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带教导师评价指标体系,为规培带教导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成立专题小组,依据文献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初步建立规培带教导师评价指标体系。遴选12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现场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Kendall’s"W检验专家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所选专家权威度较高,专家权威系数Cr均数0.854;专家意见的协调度较好。最终确定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51个的规培带教导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一级指标权重,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职业素养∶人格特质=0.2433∶0.4554∶0.0757∶0.1194∶0.0568∶0.0495。结论"所构建的规培带教导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符合相关政策需求,可为规培带教导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导师;胜任力;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R19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5.01.017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是被世界各国所认可的医学生毕业后教育模式[1]。中国于2014年8月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2],开始全面推行规培模式,目前该模式已成为中国医学生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成为合格医师的必经之路。岗位胜任力作为衡量职工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及于工作中表现出的优秀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总和的综合指标,近年来在医疗卫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指出,规培的核心在于培育岗位胜任能力。然而,尽管规培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规培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规培带教导师的师资质量,直接关系到规培质量[3]。现有考核体系多以规培学员为评价对象,或仅以带教导师头衔、科研经费总额、文章数量为评判标准,缺少以规培带教导师为对象的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导致带教导师的选拔、培训及激励机制缺乏科学依据,难以有效提升整体规培质量。鉴于此,本文针对规培带教导师岗位胜任力,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强化带教导师的评价考核工作,助力提升规培带教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规培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培养更多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合格医师提供有力支撑。
1""资料和方法
1.1""德尔菲法资料收集步骤
1.1.1""成立专题小组,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成立包含教师3人、研究生5人的专题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查阅和小组讨论,初步构建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56个的规培带教导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1.1.2""设计专家咨询调查问卷""依据初步拟定的指标评价体系设计专家咨询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咨询专家基本信息表和指标重要性评分表两部分[4]。咨询专家基本信息表包含专家一般情况和专家评估信息两部分,专家评估信息又包含对此次调查的熟悉程度、对调查内容的判断依据两部分。专家对调查内容的熟悉程度分为非常不熟悉、较不熟悉、一般、较熟悉、非常熟悉5个等级;判断依据分为理论分析基础、实践经验、国内外文献了解程度、同行了解及直观感受5类,依据影响程度大小,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5]。对指标重要性评分,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设计,第二轮采用赋值矩阵法设计。
1.1.3""遴选专家""专家均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选择,并依据以下标准进行遴选:①从事住院医师带教且为硕士生导师在岗,对住院医师规培工作拥有一定的认识;②本科及以上学历;③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临床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经验;④自愿参与本研究。
1.1.4""开展专家咨询""依据自愿原则,采取现场会议形式,专家现场讨论并填写问卷。为保障会议有序、讨论高效,依据专家遴选原则,邀请相同的12名专家开展2轮专家咨询会。第一轮专家咨询会主要目的在于对初拟的规培带教导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充分讨论,并依据讨论结果对各指标评分,依据评分结果,修改指标体系,以达成初步一致,形成指标体系。第二轮专家咨询会目的在于再次对指标体系进行确定,并填写问卷,确定各指标间权重,明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
1.2""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3.1对2轮专家咨询问卷进行双人独立录入并验证一致性,确保录入质量。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Matlab2019a进行层次分析法计算。
1.2.1""专家权威系数计算""依据专家对调查内容的熟悉程度,将非常不熟悉、较不熟悉、一般、较熟悉、非常熟悉5个等级分别赋值,依据赋值得分计算专家熟悉程度(Cs)。对专家判断依据调查结果进行赋值,并据此计算专家判断依据(Ca),专家权威系数(Cr)依据公式Cr=(Ca+Cs)/2计算,以Crgt;0.7作为遴选专家具有权威性的评判标准[6-7]。
1.2.2""专家协调系数计算""专家协调系数采用Kendall’s"W协调系数表示,以专家协调系数gt;0.6作为专家意见一致程度较高的评判标准[8],并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3""评价后指标处理方法""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收回后,依据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分别赋值5、4、3、2、1分,以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3.50分、满分数占比≥20%、变异系数≤0.25为纳入标准筛选指标[6]。对不符合标准的指标,删除或与其他相类似指标合并处理;对符合标准的指标,依据专家建议进行修改或保留。
1.2.4""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第二轮专家咨询资料,依据指标间的层次关系建立三级指标结构模型,分别对一、二、三级指标构造判断矩阵,使用算数平均求各指标初步权重,并以专家权威系数
Cr为专家权重,计算某指标专家权威系数调整权重。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以Crlt;0.1作为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依据[9]。
2""结果
2.1""专家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12名专家,男7人,女5人;年龄40~50岁7人,gt;50岁5人;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6人;本科1人,硕士3人,博士8人;工作年限lt;20年3人,20~30年7人,gt;30年2人;担任导师lt;5年5人,5~10年4人,gt;10年3人;培养研究生类型,专业型6人,专业、学术型均有6人。
2.2""专家权威系数
本研究中,12名专家判断依据Ca均大于0.8,熟悉程度Cs均大于0.75,其权威系数Cr均数0.854,标准差为1.07,可认为此次咨询的专家权威程度较高[10]。
2.3""专家协调程度及指标处理结果
对专家咨询结果采取Kendall’s"W检验,其结果显示=0.801,χ2=519.246,Plt;0.01,可认为专家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
经专家讨论,三级指标中信服力、决策力、感召力等指标,在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相关指标中均有体现,遂将其删除。其他指标均满足赋值均数≥3.50分、满分数占比≥20%、变异系数≤0.25的纳入标准。最终得到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51个的规培带教导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6,11-13]。
2.4""指标体系及权重
使用层次分析法,对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一、二、三级指标评分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各指标权重。经检验,各指标评分判断矩阵Cr均小于0.1,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依此计算各指标权重,见表1。
3""讨论
3.1""专家代表性与方法学优势
层次分析法相关研究中,专家遴选是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为保障专家评价结果有效,本研究秉持专家少而精的原则,严格制定并依据纳入标准,遴选12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熟悉规培工作且依从性较好的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以此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培导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2轮专家相同,依从性强,保障评价高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专家的积极性、权威程度均较高,说明本研究结果有效可靠。在指标权重的计算中,依据专家权威系数,对各专家评价指标权重进行加权,充分考虑不同专家间专业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增加各指标权重设置的科学性。
3.2""指标体系内涵
本研究所构建的规培带教导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51个。专业能力包括科研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等,能细致地考察规培带教导师在包括科研、病例分析、手术技能等方面的专业领域能力。教学能力涵盖教学设计、操作、监控等多个方面,能反映带教导师在培养医学生方面的多维度能力。沟通能力包括人际沟通与医患沟通能力,能突显医学领域中交流沟通、解决矛盾的重要性。管理能力方面,包含协调、计划、组织和控制等多个层面,能充分考察规培带教导师在医学团队和培训计划管理方面的能力。职业素养中,强调医学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等。人格特质包括自我特征、人际特征和抗压能力,够全面考察带教导师个人品质对教学工作的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全面,能为规培带教导师的评价提供有力的支持。
3.3""指标体系建立意义
为巩固完善规培制度,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中国医师协会修订并发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14]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15](以下简称“《两个标准》”),明确提出规培工作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六大核心胜任力为培训目标。本研究依据六大核心胜任力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该权重中突出规培带教导师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兼顾导师沟通、管理、素养等能力素质。其中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被赋予最高的权重,这与陈会新[1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规培中,带教导师的专业能力是为住院医师提供正确指导和示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具备将专业技术知识有效地传授给住院医师,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的教学能力,是保障规培质量的关键所在。指标体系建立与权重分配符合《两个标准》的总体要求,运用该规培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医院落实《两个标准》、建立培训教学和医疗科研等效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师资激励制度和建立指导医师教学绩效考核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3.4""指标体系构建的局限性
本研究构建的规培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抽取的专家均来自同一省级三甲综合医院,未纳入省市外其他医院规培导师的意见与建议,研究结果的广泛性与适用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其次,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含有51个三级指标,指标数量较多,部分指标可能不易于定量评价。最后,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处于理论框架构建阶段,并未开展实证研究,未来还需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
本研究通过构建规培带教导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规培导师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规培导师岗位胜任力评价应注重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同时兼顾沟通、管理、素养和人格特质。但在实际应用中,该指标体系仍需要根据不同级别医院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未来将进一步探讨该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医学学科和不同层级医院中的实际适用性和可推广性,以期不断完善和优化该指标体系,助力规培带教导师科学规范评价。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刘云,"陈慧勇,"纪宗斐,"等."分层培养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与实践[J]."复旦学报(医学版),"2021,"48(3):"388–392.
[2]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14-08-26)"[2024-09-25]."http://www.nhc.gov.cn/qjjys/3593/201408/62"81beb3830c42c4a0d2319a2668050e."shtml.
[3] 杨森,"石建伟,"葛许华,"等."岗位胜任力视角下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课程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1):"3994–3999.
[4] 耿明浩,"徐玮,"赵航宇,"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5):"956–960.
[5] 张春燕,"田正方."基于三维结构模式构建消化内科敏感性指标体系的研究[J]."江西医药,"2023,"58(5):"576–579.
[6] 周冬冬,"葛许华."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31):"3908–3914.
[7] 朱艳虹,"李歆."中国临床研究协调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OL]."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2024-09-14)[2024-12-26]."http://kns.cuki.net/kcms/detail/"31.1746.R.20240904.0937.002.html.
[8] 王星又,"苏巧俐,"李双庆,"等."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13):"1568–1572.
[9] 李婷,"潘朝路,"金光辉,"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16):"1962–1970.
[10] 王胜棋,"陈利芳,"钱玉秀,"等."复合手术室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23,"44(3):"289–296.
[11] 周林丽,"王宜,"徐志华,"等."全程导师制在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文献回顾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6):"455–460.
[12] 俞晓东,"沈翠珍,"黄文秀."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医院,"2022,"26(11):"34–37.
[13] 刘婷婷,"梁淑娟,"刘艳菲,"等."岗位胜任力视角下临床医学生能力素质指标体系的定量化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20,"37(1):"43–44.
[14] 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EB/OL]."(2022-05-27)[2024-12-09]."https://www."ccgme-cmda.cn/pole-portal/#/detail?id=1716790175751
796748.
[15] 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EB/OL]."(2022-07-15)[2024-12-09]."https:"//www."ccgme-cmda.cn/pole-portal/#/detail?id=1716790095093628828.
[16] 陈会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青岛:"青岛大学,"2021.
(收稿日期:2024–08–30)
(修回日期: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