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大单元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大单元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系统性地接受相关的知识。但由于大单元知识较为繁琐,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应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科学运用,通过多样化的情境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本文从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的视角,分析了情境教学的重要价值,探讨了情境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情境教学;大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4-6317" " (2025)" 08" " 037-039
情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索与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情境教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和应用。
一、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情境教学的价值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教育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在教育过程中,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灌输知识到培养能力,从传授经验到激发创造力,运用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能够在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情境教学无疑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就是利用特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精髓和应用的乐趣。
在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教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情境教学则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情境、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参与其中时充满乐趣。例如,在教学“植物生长”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种植花卉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植物生长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情境教学则可以通过将知识融入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发现规律,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水循环”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水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规律。第三,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太阳能的利用”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太阳能设备,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现在的小学教育课堂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不高,这是许多学校面临的共性问题。这是因为普遍存在教师在前边讲、学生在后边练的教学状态,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很少。小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好动、好奇是他们的最大特征。因此,如果小学生跟不上教师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进度,那么后续的课堂教学就会愈加困难,而学生越是跟不上就越不会,越是不会就越不想学,最终导致成绩下滑。与此同时,小学生的控制力和投入程度不足,有的学生在听课时因注意力不集中,也会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成为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科学课程不受重视
许多小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关注程度不够高,加之在一些学校,科学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替代的,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够。因而在授课时,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就很难使学生深入其中,这也使得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降低了。此外,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小学科学课程始终不被人们关注,不少家长和教师都把这门课程视为“副科”,只要学生在课堂上的安全有所保证就行,而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语数外教学上。同时,由于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与管理手段都比较落后,学生学习兴致也不高,这些问题始终制约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小学科学大单元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获得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在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探究的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探究的难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挑战,从中获取成就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力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动物与天敌”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明白,动物在自然界中,常常需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天敌,而在这个过程中,动物之间常常会产生一种有趣的现象——合作,比如,狼群在狩猎时会相互配合,猴群在进食时也会互相帮助。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动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学习科学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交流。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相互交流。比如,在教学“动物与天敌”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它的天敌和应对策略,并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逐渐深化对课堂知识内容的印象。比如,在学习狼群狩猎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猎物和狼群两组,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狼群狩猎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和合作,以此来提高情境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图示资源优化导入,初步开展大单元情境教学
小学科学教师在利用大单元教学开展情境教学活动时,可以大胆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多元化的科学教学素材与信息技术资源加以综合利用;要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的角度出发,积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在科学课堂教学导入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源给予学生以多重感官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可以将本节课涉及的科学知识与之前所学单元的科学知识进行有机联系,并利用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增加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有效优化科学教学环境。此外,学生还可以结合这些图片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自由表达自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进而营造生动活泼的科学教学情境,为之后系统的科学知识教学打下基础。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利用不同乐器的弦在声音上的差别来调动学生思维,有效激发学生提问和回答的热情,引导他们联系之前所学的“声音的高与低”这一既有知识,对不同弦的音高区别进行科学解释,有效落实大单元教学的要求。增加课堂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用科学知识和语言描述事物现象的能力,营造直观生动的科学教学氛围。
(三)应用微课视频资源,提升大单元科学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知识内容的综合性比较强,且需要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对一些科学名词、科学理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科学知识加以总结,从而更好地将其进行综合应用。学生学习科学理论会对自身造成不小的压力,因此,教师在开展科学大单元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提升学生对大量科学知识的记忆水平,进而提高情境教学的质量。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跟随微课视频的节奏,将已经学习过的各单元、各课目中的科学知识加以综合理解,探究各类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之后,教师可以选用一些科学应用题供学生回答,以此检验他们自学微课的成果,以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四)利用实践活动优化作业,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
教学情境既包括教,也包括学。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方式时,可以在作业环节创新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投身生活的热情,引导他们从实践中发现科学真理,检验科学真理,进而夯实他们的科学知识基础,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业中将自己所学的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加以综合利用,在复习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能量”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作业环节组织学生调查家中使用的电能、水能、太阳能等能量,并综合上个单元中“地球的运动”的“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的科学知识分析人类生活与地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以此营造更加直观生动的大单元教学情境,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储备,增强其利用科学理论解释科学现象的基础能力。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引领学生探究、实践和创新,营造一个积极、激励和支持学生发展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布置和管理。学生需要有一个舒适、安全、整洁和有秩序的学习环境,这可以创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相互信任的氛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自觉融入课堂学习情境,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逐渐形成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以“蚂蚁”为单元教学主题,结合情境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这样学生才能对蚂蚁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接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蚂蚁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合作设计一个蚂蚁模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每个小组都应有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并在探究实践中不断进行沟通。这样,学生在合作中就能培养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品质。此外,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在模型设计完成后,每个小组都需要向全班同学进行介绍,并分享探究过程中的思考和成果。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方法,还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能力。
(六)立足于生活化大单元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在大单元教学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综合利用大单元教学、情境教学法和提问法这些教学方法。教师要抓住教学重难点,立足学科特点,掌握大单元教学内容,通过问题来推动学生学习科学、学会科学。问题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可以是复杂的,也可以是简单的。创设真实的科学教学情境,其不仅可以用于课前导入环节,也可以用于大单元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增强学习内容的真实性,让科学学习服务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就要以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形作为案例,完成生活化大单元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连接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
四、结语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应用的乐趣。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情境教学的应用,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荣福.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科学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8):33-34.
[2]沙晓娜.小学科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研究[D].临沂:临沂大学,2021.
[3]岳建霖.情境链接:小学科学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1(Z1):51-53.
[4]赵宁.跨学科理念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建构[J].百科知识,2023(18):80-81.
[5]马玲玲.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32):96-98.
[6]石俊仙.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下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1(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