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阅读支架 助力整本书阅读

2025-02-20 00:00:00任金娣
中小学班主任 2025年2期
关键词:红楼梦

[摘要] 完成整本书阅读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要求,通过搭建整本书阅读支架,促使学生“读、思、感”,从而助力阅读能力的提升。读思结合,思辨同行,有感而发,让学生读得深入、理解透彻、感悟深刻。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阅读支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每个学段都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足见其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其中,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并积极向同学推荐且说明理由。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已具备整本书阅读的经验,但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整本书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切实提高阅读能力,真正提升提取信息能力、概括能力及思维能力这三方面素养,又如何将阅读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呢?下面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教师通过阅读单为学生搭建阅读支架,促使学生“读、思、感”,助力整本书阅读。

一、读思结合,搭建情境支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并且“快乐读书吧”中也对四大名著的阅读提出了建议,要求教师进行阅读指导。四大名著是章回体小说,篇幅较长,不能再采用以往教师领着读、带着读的模式,因为它无法真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读思结合地引导学生分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整本书阅读。

1.初读:制作阅读计划表,量化阅读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红楼梦》阅读计划表,对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速度提出要求,促使学生将阅读落实到每一天。可以利用晨读、课间休息、午间休息、课后服务等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按照课程标准中对高年级学生每分钟300字的阅读速度要求,10—15分钟便可完成一个章节的阅读。计划表将阅读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将阅读内容量化,使阅读习惯具象化。阅读计划表旨在监督学生阅读过程,便于学生之间进行阅读对比,是他们完成整本书阅读的重要保障。教师要从广度和深度挖掘学生潜力,多方面创设沉浸式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与动力,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再读:厘清人物关系,梳理文章脉络

学生通过初读,了解《红楼梦》大概讲述了哪些事件、有哪些人物以及故事情节大概是什么。但如果阅读仅达到“大概”的效果,那便是无效阅读。所以,指导学生厘清人物关系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七百余人,人物众多,姻亲关系复杂,盘根错节。厘清人物关系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整本书阅读。以《红楼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十二钗和贾宝玉的人物关系,以帮助学生明晰故事情节。

3.三读:聚焦精彩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红楼梦》篇幅冗长,文白夹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易保持。比如《红楼春趣》中,“窗屉子”“放晦气”“籰子”等词语学生不大懂,这些难读懂的文字给整本书阅读增加了障碍。但其实,这些难懂的词语对整本书阅读的影响不大。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猜一猜等方式方法作简化处理,以保持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而提高阅读兴趣的最佳方式就是唤起学生的深刻回忆,复现精彩画面,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元妃省亲”“黛玉焚稿”,一次次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使其产生阅读动力。

二、思辨同行,搭建评价支架

教师在教学中将思考与辨析有机结合,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评价方向发展,使其成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有力支架。

1.品读人物

个性鲜明的人物除了性格突出外,自身的经历也令人印象深刻。以《红楼梦》为例,围绕贾宝玉设计阅读单,将贾宝玉的成长历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通过“人物简介”“性格特点”“主要情节”三方面展现,紧扣贾府富贵时期、家散人亡时期、精神超脱时期,深挖这一人物的经历,从多角度、多维度丰富人物形象。

在一次次的分析剖解中,贾宝玉的形象在学生笔下变得更加丰满,从富贵公子到阶下囚,从浑浑噩噩到清醒离开尘世。厘清关键点后,贾宝玉从一个单纯多情、率性善良的宝二爷成长为尊重女性、反抗封建礼法的时代先锋。

2.品读诗词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红楼梦》中的诗词更是这本书最值得反复咀嚼的部分。读懂了诗词,就读懂了《红楼梦》。品读诗词,就是品读人物的一生,品读整本书的精华。阅读单中引导学生将人物判词与人物命运联系起来。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判词采用谐音和双关的形式向我们揭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一个注定流尽平生泪,一个只能守寡终生,令人唏嘘不已。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细细读来,让人不禁为能干爽利的凤姐儿薄席裹身而惋惜。

3.品读情感

《红楼梦》中的精彩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无数读者,书中的情感描写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也是其不可忽视的魅力之一。在阅读单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体悟作者的情感,学会分析、整合,从而对整本书的理解更加深刻,提升阅读的思维能力。例如,《红楼梦》初读时,很多学生觉得就是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这时,引入曹雪芹的人生经历:少年生活富足,养尊处优;被朝廷抄家后,生活困顿,靠朋友接济和卖字画为生;写《红楼梦》,其实就是描写作者自己的经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控诉跃然纸上。再来看《红楼梦》,它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各阶层女子的悲惨命运,不仅展现了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的批判,抒发了对封建统治阶级压迫的反抗和斗争。

三、有感而发,搭建表达支架

读与思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将整本书前后联系、书内书外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将阅读引向纵深,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表达真实感受。仍以《红楼梦》为例,学生在联系作者曹雪芹的生平经历后再来读《红楼梦》,他们就不会仅仅把这本书看作一部爱情悲剧,而是会深入思考,有更多感悟,对书中人物的举动有更深层次的领悟:为什么宝玉不喜读书、讨厌仕途?为什么他尊重女子,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原来这是一种无声的反抗,一种无言的斗争。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以随笔或读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让阅读在不知不觉中生发。

综上所述,第三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中,教师要注重阅读单的设计与实施,做到读思结合,搭建情境支架;思辨同行,搭建评价支架;有感而发,搭建表达支架。由此,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熊梅.“三单”助力整本书阅读[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4(01):39-42.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18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38
从《红楼梦》看养生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学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6:54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2:54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56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6:30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6:08
《红楼梦》(纪念版)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