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从跨学科教学视角,积极探索科学知识的融合渗透,有效促进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深度融合,能全面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入手,重点针对语文教学中科学知识的融合渗透进行分析,从挖掘学科融合元素、创设教学情境、布置融合探究任务、开展语文拓展实践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挖掘语文教学中科学资源的策略,旨在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科学资源;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4-6317" " (2025)" 08" " 133-13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教师在全面改革创新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将跨学科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科学知识与语文课堂的系统融合,确保能够构建全新的教学指导体系,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产生全新的理解和认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将在语文教学中融合渗透科学知识作为重点,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系统优化,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展开高效化探究学习,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
一、挖掘科学元素,确定教学渗透点
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科学知识,教师可从引入科学知识的视角开展教学活动,对教材中的语文与科学学科融合元素进行挖掘,确定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的要点,为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具体分析,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社会、历史等科学元素,如古诗词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寓言故事中蕴含的物理原理、科普类文章中的科学知识介绍等。因此,教师应对语文教材进行细致分析,识别出能自然融入科学知识的内容,从而实现学科间的无缝对接。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应注意根据教材特点、学生认知水平等信息,对学科融合进行细化,结合科学知识的渗透要点设计教学策略,确保在教学中能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拓宽学生眼界,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全面。
例如,在小学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对教材中的学科融合元素进行深度挖掘,然后围绕具体的科学元素确定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的要点,实现教学活动的创新。具体分析,《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和积雪,这些知识能帮助人们在野外辨认方向。在教材中,此类自然科学知识以儿童诗的形式呈现出来,既富有文学性,又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原理。教师解析教材中的语文课程内容和科学知识,可以对教材内部科学渗透的要点加以确定,即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学习和感悟太阳中午时在南边、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北方、大树枝叶稠密的一面是南方等,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拓宽眼界。同时,教师可采用朗读、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科学元素,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观察自然现象以辨别方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基于对教材中语文与学科融合的需求挖掘融合元素,确定科学知识渗透的要点,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语文与科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训练。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出科学关联问题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而言,趣味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语文知识主动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加深入。具体分析,在全面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有效融入科学知识,教师需创设富有吸引力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接触和理解科学知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注重情境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确保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同时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比如,在讲解与季节相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季变换的壮丽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季节变化的原因,从而引入地球公转、自转等天文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基于科学知识的渗透提出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使学生实现语文与科学素养双重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
例如,在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中,基于科学知识的融合渗透,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多媒体视频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关联科学知识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发学生对语文课程和科学知识的思考,全面提高其语文综合学习效果。在具体创设语文与科学知识融合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展示情境内容,即:“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小壁虎在树上快乐地爬行。突然,它的尾巴被树枝夹住了,小壁虎急忙挣脱,却发现尾巴断了。于是,它开始了一场寻找新尾巴的冒险之旅。”在多媒体视频情境中,小壁虎先后遇到了小鱼、老牛和小燕子,它们各自展示了自己尾巴的功能:小鱼用尾巴拨水游泳,老牛用尾巴驱赶蝇虫,小燕子则用尾巴掌握飞行方向。小壁虎在观察和学习中,逐渐明白了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此时,基于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和科学知识渗透教学指导需求,教师可以围绕情境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不同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功能呢?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在问题驱动下,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适应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奥秘。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积极创设多媒体视频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使他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学习到科学知识,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从而实现语文与科学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布置融合任务,鼓励学生参与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进一步深化语文与科学的融合,教师可以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并融入科学探究的元素发布融合探究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或合作进行深度探究。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提升语文能力,又增强科学素养。在实际设计融合探究任务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从资料搜集、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多个环节对探究任务进行细化,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思考语文与科学知识的关联,在深度探究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强化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实现高效化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的语文综合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小学语文《观潮》的教学中,从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有效融合的角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综合探究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对语文知识和科学内容进行深度探究,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在鼓励学生参与综合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文化与生态综合考察”主题对任务进行细化,要求学生在线调查钱塘江大潮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分析观潮习俗、相关传说等,并探讨大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从河床变化、生物多样性等角度进行深度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结合探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或制作PPT,展示研究成果,逐步增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从文学与科学知识融合的角度设计融合分析类型的综合探究任务,即组织学生分组探讨《观潮》中描绘的大潮动态,解析潮水的涨落、速度变化等,然后结合物理学中的波动理论,分析大潮的力学原理,尝试了解潮汐力的作用、波的传播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围绕学科融合对学生实施跨学科探究指导,能系统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针对性地得到训练,促进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相应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支持。
四、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对于小学语文综合探究学习而言,教师围绕语文课程教学需求,从渗透科学知识的角度设计探究实践活动,能在跨学科教学指导中对教学空间进行拓展,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科学主题的阅读活动、科普讲座、科学展览参观、科学实验等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指导方案,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拓展探究,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题思想,尝试组织学生参加科学主题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书籍、科学故事等,增强其对科学的理解和热爱;还可以邀请科学家或科普工作者来校举办讲座,为学生介绍科学前沿知识,激发其探索科学的热情。此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学展览,使学生在实地观察中感受科学的魅力。这样,教师就能借助语文拓展实践活动,对学生合理地实施科学知识渗透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渗透科学知识的视角,对语文拓展实践活动进行优化设计,不断促进教学指导空间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实现高效化学习。在具体开展语文与科学融合拓展探究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气象与战略分析”的特色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如何利用大雾天气借箭;然后结合气象学知识,讲解雾的形成原理及预测方法,让学生阐述诸葛亮如何利用气象条件制订智谋,并思考气象信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能深入理解天气条件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历史背景与天文导航”类的特色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研究三国时期的天文历法知识,特别是诸葛亮如何利用天文知识进行导航和占卜;然后带领学生参与模拟星空观测、制作简易日晷等活动,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古代天文导航的方法及其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拓宽对古代科技文化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从拓展探究的角度促进语文教学与科学教学深度融合,就能实现对语文教学指导空间的系统拓展和全面延伸,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保障学生的学习效能逐步提升,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学指导条件。
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基于语文教学需求,探索科学知识的融合渗透,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深度探究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体验。在全面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将科学知识的融合渗透作为重点,探索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应用,全面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层次探究,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晨曦,崔莹.项目式学习模式下科学知识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23(16):71-73,80.
[2]龙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大众科学,2023(2):57-59.
[3]于涵玉,孙晓凤.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科学的整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0):188-190.
[4]国婷.挖掘小学语文教材“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J].新课程研究,2021(36):88-89.
[5]庄美芳.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科学知识的教学探究[J].内蒙古教育,2020(3):109-110.
[6]王新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学知识渗透: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甘肃教育,2019(1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