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模式与路径

2025-02-05 00:00:00张维亚汤澍徐子琳
关键词:专业硕士旅游管理文旅融合

摘 " "要:在数字经济的加持下,文旅融合不断催生文旅行业产生新的业态、新的产业和新的市场,文旅行业对旅游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高校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在阐释文旅融合内涵和分析文旅融合对旅游行业和学科影响的基础上,从产教融合的视角研判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模式与路径。

关键词:文旅融合;产教融合;旅游管理;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3.2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5)01-0072-03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文化和旅游具有多元交叉的关系属性,文旅融合是系统的多方的融合,涉及理念融合、产业融合和职能融合。有些人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文旅融合就是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或是在旅游产品中增加文化元素。文化和旅游融合本质上要从发展视角加以理解,强调的是产业间的相融共生、互利共赢[1]。文旅融合是文化、旅游两种要素相互结合后形成的文旅产品业态和产业体系,文化资源通过产业化和商品化实现“文化产业的旅游化”和“旅游产业的文化化”,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目的是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继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管理部门的整合挂牌,目的是重新整合文旅资源、人才资源和财力资源,优化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机制,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推动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文旅融合对旅游行业和旅游管理学科的影响

文旅融合有助于构建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培养的“系统化”理念。在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下,要强化旅游业政治、文化和社会属性的研究和学习,这就需要在理论知识基础上加强实践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将“培养渠道的系统化”贯穿人才培养与成长的全过程,从而有效保障未来旅游行业人才的整体质量。

文旅融合有助于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以下简

称“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培养的“现代化”理念。“科技现代化”正在快速渗透、改变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元宇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未来的旅游行业人才提出了明确及更高的要求。构建人才培养的“现代化”理念,研究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培养中的理念革新和模式改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2]。

文旅融合有助于构建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培养的“融合化”理念。旅游、文化等相关专业作为新文科的一部分,又处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树立“学科融合化”发展理念,培养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大文科意识的理论与实践复合型、创新型行业人才。这些跨界融合的深入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必须了解甚至熟练运用工科、农科、商科、医科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与工具,如此才能有效推动“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二、文旅融合对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的影响

(一)文旅融合的国家战略背景为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5年至今,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

基地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国家发展

改革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3],

从上述文件可以看出,国家逐渐重视产教融合在培养专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围绕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自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以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不断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文旅融合的现实要求为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提供了模式支持

新文科的内涵是学科融合、专业交叉。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文科专业,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趋势下,旅游管理专硕人才既要加强旅游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提升。在旅游专业能力的培养中,高校要根据文旅行业的切实需要,充分利用文旅企业资源,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群,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打造文旅数字化虚拟教研室,试行“校内+企业”双导师制,促进校企产教对接,培养面向新时代的文旅融合型人才[3]。

(三)文旅融合的实践经验为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提供了路径支持

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培养要体现学术研究性与行业实践性相结合,应用性、职业性与研究性相结合是其基本特征和要求[4]。在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培养过程中,文旅融合有助于研究性、职业性和应用性更好地结合,这是产教深度融合的体现。近些年,文旅融合实践经验表明,文旅行业需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培养懂专业、会操作、能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旅游管理专硕点在人才培养中要做到应用性、职业性与研究性相结合,需要在课程设置、实习教学、学术训练等环节借助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师资队伍、校企合作项目,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硕人才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与职业综合素养。

三、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

(一)利益共同体打造难度较大

随着文旅融合不断深入,文旅行业主体众多,类型多样。产教融合培养旅游管理专硕研究生涉及政府文旅部门、文旅事业单位、文旅企业、高校等多元主体,而这四类主体的目标追求存在较大差异。政府文旅部门关注宏观调控,文旅事业单位注重文化保护传承,文旅企业追求经济效益,高校注重培养文旅人才。如何协调主体之间的诉求,最终形成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是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专硕面临的首要难题。

(二)产教融合平台支撑力度不足

产教融合平台是指高校与政府文旅部门、文旅事业单位、文旅企业共同建设的产教融合载体。当前常见的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平台主要是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传统的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产教融合平台,在运行层的规模方面难以做大,在实践的内容方面难以做深,在政策层面又难以在招生指标分配、教育教学资源配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方面给与协同支持。在条件支撑上,产教融合载体成为支撑政府文旅部门、文旅事业单位、文旅企业、高校四类主体多元价值诉求的平台。

(三)人才培养机制难以长效

从当前各高校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培养的现实形势来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缺乏长期有效的运行保障,围绕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完整链条尚处于探索之中。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往往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从高校角度而言,硕士生导师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感受到科研的重要性被忽视、投入度减弱以及学术共同体发展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对产教融合这一模式产生疑惑和抵触情绪,继而产生消极或抗拒行为[5]。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政府文旅部门、文旅事业单位、文旅企业、高校等四类产教融合主体,由于目标追求不一致,且缺失长效约束机制,容易导致各主体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目标偏离,增加摩擦,最终使共同体名存实亡。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

培养模式

(一)以培养旅游管理专硕双创人才为核心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双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培养的方向。高校旅游管理专硕点的管理者,不仅要提高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认知水平,还要将其与旅游管理专硕培养进行有机融合。文旅产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与发展载体,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结合时代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为旅游管理专硕“双创”人才培养营造有利环境,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高层次人才基础[6]。文旅融合的行业发展趋势需要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具备文化素养、旅游知识、科技能力和创新思维,尤其要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学会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创新,成为新时代文旅人才。

(二)以培养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两翼

高校一方面开设文旅专业知识课程群,提高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设置文旅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群,开设创业类课程、策划类课程和运营类课程,将实践能力教育融入课程培养[7]。比如,开设文化创业概论、文旅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文化创意的构思与实现、文旅企业决策行为实践探索、博物馆运营与数字化管理、文旅创业模拟等实践课程,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以打造旅游管理专硕的新知识群为基石

文旅行业对于旅游专硕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跨学科的。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需要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知识;旅游管理中的机会成本分析、产业集群效应、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财务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影响分析和遗产保护利用需要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知识;文旅行业的大数据分析、智慧产品开发、数字化服务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相关知识。

(四)以组建校企一体化的教师团队为保障

校企一体化的教师团队的优势是能够培养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双创能力、市场敏锐度和应变力。高校应与地方文旅龙头企业合作,让专业教师通过担任企业副总、岗位实践锻炼等形式提高文旅创新创业能力,将文旅企业优秀人才引入课堂、实验室和校园其他教学组织,确保学生在“双创”能力培养方面接受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多元化的教育。

(五)以“政产学研”校地融合平台建设为抓手

“政产学研”校地融合平台主要是依托地方政府文旅部门、文旅事业单位、文旅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实践、学科竞赛、课题研究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活动[8]。以课程为主开展专业实践是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中的关键环节。课程实践要涵盖课程见习、社会调查、案例模拟等。专业实践要安排学生到宾馆饭店、景区度假村、旅行社、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进行集中学习,积极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切实提升专硕人才的

“双创”能力。组织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积极参加文旅相关的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激发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的文化创意能力,有效培养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的学科创造力和科研主动性。成熟的“政产学研”校地融合平台,可以让旅游管理专硕人才深入理解文旅行业对创新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不断增强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对文旅行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紧迫感。

五、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

路径

(一)打造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共同体

对于文旅企业和高校旅游管理专硕点而言,产教融合利益关注点不同,文旅企业需要毕业即可用的应用型人才,高校需要学生毕业即得到企业认可接纳。检验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将不同利益主体纳入一个共同体之中,使各方主体利益诉求得到响应和满足。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意味着培养目标既要考虑文旅企业创新人才需求,又要兼顾高校旅游管理专硕点人才培养需要;既要发挥文旅企业培训资源的优势,又要弥补高校旅游管理专硕点教育资源的不足。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意味着打造产教融合培养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的支撑平台,比如文旅产业学院、地方文旅研究院、产教融合旅游专硕企业冠名班等,由地方文旅政府部门、文旅行业企业、高校旅游管理专硕点等多个主体参与共建,围绕文旅产业发展、智慧文旅建设、文化传承利用等方面,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文旅融合人才。

(二)构建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地方政府文旅部门、文旅事业单位、文旅龙头企业和高校共同成立培养方案专家小组,制定旅游管理专硕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论文写作、科学研究等具体内容上校企双方充分沟通商定。高校邀请校外主体参与旅游管理专硕招生考核工作,第一时间介入专硕人才选拔环节,将文旅行业对于文旅人才在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落实到专硕招生的笔试、面试中。将校外主体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有机融入旅游管理专硕考核全过程,企业要参与重要阶段考核、担任论文导师、参加各类评优和就业指导工作。同时,要建立高校和文旅行业企业共同出题、师生横向项目支撑的校企双导师指导机制。在对旅游管理专硕人才的管理培养工作中也要全程浸入文旅行业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用人思路,让旅游管理专硕人才提前适应文旅行业文化和工作环境[5]。

(三)制定旅游管理专硕产教融合评价指标

旅游管理专硕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评价指标要突出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导向,兼顾产教融合本质与专业硕士培养特点。旅游管理专硕培养的产教融合评价指标包括产教融合理念评价指标、产教融合机制评价指标、产教融合要素评价指标、产教融合效果评价指标等[4]。产教融合理念评价指标是指产教融合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培养导向,要符合文旅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产教融合机制评价指标是指产教融合管理制度、产教融合管理组织、产教融合质量监督体制等。产教融合要素评价指标是指产教融合师资队伍、产教融合项目经费、产教融合组织架构等支撑与保障指标。产教融合效果评价指标是指文旅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和经济效益产出、高校旅游管理专硕点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社会评价。旅游管理专硕教师要满足“双师三能”的要求,即兼具教师与工程师身份,具有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学生社会评价是指地方政府文旅部门、文旅事业单位和文旅龙头企业对旅游管理专硕人才能力认可程度及毕业后收入水平等,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冯年华,徐子琳,张维亚.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江苏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20.

[2] "白长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行业人才培养——实践需求

与理论议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1).

[3] "段喜明,甄志磊,乔琼,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风景园林专

硕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

与实践,2014(1).

[4] "汪全报,卜春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产教融合——

基于目标导向的特色化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3).

[5] "梁传杰,熊盛武,范涛.基于企业需求导向的产教融合研

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5).

[6] "黄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

估),2022(8).

[7] "吴忠才,李鑫儒.“一核两翼三抓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

“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2021(29).

[8] "刘水良,粟娟.地方高校MTA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

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旅游管理文旅融合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当代党员(2017年22期)2017-11-27 21:48:39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北华大学林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27:58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24:34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23:07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