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学教评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5-02-19 00:00:00韦春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本论文的探究是在“双减”背景下,进行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学教评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通过探究我想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初中小说阅读学教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环节,缩短每篇课文所用时长,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技能,提高语文素养,真正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实现教育的“减负增效”。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学教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为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家推行“双减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学教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的探讨尤为重要。如何在力争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又能保证各项教学活动与“双减政策”精神相符合,则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论文意在通过探究初中小说群文学教评一体化教学策略,以期在满足“双减政策”导向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真正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实现教育的“减负增效”。我们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小说群文的理解,又能满足国家的“双减政策”要求,这对于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双减”政策,或者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教学内容的政策,其核心思想在于改变过度应试教育的现状,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参与有益身心健康成长的体育、艺术等活动。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地方在实施这项政策时,都会提到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倡导“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个“快乐”,不仅衡量学生身心健康,也暗含了对学生兴趣的尊重和培养,反映了教育的人本精神。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学教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的研究背景

目前,初中语文小说传统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大概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单篇讲解和分析为主,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缺乏实践环节,传统教学中,实践操作和互动环节较少,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影响了学习效果。策略缺乏创新,教学策略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或感到无聊。

二是教学评价,首先是评价方式比较片面,传统教学评价主要依赖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这种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其次评价功能失衡,评价过于强调选拔和甄别功能,忽视了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导致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是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唯一主体,学生缺乏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机会。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策略并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学教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的方法探究

(一)确定目标

在进行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围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展开。具体目标可包括:提升学生的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小说的主旨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群文阅读学会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人物形象和情节构思。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对所读小说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活动设计,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并乐于分享和交流阅读感受。

(二)选定主题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接下来的关键步骤是选定适合进行群文阅读的主题。主题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兴趣引导: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如青春成长、冒险探索等,这些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需求,能够引发他们的共鸣。

教育价值:主题应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等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文学性:选择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小说,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可操作性:主题的选择应考虑到教学实际和可操作性,确保所选主题能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得以充分展开和探讨。

基于以上原则,可以选定如“成长的烦恼与喜悦”、“探索未知的世界”等主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这些主题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灵活调整主题内容,确保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这个环节我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先对“学教评一体化”做一个概念界定,“学”指在有限的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内,什么最值得学生学习?即学习问题。“教”指如何计划和进行教学才能使大部分学生在高层次上进行学习?即教学问题。“评”指如何选择或设计使用测评工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即测评问题。“一致性”指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

本次教学案例我选定的主题是“成长与挫折”。对应的文本我选《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与《故乡》这三篇课文作为小说群文阅读的对象。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群文阅读学会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及其所遇到的挫折。分析挫折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进而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1.设计学习任务,学生先自学

让学生独立阅读三篇小说,归纳三篇小说中主人公遇到了哪些挫折?这些挫折如何影响他们的成长?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做了如下的分享。

①生活环境的变迁:三篇小说中的主人公都经历了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因家庭经济问题被迫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我的叔叔于勒》中,家庭成员对于勒的态度随着他经济状况的变化而转变;《故乡》则描绘了主人公回到故乡后,发现故乡和故人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

②心理成长的挑战:三位主人公都在各自的故事中经历了心理上的挫折和成长。《孤独之旅》中杜小康在孤独中学会了独立和坚强;《我的叔叔于勒》通过于勒的起伏人生揭示了金钱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个人面对这种影响的无奈与挣扎;《故乡》则通过主人公对故乡变化的感受,展现了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2.课堂问题生成,教师再施教

在学生自学的部分,学生能找到三篇文章不同主人公遇到的不一样的挫折,但是三篇文章之间关于“挫折”的异同点学生还是分析不到位,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接下来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寻找三篇文章之间的差异:

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发现三篇文章主人公的挫折来源不同,杜小康的挫折主要来源于家庭经济困境和被迫辍学;于勒的挫折则更多来自于社会对他的评价和自身命运的无奈;而《故乡》中的主人公面对的则是故乡和故人变化带来的心理落差。

成长的方式也不同,杜小康在孤独中学会了独立和坚强;于勒的经历则更多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故乡》中的主人公则通过回忆和对比,对人性与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活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课堂上我们要教会学生面对挫折的态度。

《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与《故乡》,对比三篇小说中主人公的挫折经历,归纳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和应对策略。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在生活中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和应对策略:

①接受现实:首先要正视挫折,接受现实的不完美和变化。无论是杜小康、于勒还是《故乡》中的主人公,他们都需要接受生活带来的挑战和变化。

②保持积极心态: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③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分享自己的困境,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建议。这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④自我成长:将挫折视为成长的机会,通过学习、反思和自我提升来应对困境。杜小康在孤独中学会了独立和坚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综上所述,《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与《故乡》三篇小说中主人公的挫折经历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该正视现实、保持积极心态、寻求支持、追求自我成长来应对困境。

3.测评方式的选择与应用

(1)背景与目标

本案例以初中语文课程中“成长与挫折”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为背景。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成长与挫折”的内涵,提高自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进而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

(2)测评工具的选择与设计

其一,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篇与“成长与挫折”主题相关的阅读理解材料,包含选择题和简答题。通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来评估他们对主题的把握。

其二,小组讨论与汇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题为“如何面对成长中的挫折”。每个小组需就讨论内容形成汇报,并进行展示。通过小组的讨论质量和汇报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其三,学习日志。要求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记录学习日志,包括阅读心得、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等。通过学习日志的内容和质量来评估学生的阅读反思能力和学习态度。

(3)测评实施

评分标准制定:为每项测评工具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反馈与指导:在测评结束后,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4)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次测评,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对“成长与挫折”主题的理解程度、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测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评价反馈

这样的课堂模式,学生参与度高,教师评价多元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采用一体化教学策略来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与传统教学相比,一体化教学策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此外,我还发现一体化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提升思维的活跃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文学作品阅读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结语

在本探究中,我通过对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学教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的探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我发现采用小说群文阅读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小说,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从而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同时,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动力。

其次,我发现对小说群文阅读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不足,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此外,我还发现小说群文阅读学教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在小说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分析、思考和讨论,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最后,我认为初中语文小说群文阅读学教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希望本探究的结果能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为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贡献一份力量。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后续我会继续努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彦如.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邓媛莲.初中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0.

[3]赵永先.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 学周刊,2022(19):77-79.

[4]顾红伟.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以小说教学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双减背景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探究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