看到自己的母亲,想起小时候的事情,久久不能从伤感中脱离出来。这些照片多是20 世纪70 年代初期的老照片,更多的是展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张晓刚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希望通过这些照片呈现各种各样的血缘关系,亲情、社会、文化等。他把对母亲的思念融入画作中,寄托自己特殊的感情,他认为或许这样自己能够与母亲更加亲近。所以张晓刚创作了今天大家看到的《

    艺术家 2021年3期2021-11-26

  • 中国当代绘画“面具化”现象研究
    王楚君摘要:张晓刚、岳敏钧和方力钧是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先锋人物,他们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面具化”现象。他们在创作中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与主观精神,使作品具有强烈风格化的特征。对他们作品的“面具化”现象进行研究主要论述三位艺术家绘画作品中人物表情的艺术特征,从他们的时代背景、创作技法以及情感表达研究其“面具化”现象下的个性与共性,辩证地反思“面具化”现象给中国当代绘画带来的影响。关键词:面具化;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当代绘画一、“面具化”现象时代发展背

    美与时代·下 2021年8期2021-09-13

  • 张晓刚:大企业标准化创新责无旁贷
    钢铁协会主席。张晓刚——这位成长于鞍钢的央企老兵如今仍然在建立企业标准化的一线不遗余力。“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他始终相信:“要有高质量必须先有高标准”。十年前提出“国民结合”鞍钢与攀钢钒钛的重组无疑是央企跨省重组案例中经典,也是鞍钢发展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重组丰盈了企业的产业链、也令鞍钢在资本运作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众所周知,鞍钢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张晓刚回忆:“在鞍钢任职阶段,我从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

    英才 2020年11期2020-11-19

  • 群体心理的归纳和演绎
    大量作品来看,张晓刚明显是一位“心理学艺术家”,难以名状的内心状态,是他长久以来表达的重心所在。在回看过去时,这位在1998年就被栗宪庭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缩影式艺术家”的人,自己也说:“对我来讲最重要的还是挖掘内心的感受。我不像表现主义那么肆意洒脱,也做不到观念艺术那么高冷,我总感觉就像是一条河,慢慢地流就流成了这样。”虽然一直是“心理学艺术家”,但《血缘-大家庭》之前和之后,有实质性的差别。著名的《血缘-大家庭》,用“千人一面、血脉相连”这样的图像,形

    山花 2020年5期2020-05-14

  • 首个由中国专家发起成立的国际标准化青年专家奖在ISO获批
    、ISO前主席张晓刚发起的 “国际标准化青年专家奖”正式在ISO批准成立。这是ISO成立74年以来,第一次授权由专家个人发起,面向全球范围的标准奖项。这不仅是ISO对张晓刚先生在担任ISO主席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和水平的充分认可。该奖项旨在鼓励和支持国际标准化青年专家的参与,激发青年领军人才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国际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落实 《ISO战略2030》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该奖项两年评选颁发一次,资助获奖者在ISO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20年6期2020-02-18

  • 从艺术角度解读群体时代的精神特征
    摘  要:纵观张晓刚各个时期的作品,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大家庭”系列。这一系列的油画作品承载了那个特殊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反映出大背景下群体的盲目性。而荒木经惟几乎是用充斥着色情暴力美学意味的摄影作品来挑衅我们的视觉系统。他们二人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和方式,表达着对群体时代人们的盲从、麻木与冷漠现象的批判。关键词:群体时代;张晓刚;荒木经惟;暴力美学一、《大家庭》与群体时代的精神暴力张晓刚出生于1958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他从小对周遭环境比较敏感,身

    美与时代·下 2019年8期2019-09-10

  • 张晓刚的“去图像化”与重返“幼年经验”
    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在位于纽约曼哈顿切尔西区的佩斯画廊(Pace Gallery)展出了一批最新作品。在这批完成于2018年的综合材料系列作品中,有一张名为《关于睡眠4号》的综合材料作品(纸本油画、报纸拼贴,137×120cm,2018)引起了中外批评家们的普遍关注。在由不规则边沿线围合而成的画面上,一个青年男子正陷入于深度的昏睡状态中。张晓刚只画下了青年男子闭目沉睡的头像,并将它放置在混沌不清的抽象背景当中——这显然延续了艺术家最具有代表性的视觉语汇。画

    长江文艺 2019年4期2019-05-09

  • 创伤记忆与视觉物证 ——张晓刚与作为个体创伤体验的“艺术见
    g Rong1张晓刚跳跃2号纸本油画、纸张拼贴197cm×85cm2018舞台:张晓刚2008—20182018年12月15日—2019年1月18日策展人:冀少峰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2张晓刚草原组画:暴雨将至纸本油画83cm×110cm1981几乎与张晓刚的艺术探索相平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同行的关注与批评家的评论组成了一个繁复的文本环绕在他的作品与人生历程的每一个局部。其文字数量与话语形态如此之多,以至于张晓刚艺术的受众与艺术家本人一样,有时也许不免有

    当代美术家 2018年6期2018-12-19

  • 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走向
    没有市场。分析张晓刚艺术作品的创作思维来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走向,从而引发中国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思考。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市场;张晓刚“当代艺术”,于时间概念讲指的是今天的艺术,是具有现代精神和现代语言的艺术,是基于艺术家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同时也是为了和已经过时的“现代派艺术”进行区分。一、当代中国艺术市场概况20世纪末,西方思潮对中国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中国的艺术在这一时期有了一个大的发展阶段。西方现代主义带来的冲击使中国艺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8期2018-11-23

  • 张晓刚政治波普化肖像作品探析
    要:本文研究张晓刚政治波普化肖像作品的特色,同时更全面地解读其作品中所揭示的深刻内涵,推动和发展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实践。从张晓刚的求学经历和艺术成长背景入手,运用符号学的方法研究其脸谱化肖像能指背后的思想内涵所指。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将本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政治波普手法相结合,切入中国“文革”历史的精神内核,创作出具有个人特征的脸谱化肖像作品。其个人的艺术创作实践和经历对中国当代艺术思想解放、创造全新的艺术风格有着先锋般的推进作用。关键词:张晓刚;政治波普

    艺术科技 2018年4期2018-07-23

  • 田野,我永远的港湾
    张晓刚(河北 保定)田野,我永远的港湾◆张晓刚(河北 保定)看多了城市车马的喧嚣、人的虞诈,就去田野里走走吧,极目漫长平直的地平线,听听风在耳边的甜言蜜语、蝉儿单纯的旋律,再把脸浸在清冽冽的水渠中和大地亲吻,洗去昨日的疲惫,感受那来自母亲心底深处的细腻,拾起一块土坷垃抛向路边田里的麻雀群中,看它们轰的飞起又落下,瞪起乌黑的小眼睛猜疑观望,吱吱喳喳地讨论、喧闹,然后在野草花丛中坐下,面对明朗的阳光,遥望前面的树木村庄。我的祖辈来自田野,因此对田野依然向往,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11期2017-12-18

  • 荒野诗情
    (河北 保定)张晓刚的画作在荒野上井喷了。一喷一个系列,是个宏大的荒野系列。他画的是荒野,村边、地头、河滩、小树林。要特别强调的是,他画的不是田野,也不是蛮荒。田野更侧重人对自然的规范和整理,因而是社会,是现实,是人的当下,这属于传统现实主义的范畴。蛮荒是古远,是自然的原始状态。丛草淹没人的足迹,高树隐去人的劳作,或许有鸟兽,但对于人来说,那是死寂。而荒野介于蛮荒和田野之间。有村庄,不是全貌,村边、屋角、小树林、柴禾堆;有河流,但不是清清的流水,是荒草和干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11期2017-12-18

  • 荒野诗情
    贾天夏画家张晓刚张晓刚,生于1963年,河北保定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保定画院油画工作室副主任。自幼学习美术,1983年就业于保定市图书馆,1987年参加在保定莲池昆阆举办的“野草七人画展”。1988年参加河北省青年油画作品展,作品《青苹果》获二等奖。1989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著有《田野风声》《大红门》《野草》等中长篇小说,其中《滚地雷》《荡妇》《秦尚义》《李振奇》《陷阱》曾先后在《荷花淀》上发表,《田野风声》在《保定晚报》上连载。2011年作品《雪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11期2017-12-11

  • 血缘的历史:1996年之前的张晓刚
    996年之前的张晓刚作者:吕澎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978-7-5495-7777-4出版时间:2016年4月 页数:468开本:16开 定价:78.00元在吕澎的心目中,1996年之后的张晓刚或许是他自己,但1996年之前的张晓刚却绝不仅仅是他本人。在这部叙述艺术家前半生的书中,出现了太多诸如苦闷、孤独、疲倦这样的字眼,出现了太多有所指涉的意向,例如圭山,一个对于他们来说有着特殊精神寄托的地方。他在书中写道:张晓刚曾在一封给毛旭辉的信中说“

    当代美术家 2017年4期2017-08-16

  • 路径:张晓刚的绘画
    当代绘画领域,张晓刚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其作品不仅有清晰的线索与个人语言的发展轨迹,并且构建了个人的绘画图像系统。事实上,张晓刚的绘画与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史情景是紧密维系的,譬如“后文革美术”时期的转变、“新潮时期”的变革、1990年代初在“后冷战”氛围与“后殖民”语境下面对的新的挑战,以及 2000年以来在全球化语境之下对中国文化身份的建构等等。在这些重要的节点,张晓刚都是重要的在场者、推动者。1980年代是张晓刚的早期创作阶段。当“伤痕”与“

    财富堂 2017年5期2017-06-06

  • 浅析张晓刚油画人物形象的符号特征
    ◎陈琳浅析张晓刚油画人物形象的符号特征◎陈琳符号是用来指称某一个对象或者象征着某种精神内涵的标志。一方面,它具有意义的载体和精神外化呈现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同时具有被感知的客观存在形式。而艺术本身作为一种符号语言,其任务便是把想要传达的情感转化为可听或可见的艺术表达形式。所以很多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也都试图将作品印有自己的“个人标记”。在张晓刚的油画作品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其作品就像是一面时间的镜子,通过聚焦一代人的生活面貌与记忆,印刻出了属于那个年代特

    参花(下) 2017年6期2017-03-24

  • 怎么讲反正都是关注你 ——张晓刚访谈
    张晓刚 严善錞 靳卫红怎么讲反正都是关注你 ——张晓刚访谈张晓刚 严善錞 靳卫红《重生1号:重生之门》 张晓刚 布面油画 270cm×180cm 2015年时间:2016年11月28日地点:北京张晓刚工作室靳卫红:我觉得在当代艺术发展的近30年来,很多艺术家在寻找了一个图式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保持这种图式的稳定性。开始的愿望是表达,但后来变成了营造某种绘画的效果。你的作品不是。你有图式,但是图式里还有一种深意。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过纠结?张晓刚:应该有过。

    画刊 2017年1期2017-02-25

  • 精神底片、经验及其他(下)
    严善錞 张晓刚访谈精神底片、经验及其他(下)严善錞 张晓刚编者按:2010年左右,学者、艺术家严善錞在自己的当代艺术家研究和写作领域中纳入了王广义和张晓刚。选择这两个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在他看来,王广义较多关注艺术的观念问题,而张晓刚更关注形式的问题。为了获得更多的素材,2011年,他和张晓刚展开了连续2日的对谈,最终整理成2万余字的一篇长文。这是一次严肃而又不失趣味的对话,它呈现了2位对艺术的认识和态度,其中既有一致,也存在各种分歧。本刊将此文分3期连载

    画刊 2017年4期2017-02-13

  • 精神底片、经验及其他(上)
    严善錞 张晓刚精神底片、经验及其他(上)严善錞 张晓刚编者按:2010年左右,学者、艺术家严善錞在自己的当代艺术家研究和写作领域中纳入了王广义和张晓刚。在他看来,王广义较多关注艺术的观念问题,而张晓刚更关注形式的问题。为了获得更多的素材,2011年,他和张晓刚展开了连续两日的对谈,最终整理成2万余字的一篇长文。这是一次严肃而又不失趣味的对话,它呈现了两位对艺术的认识和态度,其中既有一致,也存在各种分歧。本刊将此文分3期连载,以飨读者。时间:2011年4月5

    画刊 2017年2期2017-02-12

  • 标准建立信任——2016年世界标准日祝词
    二ISO主席 张晓刚IT U秘书长 赵厚麟标准建立信任——2016年世界标准日祝词IEC主席 野村淳二ISO主席 张晓刚IT U秘书长 赵厚麟标准通过可靠的交流方式、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值得信赖的合作规范,将人与人紧密联结在一起。标准还是人们相互交流或开展交易的通用语言,是实现贸易互惠互利的资源节约型国际经贸活动的核心要素。各种社会行为都依赖于人们对基本规范、理念或价值观的一致尊重。国际标准对上述这些最基础的规则统一进行编辑和规范,确保其全球通用性。一项产品或

    大众标准化 2016年10期2016-12-05

  • 血缘的馈赠
    996年之前的张晓刚》写一篇评论的时候,直白地说,我是无感的。首先,我不是艺术圈中人,对当代艺术界的现状和话语体系无甚了解。其次,看了书而为一本书写评论实在是劳神费力的一件事情。2006年,张晓刚、吕澎于韩国但看完这本书却很快提笔,这基于两个原因。草原组画:暴雨将至,重庆,1981年10月,纸本油画,83cm×110cm第一个原因,这本书的写作动机、出发点与我最近的写作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前一本书完稿后,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了另一本的写作,它是有关中国古代文人

    优雅 2016年8期2016-08-17

  • 张晓刚视知觉呈像的形式来源
    善錞 邵 宏张晓刚视知觉呈像的形式来源严善錞 邵 宏艺术研究者对风格的描述,主要关涉三个方面:形式要素(form elements)、形式关系(form relationships)和作品的品质(qualities)。①Meyer Schapiro, “Style”, in The Art of Art History: A Critical Anthology,ed. Donald Prezios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诗书画 2016年2期2016-06-21

  • 记忆的迷宫
    栖身的墓穴。—张晓刚人的事功伟业和渺小生命赖时间而呈现,而时间又是这一切的主宰者和终结者,时间是人无法超越的自然法则,它既是一种绝对的存在,又是存在的最大敌人,所以,悲观的斯多噶哲学家塞内卡说:“除了时间,我们一无所有。”记忆是人思考时间的核心,也是人企图把握时间的各种妄想中最悖谬的维度,记忆把我们的生活主观地划分为过去和现在,并使它成为我们思考人生的一个辩证的基座:以真实材料为基础而组织起来的虚幻世界。古典世界中人对时间和记忆思考的大体形状是线性、宏观和

    诗书画 2016年2期2016-06-21

  • “绘画者”张晓刚
    史上的位置。”张晓刚纽约2013年初那个冬天,张晓刚在工作室做出了几件自己比较满意的头像试验品。在他看来,他做的也不算是雕塑,只是把绘画变成了他所想象的“立体作品”。那是在京郊“一号地”的工作室,昆明“死党”狗庆之前老早就来帮他搭了这么个雕塑车间,让他有空就进去玩一玩。但从前他进去一点感觉都没有,“还是绘画者的思维”。纽约佩斯画廊的老板阿里(Arne Glimcher)2013年正好来北京,看到那几个头像,问他为什么不用铜做出来,提出要在纽约为他做一个雕塑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20期2016-05-16

  • 我不适合艺术圈的成功学
     1993年,张晓刚于昆明毛旭辉画室中。那段时间,他的绘画正处在向“大家庭“系列转变的重要阶段张晓刚:刚来北京头几年,住在花家地,认识了很多人,每天都是混,美术、音乐、电影……各种各样的人,后来慢慢也没了来往。我们在成都那个圈子是一个很文艺的小团体,就几个画家和诗人而已,何多苓、翟永明、周春芽……跟社会其实是脱节的。来北京之后,就感觉进到了一个很大的名利场。三联生活周刊:你是自觉地想做改变,还是无意识地被推到了另一个方向?张晓刚:我很自觉,我想摆脱原来的东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20期2016-05-16

  • 2016年世界标准日祝词标准建立信任
    ISO主 席 张晓刚ITU秘书长 赵厚麟2016年世界标准日祝词标准建立信任IEC主 席 野村淳二博士ISO主 席 张晓刚ITU秘书长 赵厚麟标准通过可靠的交流方式、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值得信赖的合作规范,将人与人紧密联结在一起。标准还是人们相互交流或开展交易的通用语言,是实现贸易互惠互利的资源节约型国际经贸活动的核心要素。各种社会行为都依赖于人们对基本规范、理念或价值观的一致尊重。国际标准对上述这些最基础的规则统一进行编辑和规范,确保其全球通用性。一项产品或

    质量与标准化 2016年10期2016-02-13

  • 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就任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
    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就任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从鞍钢集团获悉,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晓刚正式就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担负起促进全球标准化发展的重任。张晓刚的任期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张晓刚于2013年9月20日在俄罗斯举行的第36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上成功当选ISO主席,于2014年1月1日起担任ISO候任主席。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其制定的国际标准在世界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

    中国机械 2016年4期2016-02-04

  • 张晓刚绘画的心理因素分析
    30070)张晓刚绘画的心理因素分析刘晓红 (武汉理工大学 430070)摘要:本文主要以作者心理、精神的视角,分析中国当代画家张晓刚绘画创作中潜在的心理因素,揭示其艺术风格的演变与心理特质的内在关联,探寻其绘画蕴涵的心理含义,以期对他的绘画做出新的、更为深入的读解和阐释。关键词:张晓刚;心理;精神分析;艺术风格张晓刚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艺术发展足迹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并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孕育,直到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繁荣阶段的日渐成熟。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2016-01-28

  • 张晓刚
    艺术展创作的?张晓刚:这幅作品起稿很久了,2012年起的稿,去年画廊说拿一件作品参加艺术展吧,我在春节前完成了它,不是为艺术展专门创作的。21CBR:接下来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张晓刚:在准备明年布拉格国家美术馆的个展,画全新的东西,压力很大。21CBR:血缘系列是你的代表作,新作会延续“家庭”的母题吗?张晓刚:我不想规定自己,2013年做展览时就有一个想法,如果我继续创作,不应该用大脑,而是应该用身体去创作。意思是不要太依赖观念的东西,而要依赖手上的感觉、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5年4期2015-09-10

  • 张晓刚正式就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并发表任职致辞
    钢铁集团总经理张晓刚正式就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近日,ISO中央秘书处向全球所有ISO成员正式发送了张晓刚的就职致辞。张晓刚在致辞中首先阐述了他对ISO的理解,表达了他对前任主席Terry Hill先生、ISO秘书长Rob Steele先生、现任的各位副主席,以及过去所有为ISO做出贡献的前辈们的敬意,感谢他们为建设ISO、发展ISO所做的卓越贡献和付出的辛勤努力。张晓刚在致辞中强调,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ISO需要采取创新性的业务模式、

    大众标准化 2015年2期2015-03-30

  • 智慧城市
    张晓刚:国际组织应在“智慧城市”标准化方面加强合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中国鞍钢集团高管张晓刚8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的“迈向智慧国家——2015年质量与标准会议”上表示,“智慧城市”是全球性问题,国际组织应在“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围绕“国际标准化组织与迈向一个更智慧的世界”这一主题,张晓刚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了标准化建设对推动“智慧城市”、“智慧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是多维度的,其“智慧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智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4年8期2014-08-15

  • 鞍钢的“国际范儿”:在世界顶级平台上做业务
    刘永刚 路永庆张晓刚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符合射手座的所有典型特征:有敏锐的洞察力、相信自己的直觉、强悍而不妥协、严谨而富有好奇心、外表儒雅而内心热烈。这些性格不仅浸淫到了他30年个人变迁史的每一根血管,也使鞍山钢铁集团(下称“鞍钢”)这家历史悠久的钢铁企业感受到了他的魄力。和其他一些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大型央企高管相比,张晓刚的国际化程度要更高一些。2013年9月,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鞍钢总经理张晓刚成功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一届主席。这是

    中国经济周刊 2014年7期2014-03-03

  • 张晓刚油画思想解读:以“历史性”的主题,确定自己在艺术史的地位
    的原则。当时的张晓刚正在四川美院上学,在艺术潮流中,受到的更多的是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影响。乡土潮流仅仅冲击了革命写实主义,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革命。而张晓刚在这个潮流中强调更多的是表现个人的真实感觉,正如他在1981年一篇日记里所说“所谓风俗对我来说毫无意义”,“而是表现心灵对自然的一种特殊感应”。这正是中国艺术要摆脱写实主义,踏进现代主义的一个至关重要点,同时也是张晓刚在20年以来一直能走在中国当代艺术前列的重要原因。80年代中期,“85新潮”又掀

    大众文艺 2013年1期2013-09-29

  • 张晓刚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
    钢铁协会副主席张晓刚成功当选ISO主席。这是自1947年ISO成立以来中国人首次担任这一国际组织的最高领导职务,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ISO成立66年来,中国人首次当选主席,是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重大突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和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来之不易。●环球网:中国专家当选ISO新任主席也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标准化事业往前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良好的契机。

    当代贵州 2013年28期2013-08-15

  • 张晓刚:不算怀旧的记忆
    年的调养之后,张晓刚在佩斯北京举办了他10年间的第8次个展。这一次,艺术家以简单的三个字“张晓刚”来命名展览。这次个展也是佩斯北京年度项目“北京之声”的主题展览之一。这是张晓刚继2008年于纽约佩斯画廊举办“修正”个展、2009年于佩斯北京举办“史记”个展之后,第三次在佩斯画廊举办个展。个人记忆从1989年至今,张晓刚共举办了18次个展,参加了150余次群展,仅2003年到现在10年间就有8次个展。但张晓刚说,此次展览比原定计划推迟了一年。原来,由于心脏频

    读者欣赏 2013年5期2013-05-29

  • 波普符号还是集体记忆——评张晓刚油画《血缘——大家庭》
    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在当今世界艺术领域,已然成为中国艺术的符号。张晓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西方观众的口味的偶然性选择,还是为了满足西方世界对“中国标签”的后殖民情感诉求?抑或是当代中国中老年对于曾经的政治高压的集体记忆才造就张晓刚油画《血缘》系列的洛阳纸贵?张晓刚早期最重要的《血缘——大家庭》估价3500万至4000万港元,创作于1995年,属该系列早期作品中的成熟之作。艺术家以自己家庭的旧照片为蓝本,以超现实的风格及笔触为三母子造像,三人无任何的表情,

    名作欣赏 2012年15期2012-08-15

  • 艺术家的灵感从哪里来
    孙琳琳张晓刚:最好的是说不清楚的那部分和张晓刚相熟的朋友都能证明,他是一个多么亲切、机智的人。2011年12月,他专门为“五彩基金”慈善义拍创作了布上油画《我的红领巾》。对于一个地位和价位到他这种高度的艺术家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善举。越练达,内心就越敏感。张晓刚作为创作者的洞察力是无与伦比的。他从艺术史中寻找坐标,将日常接收到的丰富信号在脑中进行精致编排。他耐心等待时间将消费社会的浮沫驱逐出境,最终完成意味深长的杰作。“《失忆与记忆》是2002年开始画的,

    读者欣赏 2012年5期2012-05-14

  • 行业龙头应具有担当精神 ——访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
    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本刊记者/任晏黎 张瑞山中国是钢铁大国,但一直不是钢铁强国,中国的钢铁领军企业应当承担着什么样的社会与创新责任?作为中国钢铁业的翘楚,鞍钢自然是我们关注的焦点。3月7日,本刊记者在歌华开元大酒店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张晓刚是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博士、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鞍钢工作逾30年,是冶金行业专家。和张晓刚交谈,自然离不开创新。张晓刚表示,要想成为世界级的品牌企业,或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1年4期2011-08-15

  • 关于八十年代的《史记》
    杨 时张晓刚被数十名记者围堵在展厅中央,一副无奈的表情,经过三轮堵截和提问之后,他又被拽到几台摄像机前进行网络现场直播。这是张晓刚最新作品的展览现场,同时作为著名的PACE(佩斯)画廊中国馆的开幕展,它被颇具野心地命名为《史记》。展厅里,艺术界大腕随处可见,满脸堆笑的方力钧,甩着长发的王广义,端着香槟的刘小东,耐心面对记者的周春芽……展览已经变成了一次社交盛会,这是一次与当代艺术核心展现亲近关系的机会,所有需要到场的人绝不会缺席。主角张晓刚周旋其间,握手、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40期2009-11-05

  • 张晓刚:我不是那种要革命的艺术家
    新作《史记》是张晓刚又一次对自己80年代个人记忆的再叙述。在如今中国当代艺术的讲述中,个人记忆都不约而同地汇集且固守在80年代那段令人回味的时光,“巧合”得令人乏味80年代,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动荡的时代,那十年也是如今已成为中国“头牌”的当代艺术家们生命与艺术的青葱岁月,他们下意识选取了生活的细节与记忆作为创作的主体,进而被西方世界和批评家共谋成一场阐释的狂欢,于是,艺术家的个人记忆被时代烙印绑架,成为了宏大背景的象征。就像张晓刚在《史记》中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40期2009-11-05

  • 东南亚艺术品走俏 香港苏富比秋拍
    艺术家中,除了张晓刚、蔡国强、刘野等人的作品继续拍出优越的价格之外,二线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已经开始显现出下滑的走势。全场拍出最高价的作品——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1号》不仅是画家探讨此主题的最早作品之一,其151厘米×180厘米的尺幅也是他对《血缘》系列美学的第一次大胆呈现,被视为拍卖市场上最重要的《血缘》系列作品之一。其2306万港元的成交价,虽在拍前估价范围内,然而回观今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出的张晓刚《血缘:大家庭3号》,它的估价也在1950万到2700万

    金点子生意 2009年4期2009-04-14

  • 艺术F4今安在?
    斯通收藏的一副张晓刚的作品《血缘:大家族作品二号》卖出了340万美元(合2324.96万元港币),低于此前最保守的390万美元的估价。虽未超过张个人作品历史最高成交价,但成为迄今为止2008年秋季拍卖中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最高价。2008年4月,张晓刚的《血缘:大家族3号》香港苏富比的拍场上以4736.45万港币成交,远远超过1950万到2700万港币的估价,同时也打破了张晓刚个人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但到200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的、同系列的另外一副作品《血

    中关村 2009年1期2009-04-08

  • 张晓刚:为什么我一直对过去纠缠不清
    冠中位居榜首,张晓刚位居前十。按画家作品的总成交额来看,赵无极、张晓刚、岳敏君、吴冠中分列前四,成交额都超过了亿元大关。从“85新潮”参加西南艺术群体时对死亡的迷恋,到90年代初期开始创作表情冷漠的“大家庭”系列,张晓刚经历了一次内心的转型。自从“大家庭”系列成为当代艺术史上不得不提的经典之作后,来问他要“大家庭”系列的画商越来越多,可是他又有了新的想法。那些想法还没有被市场“检验”,但是他觉得那并不重要。而26年前,刚刚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张晓刚,对未来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37期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