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动感课堂的内涵、表征与教学策略探究

2025-02-20 00:00:00葛婷婷
中小学班主任 2025年2期
关键词:教学主张英语学习活动观交往

[摘要] 从内涵、表征以及教学策略三个层面深入阐释初中英语动感课堂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立足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构建起在联结生活的情境活动中感知、在灵动立体的交往活动中体验以及在言意共生的创新活动中感悟的初中英语课堂新样态。

[关键词] 动感课堂;英语学习活动观;“情感—交往”型课堂;教学主张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尽管大部分教师已有一定课程改革理念,但在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未真正从学生视角出发,难以引起共鸣;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互助体验性不强,学生缺乏参与感;探究课堂主题意义活动设置全面性与深入性不足,难以生成完整的、指向生命成长价值的体悟。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初中英语动感课堂教学主张。动感课堂即灵动、互动且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以构建让学生有安全感和舒适感的情境为活动背景,营造充满自信心和悦纳感的英语学习活动样态,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成就感和审美水平。

一、初中英语动感课堂的内涵与表征

1.动感课堂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探索

动感课堂的教学活动是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新课标指出,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动感课堂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低阶迈向高阶地展开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活动。

2.动感课堂是情感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生动表达

动感课堂是朱小蔓教授所倡导的“情感—交往”型课堂在初中英语学科的实践表达。人的情感发展关乎个体身心健康成长,关乎家庭的和谐幸福,并深深影响社会有机体的良序发展。“情感—交往”型课堂是融合情感教育、课程育人、情感德育为一体的,关注生命质量的课堂教学。动感课堂的教学设计,从“情感”切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并倡导教师依据学生课堂状态,时刻关注并调适学生的情绪,注重课堂中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同步发展。

陈永兵认为,“情感—交往”型课堂交往分为三种类型。人际交往指向安全感、归属感、愉悦感、价值感;自我对话指向自信感、理智感、悦纳感;与学习内容交往指向兴趣感、满足感、成就感、美感。因此,在学生开展学思、学用、学创结合的英语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应当一并观照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体验,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生命成长。初中英语动感课堂倡导的是注重将新知学习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个体情绪观照相结合、思辨能力培养和情感体悟升华相结合的动态构建与价值内化生成的课堂教学活动样态。

二、初中英语动感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

在初中英语动感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眼于真实情境的活动创设、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互动组织,以及指向言意共生课堂价值达成的活动构建。

1.学思:在联结生活的情境活动中感知

学生在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并非单纯获得感性知识,而应当加以思考和思辨,提升理性水平。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架构与知识间的关联,充分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研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知识结构,为深入理解和探究奠定基础。

教师通过感知与注意活动创设主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主题之间建立关联,发现认知差距,形成学习期待。由此可见,情境的创设开启了学生探究主题之门,也是初中英语动感课堂面向学生的展开方式。为了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学习内容,情境的创设应基于学生已知,并通过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结,找寻未知与已知的关联之处。

以译林版英语(下同)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中的听说课Public signs为例,本堂课旨在向学生介绍公共标志的特征、常见场所和标志意义,通过对公共标志认知的普及提升学生公共场所文明礼仪,展现礼仪之美。教师基于文本,为本堂课设置了“游览南通”的主题活动,将游览南通图书馆、南通博物苑和南通濠河设定为本次游览的路线。在游览图书馆时,引领学生寻找图书馆内的公共标志,借助文本的听力材料,一起探究公共标志的意义;在游览博物苑时,基于教材对话内容,深入探讨博物馆游览的注意事项;最后,通过濠河的游览,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探讨如何体现中学生的游览之礼。

真实的情境创设,将单一的知识学习生活化、立体化。公共标志的认知以及公共标志的特点不是简单地从一个听力材料中直接提取,而是通过情境创设让公共标志获得生命的色彩。博物馆的游览之礼也在书本情境和真实场景的结合中,给予学生真实表述的机会。濠河之游的礼仪展现加强了学生对礼仪之美的理解。在游览南通大情境的设置下,每一个小情境的位移和创生都是知识学习的一次拔节生长。

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情境活动中,将学生的真实生活与书本联结,学生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中,探求出知识学习的真实感和实用价值。在与生活联结的情境活动中,展开知识的探究,激活了学生在感知与注意活动时对话题的兴趣,并激发了学生真实情境下的踊跃表达。情境的激活,让更多的学生有积极阐述已知的意愿,为新知探索的深度挖掘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联结生活的情境活动拓展了学生感知和思维的边界,提升了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感。

2.学用:在灵动立体的交往活动中体验

学生在内化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的实践类活动中,要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深化理解。教师应开展多样的应用实践活动,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构建实践应用的场景和平台,让每个学生参与实践,发挥作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体验合作和互动的乐趣,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悦纳感。

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观照到每一个学生,要创设丰富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呈现出动感课堂灵动、立体的样态。教学活动更多地呈现为以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让最大多数的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学习,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和人格的尊严,并对后续的学习保持热忱与积极性。在应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真实体验,通过体验深入了解,生成新的认知。体验活动是知识向能力的转换,也是切身的感受和知识的内化。

以七年级上册Unit 7 Shopping中的阅读课Going shopping为例,在完成文本解读并提炼了做一名营业员和一名顾客根据不同身份特征应掌握的对话技巧和人物品格后,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大组,通过创设新的购物情境,让扮演顾客的同学根据各人的购物需求,找准课堂“商店”,走向营业员并和营业员展开购物对话。在全班完成对话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讲述刚才的购物经历,最后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汇报方式,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成员的购物体验。

多层次、全方位的交往活动,让学生的实践体验得以充分展开。以上活动既有班级整体的角色扮演,又有小组讨论的全员参与,多样的小组展示更是给予学生很大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让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都在体验活动中展现了个人对这一话题的理解和表达。在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尺度一致的评价标准,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最舒适的样态去获取专属自己的独特体验。每个人都在体验中,有高于自己原有知识水平的积累和感悟。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对活动前期的指导和后期的总结,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碰撞,让生生间的交往活动目标更明确,操作路径更清晰。

营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愿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关注与认可,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真实,更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愿望,通过实践活动实现技能的进阶。在初中英语动感课堂中,充满着灵动立体的交往活动,积极参与交往的学生都是富有生命力量和个性特点的鲜活个体,每一个个体在课堂中得到了尊重,用多样的理解和基于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体验,获取了多种维度的协调发展。

3.学创:在言意共生的创新活动中感悟

学生在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应将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活用于超越文本的思考,这是学生在新情境中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创新性表达。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学创结合的迁移创新类活动,是学生知识转化为真理的飞跃,是外显与内化的认知跨越,是构建并不断完善自身认知体系的过程,更是学生价值感的成就与收获。

言意共生是指语言和意向之间的共生关系,在语言和意向的共生中,学生可以达成语言和意义的交融统一,更好地表达创新性的理解。动感的课堂即共生的课堂。课堂上,从语言的学习转向意蕴的挖掘,实现英语课堂中的言意共生。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认识和理解世界,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并且,创新活动应在深远的意境中将知识内容和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言意共生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感悟生命之美。

以八年级上册Unit 7 Seasons中的单元导读课Weather and seasons为例,本课旨在通过与学生谈论不同种类的天气和季节,相互表达对不同天气和季节的喜好,激活有关季节讨论的单元话题。同时笔者认为,本课承载着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与珍爱生活的价值引领。因而在完成了教材内容中天气和季节的讨论之后,教师围绕天气和季节以游戏的形式与学生展开有关季节的探讨。其中,一个游戏的名称是“_____is the word for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教师给出ice-cream,travel,growth,happiness等词,让学生分别谈论这些词在季节中的意义。

一开始,学生不约而同地认为“冰激凌”是属于夏季的,但在师生的交流碰撞中,同学们觉得冬季吃冰激凌也很酷。慢慢地,他们达成了夏季旅行和冬季旅行各有不同的魅力的共识。同时,“生长”也不是专属于春季和夏季,冬季的隐忍与蓄势待发也是“生长”必经的历程。最后,在讨论“快乐”一词时,他们各抒己见,春的温柔、夏的热烈、秋的静美、冬的纯洁都是我们的快乐之源。因此,快乐属于每一个季节。而四季的变化给我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的美好。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情感关切与思辨培养并重的初中英语学科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D202318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永兵.中学“情感—交往”型课堂样态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21(12):77-80.

[2]葛婷婷.学科育人视域下初中英语动感课堂的教学探究[J].教师博览,2022(27):30-32.

[3]刘俊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动感”课堂教学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S1):211-213.

[4]朱小蔓,王坤.“情感—交往”型课堂:课程育人的一种人文主义探索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5):17-25.

[5]朱小蔓,王平.情感教育视阈下的“情感—交往”型课堂:一种着眼于全局的新人文主义探索[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1):58-66.

猜你喜欢
教学主张英语学习活动观交往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明确的教学主张是教师成熟的标志
教育(2016年38期)2016-11-15 18:14:18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CL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