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祥从“否”“泰”卦象论治痞满经验*

2022-11-15 14:07张贤翠丁庞华张阳石磊施晓军章晓思李军祥
中医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气机阴阳气血

张贤翠,丁庞华,张阳,石磊,施晓军,章晓思,李军祥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李军祥教授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主任医师,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师从董建华院士,临证数十载,传承创新,医术精湛,造诣匪浅。其论治消化系统疾病常从《周易》探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1-2]。张厚福[3]强调,医易同源,医易相通,重视易学对中医学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深入认识、掌握中医学的理论,也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思路。故从易理探讨疾病辨治可为临床论治思路之一。

痞满病名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以患者自觉胃脘部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不舒,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脾胃升降失司,中焦气机壅滞为基本病机,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4]。李军祥教授在医易同源的背景下,通过考究痞满之“痞”与否卦之“否”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周易》“否”“泰”二卦之卦象理论论治痞满。笔者有幸侍诊于李师左右,现将李军祥教授论治痞满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从“否”卦论痞满之病机

许慎《说文解字》[5]曰:“痞,痛也,从疒否声。”《释名》[6]亦曰:“痞,否也,气否结也。”故“痞”指“不通、闭塞”之意。而《周易》之否卦[7],由八卦之乾、坤二卦组成,其乾上坤下,乾为天为阳卦,坤为地为阴卦,彖[8]曰:“否……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是故否卦象中天气向上升,地气往下降,天地之气越离越远,天地之阴阳二气不相交往,指出否卦处于天地不通,阴阳不交的状态。综上可知,“否”与“痞”均蕴涵“不通、闭塞”之意,故有医家认为“否”与“痞”二者之间存在通用关系或古今字关系,但无论是哪一种关系,均提出“痞”与“否”共有“不通、闭塞”之意[9]。

“痞满”病名又称“痞”“痞塞”“否隔”等[10],以中焦气机壅滞为基本病机,可见痞满之“痞”亦如《释名》中之意“气否结也”,与否卦之义相同。中焦脾胃为机体气机之枢纽,若中焦气机不运,上下相互不交通,气机壅滞,则发为痞满。古代很多医家引用周易否卦来解释“痞”。如宋金时期医家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11]曰:“痞与否同,不通泰也。谓精神荣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闭密而为痞也。”金元时期医家朱丹溪《丹溪心法》[12]曰:“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也。”至明清时,此理论遂大行于世,如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13]曰:“夫痞满者……脾土虚而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升而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痞不通泰也。”现代医家的讨论亦是如此。如闵范忠等[14]认为痞证处于“否”卦的状态,从否卦论治痞证。《周易》以“否”表示不通,医学界则以“否”或加“疒”部表“不通之疾”,痞满的病机状态与“否”卦的状态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处于阴阳不交、气机不通的状态。因此李军祥教授在医易同源的背景下,亦认为“痞满”乃取否卦之义而来,

2 从“泰”卦论痞满之治

痞满处于乾上坤下的“否”卦状态,阴阳之气上下不交,故欲治疗痞满,需将否卦之象扭转,使乾坤之气相交运,将乾卦向下降,坤卦向上升,形成乾下坤上之象,即与否卦相对之泰卦卦象。“泰”卦[7],上卦为坤,下卦为乾。彖[8]曰:“泰,小来大往,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在上而地在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自然之理也。天左旋,地右转,交通于中而旋转不息,浑然成一太极阴阳鱼图。故“泰”卦曰:“泰者,通也。”天地阴阳相交而和,万物生成故为泰。由此可知,“泰”卦代表着一种天地阴阳相交,气机通畅的状态,与否卦相对。故李师认为将“否”卦转化为“泰”卦是痞满之治则根本。儒学大家朱熹在《周易本义·序》[15]中言:“易者,阴阳之道也;卦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也。”指出卦象乃是阴阳变化而致,因此李师认为将否卦转为泰卦,扭转乾坤,即是调整阴阳至平衡的状态,这也是中医学治病之所求。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亦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治病必求于本。”均指出治病的根本原则在于阴阳平衡。中医的平衡观理论主要源于《周易》平衡观[16-17],如在《周易·系辞下》载:“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阴阳合德即“阴阳平衡”,阴阳合德则万物顺遂。

痞满乃因气机升降失常,中焦气机壅滞为病,升为阳,降为阴,升降失常即阴阳失调,与“否”卦象之义同。通过扭转乾坤,即调整阴阳,将“否”卦爻为“泰”卦,将脾胃功能恢复至阴阳平衡的状态则是治疗痞满的根本目的,即治“本”[18]。李军祥教授认为造成“气机不通”的病因病机各异,不能仅着眼于气机升降本身,因此,李师治疗痞满一病,以恢复气机正常升降为基本,通过燮理脾胃升降、纳运、润燥、寒热、气血之阴阳,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即泰卦之象。

3 辨治经验

3.1 脾升胃降,主用通降痞满的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壅滞,升降失常,胃本降不降,脾本升不升,象如“否”卦,上乾为天降而不降,下坤为地升而不升,导致气机上下不相通运,壅滞在中焦,从而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等症状。否卦为乾上坤下,将之变为泰卦之象,则需扭转乾坤,使阳之乾下,使阴之坤上。本病病位在中焦之胃,胃为腑为阳,传化物而不藏,且痞满初期以实证为主,故李师在治疗本病时继承董建华院士的通降论,结合太极升降论[2],以使阳之乾下为主要扭转之力,即以通降为主,辅以升脾、疏肝、降肺、通肠等,调节中焦气机升降,扭转乾坤,从“否”卦扭转为“泰”卦之象,恢复阴阳平衡。李师针对痞满初期,常用消食和胃、清热通腑、疏肝和胃等法治之,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中满者,泻之于内。”指气机阻滞中焦者运用消导理气和胃之法调理其气。若主要表现食滞胃脘,予消食导滞之法通降,选用焦三仙等;若食郁久化热,热结胃肠腑,予清热通腑之法通降,故选用小承气加减;若表现肝郁不舒,予疏肝和胃之法通降,选用小柴胡汤、疏肝解郁散等加减。李师认为痞满是气机运动失调所导致的病证,并非机体气机过剩,因此在治疗时调理其气即可,切勿使用攻伐开破之药,若用之,反而损伤脾胃,得不偿失,常用旋覆花、代赭石、枳实、槟榔等调理气机之药。

3.2 脾燥胃润,润燥相济脾为己土,属阴,喜燥恶湿,燥则水湿不停,脾气健运,脾气得升;胃为戊土,属阳,喜润恶燥,胃得润而能降,则胃纳如常。二者之间燥湿相济,阴阳相合,使中焦始终处于和谐的“泰”卦状态,中焦消化功能方可得以正常运作。若脾为湿困,阻碍脾气上升,胃失润养,胃燥则胃气失降,二者气机运行失常,气机壅滞中焦,无法上下交互运作,发为痞满,亦如“否”卦之象。李师认为欲将其转变为润燥相济、气机通调、阴阳和谐的“泰”卦状态,需燥脾湿,润胃阴,以恢复气机升降。脾脏与胃腑功能不同,喜恶有别,病理特点也随之不同,立法用药上自然也宜润燥有别。正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19]云:“脾胃之病,寒热虚实,宜润宜燥,固当详辨。”胃燥宜润,多选用甘平或甘凉濡润、生津养阴而不滋腻碍胃之品,如枸杞子、北沙参等,但滋润之药过用则会滋腻碍胃,此时应注意配伍少许燥药,以润燥相济。李师常用熟地黄配伍砂仁,玄参配伍陈皮,取其润燥相济,滋阴润燥而不碍脾之配伍特点。脾湿宜燥,李师多用芳香辛燥、理气燥湿、补脾利湿、清热化湿等燥湿之品,如香附、木香、苍白术、茯苓、黄连、竹茹等。同理,燥药易伤阴化燥,则需适当搭配少量滋润之药防其伤阴败胃,或配伍芦根、茯苓,芦根祛湿且生津,养阴不恋湿,茯苓药性平和,健脾利湿不伤正,达到燥脾湿养胃阴,润燥相济,调理气机,以达阴阳平衡之泰卦状态,从而脾胃中焦气机运行自然。

3.3 脾运胃纳,纳运衡调胃主收纳、腐熟,为脾主运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脾主运化,为胃纳食创造了条件,正所谓:“脾为胃行其水液也。”一纳一运,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物质的输布。如《灵枢·邪客》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是脾胃相辅相成的一对生理功能,协同运作,在脾运胃纳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五谷得以入胃,水谷精微得以运化和输布。王纶《明医杂著》[20]曰:“惟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损伤脾胃,胃损则不能纳,脾损则不能化,脾胃俱损,纳化皆难,元气斯弱,百邪易侵,而饱闷、痞积……等症作矣。”《圣济总录校注》[21]亦论曰:“食入于口……若脾胃气虚,不能传化水谷之精,与新谷相干,脾胃气逆痞满。”可见脾胃受损,胃不受纳,脾不运化,导致纳运失调之痞满,如“否”卦之象,故欲消痞满,需将其恢复纳运衡调之“泰”卦之象。故李师在治疗痞满时,将脾运胃纳亦作为治疗关键之一,注重纳运的协调,将痞满纳运失调之“否”卦态调节至纳运协调的“泰”卦态。痞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随着疾病病机的转变,疾病的性质及涉及的脏腑也随之发生改变;李师认为痞满初期以邪滞为主,故以祛除邪气为主要治法,随着疾病发展至中后期,不仅气机改变,脏腑亦受损,故脾胃中后期以虚痞或虚实杂痞为主,当标本兼治[22]。对于中后期的痞满,李师认为宜益胃纳健脾运,且脾胃宜分而合治,分脾胃病变之偏倚,合脾胃之治;若胃偏弱,常以胃阴不足为主,选用益胃散加减以养阴益胃,同时可予少许补脾之药;若脾偏弱以脾气虚为主,选用六君子汤加减以补益脾气,同时予少许益胃之药。通过脾胃同调,健脾之气,益胃之阴,调节脾胃之阴阳,使之纳运功能恢复。

3.4 脾寒胃热,辛开苦降痞满病位在胃,与脾密切相关。脾属太阴,多虚多寒,故痞满日久不愈,至疾病的中后期,脾阳易亏,寒湿内生;胃属阳明,多气多血,加之疾病后期气、食、湿、血等邪郁滞中焦,易郁而发热;脾寒胃热,寒热交错则为寒热错杂之痞。李师针对寒热错杂之痞予半夏泻心汤以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分理阴阳,使得寒热失调之“否”卦调整至寒热均衡的“泰”卦态。另李师强调既为寒热错杂,寒热自有偏颇,故需进一步辨别寒热之轻重,方可做到不偏不倚地调治寒热;若寒偏重,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干姜加量或加吴茱萸,大便稀溏者干姜改为炮姜;若热偏重,黄芩加量或加栀子等,伴有反酸胃灼热,用左金丸加乌贼骨、浙贝母清热制酸。

3.5 气血同病,调和气血痞满以气机壅滞胃脘为基本病机,在疾病初期仍然以气滞为主要矛盾,表现为胃脘部胀满痞闷不适。胃为多气多血之腑,气能行血,气机壅滞必影响血行,血行不畅亦加重气机的壅滞,导致气血同病。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气机,亦注重血行,特别是在疾病的中后期,如《济阳纲目》引刘宗厚语曰:“痞之为病,由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膜满痞塞,皆土之病也。”故李师在治疗痞满时,强调初病调气,久病化瘀。早期阶段,以调理气机为主,兼具调血,发展至疾病后期,必气血兼重,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气为阳,血为阴,调其气血,即调其阴阳,亦是将痞满气血失衡之“否”卦象调至气血均衡之“泰”卦象。《奇效良方》[23]曰:“大凡忧愁愤怒,盖出于思,思则伤神,气不舒,气聚结不散,为结为痞为膈为噎。”可见忧思易导致气不舒而为痞满,故李师常选用解脾郁之气药,如柴胡、香附、川楝子等。香附为气中之血药,金铃子能行血中之气滞,再加上能行气中之血滞之延胡索,三者共伍,既能行气又能调血,达到气血同调,阴阳和睦之功。疾病发展至中后期,病久易耗伤气血,气血虚弱,脾气失健,胃失濡养,则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而致痞满。《普济方·虚劳心腹痞满》[24]曰:“夫虚劳之人,气虚血弱,荣卫不足……故中气痞塞,胃胀不通,故心腹痞满也。”在疾病的中后期,宜通补兼施,使补而不滞,通而不伤。李师常以六君子汤通补中焦之气;补中焦之血常用四物汤,加减鸡血藤、赤芍等,动静相伍,调补结合,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

4 验案举隅

陆某,女,32岁,2020年6月8日初诊。患者自诉6个月前因情感问题开始出现餐后上腹胀满不适,食欲下降,易早饱,反复发作,查幽门螺杆菌(-),服用促动力药(具体不详)后未见明显改善。2周前因工作压力增加,且间断性过食油腻,症状明显加重。现症见:餐后上腹胀满不适,甚则胀痛,持续3~4 h不缓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易早饱,嗳气,偶有反酸、恶心,情绪不佳,心烦易怒,双胁胀满,经期前明显加重,平素乏力困重,少气懒言,纳少眠差,大便黏腻不畅,小便调。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西医诊断:功能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中医诊断:痞满,肝胃不和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处方:柴胡10 g,半夏9 g,黄芩15 g,陈皮10 g,枳壳10 g,香附10 g,炒白芍 15 g,炒白术15 g,党参15 g,茯苓10 g,旋覆花10 g,代赭石9 g,檀香5 g,鸡血藤10 g,延胡索10 g,川楝子9 g,芦根10 g,贯叶金丝桃10 g,焦三仙各10 g,炙甘草 6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嘱患者调节情绪,饮食清淡。

2020年6月15日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情绪明显改善,餐后胀满不适症状1 h内可缓解,无疼痛,嗳气也得到明显缓解,但其余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守上方去川楝子、延胡索、贯叶金丝桃,加炒苍术15 g,薏苡仁10 g。7剂,服法及医嘱同前。

2020年6月23日三诊:患者餐后上腹胀满、嗳气以及大便黏腻不畅症状基本消失,纳少、乏力等症状改善不明显,去炒苍术、薏苡仁,炒白术、炒白芍加至30 g,再加山药10 g。7剂,服法同前,后以此方加减化裁,继服1个月,诸症消失。

按语:此案患者发病前有情绪不畅,存在明显病因,且因工作压力增加,过食油腻食物加重。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25]记载:“脏气不平,胜乘相因为病,如怒伤肝,肝克脾,脾气不正,必胀于胃,名曰胜克。”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横逆克犯脾胃,加之劳累过度,饮食不节,脾胃受损,造成中焦气机升降失职,壅滞中焦,形成痞满,故而出现餐后上腹胀满、嗳气、早饱等症状。脾胃受损,脾运胃纳功能下降,食阻气机,且脾胃气虚失于运化生湿,湿阻气机,食积、湿邪均加重气机失调,故而症状加重。本案患者以餐后上腹胀满疼痛为主诉,符合中医疾病“痞满”范畴,四诊合参,故本病诊断为痞满,肝胃不和兼脾虚证。以从“否”调“泰”,调理阴阳平衡,恢复中焦气机升降为治则,处方以柴胡疏肝散化裁,以疏肝行气,健脾和胃为治法。另根据患者症状加减,疼痛则加延胡索,脾湿加芦根、茯苓,利湿不伤阴。组方中柴胡升举,半夏主降,再配伍旋覆花、代赭石药对,共奏调和脾胃升降之功;半夏、白术燥湿,芦根、党参生津,共奏燥湿相济之功;党参、茯苓、白术等健脾,焦三仙消食导滞,共奏纳运同调之功;枳壳、香附理气宽中消胀,养血活血之鸡血藤,共奏气血同调之功;少量苦寒之黄芩则预防邪郁发热,性温之檀香则温脾阳,辛散温燥之半夏则温燥脾湿,共奏寒热同调之功。二诊胀满疼痛、嗳气明显改善,情绪也逐渐平和,故去疏肝行气之川楝子、贯叶金丝桃,止痛之延胡索;大便仍黏腻不畅,考虑脾虚生湿较重,再予炒苍术、薏苡仁以健脾化湿。三诊大便症状明显改善,故祛湿之苍术、薏苡仁,避免利湿太多伤及胃阴;饮食未见改善,考虑脾胃尚未复健,炒白术、炒白芍加量,再加山药,以健脾和胃消食,避免加重脾胃负担,且能更快更好地取得疗效。

5 结语

《周易》为中国哲学文化著作,在医易同源的背景下,通过挖掘痞满之“痞”与“否”卦之“否”之间的关系,以“否”卦之理来探讨痞满之病因病机及治疗。李军祥教授将其作为论治痞满的思路,临床上通过扭转否泰之乾坤,将处于“否”卦之象的痞满转为“泰”卦之象。以恢复气机升降为目的,通过燮理脾胃升降、纳运、润燥、寒热、气血之阴阳,从而达到中焦气机恢复升降的效果,临床疗效较佳。医易同源,很多医理深植于《周易》之中,欲弘扬中华医学,吾辈当寻根究底,溯流穷源,学《易》以明医,正所谓“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也。

猜你喜欢
气机阴阳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搓手”可充盈气血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便携电子打气机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