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岷县当归产业创新发展的优势条件与策略选择△

2011-02-10 05:51王引权后顺心王艳安培坤
中国现代中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岷县中药材甘肃

王引权,后顺心,王艳,安培坤

(1.甘肃中医学院药学系,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甘肃 岷县 748400)

推动岷县当归产业创新发展的优势条件与策略选择△

王引权1*,后顺心2,王艳1,安培坤1

(1.甘肃中医学院药学系,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甘肃 岷县 748400)

对甘肃岷县当归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掘优异种质资源、建立优良种源生产基地、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推行无公害栽培集成技术、建立贮藏包装及深加工技术体系及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等创新策略。

当归;岷县;创新发展;发展策略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为伞形科当归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1],其干燥根为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2]。当归为临床常用药,如在清著《汤头歌诀》中就有53种方剂中有当归,在日本《普通汉方》中也有56种方剂中有当归,素有 “十方九归”之称[3-4]。当归还广泛用作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原料。我国当归主要产区分布在甘肃、云南、四川、湖北等海拔1 500~3 000 m的高寒阴湿山区。甘肃省是全国当归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岷县、漳县、宕昌、渭源等地,其中岷县为当归传统道地产区。岷县当归习称 “岷归”,其入药历史长达1 700多年[5]。改革开放30年来,岷县当归产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2001年岷县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 “中国当归之乡”,2002年岷归获得了原产地标记认证,2005年岷县当归获得了国家GAP基地认证。岷县生产的当归浓缩丸等中成药和当归嫩肤水等护肤品以及当归片、当归头、全当归等系列产品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已建成了当归城和梅川中药材市场,年交易当归等地产中药材达10万t以上。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在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着种质资源匮乏、种子(种苗)质量标准不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不高、贮藏加工水平较低、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不相适应等制约当归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点和问题。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新10年规划的颁布和国办 [2010]29号文件的实施,尤其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对推动岷县当归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 实现岷县当归产业创新发展的优势

1.1 地理区位优势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位居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我国大西北进入大西南的国道212线贯通南北,省内东西大动脉306线横贯东西,县城距兰州212 km,距定西市188 km。随着 “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的相继建设和省道306线的升级改造,岷县的区位优势更趋凸显,将成为甘肃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当归等中药材的交易集散中心和药源仓储基地。

1.2 生态环境优势

岷县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 300~3 000 m,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 214.9 h,年平均气候5.7℃,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无霜期90~120 d,年平均降水量596.5 mm,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0℃,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6.9℃。其特点为高寒阴湿,这为当归的生长发育、品质形成、产地贮藏等奠定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岷县当归种植区域的土壤类型主要为黑土、黑垆土、棕壤、褐土和黑钙土。土壤pH为8.0~8.4,有机质含量为2.25%~2.39%、全氮为0.12%~0.15%、全磷为0.077%~0.130%、速效磷为23.4~90.5 mg·kg-1、全钾为1.80% ~1.90%、速效钾为 125~247.2 mg·kg-1、铁为 20 985~22 802 mg·kg-1、镁为 8 128~11 754 mg·kg-1、锰为541~591 mg·kg-1、锌为 270~1 262 mg·kg-1、铜为 20.8~23.9 mg·kg-1[6]。总体上表现为土壤结构良好、呈微碱性、有机质含量较高、矿质养分丰富,有利于当归的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1.3 历史文化优势

岷县当归已有2 000多年的药用历史,有1 7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早在汉代和三国时期当归家种就见著文字记载。南朝宋人陶弘景 《名医别录》中所载:“当归生陇西川谷(岷县在秦汉时称临洮,属陇西郡),今陇西四阳黑水当归,多肉、枝少、气香,名马尾当归”,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岷县当归已是极为珍贵的贡品。在 《神农草本经》、《本草纲目》、《尔雅》、《广雅》、《古今注》、《本草衍义》、《本草别说》、《名医别录》等诸多古籍中对岷县当归的药用给予较高评价。可见,岷县当归文化沉淀厚重,药用历史源远流长。

1.4 产业格局优势

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当归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逐年扩大;当归已形成了原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提取物、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用品等系列产品,并培育和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建成集交易、仓储、物流、服务等功能的中国当归城和梅川两个中药材专业市场。

1.5 质量竞争优势

在国家 “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支持下,甘肃岷归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稳定合作,对我国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当归品质进行了系列多指标评价,结果表明岷归品质优于其他产区当归药材[7]。当归主要含有挥发油、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等化学成分[8]。据甘肃省药品检验所测定,岷县当归中的挥发油含量为0.795%~1.018%;浸出物含量为60.7%~64.5%;水溶性多糖含量为3.72% ~5.84%;阿魏酸含量达0.161%~0.268%。从测定结果看,岷县当归中的挥发油、浸出物、水溶性糖及阿魏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甘肃其他当归产区的含量,特别是阿魏酸含量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限度(0.050%)的3.22~5.36倍[9]。岷县当归中的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残留量均符合 《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规定[10]。兰州大学从岷县当归水浸膏中分离出豆甾醇-D-葡萄糖苷、十四醇-1、香荚兰酸、钩吻荧光素、新当归内酯等成分。此外,当归中还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人体不能自行合成,且精氨酸的含量比其他氨基酸高出1倍[1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对岷县当归与云南当归药材的挥发性气味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检出的约100个成分中有30余种化合物相同,其中含量相差2倍以上的有15种化合物,相差5倍以上的有4种化合物,而其余的成分则不相同[12]。由此可见,岷县当归的药用成分含量较高、种类丰富,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残留量符合国家限量规定,其质量优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1.6 科研基础优势

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岷县当归产业发展中的许多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朱国庆[13]提出了甘肃省当归的最适宜种植区域为岷县、漳县及渭源南部半山区。赵杨景等[6]分析比较了当归道地产区、非道地产区和近道地产区共7个地区的土壤,研究结果表明,以甘肃岷县当归栽培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综合因子最佳。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先后选育出了岷归1号、岷归2号和岷归3号等优良新品种[14-15]。对当归麻口病的致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张广学等认为,当归麻口病的致病菌为燕麦镰刀菌等6种真菌,致病菌通过地下害虫和人为机械创伤形成的伤口侵染形成的。王玉娟等[16]研究认为麻口病既非细菌性病害,也非真菌性病害,而是由线虫所致。但对当归麻口病的无公害防治有待于研究出一套安全、有效、经济的防治方案。许多学者对当归早期抽薹的生理基础、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未能根本性解决[17]。于光等[18]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对当归早薹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已发现调控早薹发生的功能基因和调节因子,正在研究制定有效的生物药剂防治措施。许多研究认为,合理配比使用氮、磷、钾肥的量,不仅能提高单产,还能降低早期抽薹率[19-20]。徐继振等[21]研究证明不同肥料对当归提前抽薹的效应依次为:氮素(N) >钾肥(K2O) >磷肥(P2O5),相应的提前抽薹率为26.7%、21.2%、19.2%;肥料用量对提前抽薹率的效应,除磷肥外,氮、氧化钾用量愈大,其抽薹率愈高。段金廒等[22]选择了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酜内酯、阿魏酸、总多糖等物质群作为当归药材适宜采收期多指标评价体系,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岷县当归的适宜采收期为10月中旬。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熏制的当归中总苯酞和总芳香酸含量分别为27.038 2 mg·g-1和 2.617 3 mg·g-1;低温真空干燥(40℃)的分别为 26.315 9 mg·g-1和 1.040 4 mg·g-1;远红外干燥的分别为 11.906 0 mg·g-1和0.812 4 mg·g-1;低温热风干燥(40℃)的分别为11.229 1 mg·g-1和 1.283 3 mg·g-1;微波中火干燥的分别为 10.823 9 mg·g-1和 1.382 5 mg·g-1;晒干的分别为 7.210 4 mg·g-1和 1.1089 mg·g-1;阴干的分别为7.474 5 mg·g-1和1.242 8 mg·g-1。研究结果验证了传统熏制干燥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明确了各种干燥工艺对当归内在品质的影响,对建立经济有效、宜于推行的当归干燥新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23]。龙全江等[24]建立了当归饮片的质量标准。在当归产地加工及深加工方面已初步实现产业化,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当归精油的产业化项目即将投产,岷海制药公司的浓缩当归丸、天容公司的当归系列保健食品及岷当生物公司的鲜当归美容产品已行销市场。

2 实现岷县当归产业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

2.1 发掘特异种质资源

当归属(AngelicaL.)全球约90种,北美和东亚为其世界分布中心,东亚以中国种类最丰富,约36种7变种2变型[11]。目前对当归属植物及近缘种也缺乏广泛发掘和深入研究,对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的研究极少,严重缺乏抗麻口病、抗早期抽薹的种质资源,严重地制约着当归育种工作的重大突破。因此广泛收集当归属种质资源,深入研究其农艺、药用等综合性状,发掘野生资源和其他近缘种的重要基因资源,强化种质鉴定和评价工作,发掘当归特异种质资源是今后当归育种的核心问题。

2.2 建立优良种源生产基地

选择生态环境条件和空间隔离条件良好的高山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制定、完善当归种子(种苗)质量控制标准,切实从源头把住当归生产的质量关。

2.3 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

建立规范化当归种植基地,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当归产业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当归生产朝着优质、高产、质量稳定、可控的方向发展。根据具体情况,可灵活选择不同的基地运营模式,如:企业+农户+基地、企业+农户+协会(合作社) +基地等模式,不断提高基地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

2.4 推行当归无公害栽培集成技术

为了实现当归药材中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超标、无霉菌残留等有害物质的污染等无公害目标,在当归栽培中可采取集成技术:(1)选用优良品种和健壮幼苗;(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腐熟厩肥、高温堆肥等;(3)推广地膜覆盖、抗旱保水等旱作农业技术;(4)推广营养诊断及配方施肥技术;(5)合理轮作倒茬;(6)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如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方法。化学防治中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2.5 建设标准化的仓储设施

依托岷县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气压较低、空气质量好、适宜于中药材仓储的自然气候优势,加快建设标准化的当归等药材仓储设施。建设当归饮片集中加工园,引导加工大户和企业入园。建立健全当归药材及饮片产地加工、仓储、包装和运输等标准。

2.6 建立储藏包装及深加工技术体系

积极引进和开发当归产地清洗、分级、干燥、包装、灭菌、储藏养护等关键新技术,探索基于当归提取物的新产品开发,着力培育当归产业龙头企业,以带动基地健康发展。

2.7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合作,重点在当归麻口病综合防治、早期抽薹、基于当归提取物的系列新产品研发等方面联合攻关,为当归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李丽丽,刘向前,张晓丹.当归属植物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9,31(4):601-607.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24-125.

[3]邓永健,郭志伟,王萌.当归的化学成份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06,24(5):109-l13.

[4]徐国钧,何宏贤,徐珞珊,等.中国药材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332-338.

[5]陈江弘,杨崇仁.当归属植物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4):359-365.

[6]赵杨景,陈四保,高光耀,等.道地与非道地当归栽培土壤的理化性质[J].中国中药杂志,2002,17(1):19-22.

[7]严辉,段金廒,钱大玮,等.我国不同产地当归药材质量的分析与评价[J].中草药,2009,40(12):26-31.

[8]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现代研究[M].第二卷.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26-45.

[9]欧阳晓玫,何英梅,朱俊儒,等.甘肃不同产区当归药材的质量考察[J].中国药师,2007,10(3):206-209.

[10]欧阳晓玫,何英梅,贺军权,等.甘肃五大宗药材农残及重金属检测[J].中医药学报,2005,33(5):22-24.

[11]贾忠山,关天颖,曹国君.当归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分析[J].氨基酸杂志,1992,(2):49-51.

[12]薛健,徐燕,张秀,等.道地与非道地当归药材气味成分比较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2):117-119.

[13]朱国庆.甘肃中部当归生态气候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J].甘肃气象,2001,19(1):36-38.

[14]贾婕楠.当归新品系90-01选育报告[J].中药材,2005,28(8):649-650.

[15]颉红梅,刘效瑞,李文建,等.甘肃当归新品系DGA2000202的选育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8,25(2):196-200.

[16]王玉娟,盛秀兰,孙政,等.当归麻口病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0,20(1):13-18.

[17]武延安,陈垣,蔺海明,等.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科技,2007,(3):20-23.

[18]于光,段金廒,宋秉生,等.cDNA-AFLP比较当归早薹基因转录差异反应体系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报,2010,(9):134-137.

[19]漆琚涛,蔺海明,刘学洲.氮磷肥对当归抽薹率的影响试验初报[J].中药材,2004,27(2):82-83.

[20]马占川,张恩和.氮磷配施对当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耕作栽培,1997,(4):32-33.

[21]徐继振,刘效瑞.当归高效施肥与质量考察[J].中药材,1998,21(3):111.

[22]段金廒,严辉,宿树兰,等.药材适宜采收期综合评价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草药,2010,41(11):1755-1760.

[23]Jie-Li Lü,Jing Zhao,Jin-Ao Duan,etal.Quality evaluation of Angelica sinesis by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en compounds using LC-PDA[J].Chromatographia,2009,70(3-4):455-465

[24]龙全江,徐茂保.当归饮片质量标准研究[J].中药材,2009,32(9):1367-1369.

《中药现代研究策论》

《转化医学中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Ⅰ)——中药现代研究策论》由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肖小河教授编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全书内容涵盖中药现代科技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各个环节的关键科技问题,涉及中医药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创新诠释,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对策、道地药材品质辨识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模式的创新发展、中药药性理论与合理用药、中药新药科学创制等。既有理论探索,又有方法创新;既有专题论述,又有系统分析;既有回顾性研究,又有前瞻性分析。

本书的出版发行对有志于中医药科技事业的各界朋友将具有良好的启示和参考价值,对中药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一定推动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81060327)

*王引权,E-mail:kikfpp@163.com

猜你喜欢
岷县中药材甘肃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师生书画作品选登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中共第一任岷县张明远“县长”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