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
- 浅谈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
的经济影响基于胡焕庸线两侧不同的地理环境基础和经济发展条件,其东西两侧始终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但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并不拘泥于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只需要具备移动终端通信设备即可。根据目前手机在我国的普及程度,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推广和发展是毫无障碍的。近年来,伴随4G、5G 网络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必然会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支付习惯,舍弃了精美的钱包主义;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创业之风,为更多普通人发
上海商业 2023年10期2023-11-08
- 白山黑水,一江一城
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思考、计算、绘制,在中国的版图上画出一条长长的直线,这条线的起点在东北黑龙江畔的瑷珲,终点定格在西南边陲的腾冲。这就是著名的“瑷珲-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学术界用发现者胡焕庸的名字将这条直线命名为“胡焕庸线”。在黑河市区东南部,电业街与龙海路交会处,我看到了这条线,它在一个高高立起的蓝色中国地图上,用红色的线醒目地标出;它也在地表上,用一条人行道划出,这里就是“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胡焕庸线东侧以不
妇女·女人观天下 2023年8期2023-09-09
- 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在“双碳”大局中的战略价值及对策建议
点、精准施策。胡焕庸线是反映我国人口经济分布规律的标志性地理分界线,对落实国家“双碳”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胡焕庸线以西地区①是我国传统化石能源和风光水等新能源的富集区,也是我国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要地区,客观上成为我国实施“双碳”目标的关键区域。一、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对我国实施“双碳”目标的重大意义(一)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是碳排放主要增长区域,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大局2010年以来,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和以东地区碳排放总量分别增长了31.5%、13.0%,胡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7期2023-07-31
- 淮水安澜胡焕庸
210019)胡焕庸(1901——1998),字肖堂,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的地理科学家,中国地理学会的发起人、首届理事和理事长,国立中央大学地理学系主任、教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部聘教授。中国人文地理学奠基人,中国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当代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创始人。胡焕庸于1935 年首次提出标识中国东西部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瑷珲——腾冲线”(即著名的“胡焕庸线”),又首次系统论证南海诸岛属于中国,并命名为“南沙群岛”。地理科学家的学术人生就是脚踏泥土、周行人
江苏地方志 2023年2期2023-04-26
- “胡焕庸线”两侧创新能力时空格局演变
差异,本研究以胡焕庸线为界,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等三个方面构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分别从东西半壁和省域两种尺度上定量分析近20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我国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唯有明确当前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才可能更有针对性地缩小区际创新能力差异,促进各区域协调创新发展。国内外学者在创新能力评估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二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4期2022-11-21
- 社会保险与数字普惠金融耦合协调的动态演变与减贫效应
——基于省际面板的实证检验
应李克强总理“胡焕庸线怎么破”之问,参考程名望的研究,将我国划分为“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子样本,[9]观测其东西两侧的动态演化特征,进而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和社会保险的协同减贫效应。在“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推进数字化与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背景下,本文对新时期如何发挥保险在数字普惠金融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协调发展和协同减贫效应具有现实性意义。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一)社会保险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协调配合社保部门在支付宝、微信等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开发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8-26
- 胡焕庸线与农牧交错线的哲学思考
0070)1 胡焕庸线与农牧交错带2013年8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围绕胡焕庸线,提出了“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和“如何破?”的“总理三问”[1]。2014年11月,李总理再次发出了“胡焕庸线怎么破?”之问[1]。21世纪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人以智慧、科技和财富,带着人类共同体的理念,将与全世界共同发展。为了实现一带一路的憧憬,960万km2土地上的14亿中国人,将有着怎样的担当?这就是“总理三问”里反复提及“胡焕庸线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所含
草原与草坪 2022年2期2022-07-05
- 为“南沙群岛”命名的地理学家
家、地理教育家胡焕庸先生诞辰120周年。近日,在“第八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上,胡焕庸在地缘政治、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远见卓识,首次被着重开掘和深度讨论。这位杰出的地缘战略家首次命名我国的“南沙群岛”,他提出著名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更是影响深远。早在1945年,当中国还处于水深火热、积贫积弱的年代,他就预言中国“在战后世界舞台中,占一极重之位置”。中国有条“胡焕庸线”胡焕庸,字肖堂,江苏省宜兴人,1901年出生
读报参考 2022年6期2022-04-25
- 胡焕庸首次为“南沙群岛”命名
东师范大学教授胡焕庸先生诞辰120周年。这位杰出的地缘战略家,曾首次命名了我国的“南沙群岛”。1934年,面对法日觊觎、侵占我国南海诸岛的恶劣行径,胡焕庸发表文章指出:法人占领南海中之九岛,所谓“南海九岛”非其专门之名词也。东南尚有无数小岛,星罗棋布,直达菲列宾派来湾岛(即现菲律宾巴拉望岛)沿岸,其形势与此九岛不可分离,群岛亦无专名,地图上总称之为“危险地带”。而此九岛者,实危险地带西边之诸岛而已。九岛以东,尚有无数小岛与浅礁。其尤大者,如西约克岛,Wes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50期2021-12-24
- 谁为“南沙群岛”命名
家、地缘战略家胡焕庸。许多人知道胡焕庸是因为一条“胡焕庸线”。他以今天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的连线划分出中国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两大基本差异区,开创了中国人口地理学。 今年是胡焕庸诞辰120周年,地理学家们系统整理出胡焕庸数十篇国际政治地理文章,从中又发现了一片“新大陆”。南沙群岛早有铁证 “历史已经证明,他发现的中国人口分布分界线‘瑷珲—腾冲线’(即‘胡焕庸线’),在经济、安全等国情研究和战略制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华东师大世界地理地缘战略研究中
新传奇 2021年48期2021-12-21
- 中国“第四极”
5年,地理學家胡焕庸提出将黑龙江省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的一条基本直线作为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这条线东南侧的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西北侧的64%的国土居住着4%的人口。这不仅揭示了人口分布,也揭示了中国的经济格局。最近二十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破解“胡焕庸线”。同时,成渝地区经济实力快速崛起,成为广袤西部一颗璀璨的新星。在这样的背景下,靠近“胡焕庸线”的成渝地区就被寄予厚望。2020年,成渝地区成为继京津冀、长
第一财经 2021年12期2021-12-08
- 城市的空间尺度能有多大?
问题还是要回到胡焕庸线上。你看到我们的区域发展格局实际上是东南和西北的梯度,也就是胡焕庸线的两边。尽管胡焕庸线两边的比例稍有一点变化,但这样一个基本格局一直维持下来了。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差异都是如此。你可以发现,北京、青岛也是北方,北方也有发展好的城市。另外,南北如何划分呢?以地理上的秦岭—淮河,还是以长江沿线呢?不容易统一。如果用胡焕庸线来分的话,区域差异就很清楚了。区域差异背后的逻辑,可以从区域经济学的三个维度去解释。第一个维度叫 First Nat
新华月报 2021年22期2021-11-23
- 信息化、就业增长与人口流动*
——基于“胡焕庸线”的分析
一、引 言自从胡焕庸先生1935年《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发表以来,8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所占比重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①参见尹德挺、袁尚《新中国70年来人口分布变迁研究——基于“胡焕庸线”的空间定量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9年第5期,第15-28+126页。,这充分说明“胡焕庸线”作为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分界线是相当稳定的。人口作为发展第一要素,不同区域人口数量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累积效应,最终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09-11
- 数字经济发展跨过“胡焕庸线”了吗?
提供了可能。“胡焕庸线”定义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均等的客观事实。由于气候、资源、生产率水平的差异,“胡焕庸线”东侧地区以不到44%的国土面积养育了超过94%的人口,西侧地区以超过56%的国土面积养育了不到6%的人口。虽然“胡焕庸线”最早提出在20世纪30年代,但是“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发展鸿沟却从未填平,市场化程度、社会化程度、治理化程度在东西两侧存在巨大差异,仍然是经济、社会、政治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由于数字经济具有的跨越地
中国信息化 2021年4期2021-05-07
- 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
----基于“胡焕庸线”的空间定量分析
研究较少涉及“胡焕庸线”。 陈银娥等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动态分布及趋同演变过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普惠金融逐渐发散,但中西部地区趋于收敛[12]。 王靖一研究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发现数字经济正在以其独特的地理渗透性推动“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地区的平衡发展[13]。 所有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较高的城市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部,正逐渐由长三角区域向西部区域扩散。 “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之一,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而数字普惠金融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3-10
- 历史情境中的“胡焕庸线”
五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在《地理学报》第二期上发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根据收集和估算的全国各县人口数据,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人口等值线密度图,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人口“西疏东密”的不均衡状况。为直观呈现这一研究成果,胡焕庸提出一条瑷珲(今黑河)一騰冲人口分界线:今试自黑龙江之瑷珲,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之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之面积,计四百万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之百分之三十六,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之百分之六十四;
读书 2021年1期2021-01-11
- 智慧技术范式下的区位理论创新研究
——以“胡焕庸线”西北部区域产业定位为案例
西梯度特征,“胡焕庸线”①胡焕庸线(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不仅是我国人口分布的分割线,也是产业发展的分界线。“胡焕庸线”西北部区域自然环境恶劣,干旱少雨,在产业发展方面,比全国其他区域面临更严酷的自然环
技术经济 2020年1期2020-05-29
- 好风凭借力 扬帆正当时
跨越“胡焕庸线”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黑河—腾冲线”,又名“胡焕庸线”。这条线被认为是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它北起黑龙江黑河,一路向着西南延伸,直至云南腾冲,将中国分为两大板块:地狭人稠的东南部和地广人稀的西北部。人口的分布决定了经济的活跃程度,“胡焕庸线”不仅是一条地理和人口分界线,更是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鸿沟。重庆刚好在“胡焕庸线”东南侧,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市情,导致重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尤其乡村
当代党员 2020年8期2020-05-19
- 神奇的“胡焕庸线”
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摸索出这条线。那时他是从人口的角度看这条线的——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中华民国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那是一条清晰的、几乎骤然就从熙熙攘攘变得人烟稀少的分界线。这让胡焕庸忍不住在论文中感叹:“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不过,最令人唏嘘的,要算这条线的“岿然不动”。在这条线被发现后的几十年里,建设兵团垦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期2020-02-24
- 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有一个名字为“胡焕庸线”。它被称为20世纪中国地理的重要发现之一。胡焕庸何许人也?“胡焕庸线”为何著名?胡焕庸(1901—1998),江苏宜兴人,师从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曾留学法国,致力于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关系研究。1935年,他首次提出标有中国人口疏密程度界线的人口分布图。此线的提出以及绘制都在战乱年代。据考证,当时中国人口约为4.75亿,胡焕庸以1个点表示2万人,将2万多个点落在地图上,再以等值线画出人口密度图。在没有计算机的那个年代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9年8期2019-10-23
- 数字经济正在打破“胡焕庸线”
条影响深远的“胡焕庸线”,这条线最初由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先生在1935年提出,连接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云南省腾冲市,线以西56.3%的领土面积仅养育了5.6%的人口,地广人稀的现实困难使得这一大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令人期待的是,现在一系列统计数字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以其独特优势推动“胡焕庸线”东西部地区实现平衡发展。数字经济正在以三种公平和三种追赶持续推动着这一进程:三种公平是指由于数字技术的超地理特性,为西部地区提供了更
环球时报 2019-09-272019-09-27
- 破不掉的胡焕庸线?
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摸索出这条线。那时他是从人口的角度看这条线的——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中华民国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那是一条清晰的、几乎骤然就从熙熙攘攘变得人烟稀少的分界线,就好像从南到北的中国人,在接近这条线时会意识到什么,于是不约而同停止了向外迁徙的步伐。这让胡焕庸忍不住在论文中感叹:“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9年11期2019-09-10
- 胡焕庸划出了“一条神奇的分界线”
界线,被称作“胡焕庸线”,该线将中国南北向分割为两分部。线两侧的面积比为57%︰43%,两侧的人口比是5.8%︰94.2%。这条“胡焕庸线”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古代农耕和游牧民族分界线,以及现在的“八纵八横”高铁网、物流运输密度、春运迁徙路线,甚至QQ同时在线人数,都有意无意地基本重合了。这条线也成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乃至投资人和企业家们最关注的人文地理分割线。胡焕庸(1901年11月20日~1998年4月30日),字肖堂,江苏宜
科学24小时 2019年6期2019-09-05
- 虚拟水资源视角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构布局。(二)胡焕庸线与水资源分布胡焕庸线是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地理对比线,最早由著名人口学家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又称为“爱辉-腾冲线”、“黑河-腾冲线”。作为我国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胡焕庸线与中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其两侧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线东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水资源较为充沛的地区,线西北地区则是较为干旱的地区(本文具体划分如下:线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宁夏、西藏、陕西,其余省份则属于线东南地区),因而,水资
产经评论 2019年4期2019-09-05
- 胡焕庸线存在性的大数据分析
——中国人口分布特征的生态学及新经济地理学认识
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发现了黑河—腾冲一线,刻画了中国人口分布差异的空间格局[1],后来被人们称为胡焕庸线。王铮、张丕远、刘燕华[2]提出胡焕庸线对应于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将胡焕庸线与生态条件的变化明确地联系了起来。吴静、王铮等[3]研究发现,在气候变化引起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多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从汉晋时期,全国人口与经济重心持续向东南迁移,逐渐形成了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人口分布格局,最终在1230—60年代形成了胡焕庸线。胡焕庸线代表着中
生态学报 2019年14期2019-09-05
- 试论上海高中地理教材人口地理章节的问题
。而教材关于“胡焕庸线”按1935年计算两边人口比例的说法不够科学,相关描述不尽精确,易造成师生误解。地理教材中这些时效性、科学性的问题需要在再版时修订。【关键词】地理教材 人口地理 人口总量 人口峰值 “胡焕庸线” 人口分布格局。【基金项目】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培育基金项目(项目号:SK18YB19)。【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193-01供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迄今仍被采用中的高级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3期2019-08-30
- “风土”,在中国启蒙,在宁夏实践
萄酒联合会主席胡焕庸线(注:胡焕庸线是中国自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呈北东—南西大致为呈45度走向延伸的人口密度突变的分界线)与中国葡萄酒产区的意义重大,从黑河至腾冲的这条斜线,中国的经济地理学家都知道它,这条斜线对中国葡萄酒也至关重要。我本人研究了诸如胡焕庸线与酿酒葡萄种植区,与降水线的关系;产区与消费区,酿酒区与喝酒区;胡焕庸线与好酒线、埋土线、雾霾线、季风气候变化线、碱酸性土壤变化线等。葡萄园中国的“大风土”特征概括为——北方埋土区;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充
收藏界 2019年1期2019-04-02
- 打破“胡焕庸线”背后的发展鸿沟
,便是著名的“胡焕庸线”。这条线,由中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于1935年手工绘出,清晰展示当时中国人口密度的突变——96%:4%,东南侧地狭人稠,西北侧地广人稀。80多年岁月沧桑,中国人口从4.58亿变成13.9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区域发展规划数轮更新,人口政策多次适时调整……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胡焕庸线”却岿然不动:东南侧人口占比,从96%变成了约94%,仅相差2个百分点。当然,合理的人口分布,并不等于人口的绝对平均分布。作为人口密度突变线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1期2019-01-03
- 胡焕庸:一条线把中国分成两个世界
成两个世界的“胡焕庸线”。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发表了《中国人口之分布》,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他经过数月的测算,将黑龙江瑷珲(黑河)与云南腾冲相连。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向着西南延伸,直至云南腾冲。这条线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彼时,胡焕庸是从人口的角度看那条人口分布线的: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中华民国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
意林 2018年22期2018-12-04
- 胡焕庸:一条线把中国分成两个世界
成两个世界的“胡焕庸线”。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发表了《中国人口之分布》,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他经过数月的测算,将黑龙江瑷珲(黑河)与云南腾冲相连。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向着西南延伸,直至云南腾冲。这条线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青年胡焕庸结缘地理学中国近代的地理教育是从东南大学地学系(后为中央大学地学系)开始的。创办这个系的是竺可桢,继承竺可桢所开创事业的则是胡焕庸。胡焕庸幼年丧父,家境清贫。1912年,他读高小。当时的高小,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7期2018-08-19
- 胡焕庸:一条线把中国分成两个世界
成两个世界的“胡焕庸线”。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发表了《中国人口之分布》,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他经过数月的测算,将黑龙江瑷珲(黑河)与云南腾冲相连。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向着西南延伸,直至云南腾冲。这条线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胡焕庸青年胡焕庸结缘地理学中国近代的地理教育是从东南大学地学系(后为中央大学地学系)开始的。创办这个系的是竺可桢,继承竺可桢所开创事业的则是胡焕庸。胡焕庸幼年丧父,家境清贫。1912年,他读高小。当时的
文史博览 2018年7期2018-08-15
- 城市格局之变
突显出来。”“胡焕庸线”的突破点在于城市抢人仍难改变国内人口流动的不均衡情况。例如在中国国土上,有一条看不见的线,影响着所有中国人。这就是著名的中国人口分界线:“爱辉-腾冲”线(解放后称“黑河-腾冲线”),在国际上,命名为“胡焕庸线”。该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将中国分割成两部分。线两侧的面积比为57%∶43%,两侧的人口比却是5.8%∶94.2%,两端GDP比例为4.3%∶95.7%,都很悬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夜晚灯光图也显示,夜晚的中
经济 2018年10期2018-07-03
- “救国之道”
——胡焕庸的国防地理研究
朱梦中说起胡焕庸,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大概多是著名的“胡焕庸线”,而非胡焕庸其人。确实,胡焕庸教授于1935年提出的这条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早已成为中国地理学最广为人知的概念之一①2009年,在由中国地理学会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合发起的“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活动中,“胡焕庸线”当选为30项大发现成果之一,详见Great geographical discoveries of China in 100 years. Chinese National G
孙子研究 2018年6期2018-06-21
- 论新时代战略背景下胡焕庸线的“打破”与“突破”
郑梦怀胡焕庸线东南-西北两侧在人口数量、经济活动、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差异极其明显,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学界关于“打破”与“突破”的讨论由来已久且持论不同,实际_“打破”之说不符合客观规律。在新时代“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共同推动下,在注重生态承载力的前提下,从信息化发展和市场开放等方面不断“突破”胡焕庸线,是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和意义的。胡焕庸线 新时代一带一路 新型城镇化 突破1935年,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提出北起黑龙江爱辉、
财讯 2018年24期2018-05-14
- 再谈“胡焕庸线”及农牧交错带
家学者们提出“胡焕庸线”破与不破之问。他说:“城镇化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胡焕庸线”是个经济地理问题,应不应该打破?能不能打破?请你们帮着研究”。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曾提问:“我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我们是多民族、广疆域的国家,我们要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1-2]。“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的这些问题,简称
草业科学 2018年3期2018-03-21
- 打破“胡焕庸线”的设想
千方百计改善“胡焕庸线”西部地区的森林、水源等生态条件,建设生态宜居城镇,是破解“胡焕庸线”的关键性和根本性措施。基于这种认识,深入思考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胡焕庸线”怎么破的问题,笔者提出建议如下:实施“森林中国”战略破解“胡焕庸线”乃长久大计,非一朝一夕之功。从长期来看,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关键之处不在本地而在东南半壁。我国生态变迁的历史表明,东南半壁的森林和湿地,对于西北半壁的降水具有重要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森林、湿地具有蒸发水分的强大作用,且受到
中国国情国力 2018年1期2018-03-15
- 李昀璐的诗
拉长。直至接近胡焕庸线的两端*故乡那一段,曾空缺了四年的春秋,家在冬夏从后,济南的四季我都没有了,连同济南西再往北的德州东站,天津南站,北京南站多害怕心碎在不得不最后去拥抱你的时候心碎多好啊这样你可以留一片我不用全都带回云南去(注:胡焕庸线为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瑷珲—腾冲一线”,自东北到西南,纵贯中国。)告别演出早起,梳头盘发对镜化妆白衬衫抚平褶皱踩着高跟鞋,拿好论文册语速和语气都反复练习追光打在脸上,我站在中间抱着一
彝良文学 2017年3期2017-09-05
- 《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发布
津冀协同发展、胡焕庸线等专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报告》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部分组成。总报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陆地及其近海岛屿的土地利用状况和过去近 30 年的变化,并分析呈现了不同时间尺度以来中国植被状况、大气污染状况、湿地分布、水资源与水质状况、粮食生产形势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报告对中国土地利用与植被分布的分省特征、中国典型城市群区域大气状况、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形势、中国典型流域水分盈亏状况与水环境
卫星应用 2017年7期2017-08-07
- 地图上的线
理学界的老前辈胡焕庸提出的,也叫“胡焕庸线”。这条线以西以北地势都很高,以东以南普遍很低。汉代的《淮南子》一书讲过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共工把撑天的柱子撞倒了,所以“天倾西北”而“地不满东南”,水都朝东南流,形成这样一种地势,构成中国地形的3个阶梯。中国古代兵家一直讲“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就是说西边和北边高,东边和南边低,从西北打东南是顺势,从东南打西北是逆势,往往逆势不能够获胜,这是兵家讲的概念。这条黑河—腾冲线不仅是中国生态分布线,也是人口分布线。最
读者 2017年13期2017-06-12
- 胡焕庸描述中国经济地理特征
,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研究分析当时全国各地人口数据,制订了一张中国人口分布图。这张图显示中国人口分布呈东南地区稠密、西北地区稀疏的特点。胡先生所揭示的这个特点与人们的经验完全相符,但是他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准确的统计数据来说话的。他指出,在当时中国的版图上从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爱辉区)到云南的腾冲,如果划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中国人口分布的自然界线。线之东南以 36%的国土面积集聚了96%的人口,线之西北以64%的国土承载4%的人口。
世纪 2017年3期2017-06-05
- 西北东南一条线
理学界的老前辈胡焕庸提出的,也叫“胡焕庸线”。这条线以西以北都很高,以东以南普遍很低。汉代的《淮南子》一书讲过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共工把撑天的柱子撞倒了,所以“天倾西北”而“地不满东南”,水都朝东南流,成为这样一种地势,形成中国的三个台阶。中国古代兵家一直讲“右背山林,前左水泽”,就是说西边和北边要高,东边和南边要低,从西北打东南是顺势,从东南打西北是逆势,往往逆势不能够获胜,这是兵家讲的概念。这条瑷珲-腾冲线不仅是中国生态分布线,也是人口分布线,最初胡
特别文摘 2017年7期2017-04-21
- 胡焕庸线:水运业支撑交通强国的基线
员、经济学博士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经典理论成果之一,由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中首次提出。该线的特征可以描述为:以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以此直线为界,线东南半壁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为42.6:1。从1935年到2010年,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人口比重由96.8%下降到2010年的93.5%,这一方面显示出胡焕庸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经济格局和交通格局缓慢改变胡焕庸线的趋势。胡
中国船检 2017年12期2017-03-30
- 中国经济史学的新探索——民国经济学术史中的胡焕庸
经济学术史中的胡焕庸孙大权(复旦大学,上海200433)经济地理学家胡焕庸对中国近代国情探索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一、他提出的瑷珲——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是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分析工具。二、他首次将中国划分为九大农业区,其基本构架至今仍有价值。三、他对“地大物博论”的质疑,以及耕地少、人口多的国情观,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共识。胡焕庸引起和参与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于人口与土地问题的论战”,他被称为中国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和“地大物不博论”的代表,他的“地理环境制
贵州社会科学 2016年9期2016-10-17
- 统筹陆海绕不开“两条线”
深远的两条线,胡焕庸线和南海断续线,其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得到重视与深化。这两条线纵贯南北、横跨陆海,成为中国人民辗转腾挪、发展图存的重要见证和宝贵财产。“胡焕庸线”是从黑龙江爱辉(后称黑河)至云南腾冲的直线连线,由人文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首创,深刻揭示了我国人口地理分布规律:该线以东43%的土地供养了约94%的人口,而线以西57%的土地仅供养着约6%的人口,由此成为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这一模糊认识的有力佐证。在工业文明蓬勃发展的当下中国,尽
环球时报 2016-09-292016-09-29
- 揭秘“胡焕庸线”郭华东:用卫星遥感探讨究竟
——专访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遥感专家郭华东
斯大家揭秘“胡焕庸线”郭华东:用卫星遥感探讨究竟 ——专访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遥感专家郭华东+ 王宛斯“‘胡焕庸线’西北半壁几乎包括了干旱及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这种自然特点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巨大。”6月16日,部分专家在“中国人口格局与胡焕庸线有关问题”研讨会上做了上述表示。80多年来被人们认识的这条中国版图上的神秘的地理人口分界线,再次引起了人们关注。“胡焕庸线”,线起黑龙江省瑷珲县(今黑河市),止于云南省
卫星与网络 2016年6期2016-08-13
- 从林业建设角度破解“胡焕庸线”的思考
建设角度破解“胡焕庸线”的思考◎文/樊宝敏“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此线从黑龙江省瑷珲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的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线西北方地域辽阔但人口密度极低。直到今天,我国人口东稠西疏的分布格局在总体上仍未打破。2013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一次研究座谈会上提出“胡焕庸线”该不该打破?能否打破?如何打破?被称之为“总理三问”。2014年11月,李总理在国博参观展览时再次发出了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2期2016-04-05
- 基于空间信息认知人口密度分界线
——“胡焕庸线”*
分界线 ——“胡焕庸线”*郭华东 王心源 吴炳方 李新武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北京 100094“胡焕庸线”是我国自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呈北东—南西走向延伸的人口密度分界线,其形成和发展与自然条件诸如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要素密切相关,更与社会、经济及人类活动相关。面向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李克强总理提出了“胡焕庸线”“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三大问题。文章基于空间信息和相关时空数据的综合分析,通过典型地区的实地调查,提出了“胡焕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年12期2016-03-27
- 各地学者在沪探讨科学突破“胡焕庸线”
探讨科学突破“胡焕庸线”“胡焕庸线”提出80年,至今仍然有效,对“胡焕庸线”的突破,更多在于破解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胡焕庸线”,而非人口意义上的“胡焕庸线”。在昨天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人口地理格局与城市化未来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探讨了如何科学突破“胡焕庸线”。“胡焕庸线”的稳定源于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焕庸先生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在1935年时,他采用“点子法”,根据当时全国各县市人口数据
地理教学 2016年5期2016-03-21
- 有度有路新途锐New Touareg 21天贯穿中国一场关于度和路的穿越
定的线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在地图上的黑龙江瑷珲和云南腾冲之间连了一条线,指出“在此线之东南,全国36%的土地,养活全国96%的人口。在此线之西北,在全国64%的土地上,只有全国4%的人口。”这条线同时也是中国的农牧区分割线、景观分界线、文明分界线、降雨量分界线,被人称作“胡焕庸线”。作为一条自驾游的路线,胡焕庸线兼具长度(导航距离5 000余公里,实际行车要达到七八千公里)、精度(移步换景,穿越各种地形路况)、厚度(从边疆到关内,领略多种文化),堪
车主之友 2015年10期2015-12-09
- 21天贯穿中国有度就有路 新途锐New Touareg
家口 一座最“胡焕庸线”的城市如果内蒙古草原是一幅用蓝和绿勾勒出的天堂图景,那么张家口就是我们熟悉的人间,充斥着路边摊、快餐店和乱窜的电动车。天堂和人间之间隔着1 600多公里的各朝各代的长城,张家口西北的群山就是一座长城博物馆。在荒凉的长城上,张鸣老师像“宣大总督”一样介绍起长城的防务、明清的战事、张库大道,克平老师则讲起了商旅食粮“路菜”、商贸催生的名吃“炒南北”。我们并没有破坏野长城,这段长城是“开而未发”的,道路已经修到脚下,游人的路线也已经铺好,
越玩越野 2015年10期2015-11-28
- 破不掉的胡焕庸线
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摸索出这条线。那时他是从人口的角度看这条线的。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中华民国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那是一条清晰的、几乎骤然就从熙熙攘攘变得人烟稀少的分界线,就好像从南到北的中国人,在接近这条线时会意识到什么,于是不约而同停止了向外迁徙的步伐。这让胡焕庸忍不住在论文中感叹:“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幸福·悦读 2015年9期2015-09-09
- 从供给管理角度疏解能源环境压力
力◎文/贾康“胡焕庸线”揭示的基本国情在基本国情层面,20世纪30年代胡焕庸教授在研究中发现,把黑龙江瑷珲和云南腾冲两点连在一起以后,这条直线的两边,一个是西北方向,一个是东南方向,可以形成一种国土和人口之间的鲜明对比。按照当时的数据,以这条大概45度角的“胡焕庸线”为分界,东南半壁36%的土地供养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仅供养4%的人口,二者之间人口密度比高达42.6:1。笔者以2010年前后的数据与当年的研究进行比较,发现这个比重的变化很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7期2015-07-07
- 破不掉的胡焕庸线?
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摸索出这条线。那时他是从人口的角度看这条线的——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中华民国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那是一条清晰的、几乎骤然就从熙熙攘攘变得人烟稀少的分界线,就好像从南到北的中国人,在接近这条线时会意识到什么,于是不约而同停止了向外迁徙的步伐。这让胡焕庸忍不住在论文中感叹:“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视野 2015年10期2015-05-13
- 谁还记得“胡焕庸线”
何能打破这个“胡焕庸线”的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成果,实在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据报道,2014年1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当看到一张中国地图上标注着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 “胡焕庸线”时,曾发出了“胡焕庸线怎么破”之问。笔者手边,恰有一本其家人为纪念胡焕庸(1901——1998)诞辰110周年而自印的纪念文集《梅花香自苦寒来》,详尽记述了这位中国人口地理学创始人勤学敬业、艰辛
中国经济报告 2015年3期201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