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出血患者的肺康复护理中使用标准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模式,实验组则采用标准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种教育方式对患者的疾病认知、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更深刻,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到缓解,自我管理能力也随之提升(P<0.05)。结论:通过实施标准化健康教育,患者可以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更深刻的认知,缓解由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出血,肺康复护理,标准化健康教育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2.062
0 引 言
脑卒中出血患者往往需要长期保持卧床状态,因此,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在气道内堆积,不仅引发气道阻塞、加剧呼吸障碍,还会大幅提升患者患肺炎的风险,长期静卧也可能促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这些血栓脱落并迁移至肺部,甚至会引发肺栓塞。肺康复护理通过呼吸功能训练、咳嗽技能指导和深呼吸训练来强化患者的呼吸肌肉,对于预防并减轻诸多与卧床相关的肺部并发症有重要意义[1]。常规健康教育在为脑卒中出血患者传授肺康复护理知识时,往往仅限于基础层面,对患者是否全面掌握康复护理的核心要求与实施细节监督不足,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出现动力不足或面临执行难题,逐渐疏离护理指导,进而影响康复成效。而标准化健康教育通过提供更为精细、个性化的指导,有效增强了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度,显著提高了康复方案的依从性[2]。基于上述内容,本研究着重探讨标准化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出血患者肺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
对照组,男1 9 例、女1 6 例,平均年龄为(64. 46±5. 85)岁;实验组,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3.54±5.78)岁。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选择标准筛选与排除,并已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与患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案。通过宣传手册、视频等方式为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普及;指导患者如何按照医嘱正确服用,明确剂量规定,以及预警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强调戒烟、倡导均衡膳食和增加日常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定期收集患者反馈评估康复进展,据此适时调整治疗和教育策略。
实验组实施标准化健康教育。(1)对患者现有的健康知识和信息需求进行全面考量,范围覆盖呼吸技术、药物使用规范、生活习惯改良等各方面,同时了解患者个人的文化程度、语言沟通能力,确保后续提供的教育方式既能满足其认知水平,又能调动起积极性,从而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2)根据患者的需求与接受能力制定一份标准化健康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涵盖疾病管理、自我照护技能、心理支持等,同时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新颖的教育方式。例如,疾病知识可以融合病友小组讨论以加深印象,进行康复运动、呼吸训练时,由护理人员进行示范演练以保证动作的标准,进行心理辅导时采用互动式讲座,以便患者的心理疑问得到解答。(3)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确保教育内容的专业性与权威性,把复杂的医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表述,便于患者理解,同时,需要为患者营造一个开放且互动的学习环境,鼓励患者提出疑问,通过小组讨论与专业解答来增进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深刻理解,护理人员也可以核实患者是否准确无误地接收了教育内容。(4)通过结构化问卷、技能考核和行为观察,来衡量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领悟深度及技能的掌握水平,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也能通过患者的反馈评估教育计划的实际效果与需要改进的部分,为教育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线索。持续的教育计划优化能使健康教育更适应患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的学习效果,加快康复进程。(5)为患者搭建一个可以随时解答疑问和学习的平台,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如遇到症状波动、治疗副作用或心理压力,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方案,减轻焦虑,护理人员也能更好地跟踪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患者在康复的不同阶段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获取所需信息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深入理解疾病的本质、治疗原则和自我管理技巧。
1.3 观察指标
(1)疾病认知。通过疾病知识问卷来评估患者对脑卒中出血的认知水平,总分共10 0 分,得分越高,认知水平越高。
(2)心理状态。使用HDRS、HARS量表分析患者感受到的抑郁与焦虑水平,得分越高,患者的心理负面状态越严重。
(3)自我管理能力。使用自我管理问卷来判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3.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 x±s)为计量方式,予以t检验,n (%)为计数方式,予以χ2检验。P﹤0.05,表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疾病认知
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更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心理状态
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实验组心理压力水平更低(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3 自我管理能力
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3。
3 结 论
在脑卒中出血康复过程中,健康教育的缺失会导致患者对有效咳嗽与深呼吸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手段一知半解,从而采用错误的呼吸方式。这不仅无助于清除肺部分泌物,反而可能导致呼吸道堵塞,为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创造条件,进而引发肺炎或支气管炎等严重肺部感染,影响康复进程[3]。患者可能会由于疾病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如抑郁、焦虑和挫败感等。如果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应对,患者会沉溺于这种消极感受中,进一步降低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康复的质量和速度。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加速脑组织的损伤,使患者处于再次脑卒中的高危状态[4]。
本次研究中,标准化健康教育加强了患者对脑卒中本质、肺部并发症潜在威胁、康复流程及预期成果的深度理解,使患者对自身状况有了科学认识,有效缓解他们对病情的焦虑情绪,还能激发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促使他们主动融入康复活动,大幅提升了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5]。在呼吸训练等需要具体操作的部分,强调实践指导能够及时发现并修正不当的呼吸方式,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后续融合定期评估不仅可以直观地观察患者的进步,激发其成就感,还能发现存在的不足,使患者更加专注于训练细节,避免无效或有害的呼吸模式。同时,通过定期评估督促患者将康复锻炼和健康生活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使其逐渐建立起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种由外至内的转变不仅有助于患者短期内克服呼吸困难,更能在长期内预防并发症,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6]。此外,医患交流平台不仅能够确保患者遇到康复障碍时能迅速获得解答与介入治疗,更在情感层面成为患者的后盾,让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可以得到自由表达。医护人员通过积极的正面态度,激发患者恢复的信心,使患者身体机能加速恢复的同时,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重建。
本研究结果表明,将标准化健康教育应用在脑卒中出血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疾病认知方面,实验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得到了显著提升(P﹤0.05),表明患者对自身状况的认知得到了深化,对疾病潜在风险及康复护理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清晰,增强了他们对康复过程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同时,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也得到了改善,抑郁与焦虑症状得到有效缓解(P﹤0.05),表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提升,增强了他们面对疾病挑战的韧性。此外,实验组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步(P﹤0.05),不仅强化了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自主性,还促进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减少了对外部援助的依赖,提升了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标准化健康教育通过系统化的教育策略,在提升患者疾病认知的同时,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技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芸.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4,10(14):105-108.
[2]赵萍,谷申森,韦欢欢,等.加速康复理念下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对肝包虫手术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33):188-192.
[3]王罡.纠正异常呼吸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19(4):16-18.
[4]韦桂静,姚雪榕,洪伟雄.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19):186-189.
[5]汪赛,刘艺,樊雅玲,等.基于Teach-back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知识教育水平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35(12):2409-2413.
[6]宋润琛,蒋红,鞠柠蔚,等.基于IKAP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4,22(2):151-155.
作者简介
门娜,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神经外科专科护理。
张妍,通信作者,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神经外科专科护理。
(责任编辑:刘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