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统整式教学探究

2025-02-20 00:00:00王曼曼
中小学班主任 2025年2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

[摘要] “综合与实践”的主题统整教学应重视教学目标设定、内容重组、实施及评价的一致性。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欢乐购物街”的教学为例,通过对这一内容进行主题统整式教学,让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形成对人民币认识的一致性,引导学生进行购物的合理规划,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加以内化并形成经验,合理评价自身的购物过程。

[关键词] 主题统整式教学;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欢乐购物街

“欢乐购物街”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重要模块。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积极投入模拟购物活动,能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认识元、角、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并述说购物的过程,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其实,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在一年级实施,在更高年级认识更大的数以后也可以实施,而这就是主题统整式教学。主题统整式教学要求教师立足核心素养,从结构化的高度把握系列知识的核心主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和问题为依托,引导学生整体认识人民币,丰富他们使用人民币的经验,并能在使用人民币买东西前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一、系统整合,凸显知识本质

统整式的教学围绕一个核心知识或概念展开,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广泛迁移性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结构化的、完整的认知系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在“综合与实践”类课程实施时,学生将面对现实的背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系统整合,笔者发现“欢乐购物街”这一主题活动课,其真正目的有两个——认识和应用,首先是了解知识本身,即认识人民币;其次是应用知识,即学会使用人民币。课程的设置要凸显这一本质,但是内容的安排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两个方面,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活动课的实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此外,如何解决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内容安排上还要考虑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际课程设置中,可以加入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等内容,帮助学生发展运算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小学数学的教学应是整体性的学习,在整体中把握每一个课时内容。“欢乐购物街”是新课标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活动内容,苏教版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分为四个课时,第一课时是认识一元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第二课时是认识一元以上的人民币,第三课时是练习,第四课时是小小商店。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认识人民币,但是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主题统整,笔者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目标的设定及教学形式进行了调整优化。

“欢乐购物街”的内容应该包含对于人民币的认识、使用、评价等内容。因此,笔者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课时来进行。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将所有人民币放在一起进行认识,学生可以通过面值、材质对人民币进行分类认识,结合十进制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三个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第二课时,小小采购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了解购物的过程,解决购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深化对于数量关系和加减法本质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

第三课时,欢乐购物街。学生对购物进行合理规划,并模拟真实情境开展购物。购物结束后,对自己的购物过程进行盘点。

第四课时,整合与评价。了解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认识当下人民币的使用情况并讨论纸币存在的价值。

二、目标进阶,助力学生发展

统整主题式教学在设计时要体现综合性、层次性、关联性。它不是将一堆课程合在一起,进行机械堆积,而是通过整体设计形成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进而达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样态。因此,在目标设定上,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体现进阶的特征。具体到本主题内容的学习上,目标的设定要更加紧密且相关,实现“认识人民币,使用人民币,解决问题,合理规划使用人民币,评价问题,整体感受人民币的发展,对自己的认识和学习表现进行整体评价”的教学目标进阶。

根据对“欢乐购物街”内容进行的系统整合,结合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笔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形成量感。

2.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在算钱、付钱和找钱的操作中,进行简单的货币单位换算,感受到付钱策略的多样性,学会规划购物预算,合理使用人民币,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了解货币的意义和中国货币的历史知识,感悟货币的价值,了解货币与商品的关系,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4.通过反思亲身参与购物活动的过程,培养数学表达能力,积累学习交流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中国货币发展史和有关货币的信息,感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货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强调应用,展现知识价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综合与实践”课程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要求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对于学生活动经验的获取,既可以通过直接的活动体验,也可以通过示范模仿来实现。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可以在第二课时安排一个示范购物的过程,这一活动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了解购物过程,发现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第三课时,要让学生进行仿真商品买卖活动,并且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从而切身体会人民币的价值,形成自己的活动经验。下面,将以“欢乐购物街”主题第二课时“小小采购员”的内容为例,详细探讨问题解决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问题解决课】小小采购员

1.会选择:选择20元,了解同样人民币的不同表示方式,会换钱。

2.会选购:能够根据采购单,选购商品,并能合理付钱、找钱。

3.会解决:能够解决购物中付错钱、不能找钱的

情况。

4.会应用:能够利用人民币进行合理估算,能够根据付钱情况合理安排购物预算。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活动体验为载体,把主题统整后的学习要素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社会实践体验相结合。对于“欢乐购物街”这部分内容,新课标特别提到要让学生在定价、付钱和找钱等具体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学习货币的目的在于会用货币解决购物相关的问题,学生在实际购物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换零钱?如果不能找钱怎么办?怎么算商品的总价?付的钱、商品价格及找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都是本节课要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力求让学生解决实际购物中的问题,为后续使用人民币打好基础,同时培养使用人民币的技能。下面,将以“欢乐购物街”主题第三课时“欢乐购物街”的内容为例,详细探讨实践操作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实践操作课】欢乐购物街

1.合理规划:认识到购买的需求——能吃饱、能解渴、不超过10元。

2.合理设计购物方案:

(1)明确三项要求。

(2)设计购物方案。

(3)先集中评价两个学生的购物方案,明确可以通过能吃饱、能解渴、不超过10元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再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购物方案。

(4)调整自己的购物方案。

3.实地采购:

(1)明确要求:确定售货员及顾客的分工和任务;适合一年级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非常有限,对学生的建议和指导要比较细致,小到如何买卖,大到怎么团队分工,都要细致说明,不能直接放任活动。

(2)分组活动:将所有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售货,另一组购买,之后互相交换。

(3)反馈评价:通过计算商品总价加找回的零钱,看一看是否等于10元,从而证明自己在购物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回顾自己的购物过程,查找哪里出现或可能出现错误,最后综合评价购物过程。

数学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第一模块,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购物单,培养活动规划能力,同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进一步理解加减法运算。在设计好自己的购物单之后,通过分组活动,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售卖和购买的过程,丰富了使用人民币的经验,体会货币交流的过程,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活动结束后,通过算钱的活动来评价自己的购物过程,发现购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及时反思评价。低年级学生难以对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购物过程,了解收银员职责的重要性。

四、及时反馈,提高反思能力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基于“双减”“双新”政策背景,“综合与实践”课程要坚持多元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作用。教师在设计评价标准时,需要考虑评价的方式是否丰富、评价的维度是否多元、评价的主体是否多样,力求“教—学—评”一致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施本节课教学时,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加强调同伴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具体而言,教师可设计个性化的评价图表,尝试对传统略显老气的星级评价表加以改进,加入时兴的元素,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评价过程中的参与度。这样,学生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态度、高效的行动参与学习评价反馈,有效提高了反思能力。

综上所述,主题统整式教学的开展,体现了学习领域目标达成的针对性,以及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生本化、生活化等特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它重视学生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旨在提高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技能的水平,让学生能够触及知识本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更完整的认知结构。“欢乐购物街”的主题统整式教学对本单元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学生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强调应用和评价的作用,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在目标的进阶中,促进学生形成量感,提高运算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最终实现数学课程育人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勤.一致性视角下数学主题统整式教学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江苏教育,2022(89):7-11.

[2]许卫兵.小学数学整体建构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3]王艳玲.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班主任,2022(16):16-21.

[4]谭少春.一致性视角下“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统整式教学探究——以“常用的质量单位”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2(89):19-22.

[5]李雪峰.统整设计: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应然之道[J].小学数学教育,2024(10):19-21.

[6]罗善彪,邹畅,熊琼艳.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初探——以“欢乐购物街”为例[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3(10):19-21.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困惑与破解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49:41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发展型思想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4:32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1:4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