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提琴演奏中的运弓技巧及训练研究

2025-02-15 00:00:00黎喆
参花(上) 2025年2期
关键词:琴弓运弓中提琴

随着交响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中提琴凭借其独具魅力的音色和卓越的情感表达能力,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除了作为伴奏乐器之外,中提琴还拥有众多精彩的独奏曲目。在中提琴演奏过程中,右手的运弓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中提琴的艺术表现力。为了提升中提琴演奏者右手的运弓技巧,组织有针对性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提琴演奏中的运弓技巧,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期丰富相关理论储备,为中提琴演奏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提琴概述

中提琴是一种弦乐器,其外形与小提琴相似,比小提琴稍大,琴身长度通常在39至44厘米之间。中提琴通常由云杉或枫木制成的面板以及枫木制成的背板组成,琴颈上装有四根弦,这些弦的振动通过琴马(也称琴桥)有效地传递到共鸣箱,从而产生共鸣并放大音量。

中提琴的琴弦相较于小提琴琴弦略粗,因此能够产生更低的音域,展现出温暖、圆润且极具表现力的音色。在交响乐中,中提琴通常与小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一起组成弦乐组,负责演奏和声部分,作为整个乐团的和声基础。在室内乐中,中提琴经常与其他乐器一起演奏,展现出丰富的音色。此外,中提琴还有大量的独奏曲目,供演奏者展示技巧、表达情感。

中提琴的演奏技巧也与小提琴相似,包括持琴姿势、左手按弦、右手运弓等。然而,由于中提琴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演奏者需要更强的手臂力量和更灵活的手指技巧来驾驭它。[1]中提琴演奏领域有许多著名的演奏家和作曲家,他们为中提琴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例如,保罗·欣德米特、威廉·沃尔顿和耶胡迪·梅纽因等人都创作出杰出的中提琴作品。同时,许多中提琴演奏家也因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备受赞誉。

二、中提琴的发展历史

中提琴起源于15世纪末的意大利,当时一些演奏会将中提琴作为主角,这也催生了中提琴的课程教学。自16世纪初期起,中提琴因自身音色深沉、优美,在抒发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被主要用于弦乐合奏中,如管弦乐演奏和歌剧表演。中提琴虽然偶尔也有独奏作品,但并未受到广泛重视。17世纪后期出现了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协奏曲形式——大协奏曲,中提琴是其协奏乐器之一。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有一些和中提琴相关的作品,如巴赫的《勃兰登堡第六协奏曲》就使用了两把中提琴作为主旋律。此外,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系列也采用了两把中提琴,一把作为独奏,另一把作为和声,丰富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主流音乐风格的变化,中提琴开始逐渐在独奏曲目和室内乐中崭露头角。许多作曲家开始为中提琴创作独奏作品和室内乐作品,使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得到了极大丰富。[2]进入20世纪,中提琴演奏技巧快速发展,促使其在音乐作品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催生了大量优秀的中提琴作品,如潘德列茨基的《中提琴协奏曲》以及巴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等,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中提琴演奏家,如莱昂内尔·特蒂斯、威廉·普利姆罗斯等,他们凭借精湛的演奏技艺推动了中提琴艺术的发展,使中提琴获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在现代,中提琴不仅在古典音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逐渐融入流行音乐和电影配乐中,为音乐爱好者带来了丰富的听觉体验。

三、中提琴演奏中运弓技巧的重要性

在中提琴演奏中,右手运弓技巧的运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体音色的美感与音准的准确性,而且是决定作品演奏完整性及意境深刻表达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右手的运弓方式与琴弦的振动状态及音色的变化紧密相连。运用多样化的运弓技巧能够使琴弦稳定而均匀地运动,从而产生更加饱满、清晰且富有层次感的音色。反之,若运弓技巧水平不足,将严重影响整体演奏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右手运弓技巧对音乐情感的传达也具有重要影响。中提琴以其独特的音色魅力,在情感表达上展现出非凡的表现力,而右手运弓技巧正是实现情感传递的有效手段。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会根据乐曲的不同段落、主题及技巧要求,灵活而巧妙地运用顿弓、连弓、跳弓等运弓技巧,动态地调整音色,以此引领听众深入感受音乐的情感内涵。[3]

四、中提琴演奏中常用的运弓技巧

(一)持弓方法

在中提琴演奏中,持弓方法关系到演奏过程是否流畅,音量、音色的整体呈现等。正确的持弓方法还可以避免演奏者手部肌肉过于疲劳,以适应长时间演奏的需要。常见的持弓方法如下。(1)德国派持弓法。其重点在于手指自然弯曲,手腕灵活运动。右手拇指放在弓杆下侧,同中指构成较为稳定的力量关系,其他手指则自然弯曲置于弓杆上。此种持弓方法能够让琴弓在琴弦上的运动更加细腻,提升演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俄罗斯派持弓法。俄罗斯派持弓法是一种独特的持弓技巧,要求演奏者右手大拇指在相对靠后的位置,同食指、中指之间形成牢固、较大的支撑面,肩膀、手腕、手肘以及手指等部位均参与演奏力量的控制。此种持弓方法注重手臂整体的力量传递,演奏时能够让琴弓运动得更加有力、稳定,更适合演奏一些旋律激昂的曲目。(3)法比派持弓法。此种持弓方法兼具德国派和俄罗斯派持弓方法的优势特点,在强调手指灵活运动的同时,也注重手臂整体力量的传递和控制。演奏者持弓时,右手的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结构,其他手指保持自然放松状态,借助灵活的手腕动作进行演奏。此种持弓方法兼具稳定性和动态性,适合演奏各类风格的曲目。[4]

(二)弓段分配

中提琴演奏时的弓段分配直接关系到音色是否饱满、均匀。弓段包括弓尖、弓中以及弓根部分,每个部分由于物理特性和力度特点不同,所产生的音色效果也不尽相同。弓尖与持弓手距离最远,弓尖轻盈,便于控制,适合演奏一些轻盈、快速的乐段。弓中是琴弓的中间位置,也是中提琴演奏中常用的位置,演奏出的音色整体较为稳定、均匀,能够满足大多数旋律和节奏的演奏需要。弓根则贴近持弓手,受到杠杆作用的影响,要求演奏者运用较大的力量驱动琴根进行演奏,其所产生的音色更为浑厚有力。[5]不同音乐片段需要采用不同的弓段来演奏。如强音多采用弓根部分演奏;轻柔的乐段则适合采用弓尖部分演奏。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避免长时间停留在同一个弓段,避免音色单一以及演奏者右手肌肉疲劳。结合曲目乐段的具体要求灵活转换运弓位置,能够演奏出更具层次感的旋律。

(三)换弓连接

换弓连接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精细的动作,将琴弓从琴弦的一侧平滑地转移到另一侧的一种技巧。这一技巧不仅能展现演奏者的技术水平,更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段,能够有效地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进行换弓时,演奏者应保持运弓动作流畅而自然,避免突然断音,确保琴弓能够平稳过渡,演奏出连贯流畅的旋律。在换弓的过程中,力度均衡至关重要,可以防止前后乐句的演奏力度不统一而导致音量忽大忽小的情况。这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敏锐的听觉,确保演奏出的音量和音色始终统一、均衡。换弓的流畅离不开手臂各部位的紧密配合,演奏者手臂应随着琴弓的动势而转动。同时,这种协调还体现在手指、手腕以及肩部等部位的细微调整上。[6]具体而言,在换弓时,演奏者要在合适的位置上拉弓,避免发生跳弦或滑弦等情况,同时,要保持琴弓高度一致,避免因琴弓高度不一致而导致音色不统一的情况。通常情况下,琴弓与琴弦的距离应保持在1至2厘米之间,但这一距离并非绝对,演奏者应根据具体演奏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五、中提琴演奏中运弓技巧的训练策略

(一)组织多样化的运弓技巧训练

为了提升运弓水平,中提琴演奏者应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多样化的运弓技巧训练,逐渐掌握跳弓、连弓、分弓和顿弓等技巧。具体而言,中提琴演奏者应进行基础运弓动作训练,使琴弓在琴弦上能够直线、平稳地移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手腕、手臂和手指等部分的协调配合,构成“弹簧系统”,使右手运弓更为灵活,不僵硬,从慢速练习逐渐朝着快速练习过渡,持续增强对琴弓的控制能力。在完成基础运弓动作训练后,演奏者即可进行多样化的弓法训练。在快弓和跳弓训练中,演奏者要重点关注大拇指的控制力度,使琴弓始终保持在直线运动状态;跳弓则要求演奏者借助手腕动作控制琴弓弹性跳跃,需要手腕和手指默契配合。在连弓与分弓训练中,演奏者要注意情感表达的适用情况。[7]例如,在斯塔米茨的《D大调中提琴协奏曲》中短分弓是一种常用的中提琴演奏技巧,演奏者在右手快速运弓时要表现出作品的古典风格,在慢速运弓时则要重点关注每个音是否饱满以及合理控制音量的大小,使每个音符都有清晰明确的起止点。演奏者可以采用连弓与分弓交替的训练方式,以提高演奏者对多种运弓技巧的控制能力。

(二)增强左右手配合的协调性

在中提琴的演奏训练中,演奏者左右手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左手主要负责精准地按弦,以实现音高的微妙变化;而右手则通过巧妙的运弓技巧,为音乐注入丰富的情感色彩。为了使左右手配合协调,演奏者可以从基础的音阶训练和琶音训练开始,以锻炼双手演奏的同步性。对于初学者而言,节拍器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能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掌握节奏,逐渐增强自身的节奏感,为左右手的协调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8]同时,换把作为中提琴演奏中的一个难点,要求演奏者在左手迅速移动并按弦的同时,保持右手稳定且匀速地运弓。演奏者可以通过专门的换把训练和运弓训练,逐渐提升换把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使整个演奏过程更加流畅自然。此外,颤音作为一种装饰音,其产生依赖于演奏者左手在琴弦上的快速振动。为了演奏出更加和谐的音色,演奏者可将颤音训练与右手运弓训练相结合,确保颤音与主音之间能够实现自然的过渡,从而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加强双音、和弦与节奏训练

双音、和弦与节奏训练是中提琴训练中的重难点内容,这些技巧的运用要求演奏者具备扎实可靠的右手运弓技巧基础,同时需要左手精准按弦,并且双手要协调配合,在两个琴弦上均匀分配力量,以发出和谐、自然的音色。随着演奏者演奏技巧的提升,双音训练的难度也要增加,层层递进,组织不同音程的双音训练以及快速双音跑动训练。双音训练过程中的听觉反馈,可以帮助演奏者认识到自身演奏的双音是否准确、清晰,根据反馈情况动态调整左手按弦位置和右手运弓力度。[9]在和弦训练中,演奏者应重点把握中提琴不同位置和弦的演奏方式,并采用合适的指型进行练习。而在和弦的快速转换训练中,演奏者要确保和弦的转换稳定而流畅,右手运弓的力度保持统一,以增强中提琴演奏的整体效果。在节奏训练中,演奏者可利用节拍器进行基础训练,以熟练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以及全音符的时值,从而提升节奏控制能力。[10]对于复杂节奏的训练,演奏者应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逐步增加附点、连音、切分音等复杂节奏型的练习,并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节奏组合进行训练,逐步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

(四)注意持弓与不同弓法的联合运用

中提琴演奏者在专注于右手运弓技巧训练的同时,也必须紧密结合正确的持弓方法。在日常训练中,演奏者应着重练习右手运弓的力度控制,确保每根手指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具体而言,中指在持弓过程中扮演着控制琴弓的关键角色,需要与大拇指协同合作,共同维持一个稳定的持弓姿态。在进行慢弓训练时,演奏者需巧妙地借助食指施加适度的力量,以此来逐步增强食指与大拇指对力量的精准控制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演奏者拉弓时需保持一定的力度以压沉琴弦,但应避免用力过猛,以免产生刺耳的噪声。因此,演奏者在运弓时需谨慎地施加轻微的压力,既要确保琴弦能发出有韵律的音色,又要防止在慢弓训练中音色显得过于虚弱。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提琴演奏中,运弓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演奏者应高度重视右手运弓技巧的训练,学习并掌握多种运弓技巧。同时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训练需求,灵活调整训练方案,以提升运弓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演奏技艺,使中提琴的艺术魅力得到更多人欣赏。

参考文献:

[1]曹晓文.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研究[J].黄河之声,2024(04):98-101.

[2]唐睿卿.中提琴演奏的民族化发展创新及演奏技法[J].艺术家,2023(07):68-70.

[3]叶林琳.新时代背景下中提琴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艺术价值[J].艺术教育,2023(07):88-91.

[4]樊鱼乐.中提琴演奏中的运弓技巧及训练研究[J].艺术品鉴,2023(12):193-196.

[5]兰燕.中国交响乐作品中的中提琴作用及其演奏技法[J].戏剧之家,2020(21):53-54.

[6]张瀚元.中提琴演奏中的运弓技巧及训练分析[J].大观(论坛),2020(06):42-43.

[7]范衍延.论不同时期中提琴右手运弓技巧的运用[J].艺术评鉴,2020(09):70-71.

[8]焦宏.中提琴教学中关于乐队合奏能力的培养探析[J].牡丹,2019(36):122-123.

[9]牛雪莹.中提琴演奏中右手运弓的重要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03):66.

[10]丛延伊.浅析中提琴演奏中右手运弓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7,37(08):76.

(作者简介:黎喆,女,本科,甘肃省歌剧院,二级演奏员,研究方向:中提琴演奏)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琴弓运弓中提琴
二胡琴弓形制规范数据化探究
轻音乐(2022年11期)2022-11-22 12:22:40
十九世纪低音提琴琴弓
音乐爱好者(2020年4期)2020-05-21 11:08:48
老余
诗潮(2019年12期)2019-12-26 07:34:40
琴弓“父子兵”占领世界八成琴弓市场
浅析二胡运弓技术与方法
中提琴演奏艺术的特点与发展
黄河之声(2018年2期)2018-01-24 13:38:46
中提琴上的“马背民族”——探析李自立《第一中提琴协奏曲》
乐府新声(2017年1期)2017-05-17 06:07:00
论二胡右手运弓技术在现代二胡曲中的运用
乐府新声(2017年1期)2017-05-17 06:06:58
“第三届中国国际提琴及琴弓制作比赛”在平谷举办
试论小提琴教学中运弓感觉的重要意义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