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治国理政政治观的内在逻辑

2019-01-03 12:38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特色

范 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继往开来,勇于创新,在政治价值、政治主题、政治目标、政治制度、政治保障、政府政治、国际政治、政党政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形成了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治国理政政治观。探讨新时代治国理政政治观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把握其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

在政治价值方面,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

政治价值是政治现象及活动的灵魂,决定着政治制度性质及政治行为模式的选择。在政治价值选择问题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民为中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价值理念。其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政治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其二,“权由民所赋”。公共权力的来源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是“权为民所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施行3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发展,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一论述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阐明了中国的人民共和国国家性质,指出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主体地位,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其三,“权为民所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权为民所用”的论述,阐明了国家公务人员及领导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权力的运用为了人民,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及利益,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在政治主题方面,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主题词。政治主题问题之所以重要,从政治学来看,这实际上涉及中国的国体及政体的选择问题,涉及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这个重大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治国理政、贯穿治党治国治军的鲜明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性,指出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必须坚持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三者相统一原则,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就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在政治目标方面,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高度发达民主政治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对国家总体奋斗目标的概括,但无疑也内涵了政治目标,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特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固然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问题,但国家治理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促进国家制度体系及其制度执行力的现代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及政治思想的创新。进入新时代,就要紧紧围绕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总目标,加快实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这个政治目标。

在政治制度方面,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国家制度是一个复杂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其中政治制度在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推进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一,在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新思想。第二,在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方面,丰富了有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提出在健全选举民主制度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包括政协协商,但又大大超出了政协协商的内容。其创新表现在从协商主体来看,政协协商的主体是各级政协组织,而协商民主的主体却是多样性的,包括“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从协商事务来看,协商民主比政协协商所涉及的内容更丰富更广泛。第三,在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提出“八个坚持”的新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提出,在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八个坚持”的提出,是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当代中国多民族基本国情有机结合的最新思想成果,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第四,在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方面,提出“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的新思想,这为健全基层民主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此外,在坚持和发展“一国两制”等制度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总之,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在政治保障方面,强调全面依法治国

新时代治国理政政治观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五大体系”和“六大任务”,到十九大强调的“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论述的“十个坚持”,从强调要坚持人权原则,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到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等新措施,集中反映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在政府政治方面,强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府政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其一,论述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行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制度等诸多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和要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行政体制、机构编制和政府职能的问题。其二,论述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总方向和重点任务。“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新观点的提出在于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总方向”,就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出“政府治理”的新概念,强调服务与管理职能并重。“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这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的战略举措。其三,论述了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推进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尤其强调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等。这一系列新思想,阐明了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府理论。

在国际政治方面,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

新时代治国理政政治观强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其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努力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其二,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的梦,也是造福世界的梦。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其三,在外交及国际关系方面,强调中国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面对近年来国际局势复杂化的形势和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风险,强调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这既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也是为了更好承担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责任。这就是要把讲求道义的理想主义和讲求利益的现实主义有机结合起来。这些有关中国外交及国际政治的思想,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哲学及国际政治观。

在政党政治方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其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其二,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统领、根基、着力点、领域和质量等问题。这就是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其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提出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和长效机制。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在政治生态方面,强调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等。其四,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强调要选拔和培养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治国理政政治观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新时代治国理政政治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有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助于加快构建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科,增强中国政治学的主体性;有助于讲好中国政治故事,增强国家政治软实力。从实践上看,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特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特色种植促增收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北欧经验与协商民主
领导干部选拔与协商民主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