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变形记

2025-02-14 00:00:00王晓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年5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家校共育

摘要:如何做好家校共育,携手班主任做好“问题儿童”的转化工作,同时借助个案做好班级的团体辅导工作,是心理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发现优点,鼓励表扬,提升孩子在校的积极性;同伴支持,展示长处,在集体中找到自我价值;对话家长,改善关系,修复孩子的社会支持网络,心理教师通过这三方面的工作,成功帮助一位五年级男生摘下“问题儿童”的标签,整个班级也变得更团结更温暖。

关键词:问题儿童;同伴关系;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5-0068-02

每个班通常都有一两个让教师头疼的“问题儿童”,不仅是班主任的重点“照顾”对象,也是心理教师的辅导对象。如何做好家校共育,携手班主任做好“问题儿童”的转化工作,同时做好班级的团体辅导工作,是心理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

小李(化名),一位五年级男孩,个子瘦瘦小小的,总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在他们班第一次做心理活动时,他脸上的斑驳淤青和倔强的眼神就引起了我的注意。班主任特别提醒我,要注意小李,他是班里“屡教不改”的“问题儿童”。

我首先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做了充分沟通,得知小李爸爸妈妈在他出生后就离婚了,他从小在妈妈家长大,妈妈溺爱他。上学后,他又被接到爸爸家。爸爸脾气暴躁,对他非常严厉,一旦表现不好,或不听爸爸的话,爸爸就拳打脚踢,打得他遍体是伤。没有玩耍的时间,长期的个性压抑,慢慢地,在他幼小的认知中,认为只有打能解决问题。上课的时候,小李经常趴着睡觉,课间时不时和同学发生矛盾,被同学告状。大家都称他“小霸王”,谁也不愿意跟他坐在一起。一旦有老师教育他,他就和老师顶撞,老师们也拿他毫无办法。学校领导多次找家长谈话,家长也无可奈何。

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做“问题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没有及时做好跟进和调整,孩子靠自己努力找不到问题的出路,所以孩子不知道怎么做个正常孩子或优秀孩子,只能选择做“问题儿童”。对于“小霸王”来说,父母的离婚和不良关系给他造成了深深的创伤。我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合作,从以下三方面对小李进行引导。

一、发现优点,鼓励表扬,提升学生在校的积极性

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非暴力沟通的观点和叙事疗法的理念。非暴力沟通重视共情、倾听、积极关注的力量,与来访学生建立互信和互相尊重的关系,携手解决问题。叙事疗法更进一步,它相信人与问题是分开的,相信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并且他本来就有资源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理教师只是陪伴者。

对于小李,我和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商量好,尽量避免当众批评他,对一般学生的要求,在他身上就降一个档次,只要他和自己比有进步就夸一夸他。慢慢地,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个受重视的孩子,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动力也有了。他逐渐开始学会自我管理,个人卫生好多了,与同学闹矛盾少了,其他孩子也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十分热心,爱干活。学校让搬桌椅,领取东西,他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于是我和班主任沟通,让他当卫生委员助理,发现他比卫生委员还积极,更有责任心。后来,卫生不好的同学都怕他,他的威信也建立了。

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鼓励比批评更有力量。像小李这样的“小霸王”,他其实很重视别人对他的态度,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多鼓励他,保护他的自尊心,他才会接受你,愿意接受你的要求和帮助。

二、同伴支持,展示长处,在集体中找到自我价值

一个人只有融入团体中,融入班集体中,才能真正找到自我。我组织召开班级会议,给学生们讲了“木桶原理”,希望同学们看到周围需要帮助的同学。我利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把他和两位班级小干部分为一组,私下告诉两位小干部如何带领“小霸王”一起进步。“小霸王”的书法、绘画特别好,喜欢动手,经常给同学和老师做一些小星星、小纸鹤等,大家都特别喜欢。这学期我让书法老师招收他进入书法社团,并展览他的作品,他的积极性高涨。一个学生在班集体中成为有为的人,受到周围同学和老师的欢迎,这种班级中的自我价值比学习好等个人优秀表现更重要,更能为一个人带来自信和价值感。

一个“问题孩子”的转变并非一日之功,尤其是他长期形成的习惯、性格,不容易改变,长年累月润物细无声地指导和提醒是需要的。但是,每一个突发事件都是教育的绝好机会,千万不要看作是坏事,是教育的失败和老师的面子受损。

一天中午,一位学生老远跑过来向我汇报,说小李翻墙跑了,还有三位同学去追了。班主任特别担心,有的老师在一边说:“问题学生还是问题学生,人的本质不会变。”我虽然有担心,还是安慰班主任,“别担心,我们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原来,“小霸王”因为一点小事又不高兴了,一个人躲在三楼的一个墙角,同学去叫他上课,他反而越跑越远,最后翻墙跑出了学校。我和同学们在小区周围焦急地寻找着,傍晚他终于光着脚一瘸一拐地走了回来,说自己饿坏了,还特别想念老师和同学们。见到我,他一个劲地道歉。之后我和他的爸爸苦口婆心地跟他讲道理,让他遇事要换一个角度想,想想自己翻墙跑出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会是多么担心。最后小李答应再不乱跑了,遇事多跟老师沟通,先跟要好的同学倾诉。第二天,他在全班做了检查,大家都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三、对话家长,改善关系,修复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

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根子还是在家庭教育上,在亲子关系和父母的教育。所以当学校的辅导工作有了成效后,就需要做家长工作,做好家校共育。

我分别和小李的爸爸、妈妈进行微信、电话沟通,然后多次去家访。爸爸告诉我孩子喜欢体育运动,我就要求爸爸陪孩子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跑步,打篮球,一起骑行。慢慢地,小李和爸爸的话多了起来,愿意和爸爸谈谈每天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妈妈定期带他去博物馆、公园游玩,亲子关系一点点缓和。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和妈妈的关系也慢慢缓和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辅导,“小霸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他真正感受到了老师的爱,相信老师是真的关心他,同学们一起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让他有了存在感和归属感。他爸爸前一段发信息给我,“现在,孩子无论从学习态度还是为人处世,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是老师用细心、耐心拯救了我的‘问题儿子’。儿子会笑了,和同学能够好好相处了,他开始喜欢上学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 对人的热情,对人的尊重,形象地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教师应该始终对学生尊重和爱护,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小事,都会缩短心灵的距离,唤起学生内心的自信和无穷的潜力。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学会给予学生真诚的尊重和无声的支持,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问题儿童”成长的道路上洒满阳光,让每一个暂时遇到困难的儿童和他的家庭焕发爱的力量,找回家的温暖和对未来的希望。

编辑/张国宪 终校/黄潇潇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东方教育(2016年19期)2017-01-16 11:27:46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2:30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未来英才(2016年3期)2016-12-26 22:50:20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47:37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黑河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7 19:51:16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 20:44:13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浅述幼儿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