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闭症儿童常伴随社交障碍、沟通困难和行为灵活性不足等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需要采用特殊的美术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文章从创建安全环境、提供个性化指导、注重感官体验、鼓励自我表达、融合学科领域、非传统方式引导、多元化教学等几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究适用于特殊教育中自闭症儿童的美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自闭症儿童;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1-0072-03
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行为灵活性上的缺陷。美术教育被广泛认为是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沟通障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由于自闭症儿童存在沟通障碍、注意力不集
中、创造力不足等问题,教师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策略来帮助他们参与美术教学[1]。
一、评估学生情况,创建安全环境
在开展美术教学前,教师需要对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关档案。依据档案,教师可以制订出基于自闭症儿童实际认知水平的、具有明确针对性的集中化和个别化的教学计
划。自闭症儿童常常会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感到不安,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创建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使他们感到舒适和放松。这可以通过提供稳定的日常学习环境和善于倾听的教师来实现。良好的环境将有助于培养自闭症儿童的信任感,提升他们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2]。
第一,在美术课上,教师要为自闭症儿童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让他们感到舒适和放松。如教室装修可采用柔和的灯光、柔软的座位和温暖的颜色,教室的墙壁上也可以张贴一些令人安静和放松的图片,以帮助自闭症儿童保持平静和专注。
第二,由于自闭症儿童往往有语言理解障碍和表达困难,因此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肢体动作,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或抽象的概
念。这样,教师能更高效地和自闭症儿童进行交流,
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学习和发展。
另外,教师还应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情感环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鼓励自闭症儿童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认可,实现正向引导,避免负面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自闭症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
二、注重感官体验,采取恰当举措
自闭症儿童通常对感官刺激非常敏感。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提供令他们感兴趣的感官体验。
自闭症儿童通常会遇到一些与感觉和知觉相关的挑战,如对刺激过敏或过度敏感,或者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常规事物和环境表现出不寻常的反应。美术教学可以成为一种帮助自闭症儿童处理和表达感官体验的有效方式。以下是一个美术教学的实例:小杰(化名)是一名11岁的自闭症儿童,教师注意到小杰对听障儿童使用的手语很感兴趣,于是决定尝试用手势向他传达课堂指令。在美术课上,教师拉着小杰坐在身旁,并在自己和他面前分别放一张白纸。教师用笔在自己面前的纸上画了一个圆,然后用手点一下小杰面前的纸,引导他拿起笔也画一个圆。当小杰画完后,教师伸出大拇指,对他做了一个“棒”的手语。小杰立刻变得很开心。接下来,
教师在圆里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这次小杰没等教师下指令就立刻在自己的圆里也加上了眼睛、嘴巴和鼻子。通过这种方式,教师顺利地引导小杰完成了一幅画。在后续涂色的过程中,教师也同样采用了此种方法。几堂课下来,小杰已经完全接受了教师。教师也经常为他挑选一些优秀的画作供他临摹。在这个过程中,小杰不仅临摹了教师提供的画作,还融入了自己的想法。虽然他临摹的比例和线条与原图差别很大,但他的画给人的感觉却比原图更加真实。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小杰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鼓励小杰积极地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并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创造力。由于每个自闭症儿童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针对具体自闭症儿童的需求进行个别化的教学至关重要。这样的美术教学策略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感官体验,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发展社交技能和创造力。
三、多维度建立自信心,培养自我表达
自闭症儿童常常面临沟通困难的问题,并且容易被社交规范所限制。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自闭症儿童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绘制自己喜欢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或者尝试新的艺术形式。通过提供一个放松和无压力的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3]。
在以下教学案例中,教师帮助一位自闭症儿童增强了自信心,并通过美术教学培养了他的兴趣和创造力以及表达能力。自闭症儿童小佳(化名),今年10岁。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小佳对恐龙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了与恐龙相关的主题,以此吸引小佳的注意力。接下来,教师根据小佳的特点和需求,
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这样既不会让他感到过于困难,又能让他感受到挑战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运用了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如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小佳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美术知识。教师将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步骤,并逐步教学。每当小佳完成一个步骤,教师都会给予他积极的反馈和肯定,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感。最后,教师还组织了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被邀请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这样的互动不仅提高了小佳的社交能力,还进一步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有助于他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美术教学,小佳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更多的兴趣和自信,他的作品也得到了其他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使他在集体中获得了成就感。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到,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关注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
培养兴趣和创造力以及表达能力。同时,集体活动和互动环节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有效融合学科领域,发展多样技能
在对自闭症儿童展开教学时,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融合其他学科领域、全面发展其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交互动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4]。
美术是自闭症儿童表达情感和想法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教师可尝试将美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结合起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多的表达和沟通方式。
(1)通过音乐激发美术创作灵感: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表达情感和想法。例如, 教师在讲授培智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儿童乐园”一课时,可在课前组织音乐活动,播放儿歌《找朋友》,让学生唱歌、跳舞、演奏乐器,营造出欢乐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找朋友的乐趣和儿童乐园里的欢快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其表达自己和完成作品的热情。
(2)运用数学概念融合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数学概念可以有效帮助自闭症儿童在娱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例如,
教师在讲授培智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一盘水果”一课时,可先出示一盘水果,让学生先数一数有几个水果,再让学生说一说水果的形状和颜色。这样,将数学中的数字和形状两个知识概念融入美术教学中,显著提高了综合教学效果。
(3)语言与绘画教学的巧妙融合:教师可以组织绘画讨论活动,让自闭症儿童在美术课上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想法。例如,教师在讲授培智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有趣的小动物”一课前,创设了一个拟人化的森林故事情境,让自闭症儿童创作一个关于森林里的小动物的故事,并据此创作一幅绘画作品,然后用语言分享自己创作的故事和绘画作品。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让自闭症儿童变得更加自信,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五、以非传统方式引导,改善教学效果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过于结构化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引发他们的焦虑和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一些非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开放式问题解决、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5]。
(1)游戏引导:例如,在讲授培智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马路上的汽车”一课时,教师可为自闭症儿童设计“寻找宝藏”游戏。通过寻宝游戏引导自闭症儿童认识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形状、颜色等,从而进行绘画创作。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寻宝游戏的各个步骤,并较好地完成绘画作品。
(2)角色扮演引导:例如,在讲授培智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快乐的节日”一课时,教师可组织自闭症儿童表演节目,使其感受节日的气氛,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鼓励自闭症儿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节日主题的绘画作品。
通过以上非传统的教学方式,自闭症儿童会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且更愿意投入美术学习。在此基础上,自闭症儿童在情绪管理、社交互动、创造力和专注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六、运用多元化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创新
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美术教学形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模式较为狭窄,单一的艺术形式可能会更加限制他们的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因此,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尝试多种艺术形式,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授培智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教师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狭隘和兴趣爱好单一的特征,为他们设计了4种不同形式的作业。第一课时通过学习,了解小动物的特征,让自闭症儿童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来表现小动物,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第二课时让自闭症儿童尝试运用不同颜色、形状的树叶拼贴出可爱的小动物。第三课时让自闭症儿童尝试运用彩泥捏出可爱的小动物。第四课时让自闭症儿童大胆尝试运用剪纸的形式剪出可爱的小动物。
通过运用多元化美术教学形式,让自闭症儿童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技巧,不仅可以使其拓展兴趣爱好和认知模式,提高创造力,丰富想象力,还能够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动手能力和精细动作协调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七、结束语
以美术为媒介,通过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自闭症儿童丰富的审美情趣,还能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意愿。在特殊教育中,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美术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环境和人文气氛的创设。教师应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支持,使他们在轻松、愉快、团结、友好的气氛中感受美术、学习美术、热爱美术,进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能促使他们在美术教学中取得积极的成果。通过专注于特殊教育中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更有效、更有意义的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胡晓毅,刘艳虹.学龄自闭症儿童教育评估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钱丁盛,陈微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2):24-25.
沈玉文.盲校低视生绘画课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9(23):53-55.
徐寅飞.立足美术教学,让自闭症儿童拥有多彩明天[J].求知导刊,2022(36):119-121.
刘玮,涂燊,涂平,等.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7):79-83.
作者简介:郭镇如(1974.4-),女,浙江诸暨人,
任教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新丰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