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科学教育方法

2025-02-17 00:00:00徐娜
小学科学 2025年8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幼小衔接改进

〔摘" "要〕" 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关键过渡时期,对幼儿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阐述幼小衔接阶段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转折作用,从明确科学教育目标、创新科学教育方法、拓宽教育评价思路以及家园共育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在幼小衔接视角下改善科学教育方法。

〔关键词〕" 幼小衔接;科学教育;改进

〔中图分类号〕" G424"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4-6317" " (2025)" 08" " 127-129

作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桥梁,幼小衔接不仅关乎幼儿学习环境的转换,更涉及幼儿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在这一视角下,对幼儿科学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周围环境,还能够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在幼小衔接视角下改善科学教育方法,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将科学教育融入游戏

教育者必须在这一阶段注重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将科学教育融入幼儿游戏中,从而有效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培养其科学思维。在创新科学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认识到幼儿天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他们通过触摸、观察、尝试来理解世界。科学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更多地关注幼儿的亲身体验和直接感知,教育者可设计一系列以幼儿为中心的科学探索活动,比如“小小科学家”角色扮演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可以穿上实验服,戴上护目镜,仿佛自己真的成了一名科学家。他们可以在模拟的科学实验室中,动手操作各种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为了进一步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教育者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作为科学教育的素材,比如厨房里的调料、花园里的植物、废旧物品等,都可以成为幼儿探索科学的工具。在一次有关植物生长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教育者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让其亲手种植一些简单的植物,如豆芽、小麦苗等。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数据,绘制生长曲线图,能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还能培养观察力和记录能力。教育者还可以利用这些素材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如用醋和小苏打“制造”火山喷发现象、用纸巾和彩色水进行毛细现象实验等。在数字化时代,教育者可利用动画、视频、虚拟现实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科学概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幼儿可“身临其境”地探索宇宙、海底世界等遥远而神秘的地方。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培养其空间感和想象力。

教育者可利用多媒体资源,鼓励幼儿利用数字工具进行科学探究,使用平板电脑记录实验数据、绘制科学图表等。这些数字工具的使用,能够提升幼儿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在实践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在一次有关水的浮力实验中,幼儿使用平板电脑记录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绘制成图表。这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原理,锻炼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能力。教育者通过家长会、亲子科学活动等形式,向家长普及科学教育知识,分享科学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一次亲子科学活动中,教育者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开展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用气球和吸管制作火箭发射器,这让家长能够与幼儿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还增强了亲子关系,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在一次参观科技馆的活动中,幼儿观看各种科学实验演示,如电磁感应、光的折射等,更好地理解了科学原理,还培养了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教育者引导幼儿参与科技馆的互动体验项目,如模拟驾驶飞机、操作机器人等。在一次关于探索植物生长的科学活动中,教育者引导幼儿学习处理事务的技能,如将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分类、制作植物生长记录表等,这使得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和规律,还培养了其分类能力和记录能力。

二、利用数字工具,提升幼儿信息技术素养

在创新科学教育的实践中,数字工具的运用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探索世界的方式。在一次与动物世界有关的科学活动中,教育者不再仅仅依赖图书和图片展示动物的形象和习性,而是利用平板电脑上的动物科普App,让幼儿通过互动了解动物。这些App往往设计有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动画以及有趣的互动环节,如模拟动物叫声、观察动物行为等,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一次与水的浮力有关的科学实验中,教育者不再让幼儿仅仅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浮力原理,而是引导其利用平板电脑上的科学软件进行实验模拟。软件中不仅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原理介绍,还能让幼儿输入不同的参数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比如,幼儿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或重量,然后观察这些变化对浮力产生的影响;教育者还鼓励幼儿利用平板电脑记录实验数据,如物体的重量、体积以及在水中的浮沉状态等,并教会幼儿如何使用表格和图表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在一次与太空探索有关的科学活动中,教育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中,通过头戴式显示器看到璀璨的星空、旋转的行星以及神秘的宇宙黑洞等景象。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幼儿对太空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如“为什么星星会发光?”“黑洞里面到底是什么?”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育者还引导其利用数字工具进行创作,如使用绘画软件绘制自己想象中的太空景象,或使用3D建模软件制作简单的太空模型。在利用数字工具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还注重与家长沟通和合作,向家长介绍数字工具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和优势,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探索。例如,在一次亲子科学活动中,教育者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利用数字工具开展一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他们选择“声音的传播”作为实验主题,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利用平板电脑中的录音软件,录制在不同材质(如木头、塑料、玻璃等)上敲击发出的声音,并通过对比和分析,理解声音在不同材质上的传播特性。

三、发挥家庭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在幼儿园的科学课堂上,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例如,在一次“小小植物学家”的主题活动中,教育者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通过制作植物标本、绘制植物生长图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教育者还利用数字工具如平板电脑上的科学教育App,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和直观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然而,这些科学活动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幼儿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教育者积极倡导“家校共育”理念,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科学教育中来。在一次别开生面的“家庭科学小实验”活动中,教育者精心策划了一场旨在探索科学奥秘、激发幼儿好奇心与探索欲的亲子科学实验。这次实验以“火山喷发”为主题,巧妙地利用了厨房中常见的物品——小苏打、醋以及塑料瓶等,为幼儿和家长搭建起一座通往科学世界的桥梁。

实验开始前,教育者先向家长和幼儿介绍了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小苏打和醋相遇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现象。随后,每个家庭都领到了实验所需的材料:一个空的塑料瓶、适量的小苏打、一瓶醋、红色的食用色素以及些许洗洁精。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家长和幼儿开始动手准备实验。幼儿们兴奋不已,小心翼翼地将小苏打倒入塑料瓶中,然后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下一步。在家长的协助下,他们缓缓地将醋倒入瓶中,并加入了几滴红色的食用色素,以模拟火山岩浆的颜色。在醋与小苏打接触的一刹那,瓶内迅速产生了大量的气泡,伴随着“嘶嘶”的声响,红色的泡沫如同火山岩浆般从瓶口喷涌而出,形成了一种壮观的“火山喷发”景象。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教育者和家长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他们逐渐理解了小苏打和醋相遇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在瓶内迅速膨胀并冲破瓶口的束缚,从而形成了“火山喷发”的视觉效果。

在家庭中,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实验和观察,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家中的电器设备,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或者与幼儿一起探讨天气变化的原因,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探究精神。家长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科普网站、科学教育App等,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科学素养。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家庭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者还建立了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科学教育讲座,向家长普及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分享科学教育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在一次“家庭科学日”活动中,教育者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共同体验科学的乐趣。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科学小实验区域,如“水的循环”“光的折射”等,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教育者还邀请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为家长和幼儿举办科普讲座,解答其疑问,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这样的活动,能加深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幼儿的科学教育中来。当幼儿提出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问题时,家长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等方式,自己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鼓励幼儿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实践探索表明,在幼小衔接阶段,对幼儿科学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幼儿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更锻炼了科学思维,为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教育者期待更多教师、学者和家长关注幼儿科学思维培养,共同探索更有效的教育策略,为幼儿创造更美好的科学教育环境,助力其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碧云.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园游戏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4(10):28-30.

[2]何文红.幼小衔接背景下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策略[J].教师博览,2024(30):88-90.

[3]郑艺雯,郭子涵,李佳昱,等.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现状调查研究[J].内江科技,2024(9):121-124,127.

[4]吕宁宁.聚焦幼儿一日活动"科学助力幼小衔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4(9):14-15,2.

[5]陆映秋.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小科学衔接出版实践与创新方向[J].出版参考,2024(9):65-69.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幼小衔接改进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20:25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1:56:34
初谈幼小衔接之家园配合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10:08:40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幼儿科学教育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0:00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57:20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2:12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56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