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

  • 痞满从湿论治探讨
    510120)痞满是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临床常见脾胃系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自觉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特点。痞满又被称为“痞塞”“痞隔”“胃痞”等。痞满的发病常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或邪气留滞,脾胃升降失常而成[1]。痞满与湿邪的关系密切,湿邪是形成痞满的常见病理因素[2]。以下基于湿邪特性及其与中焦脾胃之间的关系,探讨从湿论治痞满的思路与方法。1 湿邪与痞满湿邪在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9期2023-10-18

  • 基于数据挖掘《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痞满的用药规律探究
    许志坚,鲁玉辉痞满以痞塞、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无压痛为主要症状[1],以胸膈、胃脘部为主。《黄帝内经》首见“痞满”,“太阳之复…心痛痞满”,并指出其病因包括饮食、起居、寒气等。《伤寒论》则对该病拟定了治法:“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李东垣亦指出治“痞”需消补兼施,并创治“痞”名方“枳实消痞丸”。叶天士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代表著作有《瘟热论》《临证指南医案》等。在《临证指南医案·卷四“痞”》医案中,明确将“痞满”与“反胃”“噎膈”进行了论述,“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12期2023-05-06

  • 余绍源调气论治痞满经验
    10120)有关痞满的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也,是脾胃疾病的一种病症,以自觉胀满为首要感觉,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西医学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胆囊炎等疾病以脘腹闷满为主症者,均可归为中医的“痞满”范畴。痞满的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畅,除自觉闷塞、郁满的表现外,细究其中亦有上顶、下坠、急迫、窜逆、饱胀等细微差异,故治疗不能独限于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3期2023-04-05

  • 痞满从寒论治思路探析
    100053)痞满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是指以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可分为胸痞、胃痞等。痞满与“寒”密切相关,如《素问·异法方宜论》言:“脏寒生满病”,《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言:“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故基于寒在痞满发生中的作用,现探讨从寒论治痞满的思路与方法。1 “寒”之中医学理论内涵《说文解字·卷七》言:“寒,冻也”,“冻”即冷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寒亦是冷的意思,释义简

    江苏中医药 2022年4期2023-01-05

  • 张珍玉论治痞满学术思想探析❋
    250355)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1]。痞满为患,病程较长,迁延难愈,目前西医常规治疗痞满存在副作用多、疗效差、时间长等诸多缺点,相比西医而言中医治疗本病具有较大优势。张珍玉教授对于痞满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现将其诊疗痞满学术思想介绍如下。1 痞满证治以固护正气为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乃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张珍玉重视人体正气,以“物先腐而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7期2022-12-28

  • 从气的角度浅析痞满的发病与治疗※
    130117)痞满又称胃痞,是由多种原因或诱因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致使脾失健运、胃气壅塞,进而出现以胃脘部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1]。痞满的记载始见于《伤寒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明确了痞证的临床表现为满而不痛,即不见或少见疼痛,仅胀满不适。痞满是脾胃系统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好发年龄广,病情易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当于西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痞满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个亚型,以早饱感、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7期2022-11-21

  • 李军祥从“否”“泰”卦象论治痞满经验*
    床论治思路之一。痞满病名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以患者自觉胃脘部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不舒,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脾胃升降失司,中焦气机壅滞为基本病机,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4]。李军祥教授在医易同源的背景下,通过考究痞满之“痞”与否卦之“否”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周易》“否”“泰”二卦之卦象理论论治痞满。笔者有幸侍诊于李师左右,现将李军祥教授论治痞满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从“否”卦论痞满之病机许慎《说文解字》[5]曰:“痞,痛也,从疒否声。

    中医学报 2022年9期2022-11-15

  • 阳春砂仁异功散加减治疗痞满的临床疗效分析
    春 529600痞满是中医临床症状的一种描述,是指胃脘部胀痛不适、痞塞的一种自觉症状,其在西医诊断中多为慢性胃炎、胃下垂、胃轻瘫、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疾病[1-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抑酸药、促胃动力药物等西药治疗痞满[3]。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是临床常见消化道促动力剂,常用于胃轻瘫、胃功能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痞满虽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使用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4-5],且常规西医治疗重在对症治疗,无法有效结合治病与防病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7期2022-09-15

  • 基于古代医案探讨痞满证治的用药规律
    京 100700痞满,又称心下痞、胃痞,是以心下痞塞,满闷不舒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中医痞满涵盖了西医的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2-3]。西医多采用抑酸剂、促进胃动力药物治疗此类疾病,存在较多的副作用且停药后病情易反复发作[4]。中医药对于痞满的认识和治疗历史悠久,早在《伤寒论》中就载有治疗寒热错杂之痞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至今仍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且疗效显著[5]。中医医案真实记录了各医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17期2022-07-21

  • 查安生教授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功能性消化不良;痞满;名医经验;查安生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5-0003-03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餐后饱腹感和早饱感中的一种或多种症状,并且无法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此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1]。罗马Ⅳ标准将患有上腹痛和/或灼烧的患者标记为上腹痛综合症(EPS),将餐后饱胀和或早饱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5期2022-05-18

  • 《景岳全书·痞满》用药规律及特点探析
    100700)痞满,又称心下痞、胃痞,是以心下(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外无胀大撑急之状,按之柔软,但满不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中医痞满涵盖了现代医学的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2]。现代医学多采用抑酸剂、促进胃动力药物等治疗此类疾病,存在较多的副作用且停药后病情易反复发作[3]。《景岳全书》为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所著,其内容卷帙浩繁,于临床各科,本草、方剂均有涉及,为明代中医学巨著。张景岳在该书中首次提出“

    中医药学报 2022年4期2022-04-18

  •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梅国强治疗痞满用药规律研究
    医大师梅国强治疗痞满的临床用药规律,为痞满病症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指导。方法  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室收集自2011年12月至2019年5月梅国强教授治疗痞满病症的病案资料,医案共1 225则,分类提取纳入的病案数据,并对其作规范化处理,对病案中症状、处方用药作关联分析,对高频(频数≥47)用药作聚类分析。结果 痞满以腹胀、呕逆、心烦、苔黄腻、腹痛拒按、便秘等为常见症状。常用中药有炙甘草、桂枝、半夏、大黄、大枣、黄连、黄芩、人参、干姜、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0期2021-11-21

  • 黄彬教授运用消痞汤治疗痞满的经验
    1)指导 黄 彬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出现以胸腹痞闷胀满不舒为主症的病症,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1]。痞满是脾胃病症中常见的病症,多数由胃肠本身的病变引起,也可由其他系统病变引起,西医学的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慢性胆囊炎、糖尿病胃轻瘫、消化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引起的脘腹胀满堵塞均属痞满的范畴。黄彬教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系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主任医师、广西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

    广西中医药 2021年6期2021-03-27

  • 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满寒热互结的临床体会
    28400)心下痞满寒热互结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阳虚则寒,邪热乘虚而入,以致寒热错杂,虚实相兼,邪聚于中焦,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而成痞硬,因邪属无形,故满而不痛;心下即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则见呕吐,肠鸣下利;苔腻而微黄,属胃气不和之证[1-3]。笔者在近6年临证中以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满寒热互结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选方依据本方适应证的病机甚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虚实相兼,以致中焦不和,升降失常所致的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5期2020-03-03

  • 董湘玉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郁证性痞满验案赏析
    550001)痞满依照部位划分为上、中、下三焦痞满,古代医学大师早己认识到七情内伤、气机壅滞对痞满的影响。战国时期《灵枢口问》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阐述精神情志因素对五脏六腑皆有影响,临床诸多非脏器性病变的临床症状及自觉不适症状一般都是情志不舒、气机不畅的外在表现。“今之人不知愤怒惊恐悲哀而损其身,忧愁思虑以伤其气,故人之病,多从气而生,致有中满腹胀,积聚喘急。”明代《寿世保元诸气》,如是记载,因忧闷思患积于胸腹,上下欠亨,气机不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4期2020-02-27

  • 针灸治疗痞满案1则
    州450046)痞满指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病因主要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脾胃虚弱,这些原因均能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升降失调,胃气壅塞,发为痞满痞满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胃炎、食管反流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等。针灸治疗痞满疗效确切,邹柳祥[1]观察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发现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杜科涛等[2]观察针刺配合灸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结果也表明针灸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4期2020-01-13

  • 附子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痞验案1则
    510405)痞满的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被称为“痞”“痞塞”“痞隔”等,其病因与饮食不节、起居不适和寒气为患等有关。汉·张仲景《伤寒论》指出该病病机为正虚邪陷,升降失调,并拟定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治疗大法,其所创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等,一直被后世医家所习用。痞者,闷也;满者,胀也。痞满是以自觉脘腹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触之无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久病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9期2020-01-13

  • “胸痞”病名初探
    于胸痞的论述多以痞满统称,或将胸痞与胸痹、结胸混淆。《临证指南医案》有言:“胸痹与胸痞不同。胸痞有暴寒郁结于胸者,……若夫胸痹,则但因胸中阳虚不运,久而成痹。”《中医内科学》[1]教材中未对胸痞进行专门的论述,但提到胸痞是痞满的一种,痞满按部位分有胸痞、心下痞,在胸部的痞满为胸痞,可见胸痞是有别于胸痹、心下痞的一个独立疾病。导师杜武勋教授对此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认为有必要对胸痞这一疾病进行系统研究,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疾病,故本文对胸痞病名及病因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10期2020-01-11

  • 从肝阳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不良;温补肝阳;痞满【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1-0052-03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from the Theory of Liver-Yang DeficiencyYANG Yang1 GU Qin2*1.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6期2019-09-29

  • 中医药辨证治疗痞满
    4-01中医认为痞满指的是: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痞满”的病机多为腹部气机不通畅、胸腹胀满不适、痞塞不通,常见临床表现为腹胀、暖气、大便不通畅等;本病发生考虑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那么,痞满的临床治疗如何选择中医药有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讨。中医认为人体脾胃主要是调节机体气机的运转,脾主要担任着升的功能(脾主升清),胃主要担任着降的功能(胃主降浊)。脾胃升降功能有序进行,可促使人体上下运用通畅,从而不会发生痞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9期2019-09-24

  • 连建伟教授痞满病证治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最常见的病症——痞满病的证治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6月连建伟教授的门诊电子医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规范并统一医案中的各种症状;对证候要素以及中药名称的规范统一采用《中医药学名词》当中的名称;部分歧义术语则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医案中痞满病症的症状、方剂、用药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连建伟教授痞满病门诊医案中最常见症状为:脘痛、泛恶、嗳气、口苦、便溏或者是便秘。舌苔最常见为淡

    世界中医药 2019年11期2019-09-10

  • 治幽螺,中医分三型
    胃湿热证。有上腹痞满或疼痛,口干或口苦主症;次症为口干、不思饮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腻。治疗应清热化湿、理气和中,可选用连朴饮:厚朴10克、黄连5克、石菖蒲10克、法半夏9克、淡豆豉10克、栀子10克、芦根15克。 脾胃虚弱(寒)证。有上腹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主症;次症为口吐清水、食欲减退、疲乏、手足不温、大便稀溏、舌淡且边有齿痕、苔白。治疗应健脾益气、和胃安中,可選用香砂六君子汤: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陈皮10克、法半夏9克、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53期2019-09-10

  • 观察胃痞止痛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痞满;莫沙必利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8.077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至少6个月出现恶心呕吐、嗳气烧心、腹痛腹胀等为表现的临床症候群, 根据是否疼痛可归属于中医“痞满”或“胃痛”等。本病发病率地区差异较大,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在15%~45%;西医多针对主要症状采用抑酸、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等方法进行治疗, 因效果有限而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给患者较大心理压力而加重本病, 甚至引发其他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8期2019-07-01

  • 颜勤主任医师治疗痞满临证举隅
    丰富经验,尤其对痞满病的辨证施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并据其遣方用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痞满自古以来有之,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代医家在此基础上,或结合其症状,或结合其解剖位置,或结合其病机,逐步完善了痞满的定义。如张仲景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巢元方云:“诸否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否塞而不宣,故谓之否”“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张介宾也提出:“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3期2019-02-25

  • 痞满的中医治疗与疗效探究
    赵淑萍近些年来,痞满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并且痞满具有易反复发作、病程长等特征,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伤寒杂病论》以及《黄帝内经》中均记载了痞满的病因病机,多由于患者食积、气滞以及湿热等外邪对脾胃产生损伤,或者患者机体脾胃素虚导致患者脾胃功能失调而导致[1]。临床中对于中医治疗痞满和西医治疗痞满的治疗效果仍然没有达成统一。为了明确中医治疗痞满的实际临床效果,本研究对88例本院收治的痞满患者作为对象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期2019-02-11

  • 佛手配合欢皮治食欲减退
    之胸胁胀痛、脘腹痞满等症。佛手气味芳香,颇能理气醒脾,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呕恶食少等。合欢皮味甘,性平,入心肝经,《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因而得合欢名。本品既能安神解郁,用于七情所致的忧郁忿怒、虚烦不寐等证,又能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二药相伍,气血并调,相得益彰,可用于胸胁胀痛、脘腹痞满、食欲减退、忧郁伤神、虚烦不寐等病证。常用量为佛手10~15克,合欢皮15~30克。

    恋爱婚姻家庭 2019年36期2019-01-28

  • 佛手配合欢皮治食欲减退
    之胸胁胀痛、脘腹痞满等症。佛手气味芳香,颇能理气醒脾,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呕恶食少等。合欢皮味甘,性平,入心肝经,《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因而得合欢名。本品既能安神解郁,用于七情所致的憂郁忿怒、虚烦不寐等证,又能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二药相伍,气血并调,相得益彰,可用于胸胁胀痛、脘腹痞满、食欲减退、忧郁伤神、虚烦不寐等病证。常用量为佛手10~15克,合欢皮15~30克。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9年12期2019-01-14

  • 储浩然教授针灸治疗痞满经验*
    230061)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职不通,出现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证[1]。其临床以胃脘腹部自觉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特点,是最常见的反复发作性脾胃病。痞满病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之复……心胃生寒,胸隔不利,心痛否满”[2]。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等,其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类疾病[3]。但由于其西医学病理机制尚未明确,并无很好的根治方法,故其多为对症治疗,效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1期2019-01-07

  • 疏肝和胃及清热燥湿法治疗痞满36例临床观察
    330006)痞满是指患者自觉胃脘部痞塞、胀满或胀痛不适,伴有食少纳呆、嗳气、大便稀溏或排便不爽等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胃肠病症。古文字学“痞”通“否”(pǐ)。“否”最早见于《易经》否卦。“否”“泰”是周易两个卦名。否卦是六十四卦之第十二卦。“天地否”意指不交不通。否卦,阐释由安泰到混乱,由通畅到闭塞。天地相交、通顺叫“泰”;不相交、不通顺叫“否”。如后来出现了成语“否极泰来”。《素问·六元正气大论篇》也指出:“地气腾,天气否隔”。“满”本义是充盈、充满。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4期2018-12-25

  • 温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良;温针灸疗法;痞满;针灸学【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113-01引 言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一类不能用系统性、代谢性或器质性疾病等来解释,但具有慢性消化不良症状的疾病。根据罗马Ⅳ最新诊断标准,FD必须符合上腹痛综合征(①上腹痛;②上腹部烧灼感)或餐后不适(①早饱感;②上腹部饱胀不适)的诊断标准。F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具有消化不良症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2018-11-01

  • 中医辨证及经方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痞满;呃逆;胃脘痛;黛力新;辨证论治;因病施治【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5..02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临床症见上腹胀满疼痛、恶呕、嗳气早饱、食欲不振等,病程>1月或1年累计不适时间>3月,电子胃镜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综合征[1]。该病症状可持续,常反复发作,为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范畴属于胃脘痛、痞满、呕吐、呃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5期2018-09-12

  • 健脾调理汤治疗肿瘤化疗后肝胃不和型痞满30例*
    0)在西医学中,痞满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肝胃不和型痞满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也是典型的消化系统病症,尤其在肿瘤化疗后发病率非常高。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胃脘部痞塞、胀满不适时,可归为“痞满”范畴。该病对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临床针对该病尚无特效治疗。研究[1]发现:健脾调理汤治疗肿瘤化疗后肝胃不和型痞满效果显著。2015年8月—2017年8月,笔者采用健脾调理汤治疗肿瘤化疗后肝胃不和型痞满30例,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郑州大

    中医研究 2018年6期2018-07-30

  • 砂仁异功散加减治疗痞满的临床疗效观察
    仁异功散加减治疗痞满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痞满患者共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手段+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砂仁异功散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纳呆、烧心、胃脘痞满、胃脘疼痛、四肢乏力、嗳气反酸中医症候积分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等生存质量积分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医学信息 2018年8期2018-06-17

  • 基于古典医籍及临床经验探讨中医痞满
    与“满”合称为“痞满”。《中医内科学》关于“痞满”的概念为:由于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职不通,出现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证[2]。古典医籍对“痞”、“满”有很多论述。1 古典医籍对 “痞、满”的记载1.1关于“痞满”病名的记载1.1.1“痞”病名记载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素问·五常政大论》:“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病否。”[3]2191.1.2“满”作为病名 最早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藏寒生满病”[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6期2018-02-08

  •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1例
    肝散合四君子汤;痞满;胃脘痛【中图分类号】R573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8-0099-03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aihu Shugan powder combined with Sijunzi decoction o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Methods Selected 62 pat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7年4期2017-05-12

  • 疏肝和胃针法治疗痞满的临床研究肝胃不和型
    ),对肝胃不和型痞满的治疗前后的比较,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胃不和型痞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取疏肝和胃针刺法和口服中成药(加味逍遥丸)治疗,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痞满;疏肝和胃;针刺;加味逍遥丸本课题研究的肝胃不和型痞满。针灸治疗是通过直接刺激体内的神经系统治疗疾病的刺激方法。服药治疗是药物被消化系统吸收体内治疗疾病的方法。所以本人通过针灸治疗组与中成药治疗组对比分析,探

    医学信息 2016年38期2017-03-20

  • 痞满看《伤寒杂病论》对《内经》的继承与发展
    华·理论探讨·从痞满看《伤寒杂病论》对《内经》的继承与发展娄亮 费玉雯 郭华通过分析和比较《伤寒杂病论》与《内经》中痞满的论述,指出:(1)病名上,《伤寒杂病论》称为“痞”或“心下痞”,继承了《内经》的称谓,并沿袭至今;(2)病位上,《内经》痞满从太阴脾土论述,《伤寒杂病论》痞满主要在心下胃脘部;(3)病因病机上,《伤寒杂病论》痞满在《内经》“寒”“湿”及“土运不及”基础上发展了痞满的热证、寒热错杂证等;(4)治则治法上,仲景因证立法、因法制方,使痞满理、

    环球中医药 2017年9期2017-03-04

  • 枳实消痞丸治疗胃寒肠热型痞满经验总结
    丸治疗胃寒肠热型痞满经验总结杨亚运1贾民2△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枳实消痞丸为中医临床常用方剂,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各医家对其有不同的阐述、不同的体会。枳实消痞丸组方思路清晰,其功用兼顾消补之平衡,且平调上下之寒热。在治疗胃寒肠热型痞满中可以有效的调节胃肠之间的寒热错杂,并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现将贾民主任的相关临床经验予以总结,以供临床参考。枳实消痞丸;胃寒肠热;临床经验枳实消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21期2017-01-15

  • 养胃运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痞满76例疗效观察
    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痞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符合准入标准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养胃运脾汤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89%,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痞满;脾胃虚弱;养胃运脾汤;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图分类号】R256.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114-02Abstract:Keywo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11期2016-12-26

  • 中医健脾法治疗痞满临床与实验观察*
    中医健脾法治疗痞满临床与实验观察*钟恒(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凤凰山社康中心,广东 深圳518103)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健脾法治疗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与实验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痞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2例为研究组行中医健脾法治疗,另42例为对照组行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4周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胃脘痞满、纳呆、嗳气反酸与四肢乏力等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8-04

  •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研究概况
    临床研究;胁痛;痞满;积聚复方鳖甲软肝片主要成分有鳖甲(制)、莪术、赤芍、当归、三七、党参、黄芪、紫河车、冬虫夏草、板蓝根、连翘等,其主要功效为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经多年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它对肝纤维化有明显阻断作用,能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转化,降低胶原蛋白沉积,溶解和吸收已形成的肝纤维化,[1]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以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血亏虚兼热毒未尽证患者,症见:胁肋隐痛或肋下痞块、面色晦暗、脘腹胀满、纳差、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6年2期2016-07-19

  • 中医健脾法治疗痞满临床与实验分析
    要】目的:研究对痞满的患者使用中医健脾法治疗并进行临床与实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痞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人。观察组使用中医健脾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总时间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数据相比差异较大,P【关键词】痞满;中医健脾法治疗;西医治疗所谓的痞满是由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所引起的中焦气机不利或虚气留滞,升降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5期2016-05-14

  • 胡珂运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痞满经验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痞满经验黄丽1胡珂2(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研究生南昌330000;2江西省中医院脾胃肝胆科南昌330000)痞满;水饮;小青龙汤;胡珂;经验;治法胡珂,主任中医师,教授,从事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在治疗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笔者现将导师胡珂运用小青龙汤加味从水饮论治痞满经验介绍如下:1 水饮内停为痞满的病机之一痞满多为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病因引发[1]。导师胡珂从临床实践中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6期2016-04-04

  • 张培振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痞满学术观点和临床用药经验。张老师认为在临床中单纯痞满证少见,往往虚、实、寒、热兼夹。在治疗痞满时,无论何种证型,均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调整中焦气机不利,使脾健胃和。张老师常根据寒热的偏盛偏衰,调整黄芩、黄连、半夏、干姜的用量,以期达到阴平阳秘。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临证时借鉴。【关键词】痞满;中医药疗法;半夏泻心汤加减【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049-01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2期2016-03-01

  • 舒肝健脾汤治疗慢性胃炎痞满证的临床效果
    脾汤治疗慢性胃炎痞满证的临床效果苏亿君目的 探讨舒肝健脾汤治疗慢性胃炎痞满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痞满证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肝健脾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4.0%,前者临床效果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肝健脾汤治疗慢性胃炎痞满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根除患者胃粘膜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5期2016-02-15

  • 张培振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张培振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赵凯彬1张培振2Δ1.河南省通许县中医院,河南通许475400;2.开封市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开封475400【摘要】介绍张培振主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痞满学术观点和临床用药经验。张老师认为在临床中单纯痞满证少见,往往虚、实、寒、热兼夹。在治疗痞满时,无论何种证型,均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调整中焦气机不利,使脾健胃和。张老师常根据寒热的偏盛偏衰,调整黄芩、黄连、半夏、干姜的用量,以期达到阴平阳秘。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3期2016-01-30

  • 痞满验案一则
    痞满验案一则王孟雨谢艳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患者,女,52岁,2014年10月11日就诊。主诉:胸闷、心烦20余年,加重1个月。病史:患者20年前因与家人吵架生气至胸中憋闷,心烦,易怒,乏力,月经量时多时少,经血色暗,血块较多。其间一直就医,曾服用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丸、逍遥丸、人参归脾丸等治疗,效果时好时坏。近1月患者入睡困难,多梦,致胸闷、心烦症状加重,伴周身乏力。经人介绍来我科就诊。刻诊:面色萎黄,情绪急躁,语音高亢,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7期2016-01-29

  • 痞满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712000)痞满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王成军(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00)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痞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近年来痞满的发病率日间增高即西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在笔者查阅众多治疗痞满文献后,通过对历代医家治疗痞满的经验心得研究总结发现,中医在治疗痞满方面有特色的疗法,如半夏泻心汤、黄连温胆汤、针灸疗法等等,疗效显著。痞满治疗研究进展痞满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否”、“否塞”、“否膈”等。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谓:“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3期2016-01-23

  •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王玉民关键词:痞满;自拟消痞汤;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256. 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4-0112-02痞满是临床常见脾胃病证,苏玉伦主任认为痞满病因较复杂,病机为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常。在临床中,主要抓脾胃虚实和升降两个病机关键。治疗本病当健运脾气以升提清阳,和胃降逆以顺胃气为主,采用对药组方,自拟消痞汤,随症加减。苏玉伦主任是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近50载,有着丰厚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4期2015-08-20

  • 胃肠舒片治疗痞满证临床探讨
    长发胃肠舒片治疗痞满证临床探讨李长发目的 分析探讨胃肠舒片治疗痞满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164例痞满证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8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方式, 试验组患者采用口服胃肠舒片治疗方式, 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15%,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6%,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胃液潴留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2015-05-08

  • 痞满性胃脘痛的临床研究※
    春130600)痞满性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武卫东1衣尚国2王晓艳3陈立明4焦利星4张墨晗4陆晶2(1长春市双阳区中医院内科,长春130600;2长春市双阳区中医院医务科,长春130600;3长春市双阳区中医院消化内科,长春130600;4长春市双阳区中医院内科门诊,长春130600)通过对《脾胃论》《兰室秘藏》的学习,对脾胃病的诊治又有了新的理解,脾胃病有表现胃痛、有表现胀满、有表现痞塞、有表现噪杂等,我们医院经过对前期20年有不同表现的脾胃病1551例进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23期2015-01-05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学机制研究探讨※
    为主的中医疾病“痞满”与之相似,故推之属痞满范畴。1.1 痞含满的概念 痞满包括痞与满2个概念,满是指满闷不舒,痞通否。痞作为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有痞痛、痞饮、痞隔、痞满等描述。痞的症状描述见于《伤寒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可见痞包含满的含义,用来描述胸、胃部满闷不舒之状态。《伤寒论》中又有“心下痞”这一病名,特指满闷部位在心下,为解剖学上的胃。后世医家在《内经》、《伤寒论》对痞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注释。《伤寒绪论·痞》中提到“痞者,痞窒不通之谓”

    河北中医 2014年11期2014-04-02

  • 基于“健脾疏肝解郁”功效的越鞠丸加减治疗痞满的临床研究
    。针对中焦气郁之痞满,在“功专解郁”的越鞠丸基础上加减治疗痞满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2例观察病例均来自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间我校附属医院消化科就诊患者,其中治疗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39.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41.0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2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6期2014-02-09

  • 滋阴养胃汤治疗痞满胃阴不足证50例
    新滋阴养胃汤治疗痞满胃阴不足证50例丘革新目的探讨滋阴养胃汤治疗痞满胃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痞满胃阴不足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维酶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滋阴养胃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滋阴养胃汤;痞满胃阴不足证;维酶素片痞满是指自觉心下胃脘部痞满阻塞,胸膈胀闷,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的病症,属于祖国医学肝胆脾胃疾病的范畴[1]。本研究中,笔者采用滋阴养胃汤治疗了5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4期2013-10-19

  • 李东垣消痞丸治疗痞满证209例疗效观察*
    诊患者。按照中医痞满证诊断标准选取209例患者资料,对其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2 纳入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年龄大于等于15岁、小于等于70岁。排除标准:①辨证不明确或有过多兼夹证;②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③年龄小于15岁或大于70岁;④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期2011-06-11

  • 中医治疗痞满的体会
    痞满系脾胃疾病中常见病证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祖国医学在该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集三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痞满以脾胃气虚、脾胃虚寒居多,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治疗上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并药理用药、专药专用,可以取得较好效果。1 概述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本病的临床特点是:心下痞塞,但满不痛,按之柔软无物。《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有云:“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指出痞满的发生与食滞中阻有关

    陕西中医 2011年7期2011-04-13

  • 《名医类案》痞满案例证治特点分析
    ,100050)痞满是以自觉心下痞塞不通,胸膈满闷,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按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可分为心下痞及胸痞等。《素问·阴阳别论篇》即有“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的论述;《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又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伤寒论》则明确提出“痞”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类别,为后世治疗该病证树立了典范。兹就《名医类案》[1]中有关本病的治疗案例做一总结分析。1 案例记述及证治分析《名医类案》

    世界中医药 2011年3期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