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魄”内涵探究

2022-11-15 14:07庞浡仚庞铁良
中医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神气魂魄五脏

庞浡仚,庞铁良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 100088

魂魄的概念产生于中华文化之中,孕育着中华文化的底蕴,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魂魄属于中医学五神范畴。从医学分科角度论,魂魄归属于心理学范畴。由于生物学的人拥有魂魄智慧而成为社会学的人[1],在当今“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下,作为中医五神的魂魄更是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深入探究魂魄自身的中医元素以及心理元素是极其必要的。

1 魂魄的溯源

魂魄首载于《左传 ·昭公七年 》:“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与生俱来的产物[2-4]。《灵枢·天年》记载:“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进一步阐述魂魄属于生命本原,是物质的[5],是形成人的基础物质,在人体出生之前就已经形成。只有魂魄俱备,胎儿才可离开母体,独立存活。李继红等[6]认为,人体只有具备魂及魂的活动正常,才能称之为“人”。因此,魂与魄是先天产物,是胎儿离开母体前就已经逐渐健全完备的物质。

《灵枢·天年》中更是阐明了生成魂魄的基础。魂魄是在具备调和的血气、通畅的营卫、成形的五脏和神气的物质基础上,同时还要等到神气舍居于心中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可见,没有血气、营卫、五脏、神气,魂魄就不可能出现。血气、营卫、五脏、神气是生成魂魄的必要物质。

2 魂魄与神的关系

东汉《说文解字》中阐明:“魄,阴神也”[7]。南宋《朱子语类》云:“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神”[8]。清代周振武《人身通考·神》中进一步说明:“惟神之义有二,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可见魂与魄归属于神,是神的阴和阳两部分的具体体现。从《灵枢·天年》“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中可以得知,当五脏已成,神气居于心中的时候,神气就分为阴与阳两部分,阴的部分称之为魄,阳的部分称之为魂。魂魄与神之间密不可分,魂魄源自于神气,而且二者相合,就是神气。神气是魂魄的整体,魂与魄分别是神气的局部。

魂与魄相对而言,魂属阳,魄属阴。魂为阳气,主动,其动不彰[9];魄为阴气,主静,其动可感[9]。魂主升而魄主降。《朱子语类》云:“无魂,则魄不能以自存”“魂散,则魄便自沉”,说明无魂则无以言魄[10]。魂是人体阳气的外在表现[11],依靠魄而发挥作用[12],无魄则不足论魂[10]。魂魄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抱朴子·内篇》亦云:“人无贤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只有魂魄共存的时候,完整的人才存在。正像《朱子语类》所言:“阴主藏受。故魄能记忆在内,阳主运用,故魂能发用出来,二物不相离”。魂魄一阴一阳,并行而共生,魂从魄降,魄随魂升[13];无魂则魄自沉散,无魄则魂自飞亡。魂与魄的关系也可以认为是阴与阳关系[14],魂与魄不仅相互依存、相互消长[15],更是相互对立、制约[5]。魂与魄相依不离,人神乃存,心主得明,五脏六腑得安;否则,魂飞魄散,人神尽失,形气皆亡。总之,魂魄与神实为一体,不可分离,是神的具体体现。

3 魂魄与气血的关系

从魂魄和气血的阴阳属性来看,魂本身是阳神,其属性为阳,与气的阴阳属性相同;而魄本身是阴神,其属性为阴,与血的阴阳属性相同。《礼记·郊特性》载:“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16]。《十三经注疏》进一步阐明:“以魂本附气,气必上浮,故言魂气归于天;魄本归形,形即入土,故言形魄归于地[17]。”“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17]。证明魂与气同为阳,魄与形同为阴。由于血和精是形的一部分,所以,魄是附形之灵,也应是附血之灵,又应是附精之灵。魄自然也与血、精在一起相伴而行。清代《弄丸心法·神论》中明确指出:“神气之灵曰魂,魂则属木;精血之灵曰魄,魄则属金”。魂与神气紧密相连,魄与精血紧密相连。魂根源于气,魄根源于精血。汪蕴谷《杂症会心录·魂魄论》则直言:“气足则生魂,魂为阳神。精足则生魄,魄为阴神,合而言之,精气复,魂魄聚”。气生魂,精生魄。气与精血充足,魂魄化生有源。由此,正如《灵枢·本神》所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弄丸心法·神论》还进一步指出魂魄在异常时与气血的关系:“魂张则神随之运也,魄定则精乃随之凝矣”。神气可随魂的张扬而张扬,精血可随魄的凝定而凝定。

至于魂与血的关系以及魄与气的关系,《灵枢·本神》指出:“血舍魂”“气舍魄”。魂寄附在血中,魄寄附在气中。《弄丸心法·神论》阐明:“在魂魄寓乎气血之中,气血鼓乎,魂魄之用”。魂魄离不开气血共同的充养。魂不仅需要气的化生和养蕴,还必须寄附在血中,得血滋养,而发挥作用;反过来,魂可促进血液的运行。在安静时,血归于肝,则魂得血养而不妄动;从阴阳属性来看,魂属阳,血属阴,血和魂是互根互用、相互依存的关系[18]。如果魂与气失去血的滋养,就会形成魂张而神气妄行。血虚、血热或血瘀皆使得魂无所居[19],而致病生。魄不仅需要血的化生和养蕴,还必须寄附在气中,得气温煦推动,才能发挥作用;反过来,魄也可抑制气的妄行。在运动时,气归于肺,则魄得气养而不凝滞。从阴阳属性来看,魄属阴,气属阳,气和魄是互根互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魄和血失去气的温煦推动,就会造成魄定而精血凝滞。气虚或气滞皆可使得魄无所居,而病生。

因此,魂是气的一部分,是神气之灵,由气所生。有气才有魂,只有气充盈,魂才能健;如果气衰,则魂也衰;如果气亡,则魂也亡。魄自身是血的一部分,是精血之灵,由血所生。有精血才有魄,也只有血旺盛,魄才能强;如果血虚,那么魄就不会强。血和魂的关系以及气和魄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魂不能离开血独行,有赖于其滋养;血也不能离开魂的推动。魄不能离开气独行,有赖于其推动;气也不能离开魄的抑制。从而构成魂气同源,魄血同源,魂血相依,魄气相依的魂魄与气血的关系。

4 魂魄与五脏的关系

4.1 魂魄与心首先,魂魄同养于心。心主血脉,脉道通畅,血运充盈,魄可得生得滋,魂可得养。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均可导致魂无所养[20],魄无所生。其二,魂魄同源于心。《灵枢·天年》云:“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说明了只有神气居于心的时候,魂魄才能具备。心是产生魂魄的必备载体,没有心就不可能产生魂魄。《素问·宣明五气》记载“心藏神”,进一步指明人体心主神明,心与神互依互存。依据《人身通考·神》“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灵枢·本神》所云:“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可知,神分为阴阳两部分,一部分是与神一同运行的部分,就是神阳性的部分,称之为魂;另一部分是与精一同运行的部分,就是神阴性的部分,称之为魄。其三,魂魄作用于心。神居于心中以后,便分为魂和魄,来使心发挥作用,从而达到《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的目的。魂魄同源于心,同养于心,使心为用。

4.2 魂魄与肝首先,肝血养魄。肝贮藏血,血为阴,肝的阴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肝中所藏的血充足,肾精就盈实,魄就能得到滋养。其二,魂涵舍于肝。《素问·六节脏象论》记载:“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阐明魂与五脏之中肝的关系,即肝是魂所安居的地方。《灵枢·本神》载:“肝藏血,血舍魂。”指明血是联系肝和魂的中间物质,魂能居于肝的关键是在于血。魂首先居于血中,而后随血一起藏居于肝中,所以魂也称做肝魂。作为肝的阴血,能够涵养肝气和肝魂,使肝魂不漂浮。因此,血和肝是魂在人体存在而不消散的载体,是魂正常发挥功能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其三,魂魄作用于肝。魂魄反过来可使肝发挥相应功能,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魄得肝养,魂涵居于肝,且魂魄使肝为用。

4.3 魂魄与肺首先,肺气养魂。肺司呼吸,吸入清气,而藏气。肺气足,可使魂得充养。其二,魄舍于肺。《素问·六节脏象论》载:“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阐明魄与五脏之中肺的关系,肺是魄所安居的地方。《灵枢·本神》云:“肺藏气、气舍魄”。阐明魄首先居于气中,而后随气一起藏居于肺中。气是联系肺和魄的中间物质,魄能居于肺的关键是在于气。因此,气和肺是魄在人体健运而不凝滞的基础,是魄正常发挥功能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其三,魂魄作用于肺。魂魄反过来可指挥肺发挥相应功能,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魂得肺养,魄健居于肺,且魂魄使肺为用。

4.4 魂魄与脾《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脾主运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阐明脾是化生后天气血的源泉。从气血是化生魂魄的角度看,脾是后天充养魂魄的源泉。首先,脾化生血,养魄安魂。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微化生成血,血足使魄得后天充养。血主静,主营养滋润,血充而藏于肝,魂随血而静谧,方可安居于肝中。其二,脾化生气,养魂运魄。脾胃吸收的水谷精气与肺吸入的清气在胸中相结合,生成宗气。《灵枢·邪客》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宗气运行周身,充养先天之气,并与先天之气合为人体一身之气,使魂得后天的充养。人体之气主温煦推动,气充方可使安居于肺中之魄随气运行。由此可见,脾化生气血,气血充盈,魂魄强健,魂安魄运。其三,魂魄作用于脾。魂魄居于气血,可使脾发挥相应的功能,达到《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魂魄后天养于脾,得安得运,使脾为用。

4.5 魂魄与肾首先,肾精生育魂魄。《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是藏精的地方。《灵枢·本神》云:“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精又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神产生的源泉,是神所依赖的物质基础。肾藏精,使神有所生,神分阴阳,而魂魄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肾生骨髓,髓生肝”。肾藏精,肾精充足,能够化生滋养骨髓,骨髓充实,化生血以养肝。精血充足,能够化生为魄,使魄得以强健。甚至有学者将这种肾精生育强健魄的功能,进一步推演阐述为“肾精与魄只是不同状态下的同一本体[21]”。血是神之魂所舍居之处,肾能通过精和髓化生成血,使神之魂可得其以滋养,有所舍居。其二,髓海与魂魄密切相关。刘应科等[10]认为,髓海不足,则魄所不使,魂所不用[10]。肾生髓,髓上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充盈,可以使魄有所使,魂有所用。其三,肾气生魂运魄。《类证治裁·喘证》记载:“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肾的纳气功能是肺主气功能正常的根基。肾中之精,化生肾阳,阳化气,而为肾气。肾气盛,则肺气充足,一身之气乃充实。气充则魂得其充养,有所生;魄得其温煦,而健运。其四,肾阴生魄载魂。肾中之精,化生肾阴,阴成形可为血,阴血可生魄,阴血可静载魂而归肝。其五,魂魄作用于肾。肾精充盛,神之魂魄倶盛,从而也反过来指挥肾发挥《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记载“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的相应功能。魂魄生育运载于肾,且使肾为用。

由此可见,不仅魂与肝、心、脾、肺、肾五脏密切相关,魄也与五脏密切相关。心肾先天生育魂魄,肺脾后天充养魂魄。魂魄合而初居于心,以主生身,分而各居于肝肺,使神分阴阳两性,而行使功能。魂得肺养,魂舍于血,涵居于肝,使肝主谋虑;魄得肝养,魄舍于气,健居于肺,使肺主治节;魂魄后天皆养居于脾所生之气血,使脾感知五味,运化五谷;魂魄得肾精充养而盛,使肾出技巧。

5 魂魄的中医心理学内涵

《灵枢·本神》曰:“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指明魂受损,会发狂,善忘,失去理智,不能正常地应对他人。反过来,如果魂不受损,即有理智,能够正常地应对他人。也说明魂掌管理智功能。《灵枢·本神》曰:“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阐明魄受损,会出现发狂,意识不到周边的人。反过来,如果魄不受损,就可意识到周边的人。从而揭示了魄掌管对外周的辨识功能。《黄帝内经》将魄定位在辨识功能,将魂定位在理智功能。

《十三经注疏》进一步阐述:“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附气之神的魂主管的“精神性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培养出来的,是非本能的、知识的、理性的,是精神性的。附形之灵的魄主管出生时就有的耳听、目视、对外周事物辨识的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啼呼发声功能。也正如《类经》所说:“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魄还拥有感受痛痒功能和运动身体功能。这些都与魂主管的“精神性识”有别,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培养出来的,而是出生时就存在的,是本能的。李思墨等[22]认为,魄是先天的功能,不用后天习得就存在的。但是,这些耳听、目视、对外周事物辨识的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啼呼发声功能、感受痛痒功能和运动身体功能却都是可以在简单的重复中,不断地提升,使之更加灵活。由此,简单的重复活动可以强化这些功能。对于这种简单的重复活动,我们可以称之为“本能学习”“先天学习”,与魄相对性。与“本能学习”相对应的,可称之为“理智学习”“后天学习”,与魂相对应。因此,“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和“痛痒由之而觉也”应更准确地解释为本能视听辨识、本能发声、本能运动、本能痛痒感。《十三经注疏》把魄的功能从辨识功能,拓展到了本能运动、本能发音和本能痛痒感功能;把魂的理智功能细化到是理性的、知识的、精神的、需要进行“理智学习”逐渐培养形成的层面。

《朱子语类》将魂魄的内涵阐述为:“人之能思虑计画者,魂之为也;能记忆辩别者,魄之为也”[8]。其中,“计”是谋划、筹策。《朱子语类》进一步阐述:“会思量忖度便是魂”[8],思量忖度就是谋策,就是这里的“计”。“画”是指用笔记录的技巧,我们可推广延伸为动作技巧,可包括画画写字用笔技巧、说唱朗诵发音技巧、运动武术技巧等。动作技巧和谋策都是逐渐通过“理智学习”培养而获得的,自然都归属于魂。记忆是本能的,不用进行“理智学习”就具有的,从而归属于魄。辨别就是分辨区别,也就是辨识。《朱子语类》云:“魄盛则耳目聪明”[8],然而反过来,魄衰就会出现耳目不聪明。当耳目不聪明的时候,魄的“辨识”功能就不能实现。阐明耳目聪明是“辨识”功能的必备前提;“辨识”是指通过耳目等躯体接触完成的。对于不用耳目,而通过想象进行的辨识则不应在这一范围之内。所以,《朱子语类》所说的“辨识”应是通过耳目等躯体接触,以及与脑中以往事物表面的、个别的属性联系,进行本能的简单比较,不通过想象,而达到区别效果的功能。这种“辨识”功能是简单的、本能的。我们可将《朱子语类》所说的“辨识”,称为“本能辨识”“先天辨识”,与魄相对应;将通过想象进行的辨识,称为“理智辨识”“后天辨识”,与魂相对应。当然,在动作技巧过程中的对比辨识功能是和想象休戚相关,且需要进行“理智学习”而形成的,故不在“本能辨识”列。可是,《类经》所说的痛痒感本身是皮肤等躯体的直接感觉,是一种通过皮肤等躯体感受的本能的辨识功能,应属“本能辨识”。《朱子语类》把魂的功能细化到谋策和动作技巧,把魄的功能扩大到记忆功能,并明确耳目和“辨识”与魄的关系。我们通过耳目和“辨识”与魄关系的提示,分析阐明魄所主“辨别”的内涵是“本能辨识”“理智辨识”,归属到魂所主管。

《类经》对魂魄的内涵做了比较:“阴主藏受,故魄能记忆在内;阳主运用,故魂能发用出来,二物本不相离。”魄是向内藏收的功能,例如记忆等。魂是向外使用的功能,例如动作技巧等。

综上所述,在中医心理学范畴之内,魂魄功能的内涵可以概括如下:魄功能的内涵包括通过“本能学习”可逐渐强化的本能辨识功能、本能运动功能、本能发声功能和记忆功能等具有向内藏收的本能功能。魂功能的内涵包括通过进行“理智学习”逐渐培养形成的理性的、知识性的谋策、动作技巧、理智辨识等具有向外使用的理智功能。

6 魂魄的现代心理学内涵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三个方面。人们认知过程分为四步。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认识各种事物的个别属性。这个过程称之为感觉[23],是人类最初级的心理过程,是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其与《朱子语类》“辨别”中的接触事物阶段相对应。其次,个体将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和个别部分在大脑中综合起来,并借助以往的类似表象和记忆经验而形成一种综合的整体印象。这个过程称之为知觉[23],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与《朱子语类》“辨别”中比较事物阶段相对应。第三步,将这些事物的印象储存,供以后回忆和再认识。这个过程称之为记忆[23]。其与《朱子语类》记忆过程相对应。第四步,是将感觉和知觉获得的影像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摒弃事物表面的、个别的属性,抓住事物内部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的整个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应。这个过程称之为思维[23]。其与《朱子语类》的思虑谋策过程相对应。

由此可见,与《朱子语类》的辨别、记忆过程相对应的认知过程前三步感觉、知觉、记忆,都应归属于魄所主宰。《朱子语类》的思虑谋策过程相对应的认知过程,即第四步思维过程,应归属于魂所主宰。

人们在认知过程的同时,希望有所创新和发展,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称之为意志[23]。由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为,称之为意志行为[23]。其与《朱子语类》的“计”“画”相对应,即与谋策和动作技巧过程相对应,是《黄帝内经》理智功能范畴,应归属于魂所主宰。为达到预定目标,注意力是不可缺少的。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因此注意力应和意志行为共同从属于理智范畴,由魂所主宰。另外,人为了完成目标,就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比较持久的变化,是一种适应活动,其可分为简单学习和复杂学习。简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复杂学习包括言语联想学习、多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24]。简单学习是对事物表面的、个别的属性的学习,是借助类似表象和记忆经验的学习,也就是通过感觉知觉和简单记忆完成的,其应归属魄所主宰。复杂学习是对事物内部的、共同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是借助知识作用的学习,不仅需要感知觉和记忆参与,还需要思维和意志行为参与,其应归属魂所主宰。

综上所述得知,魄主宰现代医学心理学中的感觉、知觉、记忆和简单学习。魂主宰现代医学心理学中的思维、意志行为、注意力和复杂学习。欧政杭等[25]认为,魄主感知,能感受外界环境或刺激,形成直接的、初步的信息,同时形成警觉,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积极应答的重要环节。如果说魄的作用是实象和基础的[12];那么,感觉、知觉、记忆和简单学习恰是符合实象和基础的。如果说魄是低级本能的[26];那么,感觉、知觉、记忆和简单学习则相对于思维、意志行为、注意力和复杂学习而言,正是低级的,更是生来就有的本能。如果说魂是随着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发育,再加上后天个人的阅历,然后逐渐发展而成的[27],以及其作用是表象和较高级的[12];那么,上述的思维、意志行为、注意力和复杂学习也恰恰是需要实象升华为表象后,才能实现的。相对于感觉、知觉、记忆和简单学习来说,思维、意志是随后天阅历增长而形成的,也正是高级的环节。因此,不论是从表象和实象角度,还是从低级本能和高级学习的角度,感觉、知觉、记忆和简单学习都应归属于魄;思维、意志行为、注意力和复杂学习都应归属于魂。

7 总结

总之,通过对魂魄的溯源,以及探究魂魄与神、气血、五脏的关系,证实魂魄是先天物质,魂魄与神实为一体,神分魂魄,魂魄相依;魂与气同源,气壮则魂强;魄与血同源,血充则魄强;魂与血相依相制;魄与气相依相制;魂魄同源于心,先天生育于心肾,后天充养于肺脾。魂涵居于肝,魄健居于肺,使五脏各自行使功能。通过探究魂魄的心理学内涵,得出结论:魄主本能功能,包括本能辨识功能、本能运动功能、本能发声功能和记忆功能,主向内藏收,可通过“本能学习”强化其灵活性;魂主理智功能,包括谋策功能、动作技巧功能、理智辨识功能,主向外使用,是通过“理智学习”获得的。魂主思维、意志行为、注意力和复杂学习;魄主感觉、知觉、记忆和简单学习。通过对魂魄的梳理探究,希望有利于合理应用其进行临床分析和指导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神气魂魄五脏
爱生气伤肝是真的吗
黄帝内经
下篇 今朝书店内:千秋魂魄常如在
夜 居
插秧
过两年我就比你大了
漫画
神气小老虎
从太阳气化的角度谈咳嗽的机理
神气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