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赛证”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标准化研究

2025-01-23 00:00:00金彩虹刘雪纯
中国标准化 2025年2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高职教育学前教育

摘 要: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需求显著增加,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标准化框架角度出发,深度剖析“课赛证”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案,重点涵盖课程设置、竞赛活动、证书认证3个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与结构规范化的有效结合;在竞赛活动中,重点解析竞赛形式与评审机制标准化;在证书认证中,确保证书权威性及其发放流程透明性。研究显示,基于“课赛证”视域下的标准化培养模式,可有效提升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前教育,实践能力,课赛证,标准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2.043

0 引 言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学前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儿童全面发展及其未来成长。因此,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应该将学生实践能力作为评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课赛证”模式即结合课程学习、竞赛活动、证书认证相结合的基本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可为高职学前教育学生提供系统化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本文构建了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标准化框架,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参考。

1 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学前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学前教育本质上是一个高度依赖实际操作的领域,要求教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灵活应变能力,来应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实际需求。因此,提升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可直接提高学生后续教学效果及质量。另一方面,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日益提高,雇主的关注点也由单一的理论知识转向求职者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开展系统化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切实增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其更符合行业标准、用人单位期望。此外,培养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基于实践教学可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断完善自身技能,积累宝贵经验[1]。

2 “课赛证”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标准化框架

2.1 课程设置的标准化

在“课赛证”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及其结构须经严谨设计与规范,尽可能地适应当前学前教育行业发展基本需求。课程内容应广泛涵盖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理论、教学方法等多个模块,确保学前教育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高职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见表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也是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标准化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学前教育中,应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具体的标准化课程安排示例参照见表2。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标准化评估机制,确保所设置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有效性。该过程中需重点制定明确标准与评估指标,教师据此可系统地评估学生实践能力。例如:采用观察记录、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多样化方式,实现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表现全面评估。

2.2 竞赛活动的标准化

基于“课赛证”三位一体教育模式,高频次开展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需重点加强竞赛活动标准化建设,保证学前教育学生所参与竞赛活动的公平性、专业性,为学生提供清晰一致的评估标准[2]。

高职学前教育的竞赛内容、形式标准化十分关键。深度标准化意味着高职学前教育竞赛活动的设计应当明确核心,严格围绕学前教育核心技能、知识体系开展,这是保证竞赛活动实际效果的重要基础。目的是借助一系列竞赛活动精准考察学生职业能力、教学素养。为达到这一目标,可实施多样化竞赛活动形式,如模拟实际教学场景,编写设计教案、儿童故事等。

高职学前教育竞赛流程规则标准化也是重要保障。具体需从报名、初选、复赛到决赛全过程深入分析,各环节都应设置明确的流程规范、时间节点,确保竞赛活动有序进行。评审标准需细化量化,广泛涵盖教学内容准确性、教学方法创新性、语言表达清晰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等多个维度,且评估过程也需要综合采用多位评委独立打分、综合评议等多方参与方式,最大化减少主观偏差。

2.3 证书认证的标准化

在目前的高职学前教育领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学生职业发展非常关键,其中证书认证标准化则是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标准化实施很大程度上为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明确能力要求和评价标准。因此,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框架,以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具竞争力。具体而言,标准化证书认证应广泛涵盖课程设计、实践评估、行业认证等多个层面,由此连接形成较为完整的能力验证体系。

高职学前教育课程设计标准化是证书认证的基础。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应严格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行业需求开展系统的规划分析,以切实保障高职学前教育各门课程的设计实施,均能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例如,课程应广泛涉及儿童心理学、教育方法、游戏设计等,且不同类型的课程都设置有明确学习目标、相关考核标准。课程内容更新调整应定期进行,以尽可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教育趋势,确保高职学前教育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始终处于行业前沿[3]。

在高职学前教育实践评估环节,标准化考核指标的建立至关重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制定更为细化的评估标准,例如: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实践操作规范性、项目完成实际效果、教师反馈及同伴评估等多维度评价。这一综合评估方式可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能力,使证书含金量大幅提升。

最后,高职学前教育证书认证标准化应强调持续改进与反馈机制。为确保认证体系有效性,高职院校应定期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详细分析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状况、职业发展需求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与认证标准的灵活调整,便于形成动态更新体系。

3 结 语

本研究从“课赛证”视域出发,深入剖析培养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标准化框架。结果显示,针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将课程设置、竞赛活动和证书认证三者进行整合,以切实提升该领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在后续学前教育改革中,持续优化、完善这一标准化培养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樊梦珂,宁晨卓“. 岗课赛证”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4 (21):19-21.

[2]白传亮,谷月,辛佳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4,26(3):13-17.

[3]莫如钰.基于“岗课赛证”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成才之路,2024(8):21-24.

作者简介

金彩虹,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研究、教师教育。

(责任编辑:高鹏)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高职教育学前教育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20:25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2:25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7:22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7:14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51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6:54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6:39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3:54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3:52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