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波
围绕领导干部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推动建立领导干部心理服务体系,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题中之意。领导干部既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同时作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也是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关注对象。领导干部心理服务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维护好自身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并进一步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促进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鉴于领导干部群体的特殊性,从科学化与实践性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该在构建领导干部心理服务体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成为领导干部心理服务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担负起保障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促进领导干部心理和谐的重要职责。
一、领导干部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需求与顾虑并存,应将心理培训作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的首要环节
领导干部也是普通人,也会因为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波动,甚至遇到较为明显的心理困扰。比如,在工作、家庭以及个性等多重压力源的叠加性或持续性影响下,出现明显的压力感;在快速的社会变迁与组织变革中,出现明显的心理不适应;在组织要求和个体需求脱节,尤其是职务晋升、待遇改善等方面远滞后于个人预期的情况下,出现明显的心理冲突感;在长期高要求、快节奏的工作节奏下,心智资源过度消耗,出现职业倦怠感等。上述心理失调往往伴随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烦闷、躯体化症状以及强迫行为等心理行为症状,直接影响领导干部的心理体验、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随着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他们在舒缓压力、调节情绪、改善身心健康以及化解现实性的心理困扰方面的需求迫切且意愿也比较强烈。
然而,由于心理健康科普工作的滞后以及传统行政文化等的影响,领导干部群体在寻求或接受心理服务方面却依然存在认识误区和顾虑。首先,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心理学是“算命”“玄学”“心灵鸡汤”或者“伪科学”等,对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工作的认可度较低;其次,经常有领导干部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会需要心理服务,为防止被别人视为“有病”,他们往往很少愿意主动接近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或尝试接受心理服务;再次,很多领导干部觉得心理上出问题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会影响自己的名声和威望,在确实经历明显的心理困扰或心理疾病时,往往会伴随有“病耻感”,同时还担心可能会影响个人仕途发展而产生“病忧感”,因此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讳莫如深,并且因担心个人隐私遭到泄露而不敢或不愿寻求心理服务;此外,还有领导干部会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前产生被评价焦虑,担心被嘲笑或者被视为懦弱无能,从而对向专业人士暴露自身的隐私产生顾虑;同时,领导干部还会对心理服务的效果存在疑虑,尤其是觉得心理工作者能力和智慧远不如己,不足以胜任帮助自己答疑解惑的工作。以上种种原因导致领导干部对心理服务的心理防御度较高,甚至出现即便存在严重的心理困扰也不愿主动寻求或被动接受心理服务的情况。
由此,围绕领导干部群体的心理服务,应首先从消除疑虑、提高认识、促进认同的角度入手。从心理服务开展的效率和效果的角度看,心理培训无疑是较为理想的服务导入选择。心理培训是一种面向群体的心理服务形式,可以同时覆盖一定规模的受众,而且在群体共同参与的情境中,也有利于降低领导干部的心理防御度,促进领导干部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触、体验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进而形成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增强心理调节的意识和自主调节能力、激发进行日常心理保健和特定情况下寻求心理服务的意愿,从而推动领导干部对心理健康服务有更高的认同度、接受度与参与度。因此,心理培训不仅仅是领导干部心理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整个服务体系中起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的前置环节,在推进领导干部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把心理培训抓实抓好。
二、各级党校应以心理培训、心理咨询以及心理自助服务为核心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心理服务平台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心学思想,认为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独立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而独立存在。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曾在《心之力》一文中提出“心为万力之本”的重要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也是分别从信仰、态度、作风、动机与品德等内隐的层面提出考核评价干部的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心理是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心力是能力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的好干部首先好在“心”里,领导有力首先要心里有力。党校按照好干部标准培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领导干部队伍,同时应重视加强领导干部的心理建设。
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校能够覆盖各级领导干部,在为领导干部提供心理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平台优势和操作优势。构建领导干部心理服务体系,应重点在党校搭建心理服务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服务阵地,确保心理服务的质量和供给量,使领导干部在党校学习期间能够同时缓解心理压力、化解心理困扰、增强心理活力,从而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实现能力与心力的融合发展。同时,也通过党校在心理服务平台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引领和推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工作。
建立系统化的心理培训课程体系。党校是为领导干部开展心理培训的重要场所,这是因为领导干部在党校学习期间的开放度比在工作单位更高,对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的接纳程度与尝试意愿也更高。从服务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党校应该探索建立起多样化的心理培训课程,使心理培训在促进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和促进领导干部心理资本增值方面发挥关键引领作用。具体而言,首先,开发好领导干部身心健康方面的基础性心理科普课程,将领导干部普遍关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舒缓压力、改善焦虑或抑郁、睡眠健康、心身健康等焦点问题厘清、讲透,并且传授实用、易操作的心理调节方法;其次,开发好领导干部政治心理、从政心态、廉政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性心理建设课程,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遵循认知深化与态度内化的心理规律,促进领导干部与政治生态相呼应的心理生态的持续改善与优化;再次,开发好人际沟通、识人用人、激励、谈判等人际协调方面的课程,促进领导干部熟练运用心理学的理念与技术进行工作中的心理博弈和心理共建;最后,开发好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教练、生物反馈减压训练等方面的体验式课程,为领导干部创设多元化的课程学习体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增强学习后的转化运用能力。
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培训往往会对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个别确实存在心理困扰的领导干部往往会在培训后产生寻求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此外,即便没有开展心理培训,领导干部也更愿意选择相信党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性、权威性以及规范性,因此也可能倾向于在学习期间寻求心理咨询服务。为此,应该在党校建立起专门的心理咨询场所,配置心理评估与心理疏导仪器设备,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内容与获取方式的宣传,使有潜在需求的领导干部能够及时获取心理咨询服务,有效化解心理困扰,提高心理自助能力,促进心理和谐与人际关系融洽。
加强多样化的自主学习与自助服务供给。在党校搭建心理服务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党校学习的周期较长,这能够保证心理服务的连贯性,从而达到心理疗养和心理建设的目的。心理服务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或心理咨询室内,心理服务的触角可以延伸到党校学习生活的不同空间,这也给心理服务的连贯性创造了可能。党校在开展好心理培训和心理咨询等规范化的心理服务的同时,也要增加多种形式的心理自助服务的有效供给。比如,在学员宿舍、教室、图书馆等领导干部经常活动的场所放置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方面的图书,使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工具书式的查阅与学习;开发与推广使用领导干部心理自助在线服务平台,使领导干部在党校学习期间可以随时通过心理健康测评小程序进行心理体检,通过在线课堂进行点播学习,通过音乐诱导或带引导语的放松练习来舒缓压力和释放负面情绪,通过在线咨询预约或进行即时的心理咨询,通过在线阅读掌握更多心理健康资讯;此外,还可以定期开设自主选学的心理沙龙,让学员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更灵活的学习。
三、推进党校心理服务平台建设应着力解决专业引领与辐射带动等关键问题
应该说,党校心理服务平台建设是构建领导干部心理服务体系的一项关键举措,在推动领导干部认可与接受心理健康服务以及促进心理服务制度化、机制化、规范化、常态化方面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此,党校在推进心理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和着力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加强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性与匹配度。党校应该充分利用贴近领导干部的优势,深化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状态、影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内外因素、领导干部心理服务的重难点问题、领导干部对心理服务内容与方式的获取偏好等,将基础性的研究与分析工作做实,把准领导干部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痒点、痛点和兴奋点。同时,围绕调查结果和研究发现,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学理念、技术、方法的挖掘与转化运用,不断更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争取使心理服务平台输出的心理服务贴近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生态,在领导干部群体中受欢迎,还能帮助领导干部摆脱心理困扰并促进心理和谐。
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力,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的科学化与实用化。心理培训是党校心理服务平台上的重头戏,针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培训不能过于理论化,也不能过于肤浅化或儿戏化,更不能神秘化。要促进领导干部认同并接纳心理服务,必须依托并传播科学、实用的心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为此,党校应重视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力,对“半道出家”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专业理论素养与技能的训练,对引进心理学学科专业人才要加强理论转化应用能力训练,确保心理健康教师既精通心理学专业理论,又熟悉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实际,还善于将二者有机对接起来,研发出科学、实用的心理服务产品。此外,全国党校系统要密切联系,加强学术交流,尽快推出领导干部心理培训教学大纲与指导意见,加强党校系统心理健康培训方面的师资培训,适时进行名师名课评选,在师资和课程方面树立标准与标杆,推动党校心理健康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注重营造心理服务的氛围,扩大心理服务的知晓度与影响力。党校还应主动加强心理服务的规模化输出,推动更多领导干部接触和了解心理服务。在知识产品输出方面,应组织定制开发适用于领导干部群体的心理健康检查测评工具,定期发布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服务研究报告,出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方面的系列科普读物;在落地服务输出方面,充分利用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心理健康相关节日,在校内大规模发放心理健康宣传手册、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和沙龙、进行广场心理咨询等活动,使在校的领导干部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感知和体验心理服务,在浓厚的氛围中提高心理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心理服务被更多领导干部所熟知和认可。
促进党校心理服务平台与所在区域党政部门需求的对接,推动领导干部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党校心理服务平台是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党校作为心理服务的主阵地,既能保证心理服务的质量,又有利于推动领导干部认同和接受心理服务。为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完善,党校要着力增强心理服务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当前,各级党政部门自主开展心理服务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但多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设计和实施好针对单位内部干部职工的心理服务。在这方面,党校应立足自身的优势,依托专业力量、实用工具与成熟的心理服务平台,输出以单位为服务对象的心理服务体系,为所在区域的党政部门提供心理顾问服务,为更多的基层领导干部提供心理服务;同时,为各级党政部门构建内部干部心理服务体系提供咨询指导,在其购买第三方机构的社会化服务时进行心理服务专业水准的鉴别评价、服务质量与效果的评估等。此外,应重视加强各级党校心理服务平台建设和各单位内部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与总结,逐步形成面向整个领导干部群体的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内容与形式、实施路径及绩效评估等方面的统一标准,推动建立规范高效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