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伟 姚晓明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需要各个地区统一行动、全国一盘棋,核心是抓住重点地区和主要矛盾,系统谋划、聚焦重点、精准施策。胡焕庸线是反映我国人口经济分布规律的标志性地理分界线,对落实国家“双碳”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胡焕庸线以西地区①是我国传统化石能源和风光水等新能源的富集区,也是我国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要地区,客观上成为我国实施“双碳”目标的关键区域。
一、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对我国实施“双碳”目标的重大意义
(一)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是碳排放主要增长区域,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大局
2010年以来,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和以东地区碳排放总量分别增长了31.5%、13.0%,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6.8%上升到29.8%,上升了3个百分点。从我国各省区碳排放演化趋势来看,胡焕庸线以东省区大多已经到了城镇化和工业化中后期,碳排放总量达到或者度过了高位平台期,北京、上海、吉林等省市甚至已经实现了碳达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整体压力不大。而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则大多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中期加速发展期,不少省区碳排放总量仍然处于攀高峰的阶段,并且不少省区高碳型产业结构依然突出,2030年前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直接关系到我国碳达峰目标能否如期顺利实现。
(二)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压减化石能源、提升新能源
从化石能源储量分布来看,以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为代表的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是我国化石能源分布的集中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国的比重高达80.4%、53.9%、81.9%。从新能源储量分布来看,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新疆东部和北部、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风功率密度和光辐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1.2倍,风能、太阳能分别占全国的比重高达81.0%、76.0%。因此,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新能源,胡焕庸线以西地区都是国家能源保障基地。我国实施“双碳”目标的核心是要实施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幅压减化石能源比例、提升新能源比重是必然选择,这两项任务实施的主战场均是胡焕庸线以西地区。
(三)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是我国主要碳汇增长区域,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胜局
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碳汇尤其是森林碳汇是减碳降碳、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2019年我国活立木总蓄积量190.1亿立方米,胡焕庸线以西地区1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达到208.6亿吨,占全国比重达到60%,是我国巨大的“储碳库”。近年来,随着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强和西北地区气候出现暖湿化趋势,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增强,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代表,2021年净碳汇能力是此前科学界预测的4倍。由此,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将成为碳汇主要增长区域,关系到我国碳中和能否顺利实现。
二、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实施“双碳”目标需要解决重大问题
(一)需要处理好碳排放日益增长和碳约束日益增强之间的矛盾问题
当前,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的大多数省区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中期发展阶段,对碳排放的需求正处于攀高峰阶段。实施“双碳”目标必将通过减碳降碳对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社会运行等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导致这些地区可能要承受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不曾承受的碳约束之痛,处理不当或操之过急甚至会对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正常进程造成波澜。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碳排放日益增长和碳约束日益增强之间的矛盾,既是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实施“双碳”大局的关键,也是关系到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大局的关键。
(二)需要处理好减少传统化石能源和增加新能源之间的衔接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东西地区之间存在着能源供需格局不匹配的问题,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承担着“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源头保供责任。在实施“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减少传统化石能源占比、提升新能源占比是不可逆转的能源变革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胡焕庸线以西地区都是关键地区。面临能源替代变革的战略使命,必须正确处理好胡焕庸线以西地区传统化石能源的“破”与新能源的“立”之间的衔接问题,尤其是加快突破风、光等新能源发展的储能技术、用地支撑、运送通道等难题,妥善处理好传统化石能源的“减”和新能源的“增”之间的节奏问题。
(三)需要处理好压实减碳责任与强化减碳激励的匹配问题
区际贸易会造成隐含碳排放的转移,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由于产业发展的梯度差异,西部地区大多承担着能源资源原材料等上中游产品的供给责任,而东部发达地区则更多是面向终端的中下游产品。在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区际贸易中,东侧地区是碳排放转出区域,而西侧区域尤其是西北地区更多的是碳排放转入区域。因此,在隐含碳排放转移的机理作用下,如果按照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等分配碳排放权的话,会造成事实上的“碳排放分配不公平”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是隐含碳转入地区,其中内蒙古是全国隐含碳转入量最高的省份。由此,在实施“双碳”目标过程中,要全国一起算大账,尤其是对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既要压实减碳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减碳激励配套措施。
三、推进胡焕庸线以西地区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实施能源替代战略,构建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实施能源替代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一是发挥水、风、光等清洁能源潜在优势,加快布局建设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基地以及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弯”、河西走廊、新疆、松辽等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强化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金融等要素倾斜性支持,引导央企和清洁能源龙头民企积极参与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实施清洁能源阶段倍增计划,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二是推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的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動风光制氢、压缩空气储能、新型储能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三是在蒙西、陕北、山西等传统能源基地率先建设现代智慧电网系统,在局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规划建设一批面向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的清洁能源外送通道。
(二)加快实施绿色低碳战略,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加快制定和实施绿色低碳战略,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低碳化改造,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一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煤电、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低碳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电气化、智能化改造,推进商贸流通和信息服务业绿色低碳改造。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发挥胡焕庸线以西地区产业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综合能源服务、环境污染治理、碳排放服务管理等新型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绿色环保企业,推动低碳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和生态化发展。三是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依托西安、成都、郑州、兰州等中心城市布局建设一批绿色低碳技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加强低碳零碳负碳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攻关,重点开展智能电网、先进储能、高效光伏、大容量风电、绿色氢能、低碳冶金、现代煤化工、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技术攻关,在兰西城市群、黄河“几字弯”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关中天水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等区域率先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绿色低碳重大先进技术成果示范应用。
(三)加快完善碳调节政策体系,融入全国“双碳”大局
建立健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碳调节政策体系,给予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充足的碳排放空间,积极融入全国“双碳”目标大局。一是给予“双碳”倾斜式国家政策支持,分区分类有序推动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实现梯次碳达峰,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等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地区给予更大碳排放空间,可最晚在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建立健全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的减碳降碳补偿和激励机制,在新能源用地、绿色金融、绿色低碳技术重大平台布局、碳汇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支持。二是建立健全碳市场交易机制,推动碳排放指标、碳汇指标、产能交易指标、绿电指标等市场交易机制,在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有条件的国家中心城市或城市群核心城市布局建设全国性的涉碳市场交易中心,鼓励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区域开展基于碳排放的跨区域协作试点示范,力争建立互惠互利的市场化协作机制。
注:
①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包括胡焕庸线经过省份及其以西地区,具体指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四川、云南、西藏、陜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十一个省区。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