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的研究进展△

2011-02-10 05:51黄璐琳杨晓丰先红孙佩罗孝贵童文邓莉胡尚钦
中国现代中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秦艽麻花本草

黄璐琳,杨晓,丰先红,孙佩,罗孝贵,童文,邓莉,胡尚钦*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中心,四川 简阳 641400;2.甘孜州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300;3.四川省农业厅,四川 成都 610041)

综述

秦艽的研究进展△

黄璐琳1,杨晓1,丰先红2,孙佩1,罗孝贵2,童文1,邓莉3,胡尚钦1*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中心,四川 简阳 641400;2.甘孜州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300;3.四川省农业厅,四川 成都 610041)

对秦艽药材的本草考证、原植物和近缘植物的分布、药材的品质特征和人工栽培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秦艽;本草考证;原植物;品质特征;人工栽培

秦艽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临床上广泛用于病毒性、神经性、呼吸道、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1]。秦艽原植物来自龙胆科龙胆属Gentiana(Toum.)L.秦艽组(Sect.Apters),喜生长于海拔800~4 000 m的地区[2]。秦艽组植物全世界约20种,周荣汉等[3]统计我国至少有17种,作为 “秦艽”药用的约12种。其中,《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录的有秦 艽Gentiana macrophyllaPall.、麻 花 秦 艽G.straminea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Duthie ex Burk.,以及小秦艽G.dahuricaFisch.(即乌达里秦艽)[4]。本文主要对秦艽药材的本草考证、原植物和近缘植物的分布、药材的品质特征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1 本草考证

秦艽在我国具有2 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穆祯强等[5]对秦艽的本草溯源做了综述。秦艽作为中药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载 “生山谷”,后历代本草皆有收载,如 《本草纲目》载 “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文交纠者佳,故名秦艽”[6-7]。 《本草经集注》曰秦艽 “生飞乌山谷”,同时又做了解释:“飞乌或是地名。今出甘松(今四川境内)、龙洞(今陕西宁羌)、蚕陵(今四川松潘),长大黄白色为佳。”《新修本草》载:“今出泾州(今甘肃泾川),鄜州(今陕西富县),岐州(今陕西风翔)者良。”《植物名实图考》以秦艽的植物形态描述,并载:“今山西五台山所产,形状正同。”由此可证,甘肃、陕西、山西、四川等省区应为历史上秦艽的道地产区[8-9]。本草史上对秦艽的形态描述记载多为药材性状,《雷公炮炙论》载:“凡使秦艽并须于脚文处认取,左文列为秦,右文为艽。”《本草备要》等均附和雷公说法,以左文者为佳[10]。而 《本草经集注》、《证类本草》、《图经本草》、《本草蒙筌》等均未提及左右纹之区别,而秦艽商品,左右纹皆有[8]。对植物形态描述最早见于 《图经本草》,载 “根土黄色而相交纠,长一尺已来,粗细不等,枝干高五六寸,叶婆娑连茎梗,俱青色,如蒿苣叶,六月中开花紫色,似葛花,当月结子。”并附图。《植物名实图考》曰:“秦艽叶如莴苣,梗叶皆青。”书中所绘秦州秦艽及石州秦艽的图,均比较符合龙胆科龙胆属的秦艽原植物的性状[8]。

历代本草对秦艽常用炮制方法有童便制、炒制、酒制等。《雷公炮炙论》曰:“凡用秦,先以布试上黄肉毛尽,然后用还元汤浸一宿,至明出,日干用。”《本草纲目》对还元汤作了解释:“尿,方家谓之轮回酒,还元汤。”又引寇宗奭言:“人溺,唯童子者佳。”可见,还元汤即童便。与 《本草经解》所载, “便浸晒”相吻合。 《小儿药证直决》载:“去芦头,切,焙。” 《疮疡经验全书》、 《仁术便览》、《医宗说约》等均以酒制,但方法各异,有酒拌晒、酒洗浸、酒洗切片等。 《神农本草经》曰:“(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本草经集注》云:“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本草蒙筌》谓:“养血荣筋,除风痹肢节具痛,通便利水,散黄疸遍体如金,除头风解酒毒,止肠风下血,去骨蒸传尸。”《本草求真》载:“能除风湿牙痛。为风药中润剂,散药中补剂。”《本草分经》进一步明确: “凡风湿痹症、筋脉拘挛,无论新久,偏寒偏热均用,为三痹必用之药。”可见,秦艽历史上即祛风、除湿、舒筋止痛之要药,在后世临床应用中,功效得到进一步的验证[8]。

2 原植物、近缘植物及分布

秦艽组(Sect.Cruciata Gaudin)隶属于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全世界约 20种[11]。2005年版 《中国植物志》记载了16种,2个变种,可作药用的有12种,包括: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Pall.、麻花艽G.stramineaMaxim.、粗茎秦 艽G.crassicaulisDuthie ex Burk.、小 秦 艽G.dahuricaFisch.、长梗秦艽G.waltoniiBurk、川西秦艽G.dendrologyMarq.、管花秦艽G.siphonanthaMaxim.、黄管秦艽G.officinalisH.、天山秦艽G.tianshanicaRupr.、中亚秦艽G.kaufmannianaRegel et Schmalh、西藏秦艽G.tibeticaKing ex Hook.、粗壮秦艽G.robustaKing ex Hook.、新疆秦艽G.walujewiiRegel et Schmalh、纤茎秦艽G.tenuicaulisLing、全萼秦艽G.lhassicaBurk.、斜升秦艽G.decum bensL.、大 花 秦 艽 (变 种)G.macrophyllaPall.var.fetissowi(Rgl.etWinkl.)Ma et K.C.Hsia、钟花小秦艽(变种)G.dahu ricaFisch.var.cam panulata T.N.。此外,还有分布于太白山的太白秦艽G.wutaiensisMarq.,以及20世纪80年代王英等报道的甘南秦艽G.gannanensisY.Wang et Z.C.Lou[2,11]。《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Fisch.的干燥根,其中大叶秦艽是秦艽组植物分布最广的种,也是秦艽药材来源的主要种[4]。

秦艽主要分布于海拔800~4 000 m地区,其中大叶秦艽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及青藏高原东缘,位于该区的甘肃、陕西、四川、山西等省是秦艽的主要产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有少量出口[11]。小秦艽在我国分布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与秦艽相比仅东北和云南地区没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陕西的吴旗、定边、陇县;甘肃的古浪、天祝、舟曲、卓尼、临潭、山丹、武威、古浪、景泰;宁夏的六盘山、南华山、香山、罗山、贺兰山、盐池、固原、西吉;内蒙古的石拐、赤峰、西林郭勒盟、乌兰查布盟、巴彦卓尔盟;新疆的阿勒泰至富蕴、清河、塔城、伊犁、玛纳斯湖、乌苏至奇台、尼勒克、特克斯、巴里坤、阿克苏至库尔勒、和田、帕米尔;山西的五台、天镇、浑源、山阴、广灵、灵丘、临县以及河北的涞源[11]。麻花秦艽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分布在甘肃的民乐、山丹、天祝、古浪、榆中、永登、舟曲、卓尼、临潭、迭部、玛曲、夏河、岷县、漳县;青海的清水河、结古镇、镶谦、通天河、甘德、上贡麻、班玛、贵南、浩门农场、湟中、湟源、玉树、大通、乐都、互助;宁夏的南华山;四川的马尔康、茂县、若尔盖;新疆的博州。粗茎秦艽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藏的波密、左贡、芒康、邦达;四川的理塘、若尔盖;云南的昭通、迪庆、怒江、大理、丽江;贵州的威宁、赫章、水城、盘县、雷山;甘肃的碌曲、夏河[11]。

3 药材的品质特征

药材的品质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长阶段、产地环境,以及采收加工贮藏方法差异,都能影响药材体内的次生代谢活动,从而影响药材的内在品质[12]。吴立宏等[13]采用 RP-HPLC方法对不同产地的秦艽药材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分析表明,产于甘肃、内蒙古、青海的大叶秦艽的含量差异很大,在1.97%~13.93%,以青海、河南为最高,茎叶含量在1.47%~2.52%;产于内蒙古、甘肃、山西的小秦艽的含量在1.42%~3.74%,茎叶的含量较低,为0.38%左右;产于四川、青海、甘肃的麻花秦艽含量在0.34%~6.44%,茎叶含量为1.54%(甘肃)。品种含量为:大叶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马潇等[14-15]也报道了甘肃秦艽的獐牙菜苦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麻花秦艽的根含量在8.3%~12.4%,花含量在1.2%~3.0%,茎叶含量在0.8%~2.2%;大叶秦艽的根含量在7.3%~11.6%,花含量在1.7%~3.8%,茎叶含量在1.5%~2.6%;小秦艽的根含量在4.7%~9.1%,花含量在1.4% ~3.9%,茎叶含量在1.5%~2.4%。秦艽药材不同部位的獐牙菜苦苷含量也有所差别,比如麻花秦艽根、茎、叶、花、果实中獐牙菜苦苷含量分别为0.43%、0.15%、0.51%、0.38%、0.26%(RP-HPLC法)[16]。王妍妍等[17]研究表明13个不同产地的粗茎秦艽HPLC指纹图谱主峰群的整体图貌基本一致,但特征指纹峰的相对峰面积积分比值有较大差别。这表明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不同品种的秦艽药材品质差异明显。这种差异在其他成分方面也有所体现,比如曹晓燕等[18]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产地差异,大叶秦艽的钙、镁、钾、锌、锰等5种元素的含量高于其他3种,但各种元素在这4种龙胆属植物中的含量高低具有一致性。孙菁等[19]研究表明,不同居群无机元素含量水平显示出地理分布差异特点,且各元素之间具一定的协调促进或拮抗作用。

对于野生和栽培秦艽,刘丽莎等[20]比较了野生及栽培的大叶秦艽和麻花秦艽的獐牙菜苦苷含量,发现野生和栽培的大叶秦艽的含量差异不大(15.8%~15.4%),而野生麻花秦艽比栽培的含量稍高(37.4%~25.3%)。不同产地大叶秦艽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可通过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进行鉴别[21]。纪兰菊等[22]研究表明野生麻花秦艽药材根部位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特征性和专属性较强,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似度,证明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所反映的化学信息基本一致,为栽培药材替代野生药材入药提供了理论依据。李永平等[23]比较了野生秦艽和栽培秦艽提取物在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方面的差异,表明栽培秦艽的两组提取物(水提物和醇提物)与野生秦艽的两组提取物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为栽培药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支撑。

4 人工栽培

秦艽为常用大宗药材,目前多种因素造成了秦艽药材资源的匮乏,面临濒危的境地,被列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24]。20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等地开展了野生变家种试验,但由于秦艽的生长周期较长,产量较低,种植效益较差,因此不能形成规模。另一方面,秦艽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人类活动扩大带来的生境破坏,造成了野生资源的急剧减少。同时,由于秦艽种子的贮藏和发芽技术不成熟,造成种子的发芽率较低,影响了药材的扩大繁殖。为了扭转药材濒危的局面,人工种植成为发展秦艽产业的有力途径[25-26]。

为了提高秦艽种子的发芽率,促进秦艽人工栽培的发展,多个研究小组进行了提高秦艽种子发芽效率的探索。林丽等[27]研究表明,光照条件下(24 h,2 500 Lx,18℃)浓硫酸处理(98%浓硫酸淹没种子,3 min)能显著提高秦艽种子发芽率,而其中尤以野生秦艽种子发芽情况最高,其发芽率为74%。滕红梅等[28]研究表明,秦艽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用频率为40 kHz超声处理15 min和500 mg·L-1的GA浸泡24 h,可以显著提高发芽率。林俊英[29]、张西玲等[30]、泽仁旺姆等[31]、刘丽莎等[32]的研究也表明,赤霉素可以显著提高秦艽种子发芽率。随着药材栽培研究的推进,目前青海省研究建立了秦艽(麻花秦艽、达乌里秦艽G.dahuricaFisch、大叶秦艽和粗茎秦艽)的 SOP规范操作规程[33-38]。

5 展望

秦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是常用大宗药材之一。随着秦艽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而我们面临既要保护野生资源,又要满足市场供应,实现秦艽的可持续利用的问题。研究表明野生药材与人工栽培的药材品质和药理作用差异很小,因此人工栽培和野生抚育成为解决资源供求矛盾的最佳途径。目前,秦艽药材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已取得较好进展,但由于秦艽药材的生长周期较长,种植效益较低,影响了药农种植秦艽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保护性补偿措施,促进秦艽人工种植的发展。

[1]郭伟娜,魏朔南.秦艽的生物学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4):1-10.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第62卷.龙胆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9-74.

[3]周荣汉.中药资源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405-408.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53.

[5]穆祯强,于洋,高昊,等.龙胆属秦艽组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012-2016.

[6]权宜淑.中药秦艽的本草学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97,12(3):113-114.

[7]清·孙星衍.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67.

[8]马潇,罗宗熠,翟进斌.秦艽本草溯源[J].中医药学报,2009,37(5):70-71.

[9]吴其浚 .植物名实图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1711.

[10]汪昂.本草备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8:48.

[11]郭伟娜,熊文勇,魏朔南.秦艽及其近缘种植物资源在我国的分布[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2):21-28.

[12]李凤丽,王曼丽.浅论影响植物类药材品质的几种因素[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154-155.

[13]吴立宏,叶燕,李兴尚,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道地产区秦艽药材中龙胆苦苷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9,29(2):184-187.

[14]马潇,朱俊儒,何禄仁,等.甘肃产秦艽不同部位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8):10-11.

[15]马潇,陈兴国.甘肃产8种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比较[J].中药材,2003,26(2):85-86.

[16]张兴旺,于瑞涛,梅丽娟,等.RP-HPLC法测定秦艽不同器官中獐牙菜苦苷含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76-9477.

[17]王妍妍,赵志礼,吴靳荣,等.粗茎秦艽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2009,40(1):120-123.

[18]曹晓燕,武玉翠,王喆之.4种秦艽药材中宏量和微量元素的比较分析 [J].光谱实验室,2009,26(5):1204-1205.

[19]孙菁,陈桂琛,徐文华,等.达乌里秦艽化学元素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9,16(3):55-61.

[20]刘丽莎,侯天德.家种和野生秦艽及麻花艽的质量对比研究[J].中药材,2002,25(4):231-232.

[21]晋玲,张西玲,郭玫,等.不同产地秦艽栽培品的药材质量研究[J].中药材,2006,29(5):437-439.

[22]纪兰菊,马玉花,陈桂琛.野生与栽培药材麻花秦艽的HPLC/UV指纹图谱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24(10):2165-2167.

[23]李永平,李福安,童丽,等.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的药效学比较研究[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6,27(4):254-258.

[24]张恩迪,郑汉臣.中国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保护[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28.

[25]李焘,张志勤,王喆之.中药秦艽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规范化种植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6,(6):36-38.

[26]张西玲,晋玲,刘丽莎.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的资源利用与保护[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3,5(9):27-29.

[27]林丽,陈红刚,杨韬.光照和浸种方式对秦艽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简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7,(2):17-18.

[28]滕红梅,曹晓燕,王喆之.不同培养条件及预处理对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08,27(11):87-91.

[29]林俊英.不同处理方法对秦艽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2):19-22.

[30]张西玲,王岚,刘丽莎.麻花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J].中药材,2004,27(3):160-161.

[31]泽仁旺姆,尼珍卓玛,米玛潘多.藏药材—白花秦艽的育苗技术[J].西藏科技,2009,(19):73-77.

[32]刘丽莎,姬可平.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J].中草药,2002,23(3):269-271.

[33]李福安,李建民,魏全嘉,等.秦艽生产操作规程(SOP)(Ⅰ)[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7,28(1):41-44.

[34]李建民,李福安,张华,等.秦艽生产操作规程(SOP)(Ⅱ)[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7,28(1):45-47.

[35]李福安,李建民,王祖训,等.秦艽生产操作规程(SOP)(Ⅲ)[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7,28(1):48-50.

[36]魏全嘉,童丽,李建民,等.秦艽生产操作规程(SOP)(Ⅳ)[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7,28(1):51-55.

[37]李建民,李福安,魏全嘉,等.秦艽生产操作规程(SOP)(Ⅴ)[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7,28(1):56-59.

[38]李向阳,李建民,李福安,等.秦艽生产操作规程(SOP)(Ⅵ)[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7,28(1):60-61,68.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甘孜州合作项目

*胡尚钦,E-mail:jysqhu@163.com

2010-12-03)

猜你喜欢
秦艽麻花本草
义卖麻花有感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麻花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爷爷的麻花
麻花
自拟吉杰呐博“粗茎秦艽”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痛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