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生自我健康管理现状调查

2025-01-24 00:00:00马玲郭雨石铭倩
科技风 2025年3期
关键词:生活方式健康管理慢性病

摘"要:本研究随机对江苏省苏州市高职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健康管理的掌握情况。结果发现,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现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表现为自我认知、人格健全、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力、人际和谐、社会适应程度、心理与年龄相容等;不良生活方式主要体现在饮食、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建立健康的自我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也为高职院校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提供一定依据,为预防慢病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消除隐患。

关键词:医学生;健康管理;生活方式;慢性病

自我健康管理是指个人运用健康与疾病预防的知识和技能,来监测自身健康状态,评估自身健康风险,调节自身心理和行为,以达到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目的的健康促进活动等[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趋重视,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逐步提升,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习惯使人们获得身心的健康,预防慢性病[2]。当前我国多种慢性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3],医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是未来临床工作的后备军。医学生具备娴熟的健康管理知识及良好的健康管理能力,对于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观念及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医学生共计73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30份,回收有效问卷730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283人(38.77%),女生447人(61.23%)。时隔两年,再次发放此问卷,由于学生实习因素,实习点多且分散到省内其他区县,不方便全部发放,共发放330份,其中,男生138人(41.82%),女生192人(58.18%)。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主要是查相关文献,收集近年来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的论文作为参考资料,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在参考查阅资料和请教相关健康管理教师的基础上,科研小组成员自行设计了一份适合本校学生的调查问卷。题目均为选择题,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工作与学习压力、运动时间、不良生活方式、对慢性病的了解等。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科研小组成员统一培训,统一标准和认识,在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目的,征求其知情同意并对有些可能涉及隐私的问题承诺进行保密,签署保密协议,由医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如实填写。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统计描述。

2"结果与分析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是指个人为了维持或促进健康,从社会关系、营养状况、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等多维度采取的一系列积极的生活方式[4]。其核心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还能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习惯,主要表现在睡眠、饮食与营养、体育锻炼、嗜好、精神状态等方面。

2.1"心理健康调查

文献[4]中的学者在1997年首先提出了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有助于识别、管理和预防精神障碍的相关知识和信念。文献[5]中的学者们认为心理健康素养是从健康素养衍生而来,它指的是可以获取和理解掌握信息资源并能够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自我认知良好、人格健全、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良好、人际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与年龄相容等。

通过对本校2020级医学生(在校阶段)共计73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性占38.77%,女性占61.23%;对2020级医学生(实习阶段)共计33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性占41.82%,女性占58.18%。结果显示,女性的心理健康素养整体情况显著高于男性,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知识的熟练程度及心理健康行为两方面。这可能是与性别角色有关,女生更为细致敏感,存在依赖心理,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较男性更容易选择主动求助,而男性面对心理问题往往会选择独自面对。同时发现,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等职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行为和心理健康意识三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分析原因:担任学生干部等职务的学生平时更多地参与到心理活动中,能够将学到的心理知识灵活转化应用。在年级层面上,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普遍高于大一学生。大一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意识,但知识的达标率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面对重新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还在适应和探索,心理健康知识相对缺乏,遇到心理问题和困惑缺乏解决经验,心理健康问题显著高于其他年级,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人际关系敏感、饮食不规律和睡眠不足等问题。

2.2"不良生活习惯

2.2.1"饮食不规律

据调查显示,2020年有226人(30.96%)出现了饮食不规律,2022年有69人(20.91%)。卡方值为7.619,p值为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饮食不规律主要由实习期间值班时长(如参与手术、夜班)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因此学生自身做好自我的健康管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培养跑步、篮球等运动方式来减轻压力和舒缓心情。当遇到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事,学校可以提供心理辅导。

2.2.2"缺乏运动

调查发现,2020年每天<30分钟运动时间的人有381人(52.23%),而2022年每天<30分钟运动时间的人有159人(48.21%)。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学生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学校层面的重视程度如学校体育部门对学生学期锻炼的量化要求、体育社团的成立等。其实无论是哪种运动方式,优点在于身体肌肉处于激活状态,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同时运动加速体内气体交换,新鲜氧气进入体内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疲劳,加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同时,人们在运动中可以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健身运动也是消除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心理障碍的一种重要手段[6]。

2.3"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了解

本问卷涉及关于慢性病的问题,其中包括自身存在的慢性病及对慢性病种类、治疗、预防的了解。2020年,患慢性鼻炎或鼻窦炎的比例(9.7%)在众多慢性病中居首位,其次是慢性胃肠(8.21%)、便秘(5.97%)等。2022年,患慢性胃肠炎的人为13.21%,患慢性鼻炎或鼻窦炎的人为1214%,患脊柱变形(如侧弯等)的人9.29%。可以看出,学生深受鼻炎和胃肠炎的危害。而对于慢性病的认知,仅22.3%的人能清楚地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有98.66%的调查者认为关于健康的咨询比较重要,会遵循其相关建议。有研究指出,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与自身健康管理呈正相关,即通过网络、媒体等获取健康信息,运用所得信息协助解决健康问题,进而促使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提高。

3"讨论

3.1"高职医学生健康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群体在校期间日常生活、生活节奏均由自己掌控,2022年经过了一年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对自身健康重视程度提高,健康的行为习惯得到改善。同时,高职医学生的健康状况受到了父母关注,表1显示,2022年参加日常运动的大学生为88.48%,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善。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主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健康水平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家庭、学校等多方面重视。因此,高职医学生从思想层面应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3.2"多维度获取健康管理知识,提高高职医学生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WHO认为:健康是指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医学生健康管理知识的获取一方面来源于教师传授课本知识;另一方面来源于网络、媒体等。诸多因素促进医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例如,户外活动能提高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促进身心的协同发展;让学生更好地亲近自然、亲近生活;提升基础代谢率,促进血液血环;同时体育锻炼减少大学生游戏时间,日常作息规律;针对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健康饮食,食堂设立少盐少油窗口;实施全民健康日,加强身体锻炼,提升社会人际关系交往;在学习之余劳逸结合。

综上所述,健康问题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行为科学的成果表明,健康风险行为产生来自健康问题的出现,健康风险行为深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若高职医学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将对预防慢性病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翁孟迁.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要素与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6,37(22):8083+97.

[2]甘勇,杨婷婷,杨宇迪,等".基于系统基模的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2):20462050+2054.

[3]LI"S,CUI"G,ZHOU"F,et"al.Thelongitudinal"relationship"between"ehealth"liteteracy,healthpromoting"life"styles,and"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mong"college"students:acrosslaggedanalysis[J].Front"public"health,2022(10):868279.

[4]JORM,A"F.Mental"health"literacy:empowering"the"community"to"take"action"for"better"mental"health.American"Psychologist,2012,67(3):231243.

[5]LAUBER,C,NORDT,C,FALCATO,L,et"al.Do"people"recognise"mental"illness.Eur"Arch"Psychiatry"Clin"Neurosci,2003,253(5):248251.

[6]吴凤起,孙新荣.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1,22(5):91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112688014Y);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研究课题(GS2022YB44)

作者简介:马玲(1971—"),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实践教学。

猜你喜欢
生活方式健康管理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08
癌症只是慢性病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促进医学院校学生生活方式健康化的路径分析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武术研究(2016年9期)2016-12-15 21:41:54
健康教育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出院后生活方式影响的探讨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2:20:04
家庭医生制度下高脂血症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探讨
上海医药(2016年20期)2016-11-09 21:17:36
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肥胖青少年开放式运动减肥模式的理论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39:48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