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视化手段助推儿童深度阅读

2025-02-20 00:00:00倪婷
中小学班主任 2025年2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小学语文

[摘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是在教学中提升学科育人价值。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可视化手段助推儿童深度阅读”为切入点,研究借助表格、图画、图形、色彩、表演或相应的教学设备,突破当前学生存在的浅层阅读、虚假阅读等问题;通过批注、角色体验、文本支架等可视化手段推动儿童深度阅读,让儿童真正成为独立阅读者,促进育人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深度阅读;可视化手段;小学语文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内容主题进行了单元整合,文体涵盖寓言、童话、儿歌、诗歌、说明性短文、记叙文(记人、记事)等。教学实践中,不同主题的阅读文本蕴含丰富的思想,为语文阅读育人提供了资源。因此,小学阶段丰富阅读量和发展浸润式感悟能力至关重要。

深度阅读是一种基于知识图谱,集成书籍相关知识源,具备内容理解、关联分析的全新阅读模式,是知识识记、理解和迁移应用的动态过程。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儿童会进行知识重构,感悟生活,塑造情感价值观。统编教材增设“快乐读书吧”栏目,有效的阅读策略成为教师的教研热点。教师通过让学生接触各类读物,播下心中热爱阅读的种子,传授各类阅读方法。但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质量未达预期,存在浅层阅读、虚假阅读等现象,有必要以可视化手段助推学生深度阅读。

一、价值分析:可视化手段助推儿童深度阅读能力生长

可视化手段具有“直观、外显化”的特点,具体而言是借助表格、图画、图形、色彩、表演以及相应的教学设备,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融合,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深度阅读能力。

1.可视化手段关联知识,促进深度阅读整体感知能力生长

整本书内容丰富但知识点零散,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信念去执行阅读计划。若学生受畏难情绪影响浅尝即止,深度阅读则难以实现。此时,教师可将可视化手段融入学生深度阅读中,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或思维导图等方式关联繁杂的知识点,摆脱零散化的浅阅读模式。此外,学生绘制可视化成果也能有效增强内心满足感和成就感。

2.可视化手段加工信息,推动深度阅读思考能力生长

当学生阅读知识体系纷繁复杂的书籍有难度时,需要化繁为简,以坚定其完成深度阅读任务的信念。可视化手段如“庖丁解牛”之利刃,可削去非核心的问题,以表格、图画、图形、色彩、表演等方式直观呈现书籍主要内容和重点篇章,助推学生深度阅读。实际上,可视化手段在帮助学生梳理书籍内容的同时,也是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不断提升。

3.可视化手段培养习惯,助力深度阅读兴趣生长

深度阅读归根结底是学生自主汲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深度阅读的质量,所以提高学生深度阅读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可利用直观、外显化的手段降低深度阅读的难度,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信念不坚定的学生完成深度阅读。一旦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喜悦和独特体验,对阅读的兴趣便不易消失。

二、实践探索:以可视化手段助推儿童深度阅读的策略

1.批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阅读时常常会有一些一闪而过的想法,如果不及时记录,很容易在阅读时一无所获。批注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段,提升语感。在深度阅读中,批注作为一种与书本主动对话的方式,能有效强化学生深度阅读的专注力,提高深度阅读质量。

符号批注,是学生在阅读时用符号对重要内容做标记。符号批注能帮助学生凸显重点内容,当学生二次阅读时,这些外显的、直观的符号成为学生关注的重点,可帮助学生二次理解和记忆。教师要指导学生,符号批注尽量按照规定写,形成规律,提高批注速度。

文字批注,即学生在阅读时,用文字标注自己的感悟和想法,是读者与书本主动对话的方式。小学生经历爱好不同,感受各异,深度阅读时会有独特见解。教师在讲授文字批注时,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标注在书本上,促进学生与书本内容深度“对话”。学生做文字批注时,教师也应及时指导。

2.角色体验

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多为文学作品,其中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且具体可感。笔者认为,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助推深度阅读,获得真实阅读体验。

小小辩论手。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感悟各不相同。因此,笔者在学生完成《西游记》共读活动后设计了“小小辩论手”活动,以问题驱动深度阅读。如探讨《西游记》中孙悟空虽嫉恶如仇、英勇无畏,但有无缺点,学生观点自然分两派。这时,笔者便提示学生以关键文本内容论证,鼓励学生在辩论中主动寻找证据,发表观点,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丰满起来。通过辩论手这一角色,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更深入,阅读兴趣更浓厚。

小小演员。课本剧也是笔者经常采用的一种角色体验方式。它不仅是学生感兴趣的一种表演活动,也是助力学生深度阅读的有效方式。学生接到课本剧任务后认真准备,包括场景安排、角色分配、内容调整创编等。学生融入角色需对角色进行对比分析,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充实、加深文本理解的过程。

3.文本支架

范例支架是教师针对教学中重要、典型的学习方法或阅读成果进行范例演示,以帮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

搭建范例支架。深度阅读难以一蹴而就,不是直达速梯,教师应做“搭梯子的人”,通过方法示范、实践引导、练习指导等助力学生深度阅读。如笔者在指导《十万个为什么》一书的阅读时,使用表格呈现阅读书目、问题、评价等要素,让学生阅读时有“单”可记、有条不紊;以四年级上册二单元课文为样例,引导学生回忆课堂阅读方法,搭建方法支架,促使他们掌握科普书籍的阅读窍门,助力深度阅读。

搭建情境支架。好的读本往往兼具形式美、情境美,书中会有许多有意思的空白,给学生深度阅读留下想象空间。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抓住这些空白点搭建情境支架,引导学生补白,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对主旨的感悟,助力深度阅读。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猴王出世”一章时,便抓住众猴与石猴入洞后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进行补白练习。这样的情境支架不仅激发了学生内心的表达诉求,也锻炼了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小学语文
戴着镣铐起舞
考试周刊(2016年78期)2016-10-12 12:53:08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6期)2016-07-11 19:05:29
引领学生深度阅读“三步法”
考试周刊(2016年24期)2016-05-27 19:14:43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5期)2016-03-26 12: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