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2025-01-10 00:00:00陈运良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探索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旨在寻找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落实路径,促进核心素养培养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融合。基于此,文章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为例,从梳理核心观点、创建任务系统、组织多元活动和完善评价标准与主体等角度入手,对单元整体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和总结,以期通过制订目标、整合知识等多种方式优化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构建以情境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手段的单元教学体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nbsp;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1-0060-0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化了核心素养的指导地位,倡导教师以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为主要课程目标来统整课程内容、建构教学体系、设计教学活动。基于此,教师要始终围绕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立足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各单元的特征,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对理论知识、拓展资源、真实案例等进行分析,从而逐渐完善认知体系、拓展学科视野。下文将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内容为例,从四个层面简要阐述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一、梳理核心观点,制订目标

(一)梳理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指的是课程内容中最具代表性和统摄性的观点。在制订目标前,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教材和学业要求等方式,确定课程内容中涵盖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核心观点[1]。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在单元视域下,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设置了“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等6课内容,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作出的一系列努力,旨在使学生进一步坚定政治方向、强化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从内容上看,本单元隶属于“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这两个主题,涵盖了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着重分析《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课程内容中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明确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和学习活动。例如,这一学段的教学要点为“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而学习活动可设定为“组织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组织观看相关主题展览和视频”等。

通过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研读和解析可以发现,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的发展历程,进而形成强烈的爱党、爱国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梳理出这一单元的核心观点:只有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真正走向国家繁荣富强、民族蓬勃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道路。

(二)制订教学目标

在核心观点的指引下,教师可全方位、多角度地梳理单元教学内容,围绕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制订契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

仍以第三单元为例,教师可制订如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第一,全面了解中国近代的发展进程,能够利用时间轴和思维导图等图示工具,理清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络;第二,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华儿女的梦想,梳理他们的追梦之路,并体会他们身上蕴藏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第三,认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做出的重大举措,明确“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第四,真正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本质,强化民族荣誉感和文化自信,并能自觉地成为爱党情怀和爱国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

如此,教师可以为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同时为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地铺垫基础[2]。

二、创建任务系统,整合知识

(一)创设主题情境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情境能起到焕发课堂活力、增强教学驱动力等作用。因此,在创建任务系统的第一阶段,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真实体验,结合主要教学内容,于课堂上创设主题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3]。

仍以第三单元为例,教师可创设如下主题情境: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校计划开展“重走复兴路 "共建民族情”专项活动,此次活动将以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为主要任务,

请同学们踊跃参与,结合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内容,绘制一幅能体现党的百年发展历史的树形图,并围绕单元主题撰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真实情感。

基于上述情境,学生可以在踊跃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体会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民族精神,并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发展历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设计单元任务

仍以第三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为例。教师要立足上文梳理出的核心观点以及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安排单元学习任务。

1.优化课程结构

基于本单元的核心观点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教师可以结合6课的主要内容,按照如下方式优化课程结构。

第一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混沌状态):

虎门销烟……

第二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意识觉醒):

辛亥革命……

第三课——中国有了共产党(初步探索):五四运动……

第四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不断发展):抗日战争……

第五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不断发展):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六课——富起来到强起来(日益强大):改革开放……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情况,以思维导图或表格等形式呈现出第三单元的课程结构,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百年历程,体会中国从贫弱走向强大的过程。

2.设计学习任务

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前提下,教师要对应每一个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从而构建任务系统,具体如下。

任务一——“走进禁毒馆”:参观“禁毒馆”,阅读文字材料、观察图片资料,体会中华儿女在禁毒事业上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贡献,并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敬意。

任务二——“伟大的辛亥革命”:查阅有关“辛亥革命”的史料素材,并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其失败的具体原因和产生的实际影响,再基于此评价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

任务三——“重走长征路”:结合红军长征的历史资料为“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撰写讲解词,展现红军在长征路上攻坚克难、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

任务四——“纪念英烈”:查阅有关党史的真实材料,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写一篇纪念词,围绕他们的英雄事迹,表现他们不畏艰难、冲锋陷阵的无私奉献精神。

任务五——“致敬榜样”: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涌现了一大批榜样,如科学家袁隆平、教育家张桂梅等,请搜集各个领域中有突出贡献的榜样,制作一个“我向榜样致敬”主题相册,收录他们在工作场景中的照片,并分别为他们撰写一段简洁的介绍语。

任务六——“我的梦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你有哪些梦想?请结合“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课的内容写一篇演讲词,说出你的梦想、表达你的见解、抒发你的感悟。

在任务系统的带动下,学生可以开启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进而在活动中发展政治认同核心素

养、深入理解单元核心观点[4]。

三、组织多元活动,引领实践

在创建任务系统的基础上,教师要依据任务系统中的学习任务组织多元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任务,进而发展核心素养、践行核心观点[5]。

仍以第三单元为例。教师可以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六项任务,组织相应的活动。例如,针对“任务四——‘纪念英烈’”这一学习任务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组织“讲好党史,纪念英烈”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五个环节入手,引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第一,发布任务,建构小组。在活动之初,教师可以发布“任务四”,要求学生为革命英烈撰写纪念词,让他们结合英烈的英勇事迹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地组成小组,以小组为主要单位参与后续的主题活动。第二,查阅党史,选取人物。在组成小组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查阅党史资料,选择一位有代表性的革命人物,如董存瑞、黄继光等,将其作为歌颂和赞扬的主要对象,并进一步了解该人物的相关事迹。第三,整合资料,草拟提纲。各小组根据查阅的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将材料串联起来,并草拟提纲,确定纪念词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第四,创意表达,正式成文。在草拟提纲的基础上,小组内各成员共同商议和决定每一段选取的案例,并生动地写出感人至深的纪念词,展现出对革命英烈的赞颂之情。第五,小组展示,有序评改。当所有小组都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以朗读的方式分别展示自己组所写的纪念词,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则针对展示小组呈现的纪念词内容和朗读效果作出评价、提出建议。

仿照此种形式,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五项任务的内容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以此增强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在活动的引领下,学生既能全面地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又能更深入地解读历史材料,进而强化爱国精神,发展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四、完善评价标准与主体,实施评价

为进一步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师应改变单一、固化的评价模式,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施多维度、全方位的教学评价。

(一)完善评价标准

在组织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评价之前,教师要完善评价标准,将评价任务前置,让学生了解单元学习活动应注意的要点,使他们能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与学习策略。具体的标准如下:能认真参与史料搜集、整理等相关小组活动,并能对史料进行深入研读和细致分析,体会史料中蕴藏的深刻情感;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合理质疑其他学生的观点,并能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材料;能真正领会材料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并与之产生共鸣。

(二)丰富评价主体

除了完善评价标准外,教师也要丰富评价主体,通过制作学生自评表、互评表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环节的主体。此外,教师也可将学生撰写的纪念词、制作的主题相册等上传到班级群中,供家长评价,赋予家长参与教学评价的权利。如此,单元整体教学评价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教师应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从梳理核心观点、创建任务系统、组织多元活动和完善评价标准与主体等维度出发,通过制订目标、整合知识、引领实践和实施评价等策略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在这样的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增强道德修养、文化内涵,发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熊德华.红色基因传承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以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2(10):49-50.

管晓红.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单元活动教学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3):70-72.

王喆琼.叙事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主题教学:以《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2022(26):

42-46.

郑虹.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单元教学与主题项目课程统整研究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1(4):63-64.

蔡晓鹭,黄锦英.素养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表现性评价设计:以《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2022(34):41-43.

作者简介:陈运良(1973.11-),男,福建周宁人,任教于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七步中心小学,一级教师,专科学历。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考试周刊(2018年46期)2018-05-18 09:31:38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