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课堂的落实

2025-02-14 00:00:00罗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5年1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摘 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承载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的任务,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对应的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时,教师依据单元内容特点,以明确的思辨性学习目标为引领,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可以有效落实单元“双线”目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素养。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5)01-006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何落实单元“双线”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结合单元课文特点,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视角展开教学是一个有效途径。

一、基于单元特点,确定学习目标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围绕思辨进行编排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围绕思辨与学情确定学习目标,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围绕思辨,确定学习目标

本单元选编的三篇文章虽然文体、风格各不相同,但都表现了智者的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此外,教材还提供了相应的课后练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教材编排特点,围绕思辨,教师可以确定以下学习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能品析人物语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以旁观者的身份劝说楚人。2.学习《田忌赛马》,能品析人物语言,了解田忌赛马的具体过程,说清楚孙膑计策的高明之处。3.学习《跳水》,能品析人物言行,了解孩子在横木上的危险状况,感受船长决策之智慧。

(二)基于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要求。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进行了多次讲故事训练,本单元的讲故事训练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训练时,要鼓励他们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原人物的思维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有逻辑地表达出来。综合以上分析,教师可以把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借助图示初步梳理人物的思维活动,并讲述故事;能够借助图示还原人物的思维过程,学习“先分析情况,再选择办法”的科学思维方法;依据单元学习支架创编探险故事,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上述学习目标的制订聚焦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旨在让学生真正经历“感受思维—梳理思维—学习思维—运用思维”这一进阶式学习过程。这既是本单元学习的重难点,又是学生达成单元学习目标的必经之路。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思辨意识

“情境”是语文新课标中的重要概念。语文新课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在不同学段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将文本阅读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既要依据单元课文特点创设单元大情境,又要创设契合单篇课文特点的小情境。

(一)创设单元学习情境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围绕思辨创设能够统领整个单元学习的大情境,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辨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单元学习任务。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教师可以创设单元大情境如下:“最近学校要举行‘最佳探险故事’征文活动。让我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跟随课文去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破解思维密码,并采用‘分析问题+解决办法’的形式创编探险故事,争当‘探险小达人’吧!”在情境任务引领下,学生明白了通过阅读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为自己更好地创编探险故事服务,这样他们的学习目标会更明确、学习动力会更足,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创设单篇学习情境

在单元大情境的引领下,教师还要依据单篇课文特点创设适合“这一课”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在思辨情境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提升思辨能力。

如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可先借助图片创设学习情境:“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什么?让我们重回楚人卖盾和矛的现场去感受一下吧!”再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一下楚人是如何夸自己的盾和矛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夸、他当时心里想的是什么等。最后让学生代入楚人,结合生活经验,用吆喝的方式夸一夸自己的盾和矛。在这一情境中,学生仿佛穿越历史,回到了楚人卖盾和矛的现场,对他当时内心活动的感受更加深刻,实现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创设故事情境:“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让我们穿越历史,回到赛马的前一晚。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田忌在孙膑家中,两个人伏在书案前,他们……第二天,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比赛开始了……”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生被孙膑的智谋所吸引。这为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提供了条件。

教学《跳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出示孩子走横木的插图及横木与教学楼高度的对比图,并创设情境:“看!孩子这时候已经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了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假如你是水手,看到这一场景,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船长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的办法好不好?”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真正感受到当时形势的危急,为学生体会船长的思维过程奠定了基础。

三、整合单元内容,设计学习任务

语文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此可见,设计适切的学习任务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单元学习内容的整合,依据课文特点设计四个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

(一)设计具有思辨性的任务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思辨进行编排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从突出理性思维方面进行充分考量,让学生真正经历思辨的过程。如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设计“借助图示,推想思维”的学习任务。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并借助对阵图说一说田忌赛马的过程;再在此基础上提出思辨性问题:“孙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你还能想出其他可以让田忌取得胜利的好方法吗?请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任务有助于学生还原孙膑的思维过程,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设计具有关联性的任务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单元课文特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的学习任务,把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使学生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入。如《跳水》一课的课后练习第1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这一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水手拿猴子取乐→(" )→(" )。2.课文中多次提到水手们的“笑”,水手们的“笑”和孩子遇到危险之间有关系吗?3.危急时刻船长命令孩子向海里跳,你觉得船长的办法好不好?好在哪里?这三个任务看似彼此独立,实则相互联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水手们的“笑”是推动整件事情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水手们的“笑”,就没有后面孩子追赶猴子及遇到危险。这样,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从阅读到思考,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实现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设计具有策略性的任务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方式方法,也是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不可忽视的内容。在本单元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依据不同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本单元三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围绕阅读内容主动经历质疑、推断、比较、辨析及理清人物思维等学习过程,使自己的讲述更具条理性。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并运用不同策略去探究人物的思维过程,从而真正走进人物内心。

(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还要尽量把人物心情的变化写出来。为了让学生写出来的内容更加惊心动魄,教师可以先以“南极大冒险”为主题,创设“遭遇雪崩,遇到海豹”的情境,让学生围绕这一险情进行分析,确定逃生自救的方案;再让学生按照习作要求,自由设想故事发生的场景、需要的装备、遇到的险情及采用怎样的方法化险为夷等。这样的学习任务具有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有了学习经验作为基础,学生对创编探险故事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在完成单元习作时也能更加轻松。

四、拓展文本思维,提升思辨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不仅要注重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要注意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一下楚人在夸自己的盾和矛时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的、围观群众的表情和动作又是什么样的、他们会说些什么等,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在学生讲完故事后,教师还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自己会怎样对其进行劝说等,以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创造性复述的方式说一说孙膑的思维过程。为了降低学生的复述难度,教师可为学生搭建以下情境支架:比赛结束后,田忌兴冲冲地跑到孙膑面前说:“先生真是厉害,果然不出你所料,我们赢了!但是你怎么能肯定这样能够取得比赛胜利呢?”孙膑自信地说:“将军,您听我说……”田忌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齐威王再次邀请田忌赛马,这次赛马的结果又会怎样。这样进行复述训练,让学生真正走进孙膑的内心,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从而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

教学《跳水》一课时,教师可以把现实生活中孩子爬到阳台外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运用船长思维,根据当时的条件帮助孩子顺利脱险。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的智慧,学习文中人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基于课文特点,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视角展开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养成思辨阅读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负责任、有理有据地表达,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责编 蔡宇璇)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借助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口语交际内容之新变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实施对策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语文建设(2019年2期)2019-05-17 10:05:12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
语文建设(2019年2期)2019-05-17 10:05:12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哀怨曲还是欢乐颂
语文建设(2019年2期)2019-05-17 10:05:12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
今传媒(2018年7期)2018-09-27 06:50:16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