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系统,旨在确保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基于现有体系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以声学专业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声学课程组模块为特色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反馈体系以及构建公平、公正且透明的教学质量奖惩体系等。在具体声学专业实践中,运用该质量保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提升了本科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同时,该体系也能为其他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质量保障;审核评估;声学;课程组;监控反馈体系
中图分类号:O42""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推进评估分类,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目前,国内高校主要关注点集中在学校层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专业作为高校实施教学活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载体,其地位在新一轮审核评估中也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加强。然而,现如今的二级学院不知如何根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考察的范围和重点来确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因此,审核评估视角下,急需构建科学且有效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既能满足审核评估的需要,又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支撑。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专业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科学有效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则是确保教学质量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截至目前,已有学者关注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15]。杜文娅等[1]调查发现,这种忽视院系实际教学情况,容易导致一些制度“形同虚设”或“朝令夕改”。另外,部分学者认为现有保障机构的作用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负责质量保障的管理人员大多数为兼职人员。在管理人员招聘时,许多高校仅限定研究生学历,不关注所学专业,这种现象导致“外行”管理人员无法深入介入“内行”的事。
一、声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声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且与噪声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学科,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国防事业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改善与提高发挥着极其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高校开设的声学本科特设专业,设有次声学、医学声学、生物声学、海洋声学、环境声学、电声学、建筑声学等专业方向,致力于培养在电声技术、超声技术、声学计量和声学测量等声学应用领域方面受到良好的训练,并能在该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制造、检测、技术服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安徽建筑大学声学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8年,安徽省建筑声环境重点实验室被安徽省教育厅立项重点建设,这为我校声学专业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质量保障是审核评估范围中六大审核项目之一,是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和期望,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质量控制活动[6]。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和相关的用人单位。他们的需求和期望直接决定了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的成效。然而,目前专业建设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层面与学校层面质量保障体系方面
专业层面质量保障与学校层面质量保障二者之间既具有同源性,又具有差异性。目前,我校没有考虑不同专业之间的个性差异,缺乏针对具体专业质量保障的个性化设置。不同专业的能力素质程度要求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毕业要求不同,由此导致其采用的质量保障措施也各有差异。目前,关注点集中在学校层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校的二级学院主要关注就业和考研,很少关注专业层面质量保障体系。
(二)现有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方面
目前我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针对教师开展的考核,例如学评教和领导对教师的考核等,但是为教师能开展教科研提供用房等软硬件支持的措施不明确。针对专业,高校普遍重视前期硬件的建设只是为了满足能保障正常的教学活动。然而,没有针对专业质量考核的具体约束机制,以及自评反馈等重要环节,或反馈滞后,甚至专业教师收不到反馈专业的反馈信息。另外,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不全面或缺乏,数据应用也不充分。很少有高校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管理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动态采集,分析和处理,即让AI赋能专业教学的管理。
(三)现有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机制方面
如今绝大多数高校制定质量标准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院这个最重要的主体。已有的教育评价形式和内容存在明显的政府主导性,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多元化的参与以及专业质量意识,特别是企业这个用人单位的主体很少参与到现有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另外,第三方评价机构数量少,专业程度不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公信度不高。
(四)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方面
基于问卷星对我校大一到大四共计271名声学专业的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中仅有1538%的同学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较高,绝大部分同学保持中立或缺乏认同感。基于调查结果也发现,有转专业意图的同学超过专业调剂的同学。专业调剂选择声学专业的同学共计119名,占比为48.18%。身边共计有159名同学曾有转专业意图,占比为64.37%。针对课程安排的满意度调查发现,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61.94%),其次是“满意”(21.86%),少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了“不满意”(13.77%),仅有少数被调查者选择了“不清楚”(2.43%)。总体来看,被调查者对课程安排的满意度较为一般。在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中,超过70%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因素对专业认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或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影响因素中,占比为72.07%被调查者认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直接影响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认同。
二、声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一)深化专业综合改革
近五年来,我院主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声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所有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全覆盖;强化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加强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优秀政治素养。建立多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共建实践基地,建立产业技术学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产学研合作的产出能力;按照“优化线下,强化线上,交叉渗透,功能互补”的建设思路,以教研课题为引领,建立课程组制,负责课程建设与改革,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大力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积极打造线上线下“金课”。
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通过教师、学生、用人单位、毕业生等相关方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通过对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从而对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价和持续改进。深入贯彻“因材施教”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个性化的培养策略。本专业将实行导师组制,导师组根据学生情况与发展制订差异性辅导方案。针对拔尖生,在辅导员和导师配备、课堂教学和升学发展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更强的策略。
(二)构建以声学专业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和工程,它涉及教育质量的各个方面。在学校和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下,构建了以专业组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把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焦点回归到学院和专业系。另外,院系还制定了具体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闭环机制,由决策系统、质量目标系统、资源系统、管理系统和质量检测与评价系统组成,且各部分相互监督、协调运行,如下图所示。
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图
(三)构建以课程组模块为特色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基于我校声学的建筑声学和电声学两个专业方向,一直紧密围绕声学基础课程组、建筑声学课程组和电声学课程组为中心开展建设,将学生能力提升、教师发展等联结为一体,共同致力于课程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同时,强化“声学基础”“建筑声学”“电声学”等课程组的教研活动,教师定期开展教学交流和研讨,形成“一师多课,一课多师”的教学格局,以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金课”打造为抓手,构建核心教学团队。另外,强化了人工智能信息科学技术知识渗透,加大综合设计性、创新性、虚拟仿真实验模块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生培养新模式,大力提高大学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工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四)构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反馈体系
我校构建了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体系,旨在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教学活动质量和效率。现如今,院系充分发挥现代化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质量的保障作用,根据督导组、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第三方调查,对声学专业的课程组模块教学质量进行数据分析并实时监测。借助信息技术获取的数据资源,分析评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达成度、各课程组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等,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在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了二级院系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每节课或每项管理工作运行情况,将各类信息归纳总结并反馈给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所搜集到的教学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形成评价—反馈—改进—提高—再评价的良性循环。
(五)构建公平、公正且透明的教学质量奖惩体系
学院教学质量奖惩体系建设中,明确奖惩标准,奖励优秀表现,惩罚不合格表现。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法,绩效工资增量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并向教学一线和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另外,以师德师风标兵等先进典型案例为引领,对评教成绩靠前的教师在职称评审、教学评奖、评优评先等予以优先推荐,对靠后的教师列入教师轮训计划,通过“传、帮、带”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声学专业的实践成效
考研是中国高等教学体系中选拔研究生的一种方式,其达到国家线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衡量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20年以前,我校声学专业的考研达线人数基本维持在个位数,例如2017届仅有3位硕士研究生。自从2020以来,我院开始逐步实施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声学专业考研的达线率开始提升到较高水平,平均为31.89%。近年来,考研同学越来越多,被录取却变得异常困难。如能继续完善以专业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考研的达线率完全可以继续维持当前水平或更高水平。
结语
提高本科的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校的专业建设,而构建科学有效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则是确保教学质量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学院依托安徽省建筑声环境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专业体验实验室,利用我校在建筑学、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优势,形成了“厚基础、重技能、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提升学生适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所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可落实、可衡量和可评价的以专业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等体系。这些体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也能为本专业考研提供有力支撑,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该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为教育部审核评估以及国家省级的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文娅,孙越颖,仇军,等.审核评估视角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评论,2020(04):6572.
[2]王辉.法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研究:评《中国法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计改革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10):102103.
[3]徐玲,高旻,文俊浩,等.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8):205208,217.
[4]赖绍聪.坚持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突出本科专业办学特色:“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8(03):3032.
[5]张强,王欣艳,李正燕,等.审核评估视角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应用[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40(01):110117.
[6]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1—2025年)工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基金项目:安徽省传统专业改造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23zygzts027);安徽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3jyxm0407)
作者简介:李启朗(1978—"),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物理教育、道路交通流与智能交通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