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

  • 不同扭结方向秦艽中环烯醚萜苷类含量比较
    0070)中药材秦艽其基原植物为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作为常用大宗药材,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等功效[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多种作用[2-4]。《中国药典》1963年版收录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Pall.)的干燥根,从1977年版开始收录的中药材秦艽均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macrophyllaPall.)、麻花秦艽(G. straminea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3年10期2023-11-20

  • 藏药“解吉”的生药学研究进展
    Gentiana秦艽组(Sect. Cruciata)多种植物。花、根或全草入药,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黄疸型肝炎等症。本文就传统藏药“解吉”的本草学考证、药材的品质评价及物种DNA分子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材的品种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完善等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1 本草学考证与基原植物1.1 古代文献中“解吉”的形态描述 公元17世纪中期,藏医药学家第司·桑杰嘉措留存的藏药彩绘图谱80幅唐卡中,第27幅收载了“解吉”(图1),从左往右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4期2023-06-27

  • 秦艽栽培技术
    秦艽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祛湿散风、镇痛舒筋的功效,主治关节炎、湿疹、结核病等。秦艽适应性强,耐旱、耐寒,喜湿润、冷凉气候,不耐涝,忌强光。现将秦艽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地整地选择肥沃、湿润、具有排灌条件的偏酸性沙壤土地块种植。种植前及时对土壤进行耕翻,以疏松土壤,减少根系生长阻力,利于提高秦艽产量。结合深翻,每亩施充分腐熟的猪粪3000公斤左右。二、繁殖秦艽以种子育苗繁殖为主。秋季选择生长健壮、叶片粗大、无病虫害的植株,在种皮变硬、

    农村百事通 2023年3期2023-05-30

  • 秦艽产量及主要药用成分对氮磷钾肥的响应
    430071)秦艽(G.macrophyllaPall.)是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中国药典》仅将秦艽、麻花艽、粗茎秦艽和小秦艽规定为正品秦艽,其主要药用成分有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等,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等作用[1]。由于之前对野生秦艽资源保护的缺失以及市场对秦艽需求量的持续增加,野生秦艽资源数量严重不足。陕西、甘肃等秦艽道地产区已经开展了将近30年的秦艽人工种植[2],但由于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年1期2023-03-29

  • 基于psbA-trnH序列的秦艽分子鉴定及其药效分析
    草纲目》中记载,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故名秦艽[1],中药中常用秦艽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Pall.)、麻花秦 艽(GentianastramineaMaxim.)、粗 茎 秦 艽(GentianacrasicaulisDuthie ex Burk)或 小 秦 艽(GentianadahuricaFisch.)的干燥根。其具有抗炎镇痛、保护肝脏、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免疫抑制、消化促进、抗流感、抗肿瘤等作用,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1期2023-01-16

  • 秦艽专用肥料田间试验
    50205)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是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中药材[1]。云南丽江为粗茎秦艽的模式标本产地[2],粗茎秦艽在云南已有超过60 年的种植历史[3]。丽江地区粗茎秦艽的种植水平和产品品质对云南粗茎秦艽产业都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4-5],不同比例的N、P 配比施用对秦艽叶中龙胆苦苷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尿素、磷酸二铵和施有机肥,均能够增加秦艽地下部分的产量,同时单独使用尿素,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6期2022-12-06

  • 甘肃庆阳市正宁县秦艽高产栽培技术
    西南部气温略高。秦艽为野生草本类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宁夏以及新疆等地,春天长出的新鲜嫩叶可以当蔬菜食用,长大后的全株可以在采收后入药,种植海拔以1800~3500 m 为宜。依照其生长形态可分成小秦艽、麻生秦艽与大叶秦艽等品种,富含多种生物碱,具有镇静、抗炎的功效与作用,在短时间内还带有降压属性,并能有效治疗阴虚内热、经脉挛急、骨节酸痛与风湿痹痛等,调节心率,属天然类药物。秦艽株高大约在20~40 cm,须根多且杂,茎斜生或直立,种子呈椭圆形,呈深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7期2021-12-24

  • 藏药中有效成分与功能蛋白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识别
    成分;功能蛋白;秦艽;栎瘿酸【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2-0054-07Abstract:Objective Taking Roburic acid as an example,the interaction and recognition process between effective constituents of Tibetan medicine and functional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1年6期2021-08-09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探讨 秦艽-桑枝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
    、分子动力学探讨秦艽-桑枝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检索秦艽、桑枝的成分及作用靶点基因;将药对的作用靶点与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所得的疾病靶基因取交集;根据交集结果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Cytoscape得出核心基因;并选择PTGS2、CASP3、RELA等靶基因与秦艽、桑枝的活性成分山奈酚、β-谷甾醇、龙胆苦苷运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通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1-07-28

  • 秦艽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422000)秦艽为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秦艽组(Sect.Cruciata Gaudin)植物,既是中国重要的常用传统中药,又是珍贵的传统藏、蒙药材。秦艽最先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为祛风湿清热之首药,风药中之润剂。中医使用秦艽根入药,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积发热[1];藏医用秦艽根治疗扁桃体炎、荨麻疹,但以花入药居多,常以花治痹症、喉痹、水肿、黄水病等[2];蒙古族也

    中南药学 2021年6期2021-07-03

  • 水杨酸对秦艽愈伤组织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水杨酸(SA)对秦艽愈伤组织生长量、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秦艽种子为原材料诱导出秦艽愈伤组织,在秦艽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加入0、10、50、100、150、200 μmol/L的SA,暗培养25 d后,测定秦艽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总黄酮、总酚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当SA浓度为150 μmol/L时秦艽愈伤组织鲜重达到最大值,SA浓度为100 μmol/L时秦艽愈伤组织干重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63 5、0.20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2期2021-06-17

  • 藏药野生麻花秦艽研究现状*
    730070)秦艽最早记载于 《神农本草经》,在我国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麻花秦艽为多年草本植物[1],是传统中药“秦艽”药材之一,属于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Tourn.)L)植物。麻花秦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藏药材,藏文译名解吉嘎保,属于解吉类药物。解吉分为黑白两种,白的称“解吉嘎保”,黑的称“解吉那保”,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山坡草地、河谷滩地和高寒草甸中,麻花秦艽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2-3],用于胃肠炎、肝炎、胆

    甘肃科技 2021年5期2021-04-30

  • 粗茎秦艽种子萌发过程的转录组及关键因子分析
    晨,曾 锐*粗茎秦艽种子萌发过程的转录组及关键因子分析杨 晓‍1,马子豪‍1,马 婕‍1,吕金盈‍1,何 娟1,王长生‍2,李爱暖‍1,陈 晨‍3*,曾 锐‍1*1. 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2.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 409100 3.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研究粗茎秦艽种子萌发的转录组信息及影响因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粗茎秦艽种子萌发前、萌发中及萌发后3个阶段的转录组,并通过生物信

    中草药 2021年1期2021-01-05

  • 青海正品小秦艽与代用品管花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
    015 版收载的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粗茎秦艽、麻花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1]。文献报道[2-7],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其中的主要成分就是以龙胆苦苷。从药理作用的角度来讲,龙胆苦苷在抗炎、升高血糖、调节免疫、镇痛镇静降压、抗组织胺、抗过敏性休克有显著作用,是临床上治疗脑脊髓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手段。管花秦艽Ex Kusnuz.(藏语名称译音为解吉那宝)。生长在海拔3500—4500 米的高山潮湿地带、阴坡草地,青海省均有分布。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5期2020-12-09

  • 2008-2020年秦艽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茹 王萍摘要:秦艽文献数量基本持平,质量稳步提升,研究热点为秦艽的化学成分和基于其成分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上的应用,主要内容有药理作用、理化性质、临床应用等方面,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结论:秦艽的研究愈发广泛,秦艽的研究成果更加系统和完善。关键词:秦艽;计量分析;Citespace;Vosviewer;Endnote;基金项目:陕西省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S201913123027)作者简介:王馨雨(1999-)女,本科,在读, E-m

    时代人物 2020年26期2020-12-07

  • 秦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学丰【摘 要】 秦艽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典中药,可以通过对炎性细胞因子进行调控、抑制转录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等获得较好的疗效,同时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止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标本兼治,疗效显著,故对秦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秦艽;机制;临床应用;综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复杂,主要与炎症细胞因子过度表达等相关,以对称性多关节滑膜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7期2020-09-21

  • 风湿痛喝秦艽
    风湿痛的药粥:取秦艽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秦艽择净,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秦艽味苦辛,性微寒,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退虚热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体疼痛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挛、骨蒸潮热等症状。本品素有“风药中之润剂、散药中之补剂”之称,新、久、寒、热痹症均可应用。但其性微寒,故对痹症兼有发热、关节红肿者较为适宜。药理研究表明,秦艽含生物碱,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0年6期2020-07-09

  • 秦艽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保鲜等方面规范了秦艽标准化栽培技术。关键词:秦艽;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中图分类号:S567.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463(2020)01-0079-04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0.01.019药用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是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入药,是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龙胆宁碱、龙胆次碱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1期2020-03-02

  • 秦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秦艽又称山秦艽、西秦艽等,是龙胆科多年生草木,秦艽根可作为药物,味辛。秦艽有祛风除湿和脱虚热的功效,可以治疗骨蒸潮热,筋骨拘挛以及风湿痹痛等。高海拔地区比较适合秦艽生长。秦艽通常生长在山坡和路边,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开始大面积人工栽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秦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因其入药效果较好,成为广泛使用的药材品种,市场前景较为广阔。本文介绍了秦艽种植区域分布情况,总结了秦艽形态特征与生长特点,阐述了秦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指导中国秦艽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年12期2020-02-09

  • 麻花秦艽不同组织部位可培养内生菌群结构及其与龙胆苦苷含量的相关性
    有重要意义。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Maxim)为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广泛分布于四川西北地区、青海大部分地区和甘肃、西藏、宁夏部分地区[7],是我国三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之一[8-9],具有退虚热、止痹痛、清湿热、祛风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风湿痹痛、骨节酸痛、筋脉拘挛、骨蒸潮热、湿热黄疸、小儿疳积发热等症状[7]。秦艽具有环烯醚萜类、黄酮类、生物碱和其他化学成分,以环烯醚萜为其特征成分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9年4期2019-10-29

  • 秦艽的化学成分分析
    074)龙胆科黄秦艽属植物黄秦艽Veratrillabaillonii.,又名滇黄芩、丽江金不换、大苦参、黄龙胆,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西藏等地.黄秦艽是云南地方常用中草药,被收载于1974 年和2005年版《云南省中药材标准》,其以根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虫等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阿米巴痢疾、黄疸型肝炎和蛔虫病[1].有关黄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少,目前证明其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2,3].本研究前期从黄秦艽药材的醇提物中分离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6-25

  • 山西栽培秦艽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中030619)秦艽是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的干燥根,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各地,按性状可分为麻花艽、秦艽和小秦艽[1]。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原植物中,黄土高原及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秦艽资源分布中心,山西等省是秦艽的主要产区。秦艽味苦、辛,性平,入肝、胆、胃经;其功效为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临床用以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风湿痹痛等病症[2]。现代研究表明,其祛风湿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以龙胆苦苷为代表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03-12

  • 内蒙古地区小秦艽栽培技术规程※
    00)1 引言小秦艽(Gentianadahurica Fisch.)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主产于我国西北、华北大部,多生长于田边、路旁、河滩、水沟边、向阳山坡等地[1-3]。中药以其干燥根入药,主要成分为龙胆苦苷,具有祛风湿、止痹痛、清虚热和利湿褪黄等功效[4]。蒙药以其花入药,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蒙药名为呼和朱力根-其木格,为蒙医临床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咽喉热、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年2期2019-03-07

  • 秦艽软膏消炎止痛作用研究
    林132101)秦艽为龙胆科龙胆属秦艽组植物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大叶龙胆、大叶秦艽等[1]。古人称之为“风药中之润剂,散药中之补剂”,治疗风湿痹证,无论偏寒偏热、新病久病均可使用,故有风寒湿痹要药之称[2]。近年来,有关秦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用成分的分离鉴定和药理学方面,旨在评价药用价值和开发新药[3]。陈雷等[4]研究发现:秦艽中的主要成分龙胆苦苷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据李庆

    吉林农业 2019年5期2019-02-28

  • 秦艽
    药材鉴别要点秦艽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 cm,直径1~3 cm,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麻花秦艽根略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形如麻花或发辫状,长15~30 cm,根头由数个小根组成,直径可达7 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多数旋转扭曲纹理,具有裂隙呈网状孔纹。独根者往往于主根下部分枝或多数相互分离后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7期2019-01-30

  • 栽培及野生粗茎秦艽质量研究 ——兼论秦艽质量标准
    71000)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是传统大宗商品药材,需求量大,为2015年版药典秦艽收载的基原物种之一,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之功效〔1〕。粗茎秦艽在云南已有超过60年的种植历史〔2〕,近年来,对云南栽培粗茎秦艽的质量研究已有报道〔3-7〕,这些研究资料表明,其有效成分与秦艽(G.macrophylla Pall.)相近,抗炎、镇痛效果优于

    大理大学学报 2018年4期2018-06-29

  • 覆盖材料和方式对模拟旱作秦艽播种出苗与成苗的影响
    原030031)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Pall.)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湿热黄疽等病症[1],为祛风湿清热之首药[2],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之一[3]。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需求量日益增加,秦艽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中医药的需求,开展人工栽培、进行规模化种植是秦艽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4]。秦艽主要以种子繁殖,其种子小,

    中国种业 2018年5期2018-05-15

  • 秦艽在关节炎抗炎镇痛治疗中的作用*
    州 730050秦艽是临床常用祛风湿要药,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ex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Fisch.的干燥根。具有祛风湿,除湿热,止痹痛的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骨节酸痛,筋骨拘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黄疸等的治疗。

    西部中医药 2018年3期2018-02-14

  • 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种子的灌浆特性
    玲摘要:在4年生秦艽品系GQ05-2采种田中选取健壮植株作为研究对象,于开花盛期选取同一天开花的植株用吊牌标记,并从标记后4 d开始,每隔4 d采样1次,分别测定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千粒干质量、种子含水量等指标,对秦艽种子灌浆动态进行研究,旨在为秦艽种子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在开花后第40天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质量的水平;秦艽种子籽粒千粒质量变化呈“S”形曲线趋势,符合Logistic方程,花后第4~8天种子千粒鲜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23期2018-01-29

  • 达乌里秦艽潜在适生分布区研究△
    中药农业·达乌里秦艽潜在适生分布区研究△崔治家,雷丰顺,卢有媛,晋玲*,马毅,王振恒(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藏)药资源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目的:研究影响达乌里秦艽适宜性分布的生态因子,预测达乌里秦艽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分布区。方法:利用达乌里秦艽在中国的154个地理分布记录,结合28项环境因子,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研究影响达乌里秦艽适宜性分布的生态因子,结合ArcGIS软件预测达乌里秦艽全国及各省潜在适生分布区。结果:影响达乌里秦艽

    中国现代中药 2017年6期2017-09-21

  • 不同海拔粗茎秦艽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研究
    0)不同海拔粗茎秦艽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研究张晓灿,段宝忠,罗丹丹,陶爱恩,李杨*(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671000)目的:探讨不同海拔粗茎秦艽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为粗茎秦艽人工种植及仿野生栽培基地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海拔粗茎秦艽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同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26批药材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质量规定,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随海拔升高4种活性成分总含量呈钟状变化。结论:海拔

    大理大学学报 2017年8期2017-09-15

  • 秦艽不同加工品中有效成分含量与色度的相关性
    750021)秦艽不同加工品中有效成分含量与色度的相关性王秀芬1,冷晓红2,李 静1,陈海燕1,郭鸿雁1(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2.宁夏中药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 银川 750021)采用直接阴干、自然晒干、发汗干燥、80 ℃鼓风干燥等4种不同干燥方法对秦艽进行加工处理,采用HPLC法对秦艽中裂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秦艽质量的影响;采用L*、a*、b*颜色特征参数描述“发汗”前后秦艽颜色,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6期2017-07-31

  • 基于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的多基原秦艽药材化学品质比较研究
    学计量学的多基原秦艽药材化学品质比较研究张晓灿,李杨,罗丹丹,陶爱恩,段宝忠*(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671000)目的:比较秦艽药材3种基原药材秦艽、小秦艽和粗茎秦艽的化学品质差异,为多基原秦艽药材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3种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品质进行比较。结果:3种药材的化学指纹图谱种间相似度有一定差异,与秦艽药材共有模式图谱相比,秦艽种内相似度均大于0.990;小秦艽与其种间相似度为0.8

    大理大学学报 2017年6期2017-07-03

  • 甘南高寒冷凉区秦艽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
    南高寒冷凉生态区秦艽无公害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包括选地整地、培育壮苗、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地区秦艽栽培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 秦艽;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高寒冷凉区;甘肃甘南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090-01秦艽为龙胆科草本植物,生长周期为3年,高20~60 cm,是甘南高寒冷凉生态区常见藏中药材。其主根粗长,形状为长圆锥形,扭曲不直;由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5期2017-04-19

  • 小麦、蚕豆和油菜浸提液对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
    液、根系分泌物对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利用蒸馏水和甲醇浸提小麦、蚕豆、油菜的茎叶阴干样品获取秦艽种子萌发刺激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农作物根系分泌物,再用丙酮浸提获取秦艽种子刺激物,分别处理秦艽种子进行种子发芽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秦艽种子发芽率和秦艽种子胚根长。结果表明:小麦茎叶的阴干样品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对秦艽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小麦根系分泌物对秦艽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蚕豆茎叶的阴干样品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及根系分泌物均对秦艽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5期2017-04-15

  • 山杏林下3种草本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
    细介绍了山杏林下秦艽、党参、黄芪3种草本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以期为其科学栽培提供参考。关键词 山杏;林下;秦艽;党参;黄芪;标准化;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67.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091-02山杏林下种植秦艽、党参、黄芪等低杆草本药材,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又能缓解农林矛盾,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光热水资源利用率,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成功尝试。临夏现有山杏林380.4 hm2,其中五年生以下山杏林248.8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2期2017-03-24

  • 秦艽品质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610041)秦艽品质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李金花1曾 锐2李文涛1黄林芳1(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1; 2 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成都,610041)目的:探讨秦艽品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为秦艽种植与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秦艽主产区陕西、甘肃、宁夏3省20批次样品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时收集产地的气候因子,应用SPSS软件对不同产地秦艽有效成分含量和气候因子

    世界中医药 2016年5期2016-12-20

  • 秦艽药材及其生长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11130 )秦艽药材及其生长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特征及相关性分析宋九华1, 陈兴福2*, 唐琼1, 刘素君1, 成英1, 杨孝容1( 1. 乐山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4; 2. 四川农业大学 农学院, 四川 温江 611130 )该研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光度法,测定云南20个种植地的秦艽及其生长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探讨药材中无机元素分布特征,并对药材中无机元素含量与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秦艽

    广西植物 2016年9期2016-10-28

  • 环境因子对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
    子对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侯茜*,胡锋,张帆,龙凤(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目的:探讨环境因子对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秦艽资源的保护从种子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秦艽种子千粒重、电导率及光照、积水、不同深度土壤覆盖种子的发芽率。结果:甘肃4个不同地区秦艽种子的千粒重、活力及发芽势、发芽率均有差别。光照不足、积水过多,土壤覆盖较深,都可降低秦艽种子的萌发率。结论:光照、积水、不同深度土壤覆盖等环境因子是影响秦艽种子

    中国现代中药 2016年2期2016-09-25

  • 甘孜州秦艽草场生态栽培技术初探
    摘 要 简要介绍秦艽分布、甘孜州秦艽人工栽培限制因素,针对甘孜州藏民栽培习惯,分析了秦艽草场栽培的可行性及栽培方法,为提高藏区牧民的收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关键词 秦艽;草场生态;栽培技术;甘孜州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6.0061 秦艽概述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stramineaMa

    南方农业·中旬 2016年9期2016-07-09

  • HPLC法测定秦艽及其不同配伍药对中两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研究
    0HPLC法测定秦艽及其不同配伍药对中两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研究刘飞,马腾茂,王蓉,罗奎元,强宇靖,杨秀娟,高慧琴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秦艽及其不同配伍药对(秦艽威灵仙、秦艽桑寄生、秦艽防己)水煎液中两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A3000250×046 Pursuit 5 C18(250 mm×4.6 mm,5 μm) 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 -0.04%磷酸水溶液(B),梯

    新中医 2016年12期2016-02-07

  • 甘南藏族自治州秦艽栽培技术
    )甘南藏族自治州秦艽栽培技术赵合杰(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甘南 747000)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属高寒冷凉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 000 m以上。高海拔、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的气候和环境特点,有利于藏中药材及秦艽的人工栽培。文章主要介绍秦艽栽培技术,为当地农牧民增产、增收提供帮助。甘南 农牧业 秦艽 栽培技术1 秦艽适宜生长条件(1)秦艽适宜生长在甘南州海拔2 500~3 200 m,喜潮湿和冷凉气候,耐寒,忌强光,怕积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7期2016-02-06

  • 迪庆高寒地区秦艽栽培技术研究
    [摘 要] 根据秦艽生物学特征、生长习性和气候环境要求,通过对秦艽的直播与育苗移栽、规格化栽培、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秦艽高产栽培技术和发展秦艽中药材生产提供参考。[关键词] 秦艽 栽培技术 研究[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64-02秦艽为(G.entiana macrophyllapall)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秦艽,品种有麻花秦艽(G.strainea.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2015-07-09

  • 发芽床对秦艽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730070)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是常用名贵中药材之一,以干燥根入药,味辛、苦、平,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症[1]。秦艽在甘肃省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天水、临夏、定西、兰州、陇南、甘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 200~3 000 m的山坡草地、沟边路旁、河滩及林缘[2]。近年来,由于秦艽需求量增加,过度采挖致使秦艽野生资源逐渐减少。目前对秦艽的研究多集中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12期2014-12-25

  • 粗茎秦艽根茎品质与栽培土壤化学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9000)粗茎秦艽根茎品质与栽培土壤化学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宋九华1,2,孟 杰1,曾 羽1,李 瑶1,成 涛3,陈兴福1,①(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温江611130;2.乐山师范学院化学系,四川乐山614004;3.四川回春堂药业公司,四川遂宁629000)对云南丽江鲁店乡18个样点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ex Burk.)的根茎品质指标以及栽培土壤基本养分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根茎品质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年4期2014-05-11

  • 秦艽炮制历史沿革研究Δ
    743000)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ma crophylla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Duthie et Burk.或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属常用大宗药材,陕西、甘肃两省是其地道产区[1]。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秦艽药材资源的匮乏,面临濒危的境地,现被列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2]。秦艽味辛、苦,性平、微寒,归肝、胆、胃经,有祛风湿、舒筋络、除湿热、

    中国药房 2014年43期2014-03-09

  • 栽培年限和采收期对小秦艽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年限和采收期对小秦艽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路 奎1,王国祥1,2,3,彭云霞2,3,蔡子平2,3,王宏霞2,3(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3.甘肃省中药材种质改良与质量控制工程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70)以移栽定植后3和4年的小秦艽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栽培年限和采收期对小秦艽种子千粒重及其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4年生小秦艽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种子成熟度的增加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5期2014-02-28

  • 秦艽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宁629000)秦艽是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是治风湿关节痛、结核病潮热、黄疸等症的主药之一。《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所收录的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 crassicaulis Duthieex Burk 以及小秦艽G. dahurica Fisch 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

    中成药 2014年8期2014-01-27

  • 兰坪县不同生长年限粗茎秦艽龙胆苦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不同生长年限粗茎秦艽龙胆苦苷含量的比较研究周亚兴 查云盛 杨华坤 陈平喜云南省怒江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云南 怒江 673100目的:测定兰坪县中排乡不同生长年限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的研究,为怒江州秦艽产业制定质量标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秦艽龙胆苦苷含量。结果:中排乡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3~4年生含量明显高于2年生和5年生;3年生和4年生含量差别不大。河西乡和通甸镇采集的秦艽也是3年生和4年生含量最高。根据成本及秦艽有效成分测定栽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1期2013-11-02

  • 长梗秦艽酮诱导人肺鳞癌NCI-H520细胞凋亡
    愉,赵 立长梗秦艽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分布于我国西藏东部至南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肝胆疾病等。长梗秦艽酮(Waltonitone)是从长梗秦艽中分离得到的一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发现,长梗秦艽酮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3]。但长梗秦艽酮对肺鳞癌NCI-H520细胞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就长梗秦艽酮对人肺鳞癌细胞系NCI-H520细胞株的影响及机制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材料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年3期2013-08-28

  • 秦艽的临床新用及思考
    ,彭宁静,罗再琼秦艽功用记载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味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具有袪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证,中风不遂,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湿热黄疸等[1]。但近年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秦艽在治疗神经系疾病、肛肠疾病、呼吸道感染、皮肤疾病等多种疾病中发挥出独特的疗效,现分析如下。1 临床新用1.1 面神经炎面神经炎,属中医 “面瘫”、“中络”等范畴。邬政等[2]认为本病因风寒入中经络,导致经络阻痹所致。治以大秦艽汤加

    中药与临床 2013年5期2013-08-15

  • 4种秦艽属植物不同器官中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
    710062)秦艽是传统的常用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主要原植物为龙胆属(Gentiana L.)种类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dahurica Fisch.),主要药用部位为干燥根。秦艽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和退虚热的功效,可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1期2012-12-31

  • 粗茎秦艽高产栽培技术
    50223)粗茎秦艽 (Gentiana crassicaulisDuthie ex burk.)为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典收载中药品种,为云南道地常用大宗药材,野生分布于滇西北海拔2 600~3 900 m的草地或湿地边缘,针阔叶混交疏生林下和林地边缘地带也有分布。秦艽以根入药,味辛、苦、性平;具有祛风除湿、退虚热、活血舒筋、清热利尿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黄胆、便血、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小便不利等病症。20世纪80年代,粗茎秦艽进行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5期2012-12-09

  • 陕西秦艽药源植物及秦艽药材HPLC的比较研究
    安710069)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为龙胆科(Gentianaceae)植物,其根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陕西和甘肃为秦艽药材的地道产区[1]。秦艽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裂环环烯醚萜苷类[2],其中龙胆苦苷含量最高,具有保肝、利胆、抗炎的生物活性,其次是獐牙菜苦苷,具有助消化和镇痛作用,二者都已成功开发出中药新药。前人对陕西秦艽的化学成分和HPLC指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年2期2012-01-25

  • 秦艽与龙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有多种药理活性。秦艽G.crassicaulis,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清热利尿作用,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拘挛[2];龙胆G.scabra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等功效,用于治疗肝经热盛、惊厥狂躁、黄疸等疾病[2]。环烯醚萜苷及其衍生物是秦艽和龙胆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龙胆苦苷作为重要的有活性的环烯醚萜苷成分,具有显著地保肝、抗炎、抗菌等生物活性[3~5]。秦艽药材富含油性并具有一定的芳香气味,这一特性也常用于鉴定药材的品质。但对秦艽和龙胆的挥发油成分及

    药学实践杂志 2011年4期2011-08-05

  • 秦艽的研究进展△
    10041)综述秦艽的研究进展△黄璐琳1,杨晓1,丰先红2,孙佩1,罗孝贵2,童文1,邓莉3,胡尚钦1*(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中心,四川 简阳 641400;2.甘孜州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300;3.四川省农业厅,四川 成都 610041)对秦艽药材的本草考证、原植物和近缘植物的分布、药材的品质特征和人工栽培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秦艽;本草考证;原植物;品质特征;人工栽培秦艽是我国常用大

    中国现代中药 2011年5期201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