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胡焕庸线”背后的发展鸿沟

2019-01-03 12:38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鸿沟中西部人口

吴 兢

自黑龙江黑河(原名瑷珲)到云南腾冲,约呈45°倾斜的一条线,便是著名的“胡焕庸线”。

这条线,由中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于1935年手工绘出,清晰展示当时中国人口密度的突变——96%:4%,东南侧地狭人稠,西北侧地广人稀。

80多年岁月沧桑,中国人口从4.58亿变成13.9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区域发展规划数轮更新,人口政策多次适时调整……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胡焕庸线”却岿然不动:东南侧人口占比,从96%变成了约94%,仅相差2个百分点。

当然,合理的人口分布,并不等于人口的绝对平均分布。作为人口密度突变线的“胡焕庸线”,其背后存在的现实发展鸿沟亟待消弭。

一个现状:人口格局稳定

这条神秘的“胡焕庸线”,将中国分为迥然不同的两个自然和人文地域。

在人口学家眼里,它是人口稠密与稀疏区域的分界线;在环境专家眼里,它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基本与400毫米年降雨量线重合;在农业专家眼里,它是农业与牧业生产区的生态分界线;在人文地理学家眼里,它是青山绿水与大漠高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

“胡焕庸线”两侧,为何差异如此之大?

在胡焕庸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80多年来,“胡焕庸线”又为何如此稳定?粗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础因素。随着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逐步减少,但其始终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础因素。自然环境是形成“胡焕庸线”的首要原因,这也使得“胡焕庸线”保持稳定。

其二,经济生产布局与自然环境一脉相承。伴随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因素日益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尽管如此,自然环境还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外部条件,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日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国东部地区依赖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良好的教育等快速发展,“胡焕庸线”展示的人口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其三,工业化城市化让人口聚集效应更明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但主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集聚。“胡焕庸线”东南侧人口密度由整体相对均匀,转向越来越集聚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西北侧人口全国占比尽管明显上升,但东南侧人口占比仍有绝对优势。

一条主线:区域协调发展

在“胡焕庸线”两侧,还存在GDP数值、城镇化水平、交通路网建设、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发展鸿沟。

如何消弭“胡焕庸线”背后的发展鸿沟,让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紧紧抓住“区域协调发展”这条主线,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协调联动,推动更高层次的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一是实施新战略,增强发展协同性。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区域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和整体性,为消除“胡焕庸线”背后的区域发展鸿沟带来新机遇。

二是落实新理念,提高发展科学性。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方位、系统化、创新性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各区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是构筑新格局,弥补发展差距性。持续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地区发展战略,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共同进步。注重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促进集约化发展;积极发挥长江经济带独特优势,打造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带。

一体发展:“四架马车”并行

2008年到2017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10年超过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发展相对差距逐渐缩小,区域增长格局发生历史性转变。下一步,要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发挥中西部特色优势,抓机遇、增活力、求增量、补短板,推动中西部与东部一体发展、齐头并进,让“胡焕庸线”两侧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第一,抓住全面开放机遇。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中西部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沿海、内陆、沿边开放更好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让中西部从改革开放大后方,变成了全面开放大前沿。要积极谋划、加快对接,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激发全新动力,挖掘区域潜力,形成后发优势。

第二,释放“四化同步”活力。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层次问题的重要路径,也是缩小东中西部差异的现实抓手。重点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地方实际选择最为适合的模式和路径;加强中西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创造绿色发展增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部地区是我国资源富集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决不能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在新时代背景下,西部地区应基于自身条件和全国区域分工格局,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绿色GDP”。

第四,补齐脱贫攻坚短板。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中西部地区,正是老少边穷集聚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更为艰巨;而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也为中西部大跨越大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坚定不移实施精准脱贫,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增强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规范稳定的转移支付、扶持协作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中西部开发建设,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切实增强中西部老百姓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鸿沟中西部人口
《世界人口日》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鸿沟为何不可逾越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鸿沟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