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中药材加工与养护”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5-02-18 00:00:00牛立云游广娇侯芳洁马东来段绪红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5年1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摘" 要: “中药材加工与养护”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可以有效保证中药材的质量,而且有利于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文章从该课程的思政必要性、思政目标、思政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探究、教师建设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研究发现,课程应充分挖掘思政要素,充分挖掘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爱国情怀,打造具有高品质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药材加工与养护;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7164(2025)02-0126-05

“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首次提出,在本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课程思政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3-6]为了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7]必须将思政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8]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具备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中医药是中华医学的传统瑰宝,历史悠久,内容丰富,[9]是我国医药发展中不曾蒙尘的一颗璀璨明珠,历久弥新,不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10]中药学类专业已经从当初的一个专业分化出多个相关专业,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的、能力卓越的中药各专业人才,共同构成中药人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加工与养护”是高等学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制药、中药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是专门研究中药材采收加工与贮藏养护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包括传统采收时间、加工方法与技术、贮藏与养护的方法与技术,以及影响中药材品质变异的因素和变化规律,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其理论体系,建立和制订科学合理的中药材采收加工与养护措施办法,实现中药材加工与养护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传统的教学,往往着重于知识以及能力的学习,侧重的是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培养。然而,单纯的知识获取无法满足当今社会要求,学生主动性较差,存在无法形成良好的中医药文化自信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等问题。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将德育落到实处,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需求,更是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观的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必要条件。思政的融入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爱国情怀,打造新时代下的具有高品质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中医药人才。

本研究将从河北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出发,从课程思政必要性、思政目标、思政内容设置、思政教学方法探究、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评价等多方面阐述“中药材加工与养护”的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职业道德,培养探索精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打造具有高品质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一、“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价值引领作用,[11]并要求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2]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发展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13]实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中药材加工与养护”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涉及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储藏等方面,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够为国家输送更好的中药技能型人才。

该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密切关注中药质量,有助于提高中药品质,保护中药资源,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提高中药国际竞争力。因此,学生在课程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学习,更应该发挥本课程的积极能动性,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热爱,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知行合一的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既具有专业技能,又有良好品德的相关专业人员,实现知识目标与价值目标的完全统一。思政的巧妙融入必将更好地服务中药材的生产、销售和应用,保障民生健康。

二、课程教学思政目标

在“中药材加工与养护”的课程学习中,应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出兼具优良道德品质与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以培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中药材加工与养护课程的认知,增强其对中药材加工与养护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中药材加工与养护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政教育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中药材质量与临床疗效有机结合,引发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文化自信与热爱,促进学生对中医药发展事业积极探索,引导学生意识中药材加工与养护课程的重要性,进而形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使其能够在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工作中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

三、课程思政内容设置

在“中药材加工与养护”课程学习中,为充分践行“三全育人”,该课程需紧密结合课程内容与特点,恰当引入思政元素,在不同章节引入不同思政目标,增加课程内容与思政教学之间的联系,通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式反复打磨,筛选出适合本门课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示范教学案例和方法。比如,将适时采收、依法采收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阐明适时采收的必要性。李东垣在《用药法象》中谈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这表明中药的采收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常见中药材如连翘,《中国药典》中描述到,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而目前市场上,由于连翘大多资源是野生资源,因此“抢青”现状严重。这种现象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破坏,而且影响青翘的产量,降低青翘的品质,同时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引入课程思政内容的同时,还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思政教育,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荣誉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基于多个视角,比如家国情怀、职业素养、伦理道德、知识学习拓展等多方面融合思政教育,具体见表1。在充分考虑知识内容的学习后,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培养学生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使命感。

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究

围绕教学目标与内容,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采用课前线上预习、课堂授课、课后线上练习思考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既往教学方式常以课堂教师PPT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积极性能动性,“填鸭式”教学的效率不高。通过采用灵活的学习授课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时间地点固定的传统教育模式,具有学习时间灵活、学生接受度高等优点。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渗透进学科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形成深刻久远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诚信的科学态度,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自豪感与荣誉感。

通过线上参与模式,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相关学习资料,展示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包括影音视频、学习材料以及现代相关研究文献。学生通过学习,深化对课堂内容的认知,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包括传统中药加工技艺,中药名人事迹等的学习,增强思政教育的渗透教学,领会中药传统技艺的传承精神,领会名人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追求与热爱。课堂授课中应采用教学手段,如问题式、启发式、案例法、讨论法等方式,对于重难点进行短视频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组织学生进行PPT讨论汇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分工、自主探究、资料查找、PPT制作、演讲汇报等,在学习中不断交流,不断进步,培养团队协作性,培养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后及时补充跟进,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研究进展,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以红花为例,可在多处引入思政融合教学:1. 在课堂讲解时可以引入经典故事,宋代《船窗夜话》记载,某一徐姓妇女产后病危,名医陆日严诊断为血闷之病,应“速购数十斤红花方可奏效”,此处取用红花活血之功效。此故事的引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红花的功效,与中药学等相关学科构成关联,实现教学的协同作用;2. 随后讲解到红花的采收,需将重点内容,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收重点记忆,并讲解采收时需注意保留子房,不影响种子的生长。此处让学生不仅掌握采收方法与时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树立绿色环保的态度;3. 在鉴别中,紧密联系中药鉴定学学科,学习中国药典中记载成分含量鉴定方法,同时补充新型鉴别方法,如DNA条形码技术:通过提取红花样本的DNA,使用特定的引物扩增目标基因区域,然后进行测序并与数据库中的红花DNA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红花的品种和真伪;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HPLC-MS):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快速分离和鉴定红花中的化学成分,通过比对标准品的色谱图和质谱图,可以准确判断红花的真伪。通过新型技术的普及,培养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科研思维,激发学生学习钻研的兴趣;4. 在贮藏养护中,红花应置于阴凉干燥处,及时防潮、防虫、防止暴晒,进而变色,此处可以引申生活中鲜花暴晒颜色变淡的常见现象,更有助于学生产生共鸣,并且对要点的掌握更加准确。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5. 在经验鉴别中,选取正品红花,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水浸液颜色观察,并通过图片对比,与染色红花水浸液颜色进行直观对比,通过实践的加入,让学生自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充满趣味性,也能使学生感受到中药的乐趣;6. 拓展部分,选取正品红花与增重红花,让学生认真观察,可观察到增重红花有大量颗粒感,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严谨诚信的职业态度,成为优秀的中药行业专业人员。

“中药材加工与养护”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涉及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等多学科交叉,在授课过程中,除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之外,应注重培养中医药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可以扛起中药学专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全力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五、课程思政指导教师建设

课程思政的实施,教师是关键。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也表明教师在学生思想方面的培养是必需的,是至关重要的。[14]作为当代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需要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教师本人的三观与道德修养将是思政教学实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教师应在平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对国家发展战略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教师要注重教学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不断进行研讨与改革,充分发挥教师育人作用。教师之间应不断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学习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与同行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最终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

六、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应体现课程思政的作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侧重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评价的标准通常是以期末考核的形式进行。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期望能培养学生学习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学的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趣味性,培养学生提高对采收加工相关知识内涵的认知,形成良好的中医药观念,逐步培养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精神,形成中药材质量问题是中药质量问题重中之重的认知,使学生今后能更好地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实践活动。传统的期末考核的方式无法准确地体现出思政融合教学的作用。在这种思政育人指导方式下,采用“过程性评价+期末考核”的评价方式,共计分值100分,过程性考核所占比例为40%,期末成绩为60%,共同计入学生学期课程测评。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多种形式,出勤率、线上线下讨论、小组作业、PPT展示、课堂内容测验,科学论文学习等多种形式,具体内容包括:一是PPT汇报展示,以小组形式开展,自行分工,结合课程特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团结协作、互相进步的意识;二是线上线下讨论版块,由教师发起相关讨论话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回帖,在交流中不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寓教于学,形成快乐趣味教学;三是拓展学习,由教师上传相关学习材料视频,包括一些传统加工技艺以及科学前沿文献,拓展学生知识储备,引导学生传承传统优秀中医药文化,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

七、结语

“中药材加工与养护”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适合于中药学、中药鉴定与炮制、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等相关中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加强课程内容能力培养的同时,应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将课程知识与道德情操紧密结合,充分彰显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仍需努力探索,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不断提高个人政治觉悟,精心打磨教学设计,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多角度、多方面、多方式形成全方位思政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发挥育人作用。同时,思政育人应从校方、学院、辅导员等各级不断渗透学生,真正形成多维育人、长效育人,努力打造中医药院校成长下的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段绪红,张丹,侯芳洁,等.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药炮制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21,8(60):173-176.

[2] 谭道鹏,秦琳,王森,等. 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药药剂学教学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3):157-159.

[3] 胡素敏,钟赣生,王安,等. 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教学示例[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3,47(02):107-110.

[4] 李梦琪. 中药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路径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23,41(08):21-23.

[5] 朱卫丰,李永吉,陈丽华,等. 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要素探析[J]. 药学教育,2023,39(02):51-55.

[6] 柳俊辉,覃骊兰,薛中峰,等. 中药学课程思政元素梳理与实施策略研究[J]. 高教学刊,2023(07):42-45.

[7] 农筱艺,农筱英,黄敏桃,等. 《中药鉴定与养护》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 轻工科技,2021,37(03):163-166.

[8] 孙红,王博妍,孙妍.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药学专业课程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J]. 现代职业教育,2021(45):24-25.

[9] 李朋收,赵诗涵,和朝军,等. 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施途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11):186-189.

[10] 贾佳,杨晗,王丽岩,等. 基于中国故事的中药学课程思政元素发掘[J]. 基层中医药,2023,2(10):68-73.

[11] 祁志钢. 深挖史料的思政教育意蕴是开展青年“四史”教育的关键:以垦荒精神为例[J]. 大学,2022(06):1-4.

[12] 王嘉惠,陈燕燕.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高职医药商品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23,23(50):49-51.

[13] 王芳,时军,陈求芳,等. 从中医药文化渗透浅谈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J]. 广东化工,2022,49(01):199-200.

[14] 冯萍.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J]. 大学,2021(36):131-133.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河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2023071);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308022222 42016)。

作者简介:牛立云(1992—),女,博士,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药代动力学、中药炮制物质基础、中药质量控制;游广娇(1993—),女,博士,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控制;侯芳洁(1982—),女,硕士,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与鉴定;马东来(1979—),男,博士,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分析与控制;段绪红(1982—),男,博士,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及化学。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之初探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与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8:54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2:20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0:05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