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合式教学融合了线上线下的教学手段,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研究对混合式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与必要性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现存问题,以“风险识别”一节为切入点,具体实施并设计了混合式教学的方案。研究显示,混合式教学对于提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成效显著,但需要教师精心筹划,提供丰富资源,推动合作学习,给予及时反馈。本研究旨在为相关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2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7164(2025)02-0045-04
混合式教学给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1]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2]混合式教学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尝试和机遇,可以提高学习灵活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并通过实时反馈和评价提高学习效果。[3-4]教师合理利用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和资源,可以创造更好的教学体验和学习成果。[2,5]
一、混合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与必要性
混合式教学结合了传统面授与在线学习,整合不同资源和教学法,让学生按需灵活学习。部分内容通过面授教学,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等;部分通过在线平台学习,包括视频、在线教材等。混合式教学兼具面授的互动性和在线的自主性,学生可自选资源和活动,获得个性化学习体验。混合式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合作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混合式教学融合面授与在线学习,可提供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内容及教学中存在问题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和应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该课程涵盖了以下内容。一是内部控制的概念。介绍内部控制是如何通过制定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制度规范等方法来保护组织财务、运营和合规等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二是内部控制的元素。探讨内部控制的五个基本元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活动,以及它们在实际运作中的应用。三是风险管理的概念。介绍风险管理的定义,它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以保证组织能够实现目标。四是风险管理的过程。讨论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环节。五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联。探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来管理和应对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六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各种组织和行业中的应用情况。通过课程学习,学习者将具备基本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同时,他们还将了解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和运营中的重要性,提升自身在组织中的价值和竞争力。
在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他们可能只是被要求记忆和背诵概念和原则,而缺乏对实际情境的应用和理解;二是缺乏互动和讨论。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缺乏互动和讨论的机会。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往往涉及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互动和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念和方法;三是实践缺失。传统教学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层面的培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缺乏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的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四是缺乏综合素养的培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沟通和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然而,在传统教学方式下,这些综合素养的培养可能得不到充分重视。五是脱离现实应用环境。传统教学可能缺乏与实际业务和组织环境的连接,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难以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以促进对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业务和组织环境,提供实际案例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混合式教学探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结合传统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资源的教学方法。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提供更灵活的学习方式。混合式教学可以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时间安排选择在线学习还是面授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时间安排;二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在线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索和学习知识。他们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提升学习的深度和质量;三是强化实践和应用能力。混合式教学可以更好地融合理论和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模拟演练、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路径,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五是增强师生互动和反馈。混合式教学可以提供更多机会进行师生互动和及时反馈。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作业提交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获取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综上,混合式教学能够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主动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通过混合式教学探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以风险识别一节为例
(一)课前准备阶段
1. 开展教研活动统一部署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顺利进行,课程组老师在开设学期前既要参加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培训,熟练掌握学习通平台的功能和具体操作,还要积极参加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研讨和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商讨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线上线下课时。本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为会计学专业限选课,共2学分32课时,其中线上课时8课时,线下课时24课时。课程授课老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线上课程使用统一的慕课资源,协调教学进度。
2. 搜集课程资源
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搜索和收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资源。一是访问学术数据库,如知网、ScienceDirect等,获取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二是浏览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如Coursera、edX等,寻找相关在线课程。三是关注专业网站和博客,如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等,获取最新信息和经验分享。四是加入专业社交媒体和论坛,与专家交流讨论。五是学习权威发布的报告,如《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报告》等,了解最新发展状况。六是使用搜索引擎和视频平台,查找相关视频教程和讲座。同时,可以参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公益讲座,如欧盟电池法案公益讲座,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线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需求灵活运用签到、抢答、在线测试、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比如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在线平台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设置小组任务,并提供相应的讨论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观点和交流思路。
4. 发布课前预习任务
课前预习任务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概要、先学知识和课堂讨论题。在课堂内容概要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节课的主要概念、关键知识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的概览图会让学习者更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结构和重点,有助于预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在所学知识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风险识别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提前学习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企业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工具、企业风险识别的流程和步骤、风险识别案例分析等知识点。比如,学习者可以了解常用的企业风险识别方法和工具,如SWOT分析、PESTEL分析、五力模型等。了解这些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识别和评估企业风险。通过提前学习这些相关知识点,学习者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和理解企业风险识别的内容,同时也为未来在实际工作和职业发展中有所裨益。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可以预先发布相应的讨论题。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课后形成文字报告提交上传。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为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学习者可以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留言或邮箱的方式及时反馈给老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内容。
(二)课中教学阶段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将课堂面对面授课和互联网学习结合起来的做法是非常有益的。一是在线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享等方式启发学习者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借助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在线下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团队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体验。通过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三是通过借助学习通平台设置考勤,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时机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这有助于提醒学生的学习责任和参与度,并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便利。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优势的互补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的比例和内容,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度。随后,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做详细介绍,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给予答疑解惑,在这一环节教师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输出,另一方面也需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达到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效果。
(三)课后答疑总结阶段
在课后答疑总结阶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个性化拓展。学生可以在“学习通”上完成相应的任务,包括知识点学习、章节测试、话题讨论、延伸阅读等。这些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并展开更深层次的学习。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进行更深层次或交叉学科的拓展学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展开深入研究,或者跨学科学习相关知识,以增加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学习通的课堂报告和学情统计,了解学生在线上课堂的参与度、资源访问情况、在线学习时长等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评估。也可以通过教学数据进行反思和改进优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反思,优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总的来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和努力,能够在课后答疑总结阶段实现学习效果的检测和个性化拓展,也为教师提供了改进教学的机会和指导。
以企业面临的一般风险为例。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除了“学习通”上知识点学习、课后练习、拓展阅读外,还可以布置实践作业,比如查阅资料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欧盟动力电池法案正式生效后我国新能源企业面临主要风险。例如,欧盟动力电池法案给中国企业出口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项法案要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必须使用符合欧盟规定的动力电池,并且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环保和质量标准。企业需确保其产品取得欧盟认证和通过审批程序,以符合法规要求并获得相关认证和标志。此举可能引发额外的成本压力,如技术研发、认证和合规等方面,从而使企业面临成本增加的风险。学习者可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课程论文,在搜集资料调研的过程中会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
混合式教学考核方式应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组成,平时、期末成绩的总分都为100分。因该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课,所以期末考试采取论文考查的方式。平时成绩包括线上学习通成绩线下综合成绩。线上学习通成绩由线上签到、线上视频学习、线上单元测验、线上讨论等各25%权重加权测定,线下课堂成绩包括线下出勤、线下作业小组讨论、调研报告或PPT讲解等各25%权重加权测定。考核方式将由学院MPACC专业任课老师协商决定,能更准确地评判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三、课程混合式教学经验总结
混合式教学中,学生需在线上和线下学习,要明确学习目标并设计相关活动。制订合理学习计划,确保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如课件、教材和视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合作学习如小组讨论和任务分工,提升效果。采用案例分析和游戏化等方式激发兴趣,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以调整学习策略。综上,混合式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但需教师合理安排、积累资源、引导合作并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 田丽丽. 生态视角下外语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02):58-68.
[2] 王亚沁. 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22(11):117-122.
[3] 罗映红. 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 高教探索,2019(12):48-55.
[4] 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 “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 中国远程教育,2019(02):7-16+92.
[5] 任军. 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策略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4):74-78.
(荐稿人:方行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邵秋露)
作者简介:付莎(1986—),女,博士,成都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杨馨雅(1998—),女,硕士在读,成都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字经济;王钰涵(1999—),男,硕士在读,成都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字经济;江柯宁(1997—),女,硕士在读,成都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