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木工实践教学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5-02-14 00:00:00罗龙君蔡新梅
大学教育 2025年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改革

[摘 要]木工实践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劳动形式,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团队通过对国内高校开设的木工相关课程以及木工实践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发现现有木工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开展并不普遍,存在着未分门别类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等问题,使得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升不明显。因此,教学团队对木工实践教学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索,并分门别类对木工劳动教育项目进行了具体的教学实践,改革了劳动教育评估方法,以期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

[关键词]木工实践;劳动教育;工程实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5)02-0006-0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普通高校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进行开展[1-3]。工程实训中心是高校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具有理实一体、实践性强的特点,与劳动教育的契合度高,其实践场地能满足劳动教育的需求,且能有效地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是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的理想“试验田”。因此,工程实训中心必须不断引进新技能、新知识,开拓新视野,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一批切实有利于发挥劳动育人作用且体现时代特征的实践课程,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木工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劳动技艺,在劳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高校劳动教育中开展木工实践教学,对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劳动技能的学习,也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教育。木工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其功能与其他高校工程实训中心的功能基本一致)劳动教育教学团队深度挖掘木工实践教学在劳动教育中的育人优势,结合劳动教育特点,合理优化了木工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根据劳动教育理念,教学团队选取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木工技艺应用广泛、作品规模适中、展示性强的作品作为教学案例,从课程的建设背景、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深入探索了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开展木工实践教学,如何在劳动教育中保证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都能完成所有的劳动环节,以及如何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来激励学生提升劳动积极性、发挥劳动创造性。教学团队开发的相关实践教学项目已在华中科技大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手工木作、木工榫卯制作等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良好反馈。

一、木工实践教学探索的背景

木工技艺流传久远,木工中的凿、刨、铲、锯等多个工序无不蕴含着劳动育人元素,开展现代木工技艺教学有利于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目前华中科技大学与木工技艺密切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古代建筑模型的构型、民间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现代建筑模型的开发、桥梁建造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大都以理论讲授为主,重点是让学生加强对某一专业知识点的掌握,从而进一步了解木工技艺。虽然其中的一些课程安排了实践课时,但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环节偏少,劳动教育效果不明显。如何让学生在木工实践教学中掌握基本的木工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的木工工具,是基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木工实践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木工实践教学在劳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少高校围绕二者的融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清华大学开设了名为制造工程体验的通识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科思维和实践能力[4]。在这门课程中,学生有机会自制拇指琴、尤克里里等手工艺品,不仅能从中学到相关的工程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创意木工劳动课,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设计加工木制品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匠精神[5]。中国矿业大学通过对木工实践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打造了一门好玩有趣、强调动手实践、培育劳动精神的木工技艺课程[6] 。

综上,这些已经开展的木工实践教学均在高校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针对有着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分层次开设的基于木工实践的劳动教育课程并不多见。此外,通过木工实践开展多学科知识与技艺综合应用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也相对偏少,难以让学生完成真实的综合性任务并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以木工实践为基础开发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可以将数控加工技术、电工电子、嵌入式开发等实践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打造分层次、模块化的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在木工实践中学到多学科知识,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实践,真正体验创意、艺术、技术有机结合的劳动锻炼,在劳动能力、创新能力、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升。

二、木工实践教学探索的主要内容

木工实践教学对于很多高校工程实训中心来说是个新事物,因而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团队从创新竞赛、手工DIY制作、社会木工坊中不断挖掘一些优质项目,并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华中科技大学特色的劳动实践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团队还根据项目的实际开展需要,不断优化课程劳动环节、课程劳动管理纪律、课程劳动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华中科技大学的木工实践教学作为劳动教育的一部分,经过近两年的探索,目前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有手工木作、木工榫卯制作、工坊实践,其木工实践教学课程板块如表1所示。

手工木作实践课程的实践项目有木梳制作、木簪制作、手机支架制作、鲁班锁制作等,课程主要包括4个工序环节,要求学生学习画线设计、锯切凿锉、激光打标、打磨涂油工序,在课程中根据自身需求自选作品进行加工。其中木梳、木簪提供参考样式,课程中考查学生的美工设计能力,学生自行设计外形尺寸,并对照设计的外形进行锯切打磨;在手机支架制作中,教师在课堂提供市面上所售作品作参考,学生测量自己的手机厚度完成手机支架的设计和加工,考查学生的实际劳动能力;鲁班锁制作主要考查学生的装配工艺思维,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六柱鲁班锁图纸,学生按图完成各柱加工,在不借助外部资料的情况下分组讨论完成鲁班锁的装配。手工木作实践课程教学安排如表2所示,部分学生作品如图1所示。

木工榫卯制作实践课程教学主要依托中国传统典型建筑进行开展,劳动实践项目有醉晚亭、牌坊等。课程主要包括6个工序环节,在手工木作实践课程上述4个工序的基础上增加了测绘及木工数控加工2个环节。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在武汉市分布较为广泛,醉晚亭则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典型地标建筑。以中国传统建筑和校园典型建筑作为劳动课程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重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均需要掌握初步的测绘能力。以醉晚亭项目为例,具体教学安排见表3。学生按照要求分组进行实地测绘,根据榫卯工艺完成等比例的模型设计,模型中基座、檐柱、檐枋和檐垫板等零件均需要学生完成图纸设计,学习操作手工木工工具如拉花锯、手刨、手凿等完成相应零件的制作;角梁、搭接檐檩等零件需要学生学习使用电动木工加工设备如压刨、平刨、砂盘砂带机等机器,按图加工完成;瓦片等曲面类零件则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零件的三维建模,通过学习使用CAM软件生成零件加工刀轨,并转成G代码传送到雕刻机中,操作数控雕刻机完成瓦片零件的制作;在雷公柱的加工上,学生则依靠实训平台中现有的数控车床,使用先前工程训练课程中学习的数控车削加工知识完成。通过木工榫卯制作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受到劳动教育的同时,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了解,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深度融合。这一实践项目的部分成果如图2所示。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开展的现有劳动教育项目,大都是单一劳动技能的学习。为了更好地融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有效体现劳动实践的系统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劳动能力[7-8],教学团队充分利用木工实践教学的特点,以现有的劳动教育课为基础,面向全校各学科的学生开设工坊实践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跨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结合各自的专业或相关学科积极开展创新性劳动,将3D打印、数控加工、激光加工、电子焊接、嵌入式开发等多种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到劳动实践课程中。学生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分组进行自主探索,完成需求分析、结构设计、工艺分解、数控程序编制、电工电子、嵌入式开发、作品装配、性能测试、劳动成果展示的作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同时,课程在每一个劳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注重将劳动实践项目的核心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劳动技能基本知识融会贯通。课程开设的实践项目有木牛流马、木偶机构等。以木牛流马项目为例,需要学生充分了解齿轮传动、四连杆机构等机械知识,完成木牛流马的结构设计,并利用手工木工工具完成牛腿、牛头、牛身的设计,学会操作木工雕刻机完成传动齿轮的加工(如表4所示)。在课程教学中,指导教师根据设置的时间节点定期对学生劳动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查和评定,督促学生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地完成开放式劳动实践项目。这一实践项目的部分成果如图3所示。

三、木工实践教学评估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选课学生的专业特长,激励其深度参与劳动实践,强化其工程思维和劳动实践能力[9-10],木工实践教学评估从教师、团队两个维度制定了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课堂表现、组员互评、产品完成情况、劳动成果展示情况(仅工坊实践课程内容有此环节),进一步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在三个课程内容的木工实践教学中,课堂上的劳动表现成绩的占比为20%,由每个劳动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劳动表现给出考评成绩,主要考核点是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自主性。组员互评成绩的占比为20%,有效避免了相关基础差的学生持“躺平”态度和过于依赖能力强的学生的现象,促使每个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有事可做。作品完成情况的成绩的占比为50%或40%(工坊实践中的展示汇报另占10%),在学生总成绩中举足轻重。作品的完成情况包括作品完成的质量、可靠性、创新性,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小组作品的创新性有较好的激励效果。另设立10%的梯度式评分,如增加额外的设计图案、复杂的榫卯样式,每增加一个创新点多给1%的分数。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采取这种多维度的考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劳动学时内得到更大的劳动收获。

四、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将木工实践教学融入学校劳动教育中,开发了面向不同专业学生的劳动实践项目,探索出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新途径,使学生在劳动基本技能、劳动素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方面都得到普遍提升,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团队将继续通过教学反馈吸取经验,不断迭代优化木工实践教学的内容设置、方式方法、劳动过程控制以及劳动评价标准,使木工实践教学的各个模块都得到优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出更多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2020-03-26)[2024-03-20]. https://www. gov. 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 周鹤婷.数智时代劳动的形态之变与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模式重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30):43-51.

[3] 王悦,郝博群.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及评估机制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44(1):131-136.

[4] 赵萌,杨忠昌,王龙兵,等.工程实践教学与文创设计融合:以木工制作尤克里里为例[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20,48(8):61-64.

[5] 中国在线.这样的劳动,很交大[EB/OL]. (2023-05-26)[2024-03-20]. 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3-05/10/content_mOpP38TVKA.html.

[6] 尚斌,洪缨.劳动教育融入通识教育公选课的探索与实践:以一起来做木工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3(12):65-69.

[7] 王姣姣,汤彬,马运,等.以精密铸造与木工实践教学为例融合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与研究[J].铸造技术,2019,40(11):1226-1229.

[8] 王秀梅,胡蝶,房静,等.工程训练中心利用多学科综合优势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2):6-9.

[9] 郑泉水.“多维测评”招生:破解钱学森之问的最大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2018(5): 36-45.

[10] 唐朝晖,刘木根. 多维度综合开放实验教学考核体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3): 171-174.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课程改革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文教资料(2016年25期)2017-02-22 17:40:36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之初探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与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8:54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2:20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0:05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